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2924
2024-07-29
20頁
7.37MB
1、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做好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國家重大戰略有效實施、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科學配置國土空間資源,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沿江建設,組織編制佳木斯市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堅持“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理2、念,貫穿落實黨的二十大新精神和佳木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相關內容,對沿江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安排,是指導全域可持續發展的宏偉藍圖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PREFACE 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n 編制目的編制目的 為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大部署,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和市委市政府總體謀劃,優化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和利用效率,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推動沿江鎮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編制佳木斯市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n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期限為202120353、年,其中近期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遠期規劃期限為20262035年。n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1、鎮域規劃范圍:沿江鎮行政轄區范圍,總用地面積74.3平方公里。2、鎮區規劃范圍:上級國土空間規劃劃定的鎮區城鎮開發邊界。總用地面積4.71平方公里。n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 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三線空間三線空間”全面落地;農業產業格局全面落地;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城融合度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保護、利用、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城融合度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格4、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n 規劃定位規劃定位 佳木斯市重要的綠色食品加工和物流集散綠色食品加工和物流集散基地;溫泉康養和冬季溫泉康養和冬季冰雪冰雪旅游旅游的重要節點。綠色食品加工和物流集散基地溫泉康養和冬季冰雪旅游的重要節點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沿江鎮鎮域總體格局為規劃沿江鎮鎮域總體格局為“一心引領、兩廊一心引領、兩廊串聯串聯、三區協同三區協同”的布局結構。的布局結構。一心一心鎮綜合服務中心。兩廊兩廊鶴大公路空間發展廊道和城鎮道路空間發展軸線。三區三區西部休閑旅游發展區、中部綠色農業發 展區、東部物流加工發展區、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5、總體規劃積極落實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形成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一張圖”。建立健全控制線管控機制,嚴格管控措施,提出約束內容和管控規則。鎮域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面積2396.9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沿江鎮內無生態紅線劃定范圍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面積471.10公頃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控制區生態控制區:以保護為主,禁止破壞其生態功能,除必需的工程建設占用外,不得改變林地用途。(面積1259.30公頃,占比16.95%)農田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嚴格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土地6、用途,禁止任何降低耕地質量、破壞耕作層的活動。(面積2397.42公頃,占比32.26%)城鎮發展區城鎮發展區:優化城鎮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通過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各項指標嚴格管控。(面積471.10公頃,占比6.34%)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管控村莊各類建設活動,允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村莊建設用地和各類配套設施用地,應按照人均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管控。(面積2834.30公頃,占比38.15%)礦產能源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根據合法礦業權范圍嚴格管控,禁止管控區外的礦業開采活動。主要為采礦、加工、尾礦等以及為其配套的辦公、服務等7、區域。(面積468.05公頃,占比6.30%)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按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引導人口集聚、便于鄉村治理”原則,充分考慮產業發展、地理環境、公服投放等因素,以鎮、中心村帶動周邊一般村,構建“1 1個中個中心心鎮,鎮,2 2個中心村,個中心村,4 4個一個一般村般村”組成的鎮村體系。組成的鎮村體系。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及村莊資源稟賦,以解決村莊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的及鎮村體系發展需求,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將區域內村莊分為城市社區化管理,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三種。行政村鎮村等級村莊類型沿江村中心城鎮城市社區化管理黑通村中心村城郊融合類泡子8、沿村基層村集聚提升類福勝村基層村集聚提升類民興村中心村集聚提升類三連村基層村城郊融合類新華村基層村集聚提升類 有序治理,構建“1+2+4”三級鎮村等級規模體系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產業體系構建一產二產三產 利用自然生態本底優勢資源,發展休閑旅游;利用既有溫泉礦產資源及臥佛山滑雪場等特有優勢,發展溫泉康養、冰雪旅游等項目;利用一、二產優勢產業,發展商貿物流等。依托工業用地布局,打造集約化、高端化、綠色化的產業園區;積極培育農產品初加工及深加工,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立足耕地和農業資源,嚴格落實國家耕地保護和管控要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村級合作社為平臺實施扭轉集中經營,引進現代農業企9、業,促進第一產業產業化、特色化、規模化和生態化,構建精品果蔬和特色養殖等產業。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將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足額帶位置落實至各村。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規劃沿江鎮耕地面積約4166公頃,其中,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約2397公頃。耕地主要用于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優先用于糧食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保障水稻、玉米等谷物種植。從嚴控制建設占用優質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嚴格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規劃期間落實上級下達的補充耕地、恢10、復耕地任務。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建設用地整治重點區:建設用地整治重點區:對區域內存量建設用地和低效能用地進行梳理,明確可更新改造區域的位置、規模、范圍和功能指引。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區:水土流失治理重點區:規劃期內對鎮域南側水土流失重點區域進行重點整治。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對鎮域西南山體內森林進行重點修復,具體修復主要有:更新造林、補植造林和撫育管護三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鎮域內共有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點4處,歷史遺留礦山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包括地質環境問題、土地損毀和植被破壞等。根據現場破壞情況采取:自然恢復,輔助11、再生,生態重建和轉型利用四種方式。國土綜合整治 生態保護修復文體教育文體教育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義務教育均衡,大力發展社會教育和老年教育。規劃建設多樣化、綜合性文體設施和群眾娛樂休閑場所,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醫療衛生醫療衛生 保留沿江鎮衛生院用地,改造提升村衛生室。健全重大疫情監測預警、醫療救治、緊急征用等制度。社會保障社會保障 合理布局養老設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對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服務。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鎮域交通以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系統有序、銜接協調、因地制宜的原則,提檔升級骨干路網,延伸完善基礎路網,12、延續現有道路機理,對現有道路進行提檔升級和維護,提高道路硬化率。充分利用國道哈同公路和鄉道道路軸向延展的道路網格局,結合現狀村鎮道路系統,形成圍繞沿江鎮的軸向網絡化道路格局。以鎮區為中心,鶴大高速(G11)、哈同高速(G1011)、國道哈同公路為對外交通主要道路。內部以國道哈同公路、外圍規劃道路及鄉道Y012等為骨架,形成環狀+十字相結合的路網結構,輔以鄉村道路,聯系各村屯,擴大交通服務范圍,逐步形成鎮村公路網絡體系。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給水工程沿江鎮及各村屯逐步實現24小時集中供水,加強水源地保護;逐步改造供水管線,滿足生產生活和消防用水要求。排水工程污水:污水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網。雨13、水:修建雨水管道或明渠,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居住區的生活環境質量問題。供電工程規劃沿江鎮內的電力線路沿規劃道路布置,規劃采用地埋方式。公用配電變壓器應盡量接近負荷中心,以減少電能的損失,并增加安全性。通信工程按照1公里服務半徑設立5G基站,農村以各行政村為單位增設5G基站,實現區全域移動通信覆蓋率達100%。供熱工程1.加大沿江鎮區及各村屯建筑節能改造力度。2.到2035年村屯以生物質顆粒料為主要燃料,以滿足居民取暖需要。推行使用新型能源供熱,如:太陽能、風能等。燃氣工程完善鎮區中壓管網并延伸逐步覆蓋農村居民點。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14、減災體系。防洪:防洪:松花江沿江段堤防標準為50年一遇。對可能造成滑坡的山體、坡地,應加砌石塊護坡或擋土墻;防洪堤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鎮域范圍內的河道中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應制定限期清除措施。抗震:抗震:地震基本烈度值為七度,重要建筑、生命線工程應相應提高一度設防。消防:消防:鎮區設固定避難場所,各村利用村委會廣場及田野等開敞空間作為應急避難場所,并配置防災物資;規劃形成以鎮區消防站為中心、村義務消防員為補充的消防網絡;規劃建立健全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的救災機制。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沿江鎮政府駐地位于市區城市開發邊界內,依據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2021年7月發黑龍江省鄉鎮級國土空間總15、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第2.6.1條:鄉鎮總規的范圍如涉及市縣總規中心城鎮,應落實市縣總規對中心城鎮的國土空間安排。沿江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以落實佳木斯市國沿江鎮政府駐地用地布局,以落實佳木斯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為主,重點發展綠色為主,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和商貿物流業。食品加工產業和商貿物流業。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郊區沿江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落實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和重要 控制線進行實時監測。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結合年度城鎮體檢、五年評估和重點領域項評估,對國 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及適時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修改應當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發揮專家作用,堅持科學決策。規劃實施修改采取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方式;規劃實施修改過程利用各類媒體和信息平臺,廣泛搜集公眾和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情況 的意見和建議。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目標與任務,明確到2035年重點建設項目清單,統籌安排年度建設計劃 落實上位規劃 協調專項規劃 明確強制內容 傳導村莊規劃 指引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