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縣盤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20
2024-08-05
29頁
16.36MB
1、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PANFENG磐安縣盤峰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國土空間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是行政轄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綱。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著眼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制度安排。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提出構建“五級三類”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18號文件成為指導國土空間規劃的綱領性文件。完成頂層設計后,各地根據自然資源部要求2、開始探索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由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一個全新的規劃體系,各省一邊探索同步開展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一邊研究相關技術標準、指南工作,經過近四年的探索,目前,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已經進入報批程序,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提上日程。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是空間規劃五級傳導體系的基礎層級,承擔落實上位縣市規劃發展和管控要求,統籌引導城鎮、鄉村詳細規劃編制。突出落實性、操作性、實施性。需要說明,為了與上位規劃編制期限一致,本次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基期年為2021年,基礎數據統一使用2020年底的數據。另外,根據鄉鎮發展需要,城鎮開發邊界在審批后的開發邊界基礎上進行了微調,爭取3、作為開發邊界方案上報。前言PREFACE規劃總則PLANNING PRINCIPLES 規劃原則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區域統籌、優化布局。以人為本、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營造特色。多規合一,高效治理。規劃范圍磐安縣盤峰鄉行政轄區全域,面積138.14平方公里(三調面積),包含17個行政村。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現狀概況GENERAL SITUATION 自然地理概況盤峰鄉境內群山綿綿、植被茂密,最高峰高姥山頂峰海拔1220.3m,為大盤山脈第二高峰,山地面積廣大,25度以上坡度的山地超過75%。境內主要流域為溪爐港,是臺州靈江4、的源頭,發源于盤峰鄉大岡尖,溪爐港主干流全長25.4公里。經濟社會發展2020年盤峰鄉戶籍人口9743人,常住人口4948人,常年外出人口4700多人。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櫸溪村以及祭孔大典、七夕娘娘廟會、高二長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土空間利用鄉域范圍總面積為13814.36公頃。農用地13260.8公頃,建設用地254.41公頃,陸域水域及其他土地299.18公頃。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為153.17公頃,占總建設用地之比為60.21%。其中城鎮用地2.98公頃,村莊用地150.19公頃。現有耕地面積702.6公頃(10539畝),占總用地的5.09%。明確目標定位Strategy&prosper5、ity 發展定位 規劃目標發展定位ORIENTATION主體功能定位生態經濟地區/文化景觀地區發展定位以儒學文化傳播、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為主導的磐安縣南大門規劃目標PLANNING OBJECTIVE力爭到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達到浙江省平均水平,鄉域經濟布局更加合理,城鄉一體化基本形成、集鎮綜合服務與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發展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事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建立和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合理的城鄉一體化空間形態,加快形成新型農村居民點,人均居住建筑面積達到國家相關標準;鄉域空間不斷優化,建立完善的道路、綠地和市政設施系統,塑造現代化山地風貌景觀。城鄉建設6、目標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珍惜和保護盤峰鄉自然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環境為宗旨,規劃期末建成生態環境優良、自然風景優美的現代化生態城鎮。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增強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生態環境目標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全域耕地保有量 698.65 公 頃,永 久 基 本 農 田569.87公頃。耕地保護目標落實空間管控Space control 落實三條控制線 示劃村莊建設邊界落實三條控制線THREE LINES OF CONTROL1)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縣級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共計3951.04公頃;2)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縣級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569.87公頃;3)城7、鎮開發邊界劃定盤峰鄉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48.47公頃。圖例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示劃村莊建設邊界VILLAGE CONSTRUCTION BOUNDARY根據村莊發展實際,確定村莊發展規模。示劃村莊建設邊界主要沿路、河流、山體綠化帶等具有明顯隔離作用的標志物或村界為范圍邊界,避讓優質耕地、地質災害易發區等不宜建設的區域,與現有村莊連片劃定,優先保障中心村建設。村莊規模嚴格執行增減掛鉤的方式,嚴格控制村莊建設邊界規模。圖例村莊建設邊界布局國土空間Loyout of land 空間格局 用途分區 鎮村體系 全域旅游空間格局SPATIAL PATTERN高二村高二村丁埠頭村丁埠頭村生態8、農業休閑區山水運動康養區豐陳村豐陳村溪下路溪下路村村后閣村后閣村盤峰村盤峰村櫸溪村櫸溪村綜合服務核心綜合服務核心儒鄉民俗文化區一心一軸,三片多點 一心一軸定格局 一心:為集鎮綜合服務核心,以集鎮為依托,通過重點發展建設,形成鄉域公共服務中心和磐安縣南部旅游服務中心。一軸:為沿溪爐港城鄉發展軸,利用諸永高速連接線和351國道組織鄉域各項功能的主軸線,包括沿線村莊發展、設施配置、旅游發展等。三片多點謀發展 三區:依托自然人文資源與基礎條件在鄉域內打造儒鄉民俗文化區、生態農業休閑區和山水運動康養區三大功能片區。多點:包括櫸溪村、盤峰村、高二村、豐陳村、后閣村、丁埠頭村和溪下路村7個村莊,是盤峰鄉建設9、的重要鄉村節點。至至仁川仁川至方前至方前至大盤、中心城區至大盤、中心城區至仙居至仙居用途分區USAGE ZONING圖例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城鎮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至至杭州杭州至至溫州溫州鎮村體系VILLAGE&TOWN SYSTEM形成“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級集鎮:是盤峰鄉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級中心村:包括盤峰、櫸溪、高二、丁埠頭四個中心村,規劃人口規模500-1000人。中心村需配置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如老年活動中心、文化設施、衛生服務設施以及10、必要的便利店,方便居民生活。級基層村:包括大路、大嶺頭、栗樹坑、高姥山、豐陳、風廠、山前、溪下路、東山頭、后閣、西溪、靈江源十二個基層村,是鄉鎮中組織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基本聚居點,應配置日常生活必須的服務設施。集鎮集鎮丁埠頭村丁埠頭村盤峰盤峰村村櫸溪櫸溪村村高二高二村村靈江源靈江源村村西西溪村溪村后閣后閣村村溪下路溪下路村村山前村山前村高姥山村高姥山村風廠村風廠村豐陳村豐陳村栗樹坑村栗樹坑村大嶺頭村大嶺頭村大路村大路村東山東山頭村頭村圖例集鎮中心村基層村全域旅游GLOBAL TOURISM規劃盤峰鄉形成“一心兩帶四區”的旅游空間布局。一心:以沙溪為主的集鎮綜合服務中心;兩帶:美鄉民俗風情帶、生態11、山水游憩帶;四區:儒圣地民俗鄉旅區、靈江源歡樂運動區、原鄉里田園慢樂區和高姥山養心度假區。依托孔儒文化,結合盤峰鄉獨特自然風貌,通過融入金華旅游大環境,整合提升內部旅游環境,全面塑造盤峰鄉旅游品牌,拓展旅游空間,豐富旅游產品,優化旅游體驗,提升旅游服務,將休閑養生旅游業培育成盤峰鄉“一號產業”,提升盤峰鄉在區域內的旅游輻射力和影響力。集鎮綜合集鎮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儒圣地民俗鄉旅區高姥山養心度假區原鄉里田園慢樂區靈江源歡樂運動區完善支撐體系Municipal facilities 建設適宜的公路體系 推進均等化公共服務 構建一體化市政設施 謀劃綠色安全體系建設適宜的公路體系ROAD SYSTE12、M 打通省道建立便捷的對外聯系加快316省道建設,盡快構建聯系高速出口的快速通道。改造村道提升百姓出行品質 有條件的村莊爭取提升村道線型、質量,提升百姓出行質量。提升縣道優化旅游通行便捷度 對重點景點通景公路加快優化提升,提升游客體驗度。推進均等化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S 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因地制宜建設山區健康宜居生活圈體系構建一體化市政設施MUNICIPAL FACILITIES 保障城鄉供水安全構建覆蓋全域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打造高效的綠色智能電網體系建設融合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安全保障的燃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節13、能環保的環衛處理設施體系謀劃綠色安全體系GREEN SECURITY SYSTEM 實施節能減排提升消防設施防治地質災害提高碳匯能力有效應對雨洪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循環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態生活方式和城鎮建設運營模式。嚴格實施林地占補平衡,有效發揮森林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生態發展奠定基礎。建立縣鎮村三級消防應急救援體系,村級成立義務消防隊,鄉鎮消防隊配備必要消防設備。摸排地質災害易發地,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對極端降雨的雨洪災害,制定有效應急預案,設置避災安全設施,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深化集鎮布局Layout of townsh14、ip 集鎮用途分區 道路系統規劃 配套服務設施集鎮用途分區USAGE ZONING落實空間治理要求,深化細化用途分區。圖例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農田整備區林業發展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冷沙冷沙線線道路系統規劃ROAD SYSTEM圖例國道省道縣道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城鎮開發邊界依托351國道、316省道重構集鎮路網系統,構建暢通有序、層次分明、聯系便捷的路網格局。配套服務設施SERVICE FACILITIES衛PP政文盤峰鄉衛生院(醫養結合)文體中心盤峰鄉政府園沙溪玫瑰園游旅游服務中心P圖例鄉政府文體中心衛生院15、公園旅游服務中心停車場政文衛園游P加快行政辦公、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適當提高建設標準。實施鄉村振興Rural revitalization 鄉村振興 村莊分類管控鄉村振興RURAL REVITALIZATION謀劃鄉村振興發展策略加強農村土地資源管理生態優先,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產業賦能,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文化振興,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引進人才,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示劃村莊建設邊界,盤活存量建設空間;落實村民建房需求,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百姓生活品質;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預留產業發展空間。產業賦能,以旅游產業為引領,發展一三產業,推動一三產聯動發展。文化鑄魂產業賦16、能生態優先人才引進保護生態格局,置入鄉村文化,豐富景觀層次,推進鄉村空間人性化。通過地方文化、孔儒文化等內容植入,將文化體現在生活中,注入鄉村靈魂。加大人才引進工作,推動培育本地人才,農民創新人才,建立人才創業培育基地。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保障村民建房需求實施復墾復綠工程村莊分類管控VILLAGE CLASSIFICATION CONTROL 明確村莊分類,落實村莊分類引導村莊級別行政村名稱自然村分類集聚建設整治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并集鎮村沙溪村麻車峽沙溪、盤溪長頭坑中心村盤峰村盤峰上佃、三佰-洋門、晏村櫸溪村櫸溪高二村高二鑒莊、西家鑼銅田丁埠頭村丁埠頭冷坑、山嶺廠、東佑一般17、村大路村黃塢、大嶺腳里廠、外廠大嶺頭村橫坑大嶺頭西溪村西溪、盧村西溪嶺腳靈江源村龍溪馬家坑、三畝田、王大坑、梨壁巖竹園岙、半山、小菜山、山金巖溪下路村溪下路-柘坑新渠、下長田上塔、碗連坑、鯉魚灣、牛坪、上長田后閣村后閣高姥山村大湖山、半嶺、金竹頭、小湖山牛娘丘坑勇、雙坑、后坑、柴狗巷、大林、松樹崗、半嶺塢、山潭東山頭村小柘坑、東山頭、西井里塢口、西尖頭山前村山前、水尖頭、冷坑下初坑上屋基風廠村下廠、上初坑、風廠白花巖、三迭巖豐陳村北坑下陳、西坑田坑、牛欄孔、西崗頭、橋頭、照研、照研崗栗樹坑村栗樹坑、香仁廠堪頭上、西塢、塢大佑、苦竹坑規劃實施保障Implement safeguards 規劃實施18、機制規劃實施機制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提高對規劃實施管理的技術保障,運用科學、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管理,積極應用3S(RS、GPS、GIS)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等一系列信息化技術,建立縣、鎮(鄉)、村聯動的監管平臺,及時判斷、查處和糾正不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用地行為。技術保障機制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底線約束和剛性管控,將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重要空間控制線以及各類重要藍綠空間、開敞空間、歷史文化保護、交通廊道和樞紐節點等空間管控邊界落實到地塊。邊界管控機制強化指標控制和分區管制,城鄉建設、綜合整治、開發等各項自然資源利用活動,必須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同分區和用途管制規則,實現自然資源保護到位、開發有序。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規劃的實時監測、動態檢查和五年評估制度,監測評估規劃實施狀態,及時掌握規劃進程,根據規劃實施情況及時應對。重點監測上承下達的指標,動態檢查三條控制線穩定性、指標實施進展、用途轉用合規狀況,全面評估規劃全要素實施狀況。通過監測評估,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修改條件的,可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規劃修改。規劃評估監測建立有利于公眾參與的理念,為公眾參與搭建平臺,實施信息公開與交流回饋制度,建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方式。加強規劃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