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駕車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52
2024-08-06
43頁
5.27MB
1、會澤縣駕車鄉國土空間規劃本本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次公示成果為階段性成果,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草案公示稿(2021-2035年)會澤縣自然資源局駕車鄉人民政府2024年7月01P A R T02P A R T03P A R T04P A R T05P A R T06P A R T07P A R TC O N T E N T S規劃總則01發展目標圍繞“黨建領鄉、生態立鄉、基礎強鄉、產業興鄉”奮斗目標聚力脫貧攻堅,建設“富裕”駕車;聚力項目發展,建設“實力”駕車聚力產業升級,建設“活力”駕車;聚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駕車聚力社會事業,建設“和諧”駕車社會發展目標01社2、會就業比較充分,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基本普及職業教育,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建設發展目標02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制度體系,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構建現代農村產權體系。用足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產業發展目標03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促進農產品加工、物流業發展壯大,推進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共同體建設。環境發展目標04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基本形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實現人居環境優美舒適。戰略定位3、會澤“南大門”農產品主產區、高寒山區農牧區、能源資源富集區依托交通區位優勢打造的商貿服務型鄉編制原則堅守底線綠色發展1保護耕地節約集約2以人為本品質提升3因地制宜彰顯特色4上下聯動強化實施5政府主導公眾參與6規劃范圍規劃基期年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駕車鄉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合計29691.8465公頃。含駕車村、小水村、水塘村、光頭村、芹菜村、大水村、迤石村、白泥村、屋基村、腰店村、野豬村、鋼廠村,共計12個行政村。2020年現狀2021-2025年近期2026-2035年遠期規劃期限現狀基礎02自然特征高寒山區,四周為高山,中部為丘陵,整體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海拔34、384米,最低點海拔1780米,高差1604米。多年年平均氣溫10.2,無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00小時,境內河流屬金沙江流域,礦產資源主要為磷礦、鐵礦。歷史沿革原為彝族世居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駕車區,1987年為駕車鄉。人口分布轄12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118個自然村,基本為漢族戶籍人口8181戶28101人,戶均3.43人,自然增長率8.26,常住人口19939人,外出人口8162人,外出占比29.05%。經濟產業第一產業人均產值1.96萬元,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第二產業以零星分布的農產品加工業為主,規模極小。第三產業以鄉駐地商貿5、服務業為主,規模極小。彝族先民已搬遷,現無標志性建筑現有建筑風格不一,質量參差不一歷史文化與特色0101外出人口占總人口近30%勞動力外流嚴重,對經濟發展存在制約人口外出0202以畜牧業為主,二產、三產極為初級產業較為單一,附加值不足產業發展0303人均耕地5.16畝,但土質等制約產業發展人均宅基地171平方米,用地不集約土地使用0404文化設施、活動設施、體育設施、停車設施等配套不足公共設施0505村莊內部道路不成體系,影響消防安全部分通村道路路面破碎,影響通行村域無污水處理設施村內無消防栓,消防用水不足公用設施0606010203040506資源環境底線約束1落實國家下發三區三線成果要求,6、按照下發的9258.56公頃耕地保有量要求為目標進行耕地保護。耕地保護現狀耕地資源環境底線約束2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8089.21公頃永久基本農田要求為目標進行保護各類建設項目不得占用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線資源環境底線約束3落實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成果要求按照下發的6681.98公頃生態保護紅線為目標進行保護各類規劃鎮村建設皆對生態保護紅線范圍進行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現狀生態保護紅線資源環境底線約束4按照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不交叉、不重疊,與各類保護線統籌協調為原則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提出村內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完善措施村莊建設7、邊界村莊建設邊界資源環境底線約束5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重要控制線。其他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濕地保護范圍公益林范圍自然保護地范圍歷史文化保護線濕地保護范圍自然保護地范圍公益林范圍石口子古驛道縣級文保單位0.12公頃兩處共1.00公頃國家級、省級公益林7019.28公頃地方級華山松保護區4746.27公頃發展策略堅持農業提質改造塑造草莓示范村鎮筑牢綠色生態本底統籌城鄉用地空間努力構建保障體系實現鎮村一體發展生態文明產業興旺城鄉統籌設施完善鄉風淳樸國土布局03空間結構東部綜合發展區:芹菜、光頭、水塘三行政村。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養殖業為主要發展方向。西部生態保育區:大水、迤石、白泥、屋基、腰店五8、行政村。以生態保育為建設重點,以雜糧與小規模牲畜飼養為主要發展方向。南部農業示范區:小水、野豬、鋼廠三行政村,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與養殖業的鄉域農業示范區。形成一心、兩軸、三區的鄉域空間結構形式一心:鄉域發展核心,指鄉駐地,主體為駕車村兩軸:結合地形、產業、交通等形成的“”形鄉域主次發展軸三區:按不同資源凜賦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形成西部、東部、南部三區發展次軸發展主軸分區管控1將鄉域內生態保護紅線,即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劃定為生態保護區。按國家下發三區三線矢量數據確定范圍,合計規模6681.98公頃。2將鄉域內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9、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劃定為生態控制區。包括水庫水域范圍、河流及沿岸濕地灘涂范圍、生態保護紅線外的林地、草地區域。3鄉域內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農田保護區,按國家下發的三區三線數據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8089.21公頃。4鄉村發展區為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分區管控1234筑牢生態空間保障農業空間優化建設空間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用地布局123保護耕地,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及耕地保有量指標按現狀村莊建設用10、地的1.1倍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推進未利用地的治理。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用途分區4村莊建設邊界統籌村莊建設邊界劃定743.62公頃,222處滿足上位規劃要求重點項目鄉域重點項目70個包括交通、水利電力、產業等各方面項目類型項目類型項目名稱項目名稱項目類別項目類別 項目數量項目數量交通交通S308富駕線會澤車烏至駕車段改造工程改擴建1水利水利水塘村水廠工程新建10龍潭水廠工程新建會澤縣芹菜水庫工程新建芹菜水廠工程新建大坪子水庫擴建工程改擴建大籬笆箐水庫工程新建水塘村提水工程新建團箐提水工程新建三岔河與大坪子水庫連通工程新建駕車灌區工程新建電力電力滇西北廣東800kV特高壓直流11、輸電線新建6云貴互聯互通工程直流線路及接地極線路新建500kV銅都變220kV接入系統新建35kV倉駕線新建220kV中部升壓站-500kV銅都220kV線路新建220kV中部升壓站接35kV待駕線路工程新建能源能源會澤縣待補風電場一期(會澤南)項目新建13曲靖市待補風電場二期建設項目新建會澤縣田壩風電項目新建小水村沙河塘光伏項目(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新建小水村100MW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升壓站新建小水村100MW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新建黃草嶺50MW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新建駕車鄉大地梁子一期新建駕車大地梁子二期145MW光伏發電項目新建駕車大地梁子三期135MW光伏發電項目新建貓貓箐光伏項目一期12、新建貓貓箐光伏項目二期新建腰店村光伏項目新建環保環保駕車鄉污水處理廠新建3駕車鄉垃圾處理站新建駕車鄉污水處理站新建公益公益鋼廠村公益性公墓新建3白泥村公益性公墓新建芹菜村公益性公墓新建民生民生駕車派出所業務用房建設項目新建9駕車足球場建設項目新建供銷社業務用房建設項目新建鄉鎮級體育用地項目新建駕車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水塘村生生物多樣性基地新建駕車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駕車管護站新建駕車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宣教中心新建駕車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腰店村檢查點新建駕車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田壩管護站新建產業產業駕車鄉馬鈴薯精深加工建設項目新建7駕車鄉大地梁子冷庫車間新建駕車鄉發科大河藥材加工廠新建駕車13、鄉鋼廠村沐順金冷庫新建駕車鄉駕車燕麥初加工項目新建駕車鄉馬鈴薯種薯交易市場新建駕車鄉腰店村馬鈴薯交易倉庫項目新建其他其他駕車光頭村肉牛養殖項目新建18駕車岳加云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新建會澤縣駕車鄉野豬村委會馬玲薯保鮮儲存分揀建設項目新建會澤縣駕車鄉鋼廠村委會肉牛產業集群聯農帶農示范區建設項目新建會澤縣駕車凱富養殖場改擴建會澤縣駕車鄉2022年中央財政以工代賑工程項目新建會澤縣駕車鄉駕車村委會冷風箐集中安置點改擴建會澤縣駕車鄉屋基村長坪子安置點改擴建駕車鄉倉房養殖場新建駕車鄉駕車村委會馬鈴薯倉庫項目新建駕車鄉芹菜400頭肉牛養殖場新建駕車鄉水塘冷庫與養殖場改擴建駕車鄉小水馬鈴薯倉庫項目新建駕車14、鄉腰店養殖場新建駕車鄉迤石村白布嘎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安置項目新建駕車鄉迤石村肉牛養殖建設項目改擴建駕車鄉移民搬遷安置項目新建小塘坡肉牛養殖場新建合計合計70重點項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目標鞏固和夯實農業基礎,強化提質增效,加快農業發展,堅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改善和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轉變,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堅持完善和創新鄉村振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堅持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愿,解決好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持收入較快增長,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產業發展思15、路全力打造縣域南部生態農牧業示范鄉。加快發展精致農業,強力推進“六大產業基地”建設。打造“畜牧產業基地、種薯、商品薯基地、草莓基地、小雜糧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花卉種植基地”。探索打造高原特色旅游業。村莊形象整治城鄉統籌發展以城市和農村一體發展思維為指導,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立足城市發展,著眼農村建設,最終實現城鄉差距最小化、城市和農村共同富裕文明。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進一步增加農村建設投入,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加快城鎮化進程和美麗鄉村建設,建立起城鄉協調發展的鎮村體系;加強環境保護,注重生態建16、設,開發全域鄉村旅游資源。保護自然村周邊山林、農田自然環境區域,保護現有自然村周邊的自然生態景觀,逐步增設植被;保護自然村周邊山體的自然種植環境,嚴禁亂砍濫伐行為;村莊人工環境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從擋墻、空地綠化等入手進行環境整理,加強對房前屋后零散用地整治,結合養殖畜棚遷零整合工作,改造為微菜園、微花園,有效提升村內綠化景觀環境;如若新建,引導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聚集。加強農房風貌綜合建設,開展院落整治、利用和美化,努力使改造后農房與院落及周邊環境相協調。鎮村協調04人口規模預測122010年戶籍人口26528人,2020年戶籍人口28101人,鄉域10年人口綜合增長率0.58%,年均增長117、90人。按綜合增長率法計算鄉域戶籍人口,近期發展至2.88萬人,期末發展至3.10萬人。以鄉域為單元進行測算,2010年常住人口22373人,2020年常住人口19939人,十年減少2432人,綜合增長率-1.09%。預計至2025年常住人口為1.87萬人,2035年為1.73萬人戶籍人口常住人口鎮村體系駕車村、光頭村、野豬村。小水村、水塘村、芹菜村、大水村、迤石村、白泥村、屋基村、腰店村、鋼廠村。中心村一般村中心村一般村村莊分類發展引導1各行政村皆為集聚發展類村莊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保留鄉村風貌。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產業、強化主導產業支撐,引18、導村莊居民點集中建設。集聚發展類集聚發展類村莊建設引導12逐步強化、完善村委會功能,將村委會周邊建成村內公共配套設施中心。各中型以上自然村(即200人以上)建設公共活動中心,包括活動場、活動室等項目。利用閑置宅基地、低效用地進行小花園建設,提升村莊景觀。共劃定村莊建設邊界222條,743.62公頃。村莊建設邊界是村莊規劃中的剛性管控線,除上位規劃明確的產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以及零星機動指標落地之外,不得在村莊建設邊界外新增建設用地。位于村莊建設邊界外的現狀零星建設用地,后續通過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換等方式逐漸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村莊建設邊界外規劃保留的建設用地圖斑,允許依法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19、證翻建,但不可擴建。3提升村內供水能力,滿足消防用水需求,建設消防栓、微型消防站。各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統一收集、處理生活污水。完善各村主要道路照明設施。完善生活垃圾儲運系統,各村垃圾運至鎮轉運站后集中處理。結合各村活動中心建設公廁、停車場等項目。建筑形式以會澤地區緊湊生長合院式傳統建筑為主。建筑色彩以傳統灰瓦、淺黃色、白色外墻涂料為色彩基調,選取淺黃色、白色相近色系材質,輔助色系以灰色等自然材質為主。建筑整治以整治私建、違建的儲物室、畜棚、室外廁所等臨時建筑為主。同時大力推動庭院綠化。4村莊建設邊界公共設施公用設施建筑風貌村莊建設引導以曲靖市美麗宜居鄉村民居方案為藍本,結合當地民眾意見自行適20、度優化。以坡頂合院住宅為設計思路,以淺色現代風格為設計模板進行。城鎮發展區內,農村宅基地人均占地不超過20平方米,每戶不超過100平方米;城鎮發展區外,農村宅基地人均占地不超過30平方米,每戶不超過150平方米。城鄉生活圈構建1擴建駕車鄉人民政府各村委會原址提升2現有中小學進行安全檢查對不滿足建筑質量、抗震、消防、疏散要求的學校進行整改3鄉駐地新建體育場及足球場600人以上大型以上村設置村民活動廣場及文化室,豐富村民文化生活4進一步擴大鄉衛生院規模各村配建衛生室,儲備常用藥物,積極引進相關醫療人員駐村5不斷完善鄉駐地商業服務業設施,作為鄉域商業中心各村結合村委會建設小超市、快遞站等村莊服務設施21、各自然村農宅可兼做商業設施,發展小超市、小餐廳等行政管理公共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支撐體系05交通體系1鄉道、縣道、國道形成的公路體系已聯系至各村村委會,各自然村基本有村道聯系。公路系統與周邊鄉鎮聯系較為緊密,交通便捷。渝昆高速穿越鎮區西側,設有立交,區域交通較為便捷。2無新增公路鄉村道路硬化率以達100%,近期以提升村組道路硬化率為工作重點。現狀交通體系規劃交通體系芹菜、大籬笆箐新建水庫,新建水塘、團箐提水工程,大坪子水庫擴容。基礎設施體系水利設施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環衛工程燃氣工程鄉域近期以液化石油氣供氣,遠期可考慮自待補接入中緬天然管線。水塘、龍潭、芹菜新建水廠,各自然村高位水22、池擴容至110立方米,兼顧消防。鄉駐地新建污水廠一座,處理駐地生活污水。完善各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采用一體化埋地式污水處理設備。在避讓生態、耕地、環境敏感因素的前提下,推進風能開發建設,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及劣質耕地建設光伏電站。鄉域規劃無新增變電站。生活垃圾以焚燒為主,規劃新建熱解設施一處;工業垃圾危險廢棄物由企業委托資質單位處理;村莊垃圾原則上組收-村運-鄉處理。綜合防災完善消防設施與消防人員,按二級鄉鎮專職消防隊進行建設。各村成立消防小組,活動室旁設置微型消防站,有條件的配備消防車輛,擴容自然村水池至110立方米作為消防用水,逐步完善消防栓建設。消防規劃0101防洪標準按10年一遇標準設防23、,按20年一遇的標準校核。以治理流域水土流失為核心,以基本農田建設為基礎,進行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山腳下的村莊應在外圍設置排洪溝,及時輸導雨季的山洪,排洪溝力求順直,就近排入水體。防洪規劃0303嚴格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抗震設防要求實施8度設防,對重點設防類建筑按照乙類建筑要求,建設用地選取時應避開不利地段或采取相應的抗震處理措施。對村內老舊房屋進行檢測,結構不穩定的應及時修理,村內3.5米及以上寬度道路應進行硬化,作為緊急疏散道路,平時做好防災宣傳,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抗震規劃0202鄉內山高谷深,存在多個地質災害點,迤石村白布嘎已搬遷規劃期內進行山體加固、水土保持等手段進行24、修護,并安排專人長期監測。各村委會定期巡視、觀測山體、避免災害。地質災害防治0404綜合整治06農業空間整治耕地后備資源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永久基本農田落實耕地后備資源37.49公頃預留耕地后備補充資源625.13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8089.21公頃耕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后備資源至2035年落實縣級劃定生態空間整治造林綠化空間林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生態保護紅線落實造林綠化空間526.91公頃預留林地后備補充資源37.49公頃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目標6681.98公頃造林綠化空間林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落實縣級劃定建設空間整治利用閑置宅基地、低效用地、一戶多宅,25、核實三調不實用地村莊建設空間傳導實施07底線管控耕地保有量9258.5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8089.21公頃生態保護紅線6681.98公頃村莊建設邊界743.62公頃名錄管理規劃傳導農產品主產區能源資源富集區主體功能區定位石口子古驛道縣級文保單位縣級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安排清單管理會澤縣國土空間規劃駕車鄉國土空間規劃駕車鄉國土空間規劃不得突破縣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主體功能區、約束指標、三條控制線、空間管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細化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戰略、總體格局、三類空間布局、區域協調、資源要素、生態修復及重大工程等內容。合理配置國土空間要素,優化鄉布局,統籌安排26、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升鄉鎮綜合承載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實施保障1加強組織保障3完善監督機制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國家政策文件要求,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督、評估預警全過程支撐。建立健全規劃橫向縱向傳導機制,做到總體規劃統籌同級規劃,下位規劃服從上位規劃。完善“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實施監督機制。及時發現城市空間品質的短板和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針對性地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安排,針對性地調整政府投資重點領域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土空間規劃得到有效實施27、。4落實資源保障要堅持規劃定方向、財政作保障、金融為支撐、其他政策相協調,著力構建規劃與宏觀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加強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預算、政府投資計劃與本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財政資金優先投向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依據本規劃制定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對清單內工程項目優先列入年度統籌推進計劃,簡化審批核準程序,優先保障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資金需求,推動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2強化多方參與加強組織動員,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吸納社會組織智力,引導市民、企業、社區的建設參與和行動,提高規劃建設的社會協調性,增強規劃執行的有效性。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的溝通與合作,保證規劃執行效果令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