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2923
2024-07-29
21頁
10.20MB
1、西格木鎮人民政府2024年07月 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n 編制目的編制目的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大部署,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和市委市政府總體謀劃,優化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和利用效率,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推動西格木鎮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編制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n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遠期規劃期限為20262035年。n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1、鎮域規劃范圍:西格木鎮行政轄區范圍,總用地面積1362、.55平方公里。2、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上級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總用地面積191.12公頃,其中鎮政府駐地用地面積119.95公頃。n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三線空間三線空間”全面落地;農業產業格全面落地;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保護、利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n 規劃定位規劃定位 市區近3、郊的綠色養殖綠色養殖基地;市區南部的物流集散物流集散基地;郊區休閑旅游休閑旅游的重要節點之一。綠色養殖基地物流集散基地休閑旅游節點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西格木鎮鎮域總體格局為西格木鎮鎮域總體格局為“一心、一屏、兩軸一心、一屏、兩軸”的布局結構。的布局結構。一心一心西格木鎮區,是全鎮的生活、服務中心。一屏一屏鎮域中部大片林地形成的生態屏障。兩軸兩軸鶴大公路發展軸與四大公路發展軸。鶴大公路發展軸,貫通全鎮的南北向經濟發展軸,是西格木鎮與中心城區聯系的重要通道。發展軸上分布平安村、西格木村、草帽村、群林村,不僅擔負著重要的交通職能,而且是展示西格木鎮城鎮建設新風貌、美麗鄉村新景觀的重要4、窗口。四大公路發展軸,東連四豐小鎮,西連群勝鄉,也是西格木鎮域內東西向聯系的重要通道。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積極落實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一張圖”。建立健全控制線管控機制,嚴格管控措施,提出約束內容和管控規則。鎮域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008.12公頃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19.17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91.12公頃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5、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以保護為主,禁止破壞其生態功能,除必需的工程建設占用外,不得改變林地用途。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土地用途,禁止任何降低耕地質量、破壞耕作層的活動。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優化城鎮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通過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各項指標嚴格管控。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管控村莊各類建設活動,允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允許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及其配套設施建設。嚴格控制一般6、農田轉變用途。允許建設區域基礎設施廊道。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域村莊發展布局:合理安排人口流動,引導人口向鎮區及中心村集聚,逐步實現人口梯度分布。確定確定1 1個中心城鎮、個中心城鎮、4 4個中心村、個中心村、3 3個基層村組成個基層村組成三級鎮村體系,三級鎮村體系,確定鎮村人口及建設用地規模。規劃期末,鎮域人口約13000人,鎮區人口4300人。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社會保障社會保障 鼓勵鎮衛生院、養老院探索“兩院一體”發展。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對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服務。文體教育文體教育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義務教育均衡,7、大力發展社會教育和老年教育。規劃建設多樣化、綜合性文體設施和群眾娛樂休閑場所,向群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醫療衛生醫療衛生 支持鎮衛生院創建達標二級醫院,改造提升村衛生室。健全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緊急征用等制度。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鎮域交通以“系統有序,銜接協調”為原則,規劃公路網系統。以國道鶴大公路、鄉道四大路為對外聯系主要道路,內部輔以鄉道,通村路與各村屯相銜接,擴大交通軸線服務范圍,逐步形成鎮村公路網絡體系。道路建設中,擴建和翻修市域內鶴大公路G201(佳樺路段),翻修部分通村路,路面硬化,拓寬路面至5米。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建8、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防洪:防洪:鎮區防洪標準20年一遇,其他村10年一遇。對可能造成滑坡的山體、坡地,應加砌石塊護坡或擋土墻;防洪堤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鎮域范圍內的河道中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應制定限期清除措施。抗震:抗震:地震基本烈度值為七度,重要建筑、生命線工程應相應提高設防級別。消防:消防:鎮區設固定避難場所,各村利用村委會廣場及田野等開敞空間作為應急避難場所,并配置防災物資;規劃形成以鎮區消防站為中心、村義務消防員為補充的消防網絡;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的救災機制。防雪:防雪:按照雪壓分布和風力對雪壓的影響,劃分建筑工程的9、有利場地和不利場地,合理布局和改造鎮域建筑、生命線工程和重要設施。建筑物屋頂宜采用適宜的屋面形式;建筑物不宜設高低屋面。防疫:防疫:建立完善的鎮域衛生防疫系統,設置疫情臨時指揮中心,臨時隔離、救治室,增加必要的衛生防疫設備。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依托山水資源本底,以體現鄉村風貌、彰顯城鎮特色鄉村風貌、彰顯城鎮特色為原則,構建景觀風貌格局。加強鎮域南側山體的自然保育,構建農業機耕路路旁緩沖空間,維系鄉土風貌,強化交通廊道兩側景觀面貌,重點管控交通廊道沿線的鎮村建設行為。村莊風貌引導:村莊風貌引導:公共空間風貌引導公共空間風貌引導 采用增加村民健身設施、休息座椅、廊架、植物造景等方10、式,強化公共活動場地的功能復合性,并增加公共空間綠化。以“整潔有序、原生鄉土、舒適適宜、經濟實用”的方式進行建設,與當地建筑風貌相協調,盡可能使用當地建筑材料。公用設施風貌引導公用設施風貌引導 結合村民房屋改造,拆除違章建筑,對沿路建筑立面進行修整,既保持統一協調的立面效果,又注重體現鄉土特征、地域特色和傳統風貌。居民建筑風貌引導居民建筑風貌引導休閑廣場意向公共廁所意向居民建筑意向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一心:一心:鎮區中北部的公共服務中心。兩軸:兩軸:東西向行政辦公、產業發展軸和南北向教育、商業發展軸。三區:三區:綜合服務區、產業發展區以及生活居住區。多點:多點:多處重要景觀節11、點。建設用地適宜性鎮區用地坡度分析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善設施配套、優化用地布局,規劃城鎮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0.43萬人,119.95公頃。整合鎮區的居住用地整合鎮區的居住用地滿足生活需求的文化、體育、辦公等公共服務設施滿足生活需求的文化、體育、辦公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商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承接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工業用地承接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工業用地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塑造疏密有致的空間形態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塑造疏密有致的空間形態容容 積積 率:率:充分考慮土地資源經濟性,結合不同區位和用地性質劃分強度分區,引導鎮區空間形態,強化12、桃李大街通廊和鎮政府南側視覺廊道,注重G201國道兩側天際線的營造,形成生態、精致、溫馨、宜人的西格木鎮空間特色。建筑高度:建筑高度:主要考慮城鎮總體空間輪廓、視線走廊、景觀效果等,利用高度變化突出鎮政府景觀控制視點,加強國道兩側景觀界面塑造,凸顯兩條視覺通廊。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從城鄉聯系提升、內部體系優化和交通設施完從城鄉聯系提升、內部體系優化和交通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外聯內暢的城鎮道路交通網絡。善等方面,構建外聯內暢的城鎮道路交通網絡。鎮區主路:鎮區主路:紅線寬度14米,機動車道寬7米,兩側設置邊溝與綠帶,單側寬度3.5米。鎮區支路:鎮區支路:紅線寬度5-8米,分為三種斷13、面形式;鎮區內道路為B斷面形式,鎮區外環路為C斷面形式,國道輔路為D斷面形式。交通場站:交通場站:完善現狀客運站,加強客運服務功能,滿足場鎮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交通需求。停車設施:停車設施:集建區停車設施以配建為主,公共為輔;規劃設置一處公共停車場,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根據鎮區規模和鄉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建要求,構建根據鎮區規模和鄉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建要求,構建“鎮級鎮級+村級村級”的城鎮生活服務體系的城鎮生活服務體系鎮級:鎮級:行政文娛中心、教育中心、商業服務中心村級:村級:文娛中心(兩處)、商業便民中心(兩處)鎮政府駐地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表鎮級公共服務設施14、村級公共服務設施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1、應急救援干道不應小于15.0米,疏散主要通道不應小于7.0米,疏散次通道不應小于4.0米。跨越應急通道的各類工程設施,應保證通道凈空高度不小于4.5米。2、人均疏散避難場地不小于1平米。救災干道、疏散主通道不得設置路內停車場地。場所出入口及應急避難區與周邊危險源、次生災害源及其他潛在火災高風險建筑工程之間的安全間距不應小于30米。3、村民的宅基地選址和農房建設須避開自然災害易發生地區,鎮區內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必須設在鎮區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柴草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消防通道寬度不宜小于4m,轉彎半15、徑不宜小于8m。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配套政策:配套政策: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政策,完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增減掛鉤、增存掛鉤、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組織保障:組織保障: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本級人民政府推動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項目計劃制定鎮年度工作安排,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實施監督:實施監督:數據庫匯入上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