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生產安全操作規程(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3952
2024-08-02
7頁
18.77KB
1、電鍍生產安全操作規程一、操作前準備1.打開通風機通風,并檢查所使用都工裝夾具是否正常;2.檢查槽體有無滲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3.檢查極板和極杠之間導電接觸是否良好,極板與槽體之間絕緣是否良好;4.各種電氣裝置是否正常,設備接地是否正常;5.采用蒸汽加熱鍍鋅,操作前應檢查蒸汽管道有無滲漏;采用電加熱管時,操作前應檢查絕緣是否良好;6.檢查各槽液成分、PH值、溫度等是否滿足工藝要求,清洗水是否符合要求。二、溶劑除油操作安全1.清洗現場的防靜電應符合GB12158的要求;2.清洗現場溶劑存放量不應超過半個班次的使用量;3.清洗現場應在單獨的場所,室內嚴禁明火及其他火種;4.清洗地點應避免陽光直接照2、射,盛放溶劑的容器應加蓋,且溶劑量不應超過容器體積的2/3;5.弓箭應一干燥狀態進行工序操作。三、工序安全操作堿性除油操作安全1.工件掛入堿性槽液時,應使用專用工具,不得手操作;2.槽液飛濺到皮膚上,應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弱酸清洗;3.用鐵絲筐裝工件除油時,工件不應高于籃筐高度的2/3;4.手工操作電解除油處理時,放入工件時,應現將電源關閉,放好掛具后,再開電源;取出工件時,應先將電源關閉后,再取出掛件;5.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層泡沫,以防爆炸;6.添加氫氧化鈉時,應將成塊的氫氧化鈉破碎后裝在鐵絲筐中,然后放入冷水中溶解后再添加入槽。侵蝕處理操作安全1.操作過程中嚴格控制化學反應所3、產生的溫升;2.酸液飛濺到身上,應立即出去衣物,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弱堿沖洗。酸堿液操作安全1.搬運酸堿液前,檢查外包裝是否完整;2.酸液和堿液的運輸和使用采用專用的設備;3.配置或者稀釋酸液時,應使用冷水,不能使用熱水;4.配置稀硫酸溶液時,要在緩慢攪拌的狀態下,將濃硫酸緩慢地加入冷水中;5.配置混酸溶液時,應先加硫酸,冷卻后再加鹽酸、硝酸。氰化電鍍操作安全1應定期檢查通風系統運行是否正常。在操作前,應打開通風設備通風15分鐘以上,通風機出現故障,應停止操作。2.所有氰化槽應盡量遠離酸槽,鍍前侵蝕工序后,工件尤其是形狀復雜的工件應清洗干凈,防止將酸帶入槽內形成劇毒氰化氫氣體;氰化鍍后的清洗槽4、應為專用槽。3.采用蒸汽加熱系統的含氰化合物的槽體(包括清洗槽),其尾氣管路不應和其他非工業用途的蒸汽管路連通。4.清洗陽極板時,應使用沖洗,不應用擦干處理。陽極棒和陰極棒不應采用酸直接清洗方法,宜將極棒取下后清洗。5.掉入槽內的工件不應用手撈出,而應使用專用工具。6.所有稱量、運輸氰化物的應為專用器具,并應在明顯處標注劇毒標記,稱量應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7.存放氰化物或含氰液的場地,應通風良好,氰化物或含氰液不應與酸擺放在一起。8.所有已使用過的工具及儀器,用后宜用5%綠礬(FeSO7H2O)的溶液進行消毒。9.氰化物和其它劇毒品的保管領取、稱量和配置都應采用雙人制度,憑審批手續按量領取5、。電鍍車間所領用的氰化物宜全部加入溶液中,不應在操作現場存放。10.存放劇毒品、毒品、腐蝕試劑的包裝袋、玻璃器皿等用完料后,應專人妥善保管、集中銷毀。11.操作人員下班后應用1%綠礬溶液洗手,應用20%的次氯酸鈉或5%綠礬(FeSO7H2O)溶液清洗地面。鋼鐵氧化(化學氧化)操作安全1操作時應帶耐溫防堿手套。2.堿液槽加堿時,為防止堿液濺出傷人,應先將堿塊在槽外破碎后再移至鐵絲籃中,懸掛于堿液槽的上部,然后沉入槽內,邊緩慢攪拌邊加溫,使堿塊充分溶解。3.不應將冷水、帶冷水的工件迅速放入已加溫的槽體內,以防槽液暴濺。4.采用人工方法往槽內投放工件,特別是帶有深孔的零件時,應使工件有一定傾斜角度,6、并緩慢進行,以免槽液飛濺。四、槽液配置安全操作1.鍍液的配置和調整,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操作,由專門操作人員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2.槽液混合作業時,添加槽液應緩慢加入,同時進行充分攪拌。3.配置溶液時,應在通風條件良好的地方進行。4.在進行藥品溶解操作時,易產生溶解熱的化學藥品應在耐熱玻璃器皿內溶解。5.鍍液配置和調整時,一般將固體化學藥品在槽外溶解后再慢慢加入槽內,不應將固體化學藥品直接投入槽液中。6.氫氟酸不應置于玻璃器皿內,以防止玻璃被腐蝕而造成事故。7.不應用濃酸、濃堿直接加入槽液調整其pH值。五、其他安全操作1.在化學鍍鎳操作中,操作者應穿戴耐熱耐酸耐堿手套;化學鍍鎳的廢槽液應有集中7、處理措施。2.在化學鍍銅操作中,采用銀鹽活化工藝的,銀鹽活化液的儲存容器不能封閉太嚴,以防爆炸。3.在有使用水合肼的槽液操作中,因其易揮發、有毒,應加強通風,防止槽液接觸皮膚。4.采用手工操作時,鍍件入槽要輕,出槽要慢,要防止槽液飛濺傷人。5.操作人員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再進入電鍍操作崗位。在有毒氣體可能逸出的場所,所有電鍍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工作服、膠靴、手套;溶液配置或調整、運輸和使用酸堿溶液等場所,操作人員應戴長膠裙、護目鏡和乳膠手套;在設備維護時,清洗陽極板時應戴耐酸耐堿手套,并防止極板的金屬毛刺和碎片刺傷皮膚。所穿戴的防護用品不應穿離工作場所。6操作人員暫時離開電鍍生產崗位時,應充分洗滌手8、部、面部、漱口、更衣;特別是接觸氰化等劇毒品的,應進行消毒處理;每班生產結束之后,應沐浴更衣。7.操作人員有外傷時,傷口應包扎后才能進行工作。傷口未愈的人員,不應進行接觸氰化物、鉻酸等劇毒品的操作。六、安全管理1.電鍍生產企業應結合實際,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并明確其職責和權限,實行標準化管理。2.電鍍生產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執行安全操作程序。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應包括:a.安全生產責任制;b.安全教育培訓制度;c.安全檢查和事故隱患整改管理制度;d.安全作業證制度;e.危險物品安全管理制度;f.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g.安全投入保障制度;h.勞動保護用品(具)發放制度;i.事故管理制度;j.職業衛生管理制度;k.安全生產會議管理制度;l.安全生產工作考評和獎懲制度;m.防火、防爆、防毒管理制度;n.消防管理制度;o.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制度。3.所有操作人員應熟悉電鍍安全知識,經專業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4電鍍操作人員應按時進行體檢,體檢內容及周期應符合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規定。對所接觸的化學藥品有過敏反應的人員,不應安排化學藥品操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