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爾虎右旗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31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054
2024-08-02
31頁
8.77MB
1、新巴爾虎右旗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2024年06月,鄉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作為五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最基本單元,承擔著由上傳導、中間管控、向下指導的重要作用,因此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發揮的主要作用應當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貫徹落實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關于本鄉鎮的具體要求,有力保障重大戰略布局的落實;摸清鄉鎮全域各類資源底數,明確剛性管控要求,劃定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完善全域支撐體系,指導集中建設區建設發展,形成國土空間“一張圖”;建立規劃剛性傳導體制機制,指導各項專項規劃、詳細規劃、鄉村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前言,目錄,1規劃總則1.1 規劃原則1.2 規2、劃范圍與期限,2目標和戰略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2.3 總體戰略,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區域協同發展3.2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統籌三條控制線3.4 統籌城鄉發展3.5 村莊分類布局3.6 優化產業發展空間3.7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4中心城區空間布局4.1 構建通暢高效的交通系統4.2 提供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務4.3 打造舒適宜人的綠色網絡4.4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4.5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5基礎設施與韌性城市5.1 完善鄉域綜合交通體系5.2 構建鄉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5.3 打造安全韌性鄉鎮,6規劃實施保障6.1 規劃傳導與管控6.2 政策保障機制6.3 近期行動計劃63、.4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1 規劃總則,1.1 規劃原則1.2 規劃范圍與期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與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低碳減碳的基本方針,落實并細化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空間格局與管控要求,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意識,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和生態安全底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科學布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盤活鄉鎮空間與產業資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與水平,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自治區東、中、西部地區鄉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4、地理區位、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等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傳承地域文化。全域管控、集約節約。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制,探索控制城鄉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的內涵式發展路徑,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上下結合,強化實施。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指標分解至村莊。強化規劃實施時序,提出分階段調控要求,確保近期項目可實施可管控,同時為后續發展預留條件,確保鄉鎮規劃可實施、城鄉發展可持續。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統籌規劃編制工作,建立旗縣(市、區)、鄉鎮(街道)、村三級聯動和部門協同機制。強化規劃編制全過程的公眾參與,保障規劃共謀、共建、共治、共享。,1.1 規劃原則,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5、1-2035年)(草案公眾版),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 本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總面積約372326.10公頃。其中,鎮區規劃范圍63.6962公頃。達賚蘇木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嘎查),1個社區為毛蓋圖社區,6個行政村分別是阿爾山寶力格嘎查、布爾敦嘎查、阿爾山嘎查、額爾敦烏拉嘎查、罕烏拉嘎查、巴彥布拉格嘎查。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2 目標和戰略,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2.3 國土空間總體戰略,2.1 總體定位6、,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2.2 發展目標,2035年規劃目標:全鎮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生態屏障更加牢固、農畜產品提質增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空間效率明顯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規劃目標:全鎮生態環境質量和設施建設水平明顯改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初步形成,資源整合高效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和完善。,展望到2050年:國土空間格局全面優化,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區地位不斷提升;有機農牧業發展至新高度,區域交通樞紐地位7、穩固增強,城鎮發展突顯特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基本成熟,生態脆弱問題有效解決,生態極重要區得到嚴格保護,耕地、草原高質量發展進程持續加快,城鎮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國土空間得到有效治理和保護,區域地位顯著提升,區域協調輻射和吸引作用逐步增加。,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加強農村牧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農用地和低效建設用地整治,逐步擴大 生態空間。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改善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實 施農村牧區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畜禽糞污治理等項目,開展 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尊重自然山水8、,構建自然資源保護總體格局,落實發展目標,構 建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格局。堅守底線,全域劃定“三區三線”,明確“三線”管控要求。構建新型城鄉融合發展體系,營造城鄉 和諧空間。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城鄉土地資源配置,實現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生態保育,格局優化,鄉村環境提升,設施支撐,品質提升,3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區域協同發展3.2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統籌三條控制線3.4 鎮村體系規劃3.5 村莊分類布局3.6 優化產業發展空間3.7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3.1 區域協同發展,加強區域間產業的分工與協作。一是要強化資9、源合作開發,重點加強與阿拉坦額莫勒鎮工業園區的和呼倫鎮合作,共同開發地方能源礦產資源,整合成鏈,形成整體優勢。二是積極融入呼倫貝爾能源化工及綠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當中,重點加強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畜產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方面深入合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與呼倫貝爾市嶺西各旗市區和鄉鎮推進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保,重點加強呼倫貝爾大草原系統保護及呼倫湖流域協同治理,共同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完善市政設施,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充分對接區域市政設施布局,通過區域市政設施共建共享盡量減重復建設,同時減輕大型市政設施對周邊居民的影響,給水工程方面,增強其他村鎮與達賚蘇木中心鎮區的區域統籌和流域協同;電力10、工程方面,電力線纜盡量多線路共用一處廊道以減少鎮域范圍內電力廊道數量;供熱工程方面,全鎮統籌,合理均衡布局熱源點,實現共建共享,減少能源浪費。挖掘旅游資源區域協作。依托達賚蘇木地域優勢、人文優勢深入挖掘和保護巴爾虎民族文化精品資源,建設和推出一批體現巴爾虎民族風格的文化精品工程,弘揚和發展民族特色文化。進一步加強與滿洲里口岸的交流合作,建立與滿洲里旅游局、旅行社和各大酒店的溝通服務平臺,借助中俄蒙交界的地緣優勢,聯合滿洲里旅游景區做好旅游開發規劃工作進一步完善拴馬樁和金海岸生態旅游。,3.2 國土空間開發總體格局,根據達賚蘇木自然地理條件、產業基礎和資源特色,綜 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區域協調,11、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總體格局,強化資源保護與底線約束,導人口經濟向重點區域集聚,促進產業與人居和諧共生。一心:以達賚蘇木為域綜合中心。一軸:指東西走向的主要發展軸線和南北方向的次要發展軸線,軸線延伸展開,交匯于蘇木,覆蓋了蘇木范圍。三區:東部生態涵養區、西部畜牧發展區、中部現代牧旅融合發展區。,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3.3 統籌三條控制線基本原則,底線思維 生態優先,上下聯動 協調落實,統籌推進 分類管控,三線 不交叉 不重疊 不沖突,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劃定方法:核準、落實上位規劃中劃定12、的三區三線成果。,生態保護紅線:達賚蘇木劃定生態保護紅蓋那面積244680.8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達賚蘇木城鎮開發邊界面積0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達賚蘇木域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0公頃。,3.4 鎮村體系規劃,達賚蘇木規劃等級結構劃分為三級,包括鎮區,中心村,基層村,形成區域協同、城鄉聯動發展的鎮村體系。鎮區:是全鎮發展核心,為全鎮提供較高等級公共服務。中心村:1個,規劃按照鎮區及各基層村交通方便,畜牧業發展基礎條件好,設施相對完善的條件,確定。阿爾山寶力格嘎查為中心村。阿爾山寶力格嘎查是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重要區域,主要以養殖業為主。基層村:5個,確定布爾敦嘎查、阿爾山嘎查、額爾敦烏拉13、嘎查、罕烏拉嘎查、巴彥布拉格嘎查為基層村,是嘎查村內生活與服務相對聚集地。,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3.5 村莊分類布局,以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分類推進鄉村振興為原則,依托上位規劃村莊分類結果,將鎮域6個嘎查村都歸為其他類村莊。,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3.6 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增強產業聯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以強化城鎮產業就業支撐為目的,優化達賚蘇木的產業布局,以主要交通廊道為依托,以蘇木和14、獨立功能組團為載體。打造“一心、一軸、四區”的總體產業空間結構。一心:指蘇木的產業主核心,即鎮政府所在地,是全蘇木的綜合性服務中心。三片區:形成以西北部游牧文化風情區,中部現代牧旅融合發展區,東部生態涵養區三類片區為主的產業布局。一軸:形成以國道為軸線的產業融合發展軸。,3.7 構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保護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單位的普查認定達賚蘇木歷史文化保護單位共計2處(其中國家級1處、自治區級1處)。(2)加強對歷史文化保護單位城的活化利用達賚蘇木人民政府認真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15、工作方針,積極抓好落實歷史文化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利用、升級等工作。(3)加強對歷史文化保護單位的日常監管等長效管理工作在歷史文化保護單位保護日常監管中,形成鄉消防、綜合執法、文物、住建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檢查的工作機制,明確各村作為區域安全管理主體責任,聘請專、兼職文保員,形成旗、鄉、村、文保員四級安全管理長效模式,確保各歷史文化保護單位安全。,4 鎮區空間布局,4.1 構建通暢高效的交通系統4.2 提供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務4.3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4.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4.1 構建通暢高效的交通系統搭建主干路骨架,形成通暢的村莊道路網,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16、),規劃中心鎮區道路共分三級,即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并采用方格網式的道路網形式。,鎮政府駐地,4.2 提供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務 高標準配置社區生活圈聚焦全年齡友好性,推動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優化配置和均衡布局,打造“5分鐘-10分鐘-15分鐘”社區生活圈。聚焦步行可達性和步行友好性,與綠地系統結合布局中心城區公共服 務設施。,10分鐘社區生活圈,15分鐘社區生活圈,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5分鐘社區生活圈,4.2 提供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務 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 達賚蘇木鎮區作為達賚蘇木的服務中心,因此在鎮區規劃滿足周邊居民的公共服務設施,并在現狀的基礎上增17、加迎合鎮區未來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4.3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合理布局防災避難場所、數量和規模,學校醫院及公共建筑的防災措施需加強,設置救援系統、應急集散點、醫療救護、物資儲備和報警裝置等設施,提升防災減災總體水平。,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整治提升針對鎮區內予以保存的老舊民居,通過完善社區服務、綠地等公共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針對主路沿街的商業用地,優化沿路綠化和慢行空間,整治沿街立面,結合功能核心適當建設集中的商業綜合體。功能置換疏解生活區內對環境有影響的工礦企業,將企業按行業類型將企業向18、工業園區轉移。針對建筑情況較好的廢棄公共服務設施、商業設施,根據鄉鎮發展需求重新引進公共服務或商業項目。拆除重建推進平房改造,適當提升居住用地使用強度,為社區服務設施和公園綠地提供建設空間,改善居住環境。,4.4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分類推進中心城區有機更新,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5 基礎設施與韌性城市,5.1 完善鄉域綜合交通體系5.2 構建鄉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5.3 打造安全韌性鄉鎮,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5.1 完善鄉域綜合交通體系,以公路為重點,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構建以國道為主、鄉道與村道為輔,多種方式綜合支撐的交通19、網絡,強化對外通道,完善道路的暢通。規劃形成“一橫兩縱”的城鄉干線交通網絡;一橫:分別為鎮區東側過境交通國道331。兩縱:為升級后的縣道336和鄉道001。,5.2 構建鎮域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強化水源安全保障,完善供水設施建設,保障用水安全。加強水污染治理,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推進節水技術應用,加強再生水、雨水 等非傳統水源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形成多能互補格局。完善供電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 化供配電系統。擴大天然氣、電能和清潔煤供暖范 圍,全面實現清潔供暖。,構建智能化信息基礎體系20、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設高速 率、高質量的信息化通道;加強數據應用,搭建數據平臺建設;加強數據網絡安全建設,提高信息安全 保障能力。,構建“四分三化”環衛收運處理體系加快建設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 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實現垃圾分 類處理全程化。全面推進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建設“無廢達賚蘇木”。,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消防工程完善消防設施建設和消防救援體系,提高城鄉防御火災 和應急救援綜合能力水平。人防工程完善人民防空體系建設,依托信息技術推進人防現代化,并實現人防與城市建設、經濟建設、公共安全融合發展。,地質災害加強地質災害21、監測、巡視,并采取加固修復措施,預防 地質災害的發生。應急體系建設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現代化的應急救援處置體系,提高應急災害處置能力。,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5.3 打造安全韌性鄉鎮防洪排澇按50年一遇標準設防。加強重點流域防 洪保障,科學 布局防洪排澇設施,并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抗震設防按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防,完善防震減災體系,提高防震減災能力。,6 規劃實施保障,6.1 規劃傳導與管控6.2 政策保障機制6.3 近期行動計劃6.4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6.1 規劃22、傳導與管控,6.2 政策保障機制,布局傳導以空間布局的形式明確總體 空間、空間分區和設施布局,控制線傳導明確邊界,精準傳導三條控 制線等剛性控制線,指標傳導 以總量、人均、目標等量化 形式明確傳導各項指標,名錄傳導以名錄清單的形式對自然保護地等的名稱、面積、分布等細化傳導,“政府-公眾”雙向溝通機制,責任清晰的管理體系,規劃實施監督預警機制,績效獎懲機制,01,02,03,04,政策傳導明確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等方面的管控措施、標準、原則等內容,6.3 近期行動機制民生優先、平臺優先,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安排項目實施。,6.4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23、,實現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整合國土 空間規劃成果分析評價、審查管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指標模型管理六大功能,為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實施監督機制提 供信息化支撐。,梳理土地資源梳理城鄉規劃體系確定近期項目,宏觀把握存量建設用地,統計廢棄地、低效利用 地、已批未建地,盤活 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明確鎮區、村莊政治目標,完 善重點區域基礎設施,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改 善人居環境水平,提高 城鎮化進程。,確定交通類、能源類、產業類、城鄉建設類、社會事業類、生態保護 修復類等重大項目。,國土空間規劃 一張圖,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分析評價,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審查管理,資源環境承載力 監測預警,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國土空間規劃 指標模型管理,達賚蘇木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