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控建設體系調研方案(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3556
2024-07-31
6頁
15.32KB
1、雙控建設體系調研方案一、建設步驟(一)確定劃分風險點及選用合適的辨識方法1、根據作業條件風險程度評價(LEC)(DLEC。式中: D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方法及相關管控措施并對其進行管理。通過安全和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程、規范及其他信息的收集共享,以及內外部、各層次的安全培訓,確保相關人員能及時獲取到這些知識。企業的風險知識來源可包括以下內容:安全和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規范;各專業基礎知識;安全常識;內外部培訓及各類安全培訓教材;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設備資料及技術說明書;產品規范;事故案例;本企業以2、往的事故、事件;安全、職業衛生評價及檢測報告;特種設備檢測報告;本企業的平面布置、管網圖、物料清單等基礎資料。2、信息收集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之前收集相關必要的信息。為全面辨識、評價及管控風險點打下基礎,包括:(1)企業平面圖及周邊環境;(2)各大系統圖;(3)組織架構圖;(4)安全、職業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規程清單;(5)在用設備清單(特種設備可單列);(6)詳細的工藝流程;(7)原材、輔材、過程、成品物料清單;(8)已識別的風險點(危險源)識別清單、重要風險點(危險源)清單,對應的措施(可能在危險源清單中體現); (9)安全管理制度匯編;(10)安全操作規程、設備操作規程;(3、11)應急預案文本(12)隱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專項檢查、節假日、季節、綜合檢查; (13)各崗位職責或安全生產責任制;(14)特種作業人員或需持證上崗人員臺賬;(15)安全專篇等; 3、風險點辨識的范圍:風險點識別范圍:風險點(危險源)與風險評估過程中,應對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將地下開采礦山分為采礦、輔助系統等大系統。按照生產工序流程或所實現的具體功能可將大系統細分子系統,子系統細分為分項或區域。其中,其中采礦過程劃分為提升系統、運輸系統、行人系統、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供風系統、通風防塵系統、防排水系統、應急救援系統、采掘系統(含爆破器材管理)等子系統。輔助系統可能4、劃分為機修、倉儲、辦公、后勤、宿舍等子系統。各子系統根據工序流程或實現主體功能的作用再細分分項。工序性強的子系統繼續按流程細化分項。子系統流程性不強的可按區域或活動再細分。 列出設備清單、物料清單、工藝參數清單;大型設備清單(大型設備主要是指大型的過程設備、反應設備、儲存設備等);作業活動清單(作業活動包括:試車、開車、停車、運行操作、檢修等)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注:應按實際作業劃分,要讓別人明白這項作業時如何進行的,對操作人員能起到指導作用為宜。如果作業流程長、步驟多,可先將該作業活動分為幾大塊,每塊為一個大步驟,再將大步驟分為幾個小步驟)。 風險分類主要參照GB644115、9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進行分類,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事故分為20 類:1、物體打擊;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5、觸電; 6、淹溺;7、灼燙; 8、火災;9、高處墜落;10、坍塌;11、冒頂片幫;12、透水;13、放炮;14、火藥爆炸;15、瓦斯爆炸; 16、鍋爐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根據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對風險點確定的危險有害因素類型按以下四方面進行進一步辨識,分析導致事故的原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環境的因素。 人:指揮錯6、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操作錯誤(誤操作、違章操作)、其他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脫崗等違反勞動紀律行為) 物: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缺陷(穩定性差、密封不良、外露運動件等)、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設施缺陷、防護不當、防護距離不夠等)、電傷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靜電和雜散電流、電火花)、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晰、標志不規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等)、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爆炸品、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氧化劑、有毒品、腐蝕品等) 環:室內作業環境不良(室內地面滑、室內作業場所雜亂、采光照明不良、作業場所空氣不良、室內溫度、濕度、氣壓不適等) 管: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未落實、職業安全衛7、生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操作規程不規范、事故應急預案及相應缺陷、培訓制度不完善、職業安全衛生投入不足等)4、風險評估及分級管控工作內容 :根據制定的風險評估表,結合現場實際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的過程。分級管控:重大風險公司管、較大風險車間管、一般風險班組(崗位)管,低風險個體管。5、風險控制措施制定結合現有安全措施和風險評估的結果,主要以下四個方面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 (1)工程控制措施;(2)管理(行政)控制措施;(3)個體防護控制措施;(4)應急控制措施。(二)制定風險點庫 根據各單位制定的風險清單(各單位確定檢查頻次、管控措施、風險因素等內容),匯總制作風險點庫。(三)制定并制作各崗點8、風險管控清單及崗位風險告知卡根據辨識的風險點庫制定各崗點風險管控檢查清單及崗位風險告知卡。制作各崗點風險管控檢查清單牌板及崗位風險告知卡。(四)隱患排查登記根據各崗點風險管控檢查清單對各崗點定期進行隱患排查,發現隱患及時上報系統;隱患點負責單位發現作業場所出現的隱患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申請復查;安監人員發現隱患整改完成后進行復查,復查合格隱患排查流程結束,復查不合格反饋回隱患責任單位再次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申請復查;安監人員發現隱患整改完成后進行復查,復查合格隱患排查流程結束。(五)制定隱患排查臺賬根據隱患排查清單(整改完成后)點擊上報,系統自動形成隱患排查清單臺賬。二、日常維護1、各單位各崗9、位每人一個賬號,經常登錄系統查看各自單位及崗位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落實。2、每年礦長組織各單位負責人及技術人員進行一次年度風險辨識評估,并形成年度風險點清單及報告。3、新水平、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總工程師組織開展一次專項辨識;生產工藝、生產系統、主要設備設施、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各分管礦長組織開展一次專項辨識;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突出礦井過構造帶及石門揭煤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及推廣應用前,連續停產一個月以上的煤礦復工復產前,各分管礦長組織開展一次專項辨識;本礦出現死亡事故或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特重大事故后,由礦長組織進行一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并形成專項風險點及管控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