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新興縣簕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0-2035年)(草案公示)(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060
2024-08-02
43頁
19.70MB
1、新興縣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XINXING(2020-2035年)前言前言PREFACE本規劃是對新興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按照國家、廣東省要求,我縣自2020年7月組織開展了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圍繞“面向灣區,背靠西南”區域發展格局,構建了縣域“1個生態涵養區+1個城鎮發展區+1個生態旅游區”的國土空間2、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個生態涵養區個城鎮發展區個生態旅游區111前言前言PREFACE前言前言PREFACE規劃范圍包括新興縣12個建制鎮,總面積1522km。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2025年2035年2050年規劃近期年規劃目標年遠期展望年目錄目錄COMTENTS1 1愿景與目標愿景與目標1.1 發展目標1.2 發展規模1.3 戰略定位2 2構建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新格局構建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新格局2.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2.2 構建縣域“1+1+1”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2.3 構建“一核、雙軸、四區、多組團”的縣域空間結構3 3培育優質農業空間培育優質農業空間3.1 構建“一軸、一園、三片3、區”的農業發展格局3.2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3.3 引導鄉村地區全面振興6 6塑造魅力城鄉空間塑造魅力城鄉空間6.1 塑造獨具自然人文魅力的風貌體系6.2 健全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6.3 完善公園綠地與開敞空間體系7 7完善融灣綜合交通體系完善融灣綜合交通體系7.1 構建向東融灣、向北銜接云浮的區域交通體系7.2 構建四通八達的縣域交通體系7.3 優化客貨運樞紐及物流發展4 4建設禪意生態城市建設禪意生態城市4.1 構建“一江兩屏四段”的生態保護格局4.2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4.3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4.4 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8 8打造品質宜居中心城區打4、造品質宜居中心城區8.1 構建十字聚合向東發展城市空間結構8.2 構建集約高效、科學合理的用地布局8.3 營造“一環五帶多節點”的綠地系統格局8.4 打造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活圈9 9實施實施保障保障9.1 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體系9.2 完善規劃動態調整機制9.3 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平臺5 5營造高質量城鎮體系營造高質量城鎮體系5.1 優化城鎮等級規模體系5.2 構建產業空間格局5.3 構建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愿景與目標愿景與目標 發展目標 發展規模 戰略定位1.1發展目標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1.2 發展規模5、合理預測人口規模。2025年新興縣常住人口規模可達47萬以上。預測2035年新興縣常住人口規模為50-55萬。嚴格控制用地規模,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精準投放增量,積極盤活存量。國家級禪宗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 廣東省高端金屬產業先進制造基地 云浮“融灣”發展先行示范縣1.3 戰略定位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城市愿景獨具文化魅力的幸福之都生態良好、富裕文明的現代農牧名城中國典范、復返自然的禪意生態名城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名城生態良好、富裕文明的現代農牧名城溫氏科技園溫氏科技園農牧科技小鎮農牧科技小鎮高鐵農科產業園高鐵農科產業園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6、廣東省實驗室云浮分中心廣東省實驗室云浮分中心現代農牧科技產業園現代農牧科技產業園溫氏學院溫氏學院溫氏現代化畜溫氏現代化畜牧業養殖小區牧業養殖小區新興涼果新興涼果工業園工業園紅光農牧產業園紅光農牧產業園紫色天堂小鎮紫色天堂小鎮禾泰農場禾泰農場云座農場云座農場水源香雪青梅水源香雪青梅種植基地種植基地太平鎮茶產業太平鎮茶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新興微豐工廠化新興微豐工廠化設施化育苗基地設施化育苗基地布辰村養殖小布辰村養殖小區養殖項目區養殖項目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新興紫米綜合開發雙創中心)(新興紫米綜合開發雙創中心)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新興現代化國際物聯網商貿園)(新興7、現代化國際物聯網商貿園)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廣華絲苗米產業化加工物流園)(廣華絲苗米產業化加工物流園)新興縣生豬產業園新興縣生豬產業園(新興現代化新型生豬加工物流中心)(新興現代化新型生豬加工物流中心)新興縣生豬產業園新興縣生豬產業園(生豬高效養殖創新示范區)(生豬高效養殖創新示范區)新興縣生豬產業園新興縣生豬產業園(區域環保資源化循環利用)(區域環保資源化循環利用)廣東省新興縣現代農廣東省新興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集聚核)業產業園(集聚核)廣東省新興縣現代農廣東省新興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核)業產業園(創新核)農牧服務中心農牧服務中心圖例圖例農牧服務中心農牧服務中心現代農牧產業8、園現代農牧產業園農牧小鎮和現代農牧小鎮和現代農業集聚區農業集聚區構建“一核”帶動、“多點”支撐的高科技農業空間,打造生態良好、富裕文明的現代農牧名城。即依托中心城區的溫氏科技園、溫氏學院、高鐵農科產業園形成的農牧服務核心,服務于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基地等。現代農牧產業園現代農牧產業園農牧小鎮和現代農業集聚區農牧小鎮和現代農業集聚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名城新興南站新興南站TOD新成工業園新成工業園主園主園新成工業園新成工業園北園北園新成工業園新成工業園南園南園新成工業園新成工業園東園(東成片)東園(東成片)空港經濟產業園空9、港經濟產業園中國國際(新興)中國國際(新興)信息產業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稔村產業園稔村產業園新成工業園(北園)新成工業園(北園)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溫氏農科小鎮溫氏農科小鎮六祖小鎮六祖小鎮溫氏總部產業園溫氏總部產業園沙灣工業園沙灣工業園融灣產業發展軸融灣產業發展軸城城鎮鎮綜綜合合發發展展軸軸中心城區現代中心城區現代產業服務核產業服務核獵人谷獵人谷工業園區工業園區構建“L軸”延展的現代制造業產業空間,打造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名城。在縣城及東部片區集聚全縣的產業園,并在向東的融灣產業發展軸上布局多個產業社區,做強融灣產業發展軸。圖例圖例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園10、區產業園區產業小鎮和現代產業小鎮和現代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綜合服務中心產業園區產業園區產業小鎮和現代產業集聚區產業小鎮和現代產業集聚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中國典范、復返自然的禪意生態名城惠能廣場惠能廣場廣東新興中藥廣東新興中藥職業學院職業學院新興一中新校區新興一中新校區養生谷養生谷六祖故里旅游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區度假區神仙谷神仙谷禪域小鎮谷禪域小鎮谷象窩山生態園象窩山生態園大朗禪茶小鎮大朗禪茶小鎮金水臺溫泉金水臺溫泉度假區度假區悅天下旅游悅天下旅游度假區度假區天露山溫泉旅天露山溫泉旅游度假區游度假區紫色天堂紫色天堂佛手嶺佛手嶺金臺山智慧公園金臺山智11、慧公園新洲濕地公園新洲濕地公園新興縣中醫院新興縣中醫院(新院)(新院)新興縣第三人新興縣第三人民醫院民醫院新興縣黨校新興縣黨校錦水拖藍錦水拖藍蘆溪芳甸蘆溪芳甸內洞小流域內洞小流域青山綠水溫泉青山綠水溫泉度假區度假區瞄準禪意生態旅游和空港經濟兩大現代服務業,打造以廣東禪文化創意產業園、水臺空港經濟產業園為支撐的兩大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六祖小鎮、溫氏農科小鎮、新興金水臺生態康養小鎮。圖例圖例城市公園、廣場城市公園、廣場教育園區、民生工程教育園區、民生工程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公園、廣場廣場教育園區、教育園區、民生工程民生工程風景名勝區風景名勝區、12、旅游度假區旅游度假區森林公園森林公園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國土空間保護與構建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新格局開發新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 構建縣域“1+1+1”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構建“一核、雙軸、四區、多組團”的縣域空間結構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2.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2.2 構建縣域“1+1+1”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銜接云浮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要求,尊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流域的系統性,構建縣域“1+1+1”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13、局,即:1個生態涵養區+1個城鎮發展區+1個生態旅游區一核一核融灣引領核,以縣城為載體,統籌全局發展。融灣產業發展軸,全面對接灣區;城鎮綜合發展軸,對接云浮。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區、禪意生態旅游服務區、特色農牧產業發展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新成工業組團、東成產業組團、稔村產業組團、水臺產業組團等12個組團。2.3 構建“一核、雙軸、四區、多組團”的縣域空間結構雙雙軸軸四區四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多多組團組團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培育培育優質農業優質農業空間空間 構建“一軸、一園、三片區”的農業發展格局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引導鄉村地區14、全面振興國家級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包含三個區:畜禽種業產業融合發展區(新城鎮)現代畜禽綠色發展集聚區(東成、水臺鎮)種業產業化樣板區(車崗、太平、稔村鎮)3.1 構建“一軸、一園、三片區”的農業發展格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現代農牧風情與鄉村振興展示軸一軸一軸一園一園一園一園三片區三片區現代農牧科技產業片區(禽畜養殖與農牧化工產業)中西部特色農業片區(絲苗米、紫米糧食產區)南部山地生態農業片區(發展綠色種植業、禁止發展畜牧業)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機制嚴禁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建設項目選址必須貫徹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嚴格控制新增建15、設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現狀穩定耕地的應按要求實現占補平衡。3.2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貫徹國家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及防止耕地“非糧化”的要求。1 12 23.3 引導鄉村地區全面振興以縣域為單元,統籌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統籌縣域范圍內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以及政府、社會、村民三者的關系,提高整體性和系統性,不斷增加內生增長的動力。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弘揚“七戶八股”精神,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16、系發揮三大產業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和鄉村發展的帶動作用,形成內生的動力。探索以農業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體制,發掘和弘揚溫氏集團“七戶八股”精神。以共同締造為路徑,激發各方面力量深度參與全面貫徹共同締造理念,處理好政府、社會、村民關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建立村民自治的機制體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小流域治理為抓手,推動鄉村連片發展把小流域作為完整的鄉村生活、生產單元和生態單元,通過流域的治理來推動村莊連片發展,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鄉村綠色發展。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建設建設禪禪意生態城市意生態城市17、 構建“一江兩屏四段”的生態保護格局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4.1構建“一江兩屏四段”的生態保護格局一江一江結合新興縣的自然地理特征,構建“一江兩屏四段”的生態保護格局。縣域生態聯系廊道作為維持縣域生態結構與功能的基本骨架,發揮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調控洪水等生態服務功能。兩屏兩屏外圍生態屏障崖樓山、布辰嶺、天露山、云霧山所構成的山脈環抱整體新興縣域空間,形成外圍天露山生態屏障和云霧山生態屏障。四段四段四段支流共成河、廻龍河、集成河、船崗河,其串聯了自然保護地、重要水庫、湖泊、濕地等生態斑塊,形成山環水抱、溪灣縱橫的“綠水青山”空間18、格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8個自然公園4.2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主要分布在新興縣天露山、云霧山和老君山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功能等生態功能極重要地區以及生態極敏感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內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原則上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3個自然保護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4.3 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策略開展分級防護的保19、護總體框架,構建一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和二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分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法律及宣傳體系開展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人民群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對外來物種引入的評估和審批,實現統一監督管理。建立基因庫建立基因庫實現自然瀕危物種保存及延續研究,同時還可立足保護物種的繁育及保護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4.4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提高流域防洪排澇能力 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基層防汛預警體系等重點薄弱環節建設。加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提高城市防洪20、能力。完成城市低標準排水系統改造,城區雨水系統實現全覆蓋。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 強化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結合鄉村建設、城市更新、危舊房改造工作,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治理。縣域劃分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健全消防安全保障體系 建設城鄉、森林消防體系,整合消防報警和通訊網絡,按規范設置消防站點,加強消防水源建設。搭建“陸地-水上-空中”全方位消防救援體系。加強高層建筑、軌道交通、大型城市綜合體的滅火和應急救援裝備配備,提高消防保障力度。加強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建立和完善氣候變化的評估和預警系統,提高氣象災害的預報預測水平。加強防汛抗旱、城市防洪、人工影響天氣、防雷減災、應急避險21、通信保障和應急保障等工程性措施的建設。重視對公眾的防災減災宜傳教育,提高大眾防災、避災、躲災意識。提升公共衛生安全保障能力 不斷健全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院感防控等工作措施,全面做好醫療資源準備,充分調配醫護力量和加強業務培訓,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優化各級疾控機構的職能設置,有效應對重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營造高質量城鎮體系營造高質量城鎮體系 優化城鎮等級規模體系 構建產業空間格局 構建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在縣域構建”中心城區-城區輻射鎮-中心鎮-一般鎮“的四級城鎮體系,包括1個中心城區、3個城區輻射鎮、3個中心鎮和5個一22、般鎮。5.1 優化城鎮等級規模體系位于中心城區周邊的受縣城服務輻射的城鎮,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和產業發展基礎的城鎮。25太平太平東成東成城區簕竹簕竹河頭河頭大江大江里洞里洞水臺水臺天堂天堂六祖六祖稔村稔村車崗車崗2020-2525萬人萬人4.54.5-5.55.5萬人萬人2.52.5-3 3萬人萬人2.52.5-3.53.5萬人萬人5 5-6 6萬人萬人3.53.5-4.54.5萬人萬人4 4-5 5萬人萬人1.51.5-2 2萬人萬人1 1-1.51.5萬人萬人0.50.5-1 1萬人萬人1 1-1.51.5萬人萬人1.51.5-2 2萬人萬人主城區主城區城區輻射鎮城區輻射鎮中心鎮中心鎮一般鎮23、一般鎮城區城區輻射鎮輻射鎮中心鎮中心鎮一般鎮一般鎮中心中心城區城區包括新城鎮、太平鎮(鎮區及外圍部分區域)、東成鎮、六祖鎮、車崗鎮的外圍部分區域,是綜合服務中心。城鎮化水平較高,具有良好產業發展基礎的城鎮,重點形成鎮區中心,實現可持續發展。城鎮化水平較低的城鎮,引導農民向城鎮適度集中居住,要結合各鎮特色加強生態保護。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構建”一心、一軸、四區、多園“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一心一心將依托“新城工業園主園、新成工業園北園、新成工業園南園、新成工業園東園、高鐵新城、中國新興禪宗文化產業基地”形成產業強中心。沿國道G359形成東西向融灣產業發展軸,對接灣區外溢24、產業資源,融入灣區發展。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區、禪意生態旅游服務區、特色農牧產業發展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即新成工業園、信息產業園、新成工業園東園、稔村產業園、水臺空港產業園、沙灣工業園、禪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多個產業園區。5.2 構建產業空間格局一軸一軸多園多園四區四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以片區為單元,依據片區特征,布局特色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多類型特色公共服務中心,滿足不同功能片區差異化需求。形成”縣鎮(片區)村(社區)”的公服中心體系5.3 構建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打造中心城區建設成為全縣的公共服務中心,主要輻射全縣范圍。縣級公共服務中心鎮級公共服務中心以鎮為單位25、,在城鎮空間的中心區域集中配置公共服務設施,為各鎮提供公共服務。片區級公共服務中心鄉村地區主要以行政村為單位。圍繞綜合服務中心配置完善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滿足所有自然村的公共服務需求。行政村公共服務中心城鎮區域以社區生活圈作為單元,打造具有行政管理、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福利養老、公共文化、體育健身、便民商業等功能的服務中心,實現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100%。社區公共服務中心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推動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教育設施按照“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要求,全面提高基礎教育服務水平,構筑高位均衡優質的基礎教育服務體系。醫療衛生設施完善26、以縣城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以專科、康復、護理等機構為補充的醫療服務體系。社會福利設施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全面建成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體系。文化設施形成定位準確、層次分明、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文化設施體系,滿足市民多樣文化娛樂活動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公共體育設施以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為主要建設形式,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多方資源,通過復合多元的功能配置。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塑造魅力城鄉空間塑造魅力城鄉空間 塑造獨具自然人文魅力的風貌體系 健全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完善公園綠地與開敞空間體系6.1 塑造獨具自然人27、文魅力的風貌體系農田資源豐富的鎮區,規劃將加強農田管控,保護耕地,發展優勢農業產業。中部田園休閑風貌片中部田園休閑風貌片以山林和自然村落為基礎,將各個鎮區整合為具有自然風光特色的片區。外圍山林村落風貌片區外圍山林村落風貌片區向東融灣的主要片區,把控城鎮風貌,形成具有新興魅力的東部片區。東部城鎮魅力風貌片東部城鎮魅力風貌片保護自然生態基底做靚“山、水、林、田”自然生態底色需強化群山環峙、四水匯流、林田交織的自然山水格局。加強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要素的保護與挖掘,保持傳統村落格局、各類自然保護地和旅游度假區。維育城市總體風貌塑造“藍綠共生、禪風茶韻、嶺南原鄉”的整體城市形象;劃定外圍山林村落片區、中28、部田園休閑片區、東部城鎮魅力片區三大風貌分區,差異化引導凸顯城鄉特色。營造高品質魅力空間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山水畫廊,需結合全域特色游徑,同時需構建通山達水、開敞有序的景觀視廊。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6.2 健全多層次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五個層面縣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城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物質層面非物質層面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6.3完善公園綠地與開敞空間體系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塑造特色公園綠地體系建立以郊野公29、園、城鎮公園、社區公園為主的三級公園體系。1 1構建休閑游憩網絡構建由綠道、登山步道、濱江步道、碧道、古驛道共同組成的城鄉休閑游憩體系,串聯郊野生態公園、城鎮公園和社區公園,發揮慢行交通、休閑健身、娛樂交往等多種功能。2 2郊野公園城鎮公園社區公園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善融灣綜合交通完善融灣綜合交通體系體系 構建向東融灣、向北銜接云浮的區域交通體系 構建四通八達的縣域交通體系 優化客貨運樞紐及物流發展7.1 構建向東融灣、向北銜接云浮的區域交通體系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縣城縣城陽江陽江江門江門佛山佛山云浮云浮羅定羅定珠三角珠三角干線機場干線機場30、西江新城西江新城通用機場通用機場汕汕湛湛高高速速新興南站新興南站肇慶肇慶腰古站腰古站云浮站云浮站大金山大金山通用機場通用機場天堂站天堂站新興站新興站云浮北站云浮北站云浮東站云浮東站新干線機場站新干線機場站云浮云浮肇慶肇慶開平開平蘋塘站蘋塘站北連云肇依托汕湛高速、佛肇云高速快速路加強與云浮、肇慶的聯系。東融灣區新建廣湛客運專線加快融灣步伐。西貫桂黔借助江羅高速、三茂鐵路加強與廣西、貴州的聯系。南通出海加快云恩高速的建設,打造南向的快速出海通道。7.2 構建四通八達的縣域交通體系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統籌全域道路“一張網”規劃建設。重點推動快速路與主干路引領,打造“一環多31、放射”的快速路網,提升進出縣、過江等通道精細化精準建設。快速引領打造一體化城市道路系統鼓勵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中心城區交通組織模式。優化城市公交體系,提升公交系統服務水平,形成有競爭力的公共交通服務,高鐵城際軌道直聯直通。創新高品質公共交通服務提升整體步行環境,引導非機動車交通,強化停車調控,發展低碳貨運。推動構建綠色低碳的交通發展模式客運樞紐體系7.3 優化客貨運樞紐及物流發展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工業園北園物流園工業園北園物流園東部樞紐客運站(客貨運)東部樞紐客運站(客貨運)高鐵南站公交樞紐站高鐵南站公交樞紐站新興汽車客運站(縣級客貨運)新興汽車客運站(縣級客貨運)32、天堂客運站天堂客運站(鄉鎮級)(鄉鎮級)稔村客運站(鄉鎮級)稔村客運站(鄉鎮級)空港經濟物流園空港經濟物流園良洞物流站良洞物流站工業園物流站工業園物流站天堂物流站天堂物流站稔村物流站稔村物流站圖例圖例現狀客運站現狀客運站規劃客運站規劃客運站規劃物流園規劃物流園現狀物流站現狀物流站規劃物流站規劃物流站車崗客運站車崗客運站簕竹客運站簕竹客運站河頭客運站河頭客運站大江客運站大江客運站里洞客運站里洞客運站六祖客運站六祖客運站水臺客運站水臺客運站東成客運站東成客運站規劃樞紐站規劃樞紐站3個縣級客運樞紐站2個鄉鎮樞紐站8個鄉鎮普通站貨運樞紐體系2個物流園區4個物流站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33、規劃打造打造品質宜居中品質宜居中心城區心城區 構建十字聚合向東發展城市空間結構 構建集約高效、科學合理的用地布局 營造“一環五帶多節點”的綠地系統格局 打造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活圈8.1 構建十字聚合向東發展城市空間結構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一軸、兩中心、六組團、多個生態廊道”一軸即融灣產業發展軸,從舊城核心區跨江向東延伸,串聯起兩大城鎮中心,集中了城市核心的服務職能,承擔城市向東融灣的重要作用,成為城市重要的功能組織核心和公共走廊。兩中心縣域綜合服務中心、城區政文服務中心。六組團新成工業園北園、新成工業園主園、信息產業園、教育園組團、高鐵新城、新成產業園東園。各功能組34、團均配備有規模不等的居住社區,成為集產業發展、社區融合于一體的城市功能組團。多個生態廊道多個生態廊道嵌入城市主城區和各個發展組團,形成生態防護和自然修復的開敞空間。8.2 構建集約高效、科學合理的用地布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圖中心城區國土規劃分區圖8.3 營造“一環五帶多節點”的綠地系統格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一環:生態綠環以二環路為基礎,在中心城外圍形成一條生態綠環,并控制城鎮用地蔓延。以道路為依托的線型景觀開放空間串聯多個公園綠地。五帶:濱水綠帶新興江、大南河、共成河、集成河、廻龍河,兩側布置的帶狀綠地,形成五條濱35、水綠帶,作為中心城區重要的生態休閑綠帶,串聯主要的綠地節點,錨固綠地系統結構。多節點:依山傍水、服務市民依托低山丘陵和水塘形成生態公園,與城市生態綠軸結合呈“串珠網絡狀”格局。社區綠地則結合社區服務中心布局,服務半徑500米左右,使社區綠地的可達時間在10分鐘以內。健全社區15分鐘生活圈配置標準以15分鐘生活圈為社區生活的基本單位,在15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合理配置日常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活動場所。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8.4 打造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活圈居住街坊幼兒園警務室小學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服務站社區公園商場醫院中學文化活動中心5分鐘10分鐘15分鐘 覆蓋社區不同人群需36、求的社區服務為應對現代化社區多樣化需求,對于適齡兒童、引進人才、老齡人口等較高的社區,因地制宜制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人才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社區兒童友好型社區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施保障實施保障 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體系 完善規劃動態調整機制 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平臺構建新興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28指標體系,確定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的閾值和預警登記。由縣委縣政府統籌,將各個指標體系的事權管控落實至具體部門,由各部門、各鎮街反饋相關現狀數據,通過橫向部門、縱向鎮街聯動,建立多部門、多層級的全局動態監測評估體系。9.1 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體系建立“一張圖”數據平臺工作機制,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為基礎,將綜合國土空間基礎數據、規劃成果、管控邊界、審批信息等動態更新入庫。搭建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實現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9.3 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平臺統籌各類相關實施計劃,滾動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平臺,統籌階段建設目標、要求和實施時序,形成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時序,建立行動計劃實施和動態的調整的工作機制。9.2 完善規劃動態調整機制新興新興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六祖故里禪意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