牙克石市博克圖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2807
2024-07-29
28頁
7.61MB
1、牙克石市博克圖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草案)】博克圖鎮人民政府2024.05前言按照國家、自治區、牙克石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求,博克圖鎮政府組織編制了牙克石市博克圖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充分銜接牙克石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內容和自然資源部關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部署安排,以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為前提,結合博克圖鎮實際,提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高效能的空間布局方式,有利于促進博克圖鎮高質量發展,對提高博克圖鎮空間布局和治理能力有著重大意義。博克圖鎮國土空間規劃要體現“多規合一”的綜合性、總體性、戰略性、協調性、基礎性、約束性,2、落實和深化上級規劃要求,建立協調一致、權責明確、科學高效的國土規劃體系。規劃是對博克圖鎮全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指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下位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依據。PREFACE目錄01 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和期限02 規劃定位與目標規劃定位發展目標03 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構建綠色生態空間構建全域旅游空間營造宜居城鎮空間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完善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均衡多級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推進生態安全的綜合要3、素整治06 綜合整治和修復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07 保障規劃落地實施規劃實施傳導規劃管控體系規劃體檢與評估規劃政策保障04 鎮區布局優化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塑造特色城市風貌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總則0101 規劃總則1.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2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域4、統籌、共謀共治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剛彈結合、智慧監管01 明確發展定位目標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博克圖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3994.05平方公里。鎮區范圍:博鐵社區、博南社區;鎮域范圍:溝口村、合作村、二道河子村、雅魯村、旗山村、巴新社區、巴強社區、博南社區、博鐵社區。1.3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定位發展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0202 明確發展目標戰略規劃定位建設以旅游為主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02 明確發展目標戰略發展目標近期目標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農5、村農業現代化取得階段性成果。鎮域內主導產業優勢明顯。遠期目標規劃2035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城鄉一體化基本形成,產業綠色發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基本實現,全域旅游格局全面建成,旅游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成為牙克石市鄉村旅游、綠色生態經濟示范區。遠景目標展望2050年,堅持生態優先,形成宜居宜業宜游城鎮,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高度和諧,通過高水平治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生活。國土空間總格局統籌劃定三區三線構建生態格局構建農牧格局建設城鎮空間塑造國土空間格局0303 塑造國土空間格局統籌鄉鎮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強化國土空間底線管控,科學配置國土空間資源,構建6、“一屏兩廊,雙心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屏:大興安嶺生態保護屏障兩廊:雅魯河流域生態保護廊道和愛林溝生態保護廊道雙心:博克圖鎮區和巴林便民服務區多點:各個村規劃為鎮域發展節點塑造國土空間格局統籌劃定三線管控嚴格落實管控牙克石市規劃確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03 塑造國土空間格局規劃至2035年,博克圖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067.23公頃(19.6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10268.41公頃(15.4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542.3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0036倍以內。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7、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城鎮開發邊界原則上不得調整,確需調整的,按國土空間規劃相關程序進行調整以大興安嶺山脈為主構建一條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一屏:兩廊:大興安嶺生態保護屏障雅魯河和愛林溝多點:自然保護地以雅魯河和愛林溝流域為主構建兩條沿河生態保護廊道03 塑造國土空間格局構建“一屏兩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以博克圖的自然保護公園為支撐,進行生態保護雅魯河生態保護廊道愛林溝生態保護廊道大興安嶺生態保護屏障內蒙古南木雅克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巴林雅魯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喇嘛山國家森林公園08、3 塑造國土空間格局構建“一區兩心”的農牧空間格局一區:兩心:農林結合區博克圖鎮區和巴林便民服務區建設“一核一級兩區多點”的城鎮空間03 塑造國土空間格局多點以村莊、社區、林場為支撐,突出特色一核以鎮區為中心的鎮域發展核心一極 以巴林便民服務中心為核心的鄉集鎮發展極博克圖鎮區空間結構巴林便民服務區空間結構鎮駐地布局優化04依托濱洲鐵路形成的交通景觀廊道一廊:二心:四區:04 鎮駐地布局優化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展示中心上坎歷史文化保護片區、下坎居住片區、西溝居住片區和東溝居住片區博克圖鎮區空間結構打造“一廊二心四片區”的空間結構依托國道形成的交通景觀廊道一廊:一心:四區:04 鎮駐地布局優化綜合服9、務中心國道兩側居住區、河流西岸居住區、鐵路東側居住區、鐵路北側居住區打造“一廊一心四片區”的空間結構巴林便民服務區空間結構完善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構建均衡多級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推進生態安全的綜合要素整治完善要素支撐體系055.1完善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 強化重大區域交通廊道建設,提升可達性規劃博克圖鎮域形成“兩橫”的對外交通網絡。兩橫:國道301、國道232;將推進鎮域內國縣鄉路網提升改造,鄉鎮、街道、行政村及80%以上自然村實現通暢硬化路。提升改造國道G301,南北方向提高與阿榮旗、扎蘭屯市;提高西南部區域對外鏈接便利性。規劃保留1處客運站,加10、強博克圖鎮鎮區與相鄰鄉鎮以及牙克石中心區之間的聯系。打造綠色交通服務網站,鼓勵通過電話預約、網絡平臺一鍵叫車等方式,為農村地區老年人提供便捷叫車服務。紅白事中心應急平安屋微型消防站事務服務大廳(黨群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合文化活動室(黨員遠教播放點)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公交站點標準化老年活動室便民商店村“兩委”辦公場所智慧鄉村平臺室內健身室鄉創中心(青年中心)村民集中停車場游客停車場藝術角游戲場地居村兒童之家行政村自然村兒童中青年老年老年助餐點示范睦鄰點垃圾收集點村民益智健身苑點鄰里驛站(黨群服務點)家兒童日常設施圈中青年日常設施圈老年日常設施圈智慧鄉村平臺事務服11、務大廳(黨群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應急平安屋微型消防站綜合文化活動室(黨員遠教播放點)健身步道多功能運動場標準化老年活動室便民商店公交站點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公共廁所村“兩委”辦公場所行政村5.2構建均衡多級的公共服務體系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十分鐘生活圈(鄉村便民中心)的服務半徑是800到1000米,可以解決更大范圍的復合型服務,比如老年人、兒童所需的活動空間、公服設施。十五分鐘生活圈(鄉村鄰里中心)的服務半徑是300到500米,主要解決家門口的服務規劃按照博克圖鎮居民出行方式,結合不同居民群體出行距離的公共服務設施需求、依據使用頻率和服務半徑的公共服務設施將公共服務設施按照“鎮區中心12、村基層村/林場”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配置,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水平,有效引導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模配置和空間布局,全面實現城鄉單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5.3構建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給水 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排水 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積水點、易澇區。供電 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提前規劃,完善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鎮村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發展需求。通信 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13、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燃氣 推進居民生活“煤改天然氣”,采用罐裝天然氣方式。環衛 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5.3構建韌性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控制地質災害威脅有效控制中小型地質災害威脅,基本消除已查明的大型、特大型地質災害威脅。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優化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構建安全可靠,調度高效的防洪抗旱減災管控體系。完善抗震避難體系 保證設防標準,提高生命線設防要求,加快避難場所建設。提升氣象災害預警 建立立體氣象監測網絡,全面提升氣象災害綜合防御能力健全消防體系規劃 建14、設“鎮區-巴林”二級消防網絡體系,配置相應消防設施。完善應急體系保障 建設以綜合應急救援,專業應急救援的隊伍體系,建成兩級保障體系。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森林保護與濕地修復提高森林覆蓋率重點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建設生態工程河道生態保護與修復水生態修復落實河長制河流治理加強耕地保護利用加強培育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精準施肥作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劃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加大增殖放流力度05 完善要素支撐體系5.4推進生態安全的綜合要素整治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推進國土空間全域整治綜合整治和修復06推動大興安嶺中段西麓森林系統生態修復推動大興安嶺中段西麓森林系統生15、態修復6.1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06 綜合整治和修復生態建設目標:推動實施生態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三北三北”防護林、北防護林、北方防沙帶生態建設和國家儲備林建設,以提升森方防沙帶生態建設和國家儲備林建設,以提升森林的固碳作用和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林的固碳作用和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進集中式地下水型、河道型、水庫型推進集中式地下水型、河道型、水庫型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治理,重點保護和修復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治理,重點保護和修復水源林、護岸林等植被,確保水源地安全。水源林、護岸林等植被,確保水源地安全。推進水系及濕地生態綜合治理推進水系及濕地生態綜合治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鄉村、林場16、牧場土地全面綜合整治開展鄉村、林場、牧場土地全面綜合整治通過建設,使大面積集中連片、適宜農作物的通過建設,使大面積集中連片、適宜農作物的機械化、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的耕地,將溝機械化、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的耕地,將溝口村和旗山村基本農田發展成為優質、高效、高口村和旗山村基本農田發展成為優質、高效、高產、穩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產、穩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退耕還林、生態修復、土地復墾等措施,通過退耕還林、生態修復、土地復墾等措施,改善因采伐、開墾、建設占用等活動損害的生態改善因采伐、開墾、建設占用等活動損害的生態環境。環境。通過盤活低效用地、區域綜合整治等方式,激通過盤活低效用地、區域綜合整治17、等方式,激活農場林場土地整體價值,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活農場林場土地整體價值,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經濟效益的雙贏。規劃實施傳導規劃管控體系規劃體檢與評估規劃政策保障保障規劃落地實施07 落實上位規劃 指引專項規劃06 保障規劃落地實施 傳導村莊規劃 指導詳細規劃資源利用要素配置安全保護城市特色規劃體檢與實施評估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 規劃評估體制動態調整完善建立公開、透明、制度化的動態維護機制建設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夯實智慧規劃基礎,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落實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完善規劃實施法規政策健全相關配套政策規劃實施保障體系7.1規劃實施傳導7.2規劃管控體系7.3規劃體檢與評估7.4規劃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