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防護設備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3958
2024-08-02
16頁
70.75KB
1、工程防護設備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總則11編制目的為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規范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發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社會影響,制定本應急預案。12編制依據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3)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4)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13適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XXXXXXXXXXX有限公司,所發生的火災事故、觸電事故、物體打擊事故、機械傷害事故、急性職業中毒事故。14應急預案體系本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預案、火災事故專項預案、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2、物體打擊事故處置方案、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急性職業中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5應急工作原則事故搶救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立足自救的方針,充分發揮搶救隊伍第一響應的作用,當事故超過處理能力時,及時擴大響應,將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2、危險性分析21企業概況(1)、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東窯村村南(2)、從業人數:140人 (3)、隸屬關系:北京市民防局(4)、主要原材料:水泥、鋼材(5)、主要產品:人防工程選用的各種密閉門、防護密閉門、連通單元隔斷門、大型車庫門及地鐵門、電控門、升降門、屏蔽門和密閉閥門等(6)、周邊環境:東臨983總站、南臨模板租賃3、站、西臨彩鋼廠、北臨東窯路。(7)、公司面積:公司占地面積81畝,廠房面積16000平方米,辦公面積2100平方米。(8)、消防設施配備:公司有消防栓15個、滅火器75個。2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企業現有設備包括:萬能銑床、普通車床、剪板機、混凝土攪拌機、電焊機等機械設備,由于人員操作不當,易發生撞傷、碰傷、絞傷、咬傷、打擊、切削等傷害,也會造成人員手指咬傷、皮膚裂傷、骨折,嚴重的會使身體被卷入軋傷致死或者部件飛出,打擊致傷,甚至會造成死亡。企業使用起重機械設備,由于起重機械運行范圍較大,活動空間大,吊運載荷變化大,暴露的活動部位較多,作業環境復雜,如果發生脫繩、吊物失落、斷繩、吊鉤斷裂、操縱系統4、失靈、安全裝置失靈、電器損壞等,易造成設備損壞及人員傷亡事故。企業使用電氣設備,由于人員操作不當,當流經人體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仍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三分鐘內就奪去人的生命。 當人體觸電時,人體與帶電體接觸不良部分發生的電弧灼傷、電烙印,隨著由于被電流熔化和蒸發的金屬微粒等侵入人體皮膚引起的皮膚金屬化。這此傷害會給人體留下傷痕,嚴重時也可能致人于死命。企業使用防銹漆,在生產過程中,從事職業活動的工作人員一次或短時間大量接觸外源性化學物,造成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職業人群中毒5、的事故。因電氣設備老化,發生短路、漏電等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行為,易發生觸電、火災事故。3、組織機構及職責31組織體系企業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成 員:應急指揮 (總經理辦公室)現場處置領導小組組長:組員:物資供應組滅火撲救組組善后處理組安全保衛組醫療救護組通訊聯絡組32應急指揮部職責321、總指揮:負責事故應急指揮工作,宣布啟動預案,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等。322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下達應急命令,協調事故現場搶救工作。323成員: 負責滅火撲救。負責通訊、醫療工作。負責物資供應工作。負責滅火撲救、物資供應工作。負責安全保衛工作。324指揮部職責(1)接受上級部門、當地政府應急救援中心的6、領導落實指令。(2)組織本單位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3)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4)擔負專業部門到達事故現場前,各類事故的應急搶救指揮工作。(5)配合專業部門進行事故現場的應急搶救工作。(6)及時準確向有關部門報告安全生產事故。(7)組織對應急預案處置方案的演練,補充完善本單位應急預案。(8)總指揮不在的情況下,由副總指揮進行事故現場應急指揮工作。3.3工作機構應急指揮部下設應急指揮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總經理辦公室,辦公室主任。職責(1)設專人24小時值班。(2)接到事故報警后,及時向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3)事故發生時,負責判斷并啟動相應的應急處置方7、案。34搶救機構341通訊聯絡組組長:組員:職責:負責與各應急小組及對外有關部門的通訊聯絡和情況通報。342滅火撲救組組長:組員: 職責:發現火情立即利用消防設施、滅火器材進行撲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滅火災,配合專業消防人員進行滅火撲救工作。343醫療救護組組長: 組員: 職責:搶救受傷人員并進行救護,配合醫務人員救護受傷人員及護送受傷人員就醫。344安全保衛組組長: 組員;職責:事故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維持現場秩序,看守搶救出來的物資。345物資供應組組長: 組員:職責:對事故現場所需各種器材,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應調配。346善后處理組組長:組員: 職責:事故后的善后8、處理,現場清理、搶修、恢復工作。4、預防與預警41危險源控制411對危險源監測監控的方式(1)監控室應有人員24小時值班(2)認真做好危險部位、設備、設施的監控工作。 412事故預防措施(1)認真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2)及時整改治理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隱患。(3)保證消防設備、設施、消防器材的使用有效。(4)對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應及時進行整改,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并逐級上報。(5)加強對企業員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掌握安全技術技能,提高對事故的應急能力。(6)加強對設備的維護保養,防止跑、冒、9、滴、漏及確保安全防護裝置的完好無缺損。(7)在易燃易爆場所,不得使用非防爆電器,在警戒區域內,設立醒目便于公眾識別的安全警示標志。42預警行動4.2.1制定并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巡查制度,逐級落實責任人。4.2.2發現易發生事故的隱患立即排除。4.2.3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報告。4.2.4事故發生后,第一發現人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并盡可能阻止事故的蔓延擴大。4.2.5現場負責人用最快速度通知指揮部成員到現場,及時啟動應急預案。43信息報告與處置4.3.1企業應急指揮辦公室值班人員,接到事故信息及時通知指揮部人員到達事故現場。4.3.2事故發生后,如事態繼續發展擴大,指10、揮部立即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和街道(地區)辦事處。4.3.3信息傳遞由指揮部主要領導用電話及時向有關部門或單位通報事故情況。通報內容:(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3)事故的簡要經過(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5)已采取的應急措施(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5、應急響應51火災事故應急方案511火情處置程序(1)報警:所有員工應熟悉報警程序,發現事故征兆,如電源線產生火花,某個部位有煙氣,異味等。現場第一發現人員立即報告值班人員,按報警器報警,同時現場人員進行自救、滅火、防止火情擴大。(2)接報:值班人員或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員接報后,攜帶應急包立即到達事11、故現場了解情況,組織人員進行自救滅火。并報告企業負責人或應急救援指揮部,做好現場應急搶救工作。(3)火情已被撲滅,要做好現場保護工作,待有關部門了解情況調查火情事故完畢后,經同意進行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512火災處置程序(1)事故現場繼續蔓延擴大,應急指揮人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做好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通知各搶救小組快速集結,快速反應履行各自職責投入搶救行動,在短時間內撲滅火源或及時搶救受傷人員得到有效救治。(2)按指揮人員要求,通訊聯絡組向公安消防機構報火警,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派人接應消防車輛,并隨時與現場處置領導小組聯系。(3)滅火小組在消防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之前,根據不同類型的火災,采取12、不同的滅火方法,加強冷卻,撤離周圍易燃可燃物品等辦法控制火勢。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氣體的火災時,應佩戴隔絕式氧氣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搶救滅火人員中毒。消防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聽從指揮,積極配合專業消防人員完成滅火任務。(4)通知引導各部位人員盡快疏散,盡量通知到應撤離火災現場所有人員。(5)物資搶救組做好物資搶救工作。(6)現場保衛組做好火災現場的警戒保衛工作。(7)火災現場指揮人員隨時保持與各小組的通訊聯絡,根據情況可互相調配人員。(8)進行自救滅火,疏導人員、搶救物資、搶救傷員等,搶救行動時,注意自身安全,無能力自救時各組人員盡快撤離火災現場。513受傷人員的處置(1)被救人員衣13、服著火時,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蓋措施滅火,傷處的衣、褲、襪剪開脫去,不可硬行撕拉,傷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棉布覆蓋,并立即送往醫院救治。(2)對燒傷面積較大的傷員要注意呼吸,心跳的變化,必要時進行心臟復蘇。(3)對有骨折出血的傷員,應作相應的包扎,固定處理,搬運傷員時,以不壓迫傷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難為原則。(4)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救治。(5)搶救受傷嚴重或在進行搶救傷員的同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由醫務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傷員,并派人接應急救車輛。514擴大響應(1)火災事故發生并蔓延,企業組織各方力量進行火災的撲救和控制火勢蔓延,并撥打119火警電話,請求專業消防隊進行救援。(2)搶救傷員可撥打14、急救中心電話,請求醫務人員進行救護。(3)火災現場指揮人員向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支援。515滅火結束滅火結束后,注意保護現場,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調查處理工作。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調查處理完畢后,經有關部門同意,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52觸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52. 1處置措施(1)低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方法立即拉掉開關、拔出插肖,切斷電源。如電源開關距離太遠,用有絕緣把的鉗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斷開電源線。用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斷流經人體的電流。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橋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及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2)高壓觸電事故脫離電源方15、法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開開關。拋擲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屬線使線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3)注意事項上述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的辦法,應根據具體情況,以加快為原則,選擇采用。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項:救護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屬及潮濕的構件作為救護工具,而必須使用適當的絕緣工具。救護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觸電。 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可能的摔傷。特別是當觸電者在高處的情況下,應考慮防摔措施。即使觸電者在平地,電要注意觸電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迅速解決臨時照明,以利于搶救,并避免擴大事故。5. 2. 2現場急16、救 (1)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采取對癥救護。(2)觸電者傷勢不重,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往醫院。(3)觸電者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地平臥,周圍不要圍人,使空氣流通,解開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同時,要速請醫生救治或送往醫院。(4)觸電者呼吸困難、稀少,或發生痙攣,應準備心跳或呼吸停止后立即作進一步的搶救。(5)如果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及心臟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并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途中,不能終止急救。 53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5.3.1機械傷害危害程度分析1、定義:機械傷17、害是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于人體的傷害。2、機械傷害事故危害程度:機械傷害,易發生撞傷、碰傷、絞傷、咬傷、打擊、切削等傷害,會造成人員手指絞傷、皮膚裂傷、骨折,嚴重的會使身體被卷入軋傷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飛出,打擊致傷,甚至會造成死亡。5.3.2預防與預警1、預防措施(1)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上崗。(2)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和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用工具操作的部位,不得用手代替工具操作。(3)機械傳動、轉動部位加裝可靠,防護裝置不得任意拆除。(4)機械不得帶病運轉。(5)檢修機械,必須切斷電源,掛禁止合閘警示牌。(6)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對現場進行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設18、備內人員撤離安全的地方,方可試車。2、預警行動(1)發現易產生機械傷害的隱患,立即排除。(2)制止非操作、檢修人員進行操作,維修工作。(3)人員受到機械傷害,立即切斷電源,迅速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處置措施。(4)發現有人受傷后,關閉設備電源,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呼救,電話通知領導或值班人員。(5)值班領導接報后立即到達現場,實施現場處置指揮工作,通知救護組人員到達事故現場。(6)創傷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醫院救治。(7)發生斷指立即止血,盡可能做到將斷指沖洗干凈,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裝有冷飲的塑料袋內,將斷指與傷者立即送往醫院。(8)肢體骨折,固定傷肢,避免不正確的抬運,送往醫院。(919、)肢體卷入設備內,立即切斷電源,如果肢體仍被卡在設備內,不可用倒轉設備的方法取出肢體,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設備部件,無法拆除撥打119報警。(10)受傷人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11)受傷者傷勢較重或無法現場處置,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12)做好事故現場的保護工作,以便進行事故調查。54 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定義:起重機械傷害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噸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噸,且提升高度大于或等于2米的起重機,以及承重式固定的電動葫蘆等。5.4.1事故危害程度分析:起重機械運行范圍較20、大,活動空間大,吊運載荷變化大,暴露的活動部位較多,作業環境復雜,如果發生脫繩、吊物失落、斷繩、吊鉤斷裂、操縱系統失靈、安全裝置失靈、電器損壞等,易造成設備損壞及人員傷亡事故。5.4.2預防與預警1預防措施(1)起重機械使用前,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建立設備檔案,根據檢測期限,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其進行檢測。(2)制定起重機械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認真學習,并認真執行。(3)確保起重機械操作系統安全裝置靈敏有效。(4)起重工作現場設置指揮人員和安全警戒人員,保證起重工作現場安全。(5)檢修起重機械應由專職檢修人員負責,并按要求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2 預警行動(1)加強對起重機械鋼絲繩、吊物、操作21、系統、安全裝置的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立即進行整改。(2)及時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及違反勞動紀律現象。(3)及時整改起重作業現場的不良環境。3、處置措施(1)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向周圍人員報警,報告企業領導。(2)領導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實施現場處置指揮工作,并通知搶救人員、保衛人員等到達事故現場。(3)對較輕的受傷人員,視傷情及時進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措施,送往醫院治療。(4)人員被壓在重物下面,立即采取搬開重物或用起重工具、機械吊起重物,將受傷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進行搶救。(5)發生觸電,立即切斷起重機械電源,而后搶救觸電人員。(6)對傷情較重或企業無能力自救,立即撥打22、120急救中心電話救治受傷人員,或撥打119電話進行現場拆除起重機械、吊運重物的救援工作。(7)保護好事故現場,以便對事故進行調查。 5.5應急結束551應急處置結束,由應急指揮部或上級應急指揮中心批準,現場應急結束,應急終止的條件應達到:(1)事故已得到控制,沒有導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隱患。(2)沒有被困人員,事故現場人員已疏散到安全地帶。(3)受傷人員已全部從事故現場救出,并送到醫院進行救治,沒有失蹤人員(包括參加應急處置的人員)。(4)環境受到污染經處理后,應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552應急結束后,各級應急指揮機構應明確布置以下工作(1)事故單位寫出事故報告,報告區安監局和政府相關部門。23、(2)事故單位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對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工作,向事故調查組提交有關事故現場受傷人員及其他應移交的資料。(3)經有關部門同意后,事故單位組織人員及時清理現場,組織力量搶修受損設備,盡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4)事故單位寫出事故應急工作總結報告(5)做好受傷人員的慰問和善后處理工作。553事故單位應做的工作(1)總結事故教訓,補充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2)補充完善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避免重復事故發生。6、信息發布6 . 1事故單位應急指揮部應對事故進行分析總結,向企業職工通報事故原因,處理結果和避免事故發生的預防措施。6 . 2對較大安全生產事24、故需要對媒體發布的應由上級單位或政府部門、事故現場指揮中心及時準確,通報事故信息。7、后期處置7.1繼續做好對污染物的處理工作。7.2經有關部門批準后,組織人員盡快清理現場,檢修受損設備,恢復生產經營活動。7.3做好對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工作。7.4認真總結應急處置經驗,修改完善企業應急預案有關內容。8、保證措施81通信與信息保障(1)企業應急指揮部成員電話總指揮:總經理 電話: 手機副總指揮:副總經理 電話:手機成 員:安保部部長 電話(2)地區辦事處值班電話:(3)報火警電話:119;報急救中心電話:120 ;公安民警:110。(4)區安監局:(5)企業應配備足夠數量的聯系電話并確保應急期間信25、息暢通。82應急隊伍保障(1)企業設置各應急小組,并配備一定的人員。 (2)企業設置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并保證人員到位。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1)救護人員的裝備:頭盔、安全帶、防護手套、防護服等,存放在應急物資庫。負責人: 電話:(2)各類滅火器的配備 崗位配備數量:50 應急時需要提供的滅火器數量10個,存放地點:庫房。負責人:王繼先。(3)通訊器材的配備:電話、手機4,對講機6部(4)搶救車輛的配備:汽車1部。(5)搶險工具:鐵鍬15把、消防斧2把。存放地點:消防器材放置處。84經費保障經費來源:公司安全防患專用資金使用范圍:只用于應急預案數 量 :3萬元整監督管理措施:由財務監督使用85其26、他保障(1)技術保障:安全人員培訓、獎勵(2)后勤保障:做好物資供應9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培訓與演練91培訓(1)組織員工學習國家、北京市安全生產、消防、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2)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消防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員工應急能力。(3)教育員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方為主、防消結合”的思想,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護措施。(4)對企業周邊居民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92演練(1)每年對應急預案演練不少于兩次,每次演練應制定演練方案。對初起火情撲救,消防設施使用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的組織指揮、通訊、救護、搶救等方面的能力,并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修改完善各類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內容。(2)消防演練27、方案應報上級主管部門、當地公安消防機構、街道(地區)辦事處、消防主管部門爭取業務指導。(3)救護搶救演練方案應報上級主管部門、當地醫療部門、街道(地區)辦事處、主管部門爭取業務指導。(4)每次演練做好演練方案,經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5)演練要做好記錄、內容包括:演練時間及參加人員;演練項目部位;模擬形式及目的;演練現場的拍照(像片);演練效果小結。(6)進行消防演練前,可在演練現場顯著位置設置正在演練的標志牌,落實火源及煙氣的控制措施,對參加演練人員提出安全注意事項,防止造成人員傷害。消防演練結束后,應恢復消防設施,滅火器材的正常使用狀態。10獎懲10.1應急搶救組織紀律(1)應急組織機構的28、全體成員,應樹立接到報警就是命令的觀點。(2)應當樹立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為第一位的思想。(3)在應急組織機構內,當正職休假,開會等外出時,副職必須承擔正職應當承擔的責任。(4)在搶救過程中,應當勇敢,科學、冷靜,不能盲目、蠻干,必須聽從指揮。10.2獎勵在事故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現的部門和個人,企業給予表彰獎勵。(1)出色完成應急任務(2)安全事故搶險、排險中或者搶救人員有功,使企業職工、社會人員生命財產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的。(3)對應急工作提出建議,且實施效果顯著的。(4)有其他特殊貢獻。10.3處罰為嚴肅搶救紀律,保證應急工作有序進行,制定處罰制度。在應急處置工作中,違反企業規定進行處罰。(29、1)不及時報告事故真實情況,延誤搶救時機。(2)不服從企業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和指揮,在應急響應時臨陣逃脫。(3)阻礙應急人員依法執行任務。(4)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的行為。104事故處理完成后,主管部門寫出報告(總結),將事故發生原因,處理過程、經驗教訓、損失大小、人員傷亡情況,受表揚、獎勵、批評、處罰人員名單等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并在本企業存檔備案。11、附則11.1應急預案備案明確本應急預案的報備部門預案在企業安全主管部門留存,報上級主管部門、金盞地區辦事處備案。11.2應急預案更新根據國家、行業、上級主管部門等部門的要求,及時對企業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或經過演練發現不足之處,及時完善。11.3制定與解釋本應急應在總經理的領導下,組織工藝、設備、機械動力等部門分析企業危險源后制定,解釋權由安全保衛部門解釋。11.4應急預案實施本應急預案已經法人代表 同意審定,于 年 月 日實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