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待補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5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50
2024-08-06
51頁
8.05MB
1、會澤縣待補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會澤縣自然資源局待補鎮人民政府2024年7月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化落實曲靖市及會澤縣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定位、空間管控及建設用地等目標要求,特編制會澤縣待補鎮國土空間規劃本規劃以優化鎮域空間資源配置,加強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促進土地合理利用,構建鎮域統籌實施機制,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編制目標承控目錄1規劃總則2現狀基礎3國土布局4鎮村協調5支撐體系6綜合整治7鎮區規劃8傳導實施一規劃總則發展目標秉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建設理2、念,以建設國內知名夏季草莓小鎮為目標,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升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數字化交易聚集區,西南冷鏈物流集散地、休閑康養避暑勝地、節點餐飲消費地為抓手,全力推進和美待補鎮建設。社會發展目標01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基本普及職業教育,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建設發展目標02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構建現代農村產權體系。用足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產業發展目標03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促進農產品加工、物流業發展壯大,推進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促3、進區域經濟共同體建設。環境發展目標04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基本形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實現人居環境優美舒適。戰略定位縣域四個重點城鎮之一縣域南部次中心強化產業培育,構筑產業支撐體系,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功能結構,實現集約化發展,促進人口和產業聚集。待補、魯納、上村、駕車、田壩為南部片區,待補為發展中心草莓發展示范區生態文明鄉鎮中國夏季草莓重要基地依托現有夏季草莓種植基地,積極改良品質,促進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穩步發展新型加工業,引進草莓產業公司,促進草莓加工由粗放型向精深型轉變,建成農業示范鎮。鎮4、域草莓種植5.5萬畝,年產量11萬噸,占全國夏季草莓產量的80%省內第四批生態文明鄉鎮強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鎮,全面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2019年與迤車鎮、紙廠鄉、五星鄉同期通過審查縣域南部次中心,以高原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為主的農業服務型生態文明鎮鄉鎮規劃是對鄉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及修復作出的具體安排,是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的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編制原則堅守底線綠色發展1保護耕地節約集約2以人為本5、品質提升3因地制宜彰顯特色4上下聯動強化實施5政府主導公眾參與6規劃定位規劃范圍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待補鎮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合計33696.6424公頃。含待補社區、安祥、新發、鷓雞、哨牌、戛里、大壩、野馬、湯德、箐門、歹咩、倉房、金牛、咩則、糯租,共計15個行政村。規劃期限2020年現狀2021-2025年近期2026-2035年遠期二現狀基礎自然特征山地、壩子、河谷并存,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點海拔4017米;最低點海拔2277米,高差1740米。多年年平均氣溫11.8,無霜期年平均172天,年平均降水量1076.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70.9小6、時,境內河流屬金沙江流域,礦產資源主要為磷礦、鉛鋅礦。歷史沿革彝族六祖分支發祥地,是彝族世居地。清代為會澤縣分防待補巡檢司駐地。1958年改屬東川市待補區。1965年為會澤縣轄待補區,現為待補鎮。人口分布有村民小組214個戶籍人口16486戶54171人,戶均3.29人,自然增長率6.72常住人口31916人,外出人口22255人,外出占比41.08%,城鎮化率19.16%,尚屬城鎮化初級階段。經濟產業第一產業人均產值1.76萬元,以農產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第二產業以加工業為主,集中于鎮區西側,為農產品加工第三產業以商貿服務業為主,貢獻較低。資源環境底線約束1耕地保護落實國家下發三區三線成果要求7、,按照下發的5024.21公頃耕地保有量要求為目標進行耕地保護。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實行占用補償制度,規劃期內區域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現狀耕地資源環境底線約束2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3718.6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要求為目標進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各類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現狀永久基本農田資源環境底線約束3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6382.44公頃生態保護紅線為目標進行生態保護,各類規劃鎮村建設皆對生態保護紅線范圍進行避讓,范圍內僅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現狀生態保護紅線資源環境底線約束4鎮村建設邊界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8、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113.57公頃城鎮開發邊界為界限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按照三調鎖定數據庫確定現狀村莊建設用地共839.62公頃按照單條不小于5畝的標準進行劃定規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不大于現狀規模的1.1倍,鎮域內平衡城鎮開發邊界現狀村莊建設用地城鎮開發邊界現狀村莊建設用地資源環境底線約束5其他控制線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重要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濕地保護范圍自然保護地范圍公益林范圍0.04公頃56.45公頃12397.17公頃145.13公頃問題與風險彝族先民已搬遷,現無標志性建筑,現有建筑風格不一,質量參差不一歷史文化與特色01外出勞動力占總勞動力的60%以上,對鎮域經濟發展存在一定9、制約人口外出02二產相對初級,三產發展緩慢產業發展03人均耕地1.39畝,制約農業發展。人均村莊建設用地164平方米,用地不夠集約土地使用04村內無專門文化設施、活動設施,村民活動開展受限。鎮區無體育設施、停車設施等,設施配套不足公共設施05村莊內部道路不成體系,影響消防安全部分通村道路路面破碎,影響通行村莊區域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村內無消防栓,消防用水不足公用設施06發展策略堅持農業提質改造建設草莓示范村鎮筑牢綠色生態本底統籌城鄉用地空間努力構建保障體系實現鎮村一體發展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三國土布局空間結構北部綜合發展區:鷓雞、戛里、大壩、安祥、糯租、新發。以糧食作物、經濟10、作物為主要發展方向,適度發展以戶為單位的養殖業。西部生態保育區:湯德、咩則、箐門、金牛、倉房。以生態保育為主要發展方向,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種植與勞動力轉移就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南部農業示范區:野馬、哨牌,鎮域內農業發展的試驗區與示范區,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并向鎮域推廣經驗。形成一心、兩軸、三區的鎮域空間結構形式一心:鎮域發展核心,指鎮區,包含待補社區與歹咩行政村兩軸:結合地形、產業、交通等形成的十字形鎮域主次發展軸三區:按不同資源凜賦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形成北部、東部、南部三區一心分區管控1生態保護區將鎮域內生態保護紅線,也即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11、劃定為生態保護區。按國家下發三區三線矢量數據確定范圍,合計規模6382.44公頃。2生態控制區將鎮域內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和海洋自然區域劃定為生態控制區。包括水庫水域范圍、河流及沿岸濕地灘涂范圍、生態保護紅線外的林地、草地區域,該區域合計規模6023.35公頃3農田保護區鎮域內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農田保護區,按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矢量數據已劃定3720.62公頃4城鎮發展區待補鎮城鎮發展區位于待補社區與歹咩行政村范圍內,合計規模113.57公頃。城鎮發展區內皆為城鎮集中建設區5鄉村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為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12、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牧業發展區,合計17294.20公頃。分區管控1生態保護區2生態控制區3農田保護區4城鎮發展區5鄉村發展區筑牢生態空間保障農業空間優化建設空間用地布局1農用地2建設用地3未利用地基期年現狀農用地25290.59公頃,至規劃期末農用地25348.47公頃。鎮域耕地由5932.32公頃調整為5938.54公頃,滿足耕保指標。基期年現狀建設用地1273.50公頃,至規劃期末建設用地1221.42公頃,減少52.08公頃。城鎮建設用地由108.23公頃增長至113.39公頃,增加5.16 公頃;村莊建設用地13、由888.75公頃減少至847.70公頃,減少41.05公頃;其他建設用地由276.52公頃減少至260.33公頃。基期年現狀未利用地6694.24公頃,至規劃未利用地6687.78公頃,減少6.46公頃。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4鎮村建設邊界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113.57公頃城鎮開發邊界為限定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統籌村莊建設邊界劃定994.83公頃,353條,滿足1.1倍要求用地布局城鎮開發邊界村莊建設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村莊建設邊界國土空間布局優化用地布局重點項目鎮域重點項目合計57項鎮區城鎮開發邊界內涉及9項,其余48項位于村莊區域重點項目鎮域重點項目中涉及交通類4項14、水利類7項、能源類8項、電力類7項、環保類5項、旅游類1項、民生類18項,其他類7項。序號序號 項目類型項目類型項目名稱項目名稱1交通雨碌至白彝至魯納通鄉三級公路建設項目2待補至上村鄉至德澤通鄉三級公路建設項目3會澤縣待補鎮待補社區2022年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工程4渝昆高鐵會澤段建設項目5水利鷓雞水廠工程6新發水廠工程7哨牌水廠工程8待補鎮第二水廠工程9金牛水庫工程10左家箐水庫工程11桃樹溝水庫工程12能源會澤縣待補風電場一期(會澤南)項目13會澤縣待補風電場一期(會澤南)擴建項目14曲靖市待補風電場二期建設項目15曲靖會澤待補倉房191MW光伏發電項目16曲靖會澤待補野馬50MW光伏發電15、項目17曲靖會澤待補小雪山170MW光伏發電項目18曲靖會澤待補糯粗175MW光伏發電項目19曲靖會澤待補嘎里123MW光伏發電項目20電力待補風電場(一期)接網工程21待補風電場(二期)接網工程22220kV待補變接35kV待上線I回35kV線路工程23待補變T接線(110kV)輸變電工程24待補變至德澤變(35kV)輸變電工程25待補至尖山(110kV)輸變電工程26鈴鐺山-待補110kV輸變電工程27環保會澤縣待補鎮生活垃圾堆放場處理處置工程建設項目28會澤縣待補砂石坎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洗透和油氣回收治理統籌改造項目29待補鎮污水處理站30待補鎮垃圾轉運站31長江流域金沙江一級支流以禮河16、(待補水槽子水庫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32旅游待補鎮雞鳴山景區建設項目33民生待補鎮野馬村公益性公墓34待補鎮待補小學新增建設用地項目35待補鎮待補中學新增建設用地項目36會澤縣第四中學新增建設用地項目37待補鎮鄉鎮級體育用地項目38待補鎮第二幼兒園建設用地項目39會澤縣待補鎮幼兒園建設項目40待補鎮待補社區居委會第十三村民小組老年人活動中心項目41待補充電樁建設項目42待補鎮草莓加工及交易中心43待補草莓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44待補鎮鷓雞村草莓產業配套設施建設項目45待補鎮野馬村草莓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6會澤縣待補鎮歹咩村基礎設施完善項目47會澤縣待補鎮嘎里村基礎設施完善項目48會澤縣17、待補鎮野馬村美麗家園.移民新村建設項目49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50會澤縣第三人民醫院建設項目51其他會澤縣待補鎮待補社區待欣園小區建設項目52待補鎮戛里村梅香箐安置區53待補鎮箐門村宜居宜業和美示范村建設項目54會澤縣金牛廠磷礦200萬噸采礦工程55會澤糥租村委會司溫氏生豬養殖建設項目56會澤縣待補鎮歹咩村委會養殖場建設項目57待補鎮糥租村委會生豬養殖建設項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目標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圍繞“中國夏季草莓基地”這一特色產業進行產業鏈建設,加強鎮區倉儲物流及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相關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和引進夏季草莓良種,夯實草莓發展基礎。創建綠色、生態、無公害農產18、品品牌,聯村推廣綠色生態種植,組織人手開拓大城市、超市供貨渠道,在鞏固現有種植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特色種植項目,努力創建、推廣當地知名品牌。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打造縣域南部中心城鎮,結合“會澤南部碼頭”的優越區位和輻射縣域南部鄉鎮的優勢,切實完善縣域南部中心城鎮職能定位,打造云南夏季草莓生產示范基地。大力拓展以草莓為代表的水果種植,合理利用園地發展林下種植業。擺脫一般性的農業發展模式,以差異化農業、特色化農業、高附加農業、品牌化農業、規模化農業和現代化農業為目標,探索創新一系列適合自己的農業模式和發展思路。加強農業設施配套,成立農業合作社,結合鎮區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提高19、農業的抗風險能力。村莊形象整治城鄉統籌發展以城市和農村一體發展思維為指導,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立足城市發展,著眼農村建設,最終實現城鄉差距最小化、城市和農村共同富裕文明。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進一步增加農村建設投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加快城鎮化進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建立起城鄉協調發展的鎮村體系;加強環境保護,注重生態建設,開發鎮域鄉村旅游資源。保護自然村周邊山林、農田自然環境區域,保護現有自然村周邊的自然生態景觀,逐步增設植被;保護自然村周邊山體的自然種植環境,嚴禁亂砍濫伐行為;村莊人工環境在維持20、現狀的基礎上,從擋墻、空地綠化等入手進行環境整理,加強對房前屋后零散用地整治,結合養殖畜棚遷零整合工作,改造為微菜園、微花園,有效提升村內綠化景觀環境;如若新建,引導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聚集。加強農房風貌綜合建設,開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農房與院落及周邊環境相協調。四鎮村協調發展人口規模預測1戶籍人口2常住人口2010年現狀戶籍人口51575人,2020年戶籍人口54171人,鎮域10年人口綜合增長率0.49%,年均增長260人。按綜合增長率法計算鎮域戶籍人口,近期發展至5.36萬人,期末發展至5.78萬人。以鎮域為單位進行測算,現狀3.19萬人,近期2.89萬人,期末2.58萬21、人。按縣級規劃測算,鎮區常住人口現狀0.61萬人,近期0.68萬人,期末0.79萬人序號序號村莊名稱村莊名稱現狀人口現狀人口近期人口近期人口期末人口期末人口1待補社區居委會53205454 5878 2安祥村委會23662426 2614 3新發村委會47964917 5299 4鷓雞村委會40634166 4489 5哨牌村委會28732946 3174 6戛里村委會38053901 4204 7大壩村委會35943685 3971 8野馬村委會55445684 6126 9湯德村委會25842649 2855 10箐門村委會19522001 2157 11歹咩村委會45964712 50722、8 12倉房村委會974999 1076 13金牛村委會22412298 2476 14咩則村委會31303209 3458 15糥租村委會44874600 4958 合計合計5232553646 57814 3城鎮化率現狀城鎮化率19.12%,近期23.53%,期末30.62%。在規劃期內待補鎮仍屬城鎮化初級階段鎮村體系鎮區中心村一般村待補社區歹咩村野馬村鷓雞村新發村金牛村、大壩村、倉房村糯租村、戛里村、咩則村湯德村、箐門村、安祥村哨牌村村莊分類發展引導1城郊融合類2集聚發展類包括除涉及鎮區的待補社區與歹咩外的13個行政村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23、保留鄉村風貌。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強化主導產業支撐,引導村莊居民點集中建設。包括社區居委會與歹咩行政村加快推動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城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雙向流動,承接城鎮人口周末休閑旅游度假功能;統籌村莊向城市社區轉變。城郊融合類集聚發展類村莊建設引導1村莊建設邊界2公共設施逐步強化、完善村委會功能,將村委會周邊建成村內公共配套設施中心。各中型及以上自然村(200人以上自然村)建設公共活動中心,包括活動場、活動室等項目。利用閑置宅基地、低效用地進行小花園建設,提升村莊景觀。統籌村莊建設邊界劃定353條,994.83公頃。村莊建設邊界是村莊規劃中的剛24、性管控線,除上位規劃明確的產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以及零星機動指標落地之外,不得在村莊建設邊界外新增建設用地。位于村莊建設邊界外的現狀零星建設用地,后續通過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換等方式逐漸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村莊建設邊界外規劃保留的建設用地圖斑,允許依法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翻建,但不可擴建。3公用設施提升村內供水能力,滿足消防用水需求,建設消防栓、微型消防站。各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統一收集、處理生活污水。完善各村主要道路照明設施。完善生活垃圾儲運系統,各村垃圾運至鎮轉運站后集中處理。結合各村活動中心建設公廁、停車場等項目。建筑形式以會澤地區緊湊生長合院式傳統建筑為主。建筑色彩以傳統灰瓦、淺黃色25、白色外墻涂料為色彩基調,選取淺黃色、白色相近色系材質,輔助色系以灰色等自然材質為主。建筑整治以整治私建、違建的儲物室、畜棚、室外廁所等臨時建筑為主。同時大力推動庭院綠化。4建筑風貌村莊建設引導以曲靖市美麗宜居鄉村民居方案為藍本,結合當地民眾意見自行適度優化。以坡頂合院住宅為設計思路,以淺色現代風格為設計模板進行。城鎮發展區內,農村宅基地人均占地不超過20平方米,每戶不超過100平方米;城鎮發展區外,農村宅基地人均占地不超過30平方米,每戶不超過150平方米。城鄉生活圈構建1行政管理保留現有鎮級行政管理設施。戛里村委會涉及占用國道防護區,需重新選址;做好安祥村委會搬遷后改造工作。2公共教育鎮區26、待補小學、待補中學、會澤四中擴建。現有十三所村莊小學進行安全檢查,對不滿足建筑質量、抗震、消防、疏散要求的學校進行整改。3文化體育推進鎮區中學體育設施假期對外開放。大型及以上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設置村民活動廣場及文化室,豐富村民文化生活。4醫療衛生鎮區新建人民醫院一所,不斷提升現有中醫院醫師專業技能,引進相關醫療設備。各村衛生室補充儲備常用藥物品種,積極引進相關醫療人員駐村。5商業服務不斷完善鎮區商業服務業設施,作為全鎮商業中心。各村結合村委會建設小超市、快遞站等村莊服務設施;作為中心村的野馬、鷓雞、新發村委會所在村設置集貿市場;各自然村可結合村民意愿,農宅兼做商業設施,發展小超市、小27、餐廳等設施。五支撐體系交通體系1現狀交通體系鄉道、縣道、國道形成的公路體系已聯系至各村村委會,各自然村基本有村道聯系。公路系統與周邊鄉鎮聯系較為緊密,交通便捷。渝昆高速穿越鎮區西側,設有立交,區域交通較為便捷。2規劃交通體系在建渝昆高鐵自鎮域中部穿越,鎮域內無站點。各級公路無新增,但部分路面破損嚴重,需進行維護渝昆高鐵公路改擴建規劃新增左家箐水庫、金牛水庫、桃樹溝水庫。河道為以禮河源頭,一主三支匯入毛家村水庫,主河道18公里進行綜合治理。基礎設施體系水利設施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環衛工程燃氣工程中緬天然氣管道昭通支線為氣源,者海新建會澤縣天然氣門站,建成后管網向待補延伸,待補鎮區近期以液化石28、油氣供氣,期末推廣天然氣使用。現有待補、鷓雞、新發、哨牌四個水廠,新建待補二水廠,鷓雞、新發、哨牌改擴建,各自然村高位水池擴容至110立方米,兼顧消防。現污水廠一處,位于歹咩,處理鎮區及沿線村莊污水。規劃完善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采用一體化埋地式污水處理設備。在避讓生態、耕地、環境敏感因素的前提下,推進風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及劣質耕地,光伏電站鎮域規劃無新增變電站。生活垃圾以焚燒為主,規劃新建熱解設施一處工業垃圾危險廢棄物由企業委托資質單位處理村莊垃圾原則上組收村運鎮處理。綜合防災鎮區內已建成消防站,配置專職人員8人,能夠保障鎮區消防安全。各村成立消防小組,活動室旁設置微型消防站,有條件的配備消29、防車輛,擴容自然村水池至110立方米作為消防用水,逐步完善消防栓建設。消防規劃0101防洪標準按10年一遇標準設防,按20年一遇的標準校核。以治理流域水土流失為核心,以基本農田建設為基礎,進行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山腳下的村莊應在外圍設置排洪溝,及時輸導雨季的山洪,排洪溝力求順直,就近排入水體。防洪規劃03嚴格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抗震設防要求實施8度設防,對重點設防類建筑按照乙類建筑要求,建設用地選取時應避開不利地段或采取相應的抗震處理措施。對村內老舊房屋進行檢測,結構不穩定的應及時修理,村內3.5米及以上寬度道路應進行硬化,作為緊急疏散道路,平時做好防災宣傳,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30、。抗震規劃02新發村10組、鷓雞村白楊溝、倉房村氈帽坡、箐門村箐門組、金牛村1-5組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規劃期內進行山體加固、水土保持等手段進行修護,并安排專人長期監測。各村委會應定期巡視、觀測山體、避免災害。地質災害防治0404六綜合整治農業空間整治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落實縣級劃定預留耕地后備補充資源493.49公頃至2035年落實縣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3718.65公頃生態空間整治造林綠化空間林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生態保護紅線落實造林綠化空間1717.93公頃預留林地后備補充資源0.4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目標6382.44公頃至2035年落實縣級劃定建31、設空間整治城鎮建設空間城鎮建設空間整治共計12.79公頃以用途更新、性質轉換為主要方向村莊建設空間利用閑置宅基地、低效用地、一戶多宅核實三調不實用地,合計41.05公頃礦山生態修復針對上位規劃確定的采空塌陷區、廢棄礦山、巖坑裸露礦山、交通干線沿線敏感礦山和景區周邊礦山等重點修復對象,修復規模35.85公頃,于2025年內開展工作。七鎮區規劃待補鎮區呈帶狀分布,跨待補社區與歹咩村兩區域,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13.57公頃,位于南北兩山與高速公路之間。現有給水、排水、電力、殯葬設施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圍。主要道路完備,支路斷面較窄。鎮區現狀常住人口0.61萬人,規劃近期0.67萬人,期末0.75萬人。32、現狀城鎮化率19.12%,期末32.68%。鎮區建設現狀形成一軸一心兩片的結構形式一軸:結合主要交通軸線形成的東西發展軸一心:鎮區中部由政府、公園、商業、市場等形成的鎮區商貿中心兩片:結合鎮區生長形態,自然形成的老城片區與新城片區。布局結構新城片區老城片區發展軸線規劃布局至規劃期末,共布局城鎮建設用地113.57公頃。老城片區以城市更新、風貌改造、基礎設施完善為主。城鎮中心以加大商貿服務業發展為主要方向。新城片區以豐滿城市形態,合理開發用地為方向。設施配置給水設施:鎮區東北外圍新建待補鎮二水廠,與現水廠聯合供水排水設施:完善、擴大位于歹咩村中部的現污水處理廠,鎮區及沿線村莊污水排入污水廠處理電33、力設施:保留現有35Kv待補變,并按需擴容。電信設施:設有電信機房,規劃保留。環衛設施:近期在鎮區西部外圍建設垃圾轉運站,遠期建設垃圾焚燒站,處理全鎮生活垃圾,工業、醫療垃圾自行或委托資質單位處理。殯葬設施:鎮區東北設置公墓,主要服務待補社區和歹咩村。八傳導實施底線管控耕地保有量5024.21公頃永久基本農田3718.65公頃生態保護紅線6382.44公頃城鎮開發邊界113.57公頃名錄管理規劃傳導農產品主產區主體功能區定位曾校書及夫人羅氏墓縣級文保單位縣級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安排清單管理會澤縣國土空間規劃待補鎮國土空間規劃待補鎮國土空間規劃不得突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主體功能34、區、約束指標、三條控制線、空間管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戰略、總體格局、三類空間布局、區域協調、資源要素、生態修復及重大工程等內容。合理配置國土空間要素,優化鄉(鎮)布局,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升鄉鎮綜合承載力和公共服務能力。近期建設以完善現有建設用地審批手續、落實縣級重點項目為主。重點項目鎮區涉及9項。包括第三人民醫院、高速公路大隊、三級公路、雞鳴山景區、待補中學擴容、渝昆高鐵、草莓加工交易中心、會澤縣待補鎮幼兒園、待補充電樁建設項目。鎮級項目涉及1項,為幫扶車間建設項目。實施保障1加強組織保障3完善監督機制按照“35、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國家政策文件要求,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督、評估預警全過程支撐。建立健全規劃橫向縱向傳導機制,做到總體規劃統籌同級規劃,下位規劃服從上位規劃完善“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實施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城市空間品質的短板和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針對性地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安排,針對性地調整政府投資重點領域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土空間規劃得到有效實施4落實資源保障要堅持規劃定方向、財政作保障、金融為支撐、其他政策相協調,著力構建規劃與宏觀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加強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預算、政府投資計劃與本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財政資金優先投向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依據本規劃制定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對清單內工程項目優先列入年度統籌推進計劃,簡化審批核準程序,優先保障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資金需求,推動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2強化多方參與加強組織動員,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吸納社會組織智力,引導市民、企業、社區的建設參與和行動,提高規劃建設的社會協調性,增強規劃執行的有效性。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的溝通與合作,保證規劃執行效果令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