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縣尖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3187
2024-07-29
38頁
17.43MB
1、廣昌縣尖峰鄉廣昌縣尖峰鄉國土空間總體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年)廣昌縣自然資源局廣昌縣自然資源局尖峰鄉人民政府尖峰鄉人民政府20202424年年0707月月征求公眾意見稿前 言 PREFACE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省、市、縣層面提出的規劃編制要求,按照上下聯動持續推進的原則,明確規劃定位與規劃原則,確定規劃范圍、層次與期限,合理保護與利用國土資源,推動新型城鎮2、化與城鎮高質量發展,結合尖峰鄉實際,特編制廣昌縣尖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空間發展戰略的細化落實,落實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等上位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和其他相關專項規劃要求,是尖峰鄉開展各類保護和開發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以及編制村莊規劃的基本依據。規劃加強對尖峰鄉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優化配置尖峰鄉全域空間資源,規范引導尖峰鄉規劃建設,促進土地合理利用。切實落實鄉鎮作為服務農村地區的要求,以健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完善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和生活基礎設施配備,統3、籌保障鄉村振興產業用地需求。注重鄉村特色引導,從用地、公共基礎設施配備、風貌管控等方面進行差異化引導。尖峰鄉概況行政轄區面積:160.50平方公里。七普常住人口:2020年常住人口4552人。區域位置:尖峰鄉隸屬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東與福建省建寧縣客坊鄉接壤,南與塘坊鎮毗鄰,西與赤水鎮、旴江鎮毗鄰,北鄰水南圩鄉、尖峰鄉。交通條件:尖峰鄉現狀有廣吉高速穿過轄區北部、縣道109東西向穿過轄區中部、以及縣道009南北向穿過轄區,形成了尖峰鄉便利的對外交通體系。自然地理格局:尖峰鄉境內平均海拔443米,最高峰打鼓寨,海拔1077米;最低點在鄉南彭田灣與赤水鎮交界處,海拔166米。1.1指導思想1.2規4、劃原則1.3規劃范圍1.4規劃期限1.5發展定位1.6目標愿景2.1構建“一核兩軸、一屏三廊”的總體格局2.2落實劃定控制線2.3構建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空間2.4強化底線約束,鞏固生態保護空間2.5打造高質高效的鎮村生活空間2.6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1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2水資源保護與利用3.3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 4.1國土綜合整治4.2生態修復5.1綜合交通體系5.2公共服務體系5.3基礎設施配套5.4產業空間布局5.5綜合防災體系5.6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6.1集鎮功能結構6.2集鎮用地布局6.3集鎮交通體系6.4集鎮綠地系統與開敞空間7.1強化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01 規劃總則5、02 確定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03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 完善綜合支撐體系增強城鄉安全韌性06 提升集鎮建設質量07規劃實施保障目目 錄錄CONTENTS規劃總則01011.1指導思想1.2規劃原則1.3規劃范圍1.4規劃期限1.5發展定位1.6目標愿景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本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有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全力打造6、“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整體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合理優化配置全域國土空間資源,對轄區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底線管控節約集約落實上位規劃確定三條控制線與規劃分區管控要求,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守生態底線,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合理安排設施農用地,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居民需求為中心,統籌優化空間和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構建社區生活圈,科學合理規劃鄉村道路、河道堤防、排水管網等內容,提升人居環境品質。上下結合強化實施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7、將本級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分解至村莊。加強縣鄉統籌,強化對村莊規劃編制指引,明確村莊分類與設施配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鄉鎮主體功能區定位為導向,結合鄉鎮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建設有文化、有記憶的美麗鄉鎮。本次規劃分為全域和集鎮兩個層次。全域層次的規劃范圍為尖峰鄉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為160.50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集鎮層次的規劃范圍為現狀建成區和規劃擴展區域,以及需要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引導的空間區域,總面積為71.45公頃。東至集鎮兩條主要道路交叉處,西至廣豐寺西側村道,北側和西南側至山腳,東南側至南側主要道路。1.3 規劃范圍1.4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8、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至2025年,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得到嚴格落實,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地位進一步鞏固,城鄉協調發展取得實質進展,城鄉人居環境品質不斷提升。通過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紅色文化旅游、特色農業貿易、城鄉統籌上作示范,建設富裕美麗宜居鄉鎮。1.5 發展定位1.6 目標愿景紅綠融合文化生態鄉鎮以特色農產品交易為主導的邊貿型鄉鎮2025年2035年至2035年,全面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地位穩固9、。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縣前列,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更為協調,基本建成綠色安全、集約高效、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有效支撐高質量發展。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城鄉面貌深度改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鄉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顯實質進展。2050年至205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鄉鎮。0 02 22.1構建“一核兩軸、一屏三廊”的總體格局2.2落實劃定控制線2.3構建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空間2.4強化底線約束,鞏固生態保護空間2.5打造高質高效的鎮村生活空間2.6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確定全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1 構建“一核兩軸、一屏三廊”的總體格局一屏三廊n 一屏:武夷山余10、脈生態屏障n 三廊:尖峰水水系生態廊道、下坊水水系生態廊道,球坊水水系生態廊道。一核兩軸n 一核:即尖峰集鎮,是尖峰鄉的發展核心。n 兩軸:沿縣道109和縣道009分別形成東西向和南北向的村鎮發展軸。2.2 落實劃定控制線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城鎮開發邊界三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線;補充劃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補充劃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洪澇災害風險控制線。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11、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深入梳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現狀和補劃潛力。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落實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控。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尖峰紅一軍團指揮部舊址1處省級保護單位和楊家坳毛澤東故12、居、仙游古觀(含古戲臺)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和快速搶救。以水利部門依法劃定的河湖管理范圍為基礎,將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等水域岸線劃入洪澇風險控制線,保障防洪排澇系統完整性和通達性。2.3 構建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空間丘陵農業發展區:為鄉域西北片區,主要以水稻、烤煙、蓮子等產業為主。林地經濟發展區:為鄉域東南片區,以高山林地為主,重點發展油茶、中藥材(黃精)林下種菌產業。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黃精種植基地特色農產品交易基地高山有機水稻種植示范基地農業綜合產業示范基地五基地兩區2.4 強化底線約束,鞏固生13、態保護空間嚴格落實廣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傳導指標和要求,將整合后的自然保護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尖峰鄉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0370.85公頃,占鄉域國土總面積的64.61%。構筑全域安全國土生態保護格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類要素,嚴格落實廣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的生態保護紅線指標、范圍和管控要求,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以重要生態片區為基礎、生態廊道為紐帶的生態保護格局。著力保護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生態廊道,鄉域東部武夷山余脈生態屏障。2.5 打造高質高效的鎮村生活空間包坊村、東坪村、東山村、沙背村、雙湖村、小坑村、14、新建村、營前村、源頭村黃坊村,綜合型小城鎮,主要為綜合服務、農業貿易觀前村、東營村形成“集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等級結構一般村集鎮中心村2.5 打造高質高效的鎮村生活空間集聚發展類村莊:東坪村、觀前村、營前村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分類引導鄉村發展統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整治提升類村莊:包坊村、東山村、沙背村、雙湖村、小坑村、新建村、營前村、源頭村城郊融合類村莊:黃坊村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基地盤活存量低效用地,用于鄉村產業振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按照總量約束、實事求是的原則,落實上級有關要求,統籌安排各行政村的村莊建設邊界。原則上不得對“203”內現狀建設用地進行15、空間布局騰挪。對于暫無村莊規劃編制需求和條件的村莊,按照鄉鎮級總規確定的村莊建設邊界規劃規模,以行政村為單元編制通則式村莊規劃并納入鄉鎮級總規進行報批實施。對于單獨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可調整優化鄉鎮級總規劃定的村莊建設邊界范圍。統籌安排和保障鄉村振興用地,加強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盤活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2.6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主要位于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16、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農田保護區: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切實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劃定了農田保護區,國土用途主要以耕地為主。城鎮發展區:結合城鎮空間格局,以村為基本單元劃定城鎮發展區。優化功能布局,注重存量土地的挖潛和改造,節約集約使用土地,優先保障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綠化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鄉村發展區: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村莊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發展村莊產業。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挖田造景造湖、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等。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17、業區、林業發展區、果茶業發展區、區域基礎設施區、特殊用地區。礦產能源發展區:應嚴格控制采礦權數量,合理確定礦區范圍。上規模、提質量,嚴禁大礦小開,將資源開發利用和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進行有機統一。加強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 03 33.1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2水資源利用與濕地保護3.3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3.1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耕地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用途管制,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及耕地保護目標。尖峰鄉規劃目標年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1638.25公18、頃(2.4574萬畝),滿足上級下達指標。尖峰鄉規劃目標年耕地保有量面積為1692.63公頃(2.5389萬畝),滿足上級下達指標。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建設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一切與糧食無關的建設開發或耕地”非糧化“,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3.2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現狀:鄉域范圍內主要水域為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龍潭水庫,內陸地水域面積2.54平方公里,占鄉域國土面積比例1.58%。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目標: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穩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的實施,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水平,增強19、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水資源保護利用舉措:規劃至2035年,保持鄉域水域空間保有量穩定。強化水域岸線管理,推動用途管制和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水域管理保護,確保水域面積的穩定;加強岸線資源保護,建設生態岸線;大力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生態清淤等工程;加強動態監測監控,健全河湖水域岸線監測體系和評價預警機制。規劃落實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龍潭水庫等水域進行河湖劃界保護。準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強化工業生產廢水排放的管控。提高廢水排放指標標準。加強對現有水資源的水質勘測。落實縣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準入門檻規則,堅決抵制污染嚴重企業,同時提高工業企業凈水能力,嚴格要求達標排放。320、.3 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保護與利用目標:在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林地面積的基礎上,2035年實現林地保有量穩中有增。全鄉林地、森林、物種資源得到全面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更加穩定、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備,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承載力進一步鞏固。林地保護利用結構逐步優化,林地生產力明顯提高,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規模逐步得到嚴格控制。優化森林資源保護結構:嚴格保護天然林、生態公益林。實行天然林與生態公益林并軌管理。規范與監管天然闊葉樹低質低效林改造的采伐審批。規范商品林采伐,伐育同步規劃實施。科學經營林地,節約集約使用林地。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 04 44.1國土綜合整治4.2生態修復4.1 國21、土綜合整治統籌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后備資源土地開發、農用地綜合整治、鄉村建設用地整理。通過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建設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能力。以耕地為主要對象,其中以永久基本農田為重中之重。整治主要目標是新增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至2035年,在全鄉范圍內實施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50.51公頃,并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根據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分析,將現狀嚴重區和較嚴重區內部無開采規劃的區域劃定為礦山生態修復重點治理區;尖峰鄉內礦山修復工程總面積為3.37公頃。工程措施:拆22、除廢棄設施及建筑邊坡修整、危巖清理、場地平整、植被恢復、廢石清運等。造林綠化工程:對火燒跡地、采伐跡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其他宜林地進行植樹造林。至2035年,擬實施森林生態修復規模52.43平方公里。推進河岸整治提質、除險加固和防洪抗澇,完善河流周邊基礎設施,推動退化濕地生態修復、水系連通、河道清淤、水生態治理。確保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提升。重點項目包括尖峰鄉鄉域內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等水域綜合治理工程。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并啟動生物多樣性恢復試點工程,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同時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高全縣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4.2 生態修復礦山修復森林生態修復水生態修復生物多23、樣性保護0 05 55.1綜合交通體系5.2公共服務體系5.3基礎設施配套5.4產業空間布局5.5綜合防災體系5.6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完善綜合支撐體系 增強城鄉安全韌性5.1 綜合交通體系對外交通內部交通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廣吉高速、縣道109、以及縣道009。規劃落實上位規劃,對縣道109、縣道009升級改造。規劃形成以縣道公路干線為骨架,鄉、村道為網絡的公路交通體系。規劃完善建設城鄉綜合服務站配套設施,負責發送長途客運班車和城鄉公交車。各行政村均設農村公交站或招呼站。交通設施5.2 公共服務體系在尖峰集鎮設置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在各行政村設健身場地,有條件的村莊可單獨設置室內健身點。完善基層醫療24、衛生設施,規劃按照“衛生院衛生室”兩個等級配置醫療衛生設施。結合廣昌縣實際情況,規劃以尖峰鄉衛生院為醫療服務中心,完善各行政村衛生室醫療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規劃保留現狀九年一貫制學校、村小學。以城鎮5分鐘生活圈和鄉村社區生活圈為基本單元統籌布局學前教育設施,鼓勵現狀幼兒園改擴建,結合新建居住區新增配建幼兒園,并增設03歲托幼班。按照鄉鎮級社區(行政村)兩級標準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新建尖峰鄉綜合文化站,設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行政村應設文化活動室,有條件可設綜合文化站、綜合服務站、特色民俗活動點。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福利規劃按“鄉鎮級行政村(社區)級”兩級體系構建的綜合養老服務設施的配置體系,規25、劃保留尖峰鄉養老院,各行政村應配置不少于1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站。規劃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設施符合利用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將功能和服務方式類似的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集中布局,形成各級鄰里中心。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將權屬清晰但功能逐漸衰落的存量建設用地進行改造整治再利用,合理引導現狀建筑性質優先轉變為公共服務功能。將閑置的鄉鎮辦公機構、村委辦公樓等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將鄉鎮閑置的公共建筑進行改造再利用,用于設置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體育健身設施等。5.3 基礎設施設施配套供水規劃全面建立以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和規模化供水26、工程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為輔,分散式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工程體系。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保護制度。排水規劃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截污與治污相協調,統籌推進城鄉污水收集與處理,并完善雨污分流的排水工程系統。規劃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其他各村莊根據村莊所在位置因地制宜采用污水管網或就地處理模式處理。供電規劃建成以35千伏電力線為骨架網架,各級電網容量充足、布局合理、系統設備先進、調度靈活、運行安全的現代化城鄉供電網絡。規劃保留現狀35千伏尖峰變電站,為整個轄區進行供電。27、通信規劃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技術對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改造升級,實現居民家庭有線無線交互,大屏小屏互動。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構建為農綜合信息服務體系,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升農村地區寬帶用戶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降低農村信息網絡使用成本。供氣規劃規劃建設一座燃氣站,近期以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為主,遠期在集鎮逐步采用調壓站,推進燃氣管網建設,并輻射周邊村莊,遠期集鎮居民氣化率達到90%,其中天然氣管道氣化率達到70%以上。合理規范液化石油氣市場供應。環衛規劃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理系統,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28、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7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8%以上。構建綠色市政基礎體系5.4 產業空間空間布局n 一心:即尖峰集鎮,是尖峰鄉農業貿易、產業發展中心,建設功能完善、配套健全、環境優美的產業服務中心。n 兩軸:依托縣道109、縣道009形成的產業發展軸,帶動全域產業發展。n 兩區:丘陵農業發展區、林地經濟發展區。丘陵農業發展區:為鄉域西北片區,主要以水稻、烤煙、蓮子等產業為主。林地經濟發展區:為鄉域東南片區,以高山林地為主,重點發展油茶、中藥材(黃精)林下種菌產業。n 多點:紅色文化旅游點、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黃精29、種植基地、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基地等產業節點。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兩區多點”的產業空間結構。5.5 綜合防災體系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綜合防災體系建設生命線系統:構建由廣昌縣人民醫院為醫療救護中心,尖峰鄉衛生服務中心和各行政村衛生室共同組成基層醫療救護體系。應急通道:縣道、鄉道均為防災減災應急通道。集鎮組團之間結合集鎮主要道路保證有兩條以上道路聯系,保證集鎮和村莊出入口安全,建設多方向和多個出入口;各住宅區、村莊到避難場所要有避災道路連接,避災道路宜相互貫通。應急避難場所:集鎮結合公園、綠地、廣場和體育場等空曠場地,設置應急避難場所,規劃集鎮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為4.0平方米。防洪排澇規劃防洪30、標準:尖峰水流域內河堤堤段按照10年一遇標準設防、下坊水、球坊水等其他流域內河堤堤段按照5年一遇標準設防。防洪措施:加強城鄉防洪排澇通道建設,對尖峰水、下坊水、球坊水流域內河堤堤段進行加高、加固、新建,局部河岸加設護坡,對淤積嚴重的河道進行疏浚。抗震規劃全域屬地震烈度6度以下地區,一般建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生命線工程和重要的建、構筑物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設防。消防規劃集鎮規劃設置1處消防站,各行政村結合村委會或合適的用地設置 農村消防點。公共衛生安全規劃堅持預防為主、平疫結合、醫防協同、分級分類、精準防控的基本原則,推動建設公共衛生安全鄉。保障疫情防控用地和設施布局,建立應急防控網絡,形31、成防疫物資儲備體系,統籌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城市運行、社區治理等各環節,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防疫應急醫療救治設施與周邊建筑設置20米以上的衛生隔離帶。5.6 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加強對轄區內各級文物古跡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梳理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并提出管控要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對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和快速搶救。嚴禁任何對文物本體造成破壞的行為,加強文物周邊環境整治,提高歷史環境品質。對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保護單位名錄,明確每個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稱、價值特征等,對各保護單位明確劃定保護范32、圍及建設控制地帶范圍,明確保護要求和管理責任。0 06 66.1集鎮功能結構6.2集鎮用地布局6.3集鎮交通體系6.4集鎮綠地系統與開敞空間提升集鎮建設質量6.1 集鎮功能結構規劃集鎮空間結構為“一心一軸三區兩片”n 一心:集鎮公共服務中心n 一軸:依托縣道009形成東西向城鎮發展軸,貫通整個集鎮,將集鎮各個片區聯系起來n 三區:為南部商貿發展區、中部綜合服務區、東部田園景觀區n 兩片:由集鎮南北兩側山林田地形成兩個生態綠片,是集鎮的“呼吸空間”中部綜合服務區生態景觀發展片生態景觀發展片東部田園景觀區集鎮公共服務中心南部商貿發展區6.2 集鎮用地布局規劃新增用地主要布局在集鎮西南側河流兩岸以及33、縣道109北側,主要布局居住用地;集鎮現狀建成區主要進行存量用地更新改造,在外環路西側以及集鎮西側入口處布局工業及物流用地,用于農產品加工及貿易,規劃遷建農貿市場,原市場用地改為廣場,集鎮內部增加游園、廣場、停車場等服務設施。6.3 集鎮交通體系“主-次-支”三級道路結構n 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12/16米,斷面形式為一塊板,包括外環路、經二路、西路,這些道路承擔對內、對外交通雙重作用。n 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為10-12米,部分現狀路段為14米,間距250-500米,斷面形式為一塊板,包括緯一路、緯三路、經一路、經三路、經六路。n 支路道路紅線寬度為7米。間距為120-300米,斷面形式為一塊板34、,包括濱河北路、濱河南路、緯二路、經五路。“兩橫三縱”的干路網體系n“規劃形成“兩橫三縱”干路網結構。道路系統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個層次構成。6.4 集鎮綠地系統與開敞空間規劃形成“一心、一軸、多點”的綠地系統結構n 一心:即集鎮中心游園,是集鎮景觀核心。n 一軸:加強尖峰水兩側綠化及景觀建設,形成水系景觀軸線。n 多點:指多個街頭綠地形成的景觀節點。0 07 77.1強化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規劃實施保障7.1 強化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堅持黨建統領加強組織保障納入市級國土空間“一張圖”平臺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機制建立規劃實施監測預警部門合作機制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尖尖峰峰廣廣昌昌縣縣尖尖峰峰鄉鄉國國土土空空間間總總體體規規劃劃(2 20 02 21 12 20 03 35 5年年)本次成果為征求公眾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