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上村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5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59
2024-08-06
50頁
5.63MB
1、(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會澤縣自然資源局上村鄉人民政府2024 年7月會澤縣上村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稿04資源保護與利用05鎮村統籌發展06基礎設施支撐體系07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08重塑產業提制路徑09集鎮建設10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1 現狀基礎02 規劃總則、目標與策略03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目錄1.1 現狀概況1.2 現狀特征與問題1.3發展機遇與挑戰現狀基礎01鄉內有“一江六河”,具有優質水利資源。由于罩子河、野牛河、熱水河、檬古河、發科小河、牛欄江等河流的強烈下切,浸蝕作用,形成高山峽谷、懸巖峭壁,極為壯觀。全鄉呈立體氣候,春暖夏熱秋爽冬冷2、。從整體上看,河谷氣候宜人,山區、高寒山區氣溫漸次冷涼。上村鄉位于會澤縣南部,西距會澤縣城76公里,南距曲靖市98公里,東連宣威市務德鄉,西接待補鎮,北毗上村鄉和沾益區德澤鄉,南靠田壩鄉。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893米,最低海拔1637米,海拔高差1220米。轄18個村委會200個村民小組10152戶39758人。鄉內有“一江六河”,具有優質水利資源,現發展水產養殖企業4戶,面積達690畝,2021年完成水產品總產11580噸,水產值3.8億元,占全省33%、全縣77%,初步實現“云南水產看上村”目標。現已建成亞洲最大的鱘魚養殖基地,云南省最大的土著魚培育基地,世界知名的魚子醬出口基地,國家3、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國家金線鲃種質資源示范場。1.2 現狀特征與問題1.1 現狀概況會澤南大門,高速高鐵穿鄉而過,內部交通聯系有待提升銀昆高速、渝昆高鐵穿鄉而過,主要通過待補至上村德澤公路與外部聯系。各村已通公路但路況有待提升。水資源豐富、地貌復雜,立體氣候顯著,資源有待利用根據會澤統計年鑒2019數據:上村水產品產量總計9399噸高居全縣第一。大牲畜期末存欄數32337頭,為全縣第三。蔬菜產量177043噸,位列全縣第七。蔬菜、畜牧、漁業優勢明顯,有待進一步加強2020年上村戶籍總戶數為10046戶,戶籍總人口為39060人,常駐人口為22271人。2021年戶籍總戶數為10036戶,戶籍總人4、口為38977人。常駐人口為20277人。變化集中于常駐人口減少,究其原因主要為外出打工人口的增加。1.2 現狀特征與問題人口增長放緩,外流趨勢明顯,自身人口吸引力有待提升上村屬全縣地災高易發區。全鄉基礎設施、綜合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體系有待增強。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空間安全韌性有待增強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戶籍總戶數戶籍總人口常住人口行政村數量;戶籍戶數;戶數量;戶籍戶數中全家外出半年以上;戶數量;戶籍人口;人數量;戶籍人口中全家外出半年以上;人數量;常住戶數5、;戶大松樹村委會11461613033621985瓦廠村委會7512023131790549上村村委會6301302455514500大河村委會6541332530521521革黑村委會6481192573459529閘塘村委會8122073299798605小箐村委會503442001163459小坡村委會7661372874518629坪地村委會3611301433509231小麥地村委會3451261429495219大戶村委會4521341912527318播樂村委會446991802398347馬龍村委會301911268357210李子坪村委會322951431377227打營村委6、會4991142119432385懂德村委會5871452410552442法科村委會5331392226525394自扎村委會290531134207237合計10046225939060876377871.3發展機遇與挑戰發展機遇面臨挑戰 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新方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區域協調發展帶來新機遇成渝和滇中兩個經濟圈建設為會澤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性機遇。資源本底帶來發展新優勢優越的生態本底,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上村新優勢。國土空間安全與高質量發展提出挑戰如何統籌協調國土空間安全與高質量發展。人口發展和流動對資源空間配置提出挑戰區域、城鄉之間人口流動對資源空間配置和區域均7、衡發展帶來挑戰。2.1 規劃目的2.2 規劃原則2.3 規劃期限2.4 規劃范圍2.5 功能定位2.6 發展目標2.7 發展策略2.8 發展規模規劃總則、目標與策略02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布局完善。細化規劃實施管制規則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8、 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加快建立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 礎、以統一用途管制為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深化落實會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定的目標、定位、任務,結合上村鄉的實際情況,實現鄉鎮“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工作目標,特編制此規劃。本規劃是上村鄉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等工作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和 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9、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2.2 規劃原則2.1 規劃目的2.3 規劃期限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2.4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上村鄉全域行政范圍,包含大松樹、瓦廠、上村、大河、革黑、閘塘、小箐、小坡、坪地、小麥地、大戶、播樂、馬龍、李子坪、打營、懂德、法科、自扎十八個行政村。283.72283.72平方公平方公里里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全域規劃總面積全域規劃總面積-山水共美-產業共富-鄉村共治-會澤縣南部特色農業鄉鎮,10、為鄉域提供三農服務。以“六河一江”山水資源為優勢,以生態保育為抓手,以珍稀魚種、冷水魚繁育養殖為引領的鄉集鎮。全面打造集全省珍稀魚種繁育養殖基地、鄉村旅游、源鄉生活、于一體的“樂水上村”2.5功能定位立足冷水魚育種養殖-宜業立足;綠美山河-宜游立足源鄉生活-宜居目標二:會澤南部生態文明展示窗口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努力建設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度發達的重要展示窗口。目標一:全省珍稀魚種繁育養殖基地持續鞏固好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國家金線鲃種質資源示范場成果,助推云南阿穆爾鱘魚集團鱘魚種業研發、會澤滇澤水產虹鱒魚三倍體研發,全力打造精品水產品牌。目標11、三:牛欄江流域源鄉風情鱘魚之鄉充分挖掘發揮氣候、鱘魚、土著魚養殖區資源優勢,逐步打造集高原冷水魚科普科研基地、休閑娛樂、特色美食、農產品銷售、農耕文化及購物于一體的鱘魚之鄉。2.6發展目標策略一:擦亮流域生態底色牢筑生態安全屏障,探尋兩山轉化新路徑策略二:統籌山鄉用地空間策略三:打造多元水鄉體驗策略四:展現源鄉韻味生活2.7發展策略靚化新時代鄉村顏值,構建美好生活圖景更新盤活存量空間,精準投放增量空間做大“水”文章,激發“源”鄉新活力落實國家、省下達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戶籍人口:4.06萬人常駐人口:1.56萬人至12、2035年:2.8發展規模人口規模用地規模至2035年033.1 底線約束及重要控制線落實3.2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3.3 三生空間優化布局3.4 規劃分區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3.1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科學落實永久基本農田2731.87 公頃落實最嚴的耕地保護制度,保質保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完善基本農田儲備區,實施現有耕地提質改造工程,促進耕地規模化、集中化。永久基本農田占全域用地的9.64%。圖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圖例生態保護紅線3.1生態保護紅線優先落實生態保護紅線7641.30公頃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濕地公園等區域,全域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堅持嚴格保護、分級管控、損害追責、違法13、嚴懲原則。生態保護紅線占全域用地的26.99%。3.1村莊建設邊界統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677.56公頃基于國土空間開發適應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優化村莊空間結構劃定村莊建設邊,作為在一定時期內允許開展城鎮開發和集中建設的空間。村莊建設邊界占全域用地的2.96%。圖例村莊建設邊界3.2確定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軸一心,三帶三片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三帶三片融合河谷田園片區半山休閑片區高山農林片區一心綜合服務中心鄉集鎮一軸鄉鎮發展軸待補至上村德澤3級路野牛河濱水休閑帶野牛河濱水休閑帶赤赤里河濱水休閑帶里河濱水休閑帶罩子罩子河濱水休閑帶河濱水休閑帶3.3全域規劃分區044.1 自然資14、源保護與利用4.2 健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資源保護與利用4.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以駕車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上村鄉部分及重要水源地等為重要節點。重點加強原生地帶性植被、特有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增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和碳匯能力。重點推進牛欄江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防治,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加強牛欄江土著魚種洄游通道及其棲息繁衍場所保護,提升生物洄游、遷徙等生態功。針對鄉域內水資源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取排水許可制度,確保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控制量的要求。駕車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牛欄江生態保護帶六河一江水資源保護1處縣級文保單位曾占元及夫人周氏15、墓位于大戶行政村,依據各文保單位相關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兩條保護線管控要求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全面保護。4.2健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全鄉物質文化遺產共2處曾占元及夫人周氏墓1處市級文保單位老廠溝古礦洞遺址位于大戶行政村,重點加強對“滇銅京運”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特色鄉村的挖掘,突出會澤獨特的“滇銅京運”文化老廠溝古礦洞遺址老廠溝古礦洞遺址056.1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6.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鎮村統籌發展5.1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一般村集鎮(一般鄉鎮)中心村大松樹、革黑、上村、大河閘塘瓦廠、小箐、小坡、坪地、小麥地、大戶、播樂、馬龍、李子坪、打營、懂德、法科、自扎以解決現有布局無序、農業現代化受阻16、滯、產業空心化、用地粗放化、生態破碎化等問題為導向,注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改善提升村莊生活、生產、生態品質。重點統籌協調村民建房需求和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并嚴控增量。5.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大松樹、革黑、上村、大河、閘塘13個整治提升型5個聚集建設型瓦廠、小箐、小坡鄉集鎮所在村莊(大松樹、革黑、上村、大河)科學確定村莊發展方向,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閘塘作為今后昭通至曲靖昆明高速互通口途徑村莊,應做好相關用地儲備,預留發展空間。067.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17、通體系7.2 全域覆蓋的城鄉生活圈體系7.3 安全韌性的市政設施體系基礎設施支撐體系落實區域重大交通設施和干線公路布局,加強區域性道路建設,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形成“高速一鄉道-村道”的綜合交通格局,提升區域內交通安全水平。優化鄉鎮交通體系,積極融入區域發展高速銜接上位規劃交通線網布局要求,昭通至曲靖昆明高速。在上村鄉增加一個互通口。提升待補至上村德澤3級路,加強各自然村間互聯互通。高鐵保障渝昆高鐵建設。6.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鄉道 鼓勵利用公共綠地、廣場、物流設施、旅游服務設施、村莊開敞空間布置停車設施。按照居民不同服務需求完善公交線路,實現城鄉客運公交行政村全覆蓋。各行政村分別設置1處18、鄉村客運停靠站。新建加汽站1處。位于大河村委會北側,占地0.99公頃。完善交通服務設施,實現城鄉客運公交全覆蓋6.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停車設施公交車站加汽站汽P站P站P站P站P站P站P站P站PPPPPPPP站站6.2 全域覆蓋的城鄉生活圈體系構建“鄉集鎮-村/組”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鄉集鎮層級:依托鄉集鎮所在地,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鄉集鎮在完善自身服務要素配置的同時,強化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對鄉域村莊的輻射。村/組層級:按照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務要素,并注重相鄰村莊之間服務要素的錯位配置和共享使用。社會福利 鄉鎮級:鄉集鎮新建養老服務設施社區綜合服務中19、心。村級:行政村設置村級養老設施,自然村配建老年活動室。文化體育 鄉鎮級:改造提升現有文化站應包括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綜合活動室、電影放映廳等,并可與村民活動中心相結合。村級:通過新建或改造建設功能完整、能夠滿足村民使用需求的文化設施,其中包括放映室、圖書室、閱覽室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等基層服務點。醫療衛生 鄉鎮級:保留提升現有上村衛生院。村級:按照村行政區域布局標準化的衛生所。生活保障 鄉鎮級:以鄉政府為核心,聯合衛生院、養老服務中心、派出所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農貿市場、農產品交易中心、商業街區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村級:以15分鐘可達的便捷服務的社區生活圈,組織以村委會、小商超為基礎包含衛20、生室、小廣場、老年活動室等設施的“一站式社區服務中心”。公共教育 小學:保留提升大松樹、上村、革黑小學、上村中學擴建相關配套設施。幼兒園:保留提升現有幼兒園,重點完善鄉村學前教育設施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落實上位規劃及相關規劃要求,根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D/T1062-2021)因地制宜構建鄉鎮生活圈和鄉村生活圈,形成全域覆蓋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6.2 全域覆蓋的城鄉生活圈體系環衛工程規劃在各個行政村按 400m 服務半徑配建垃圾收集設施。鄉域內按現行模式 統一收集處理,其他區域進行焚燒處理,待上村鄉垃圾處理廠建成后,集中收集后轉運至垃圾處理廠處理。信息工程規劃保留現狀信號塔和,21、逐步提質改造,規劃電信線路近期以架空為主,遠期 可逐步改造為埋地敷設。排水工程新建上村污水處理廠,集鎮區域的生活污水由上村鄉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其余村莊采用“總體分散、區域集中”的方式進行 雨水根據分片、合理、就近排放的原則,分別排入附近河道或已建道路雨水管。給水工程規劃上村鄉建設自來水廠,集鎮區域由上村鄉自來水廠集中供水。區域村莊配建高位水池。完善給水管網布局,全面提升水廠、輸水、配水環節的安全保障水平。燃氣工程 新建大河加氣站;配套 CNG(壓縮天然氣)氣化站。規劃電源引自上村鄉 110kV 變電站,通過變壓器輸送至用電戶。現狀各村組變壓器已滿足期內村莊正常增長用電需求,規劃不新增變壓器。22、規劃電力線近期以架空為主,遠期可逐步改 造為埋地敷設。落實上位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要求,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完善市政基礎設施,補齊基本短板,提 升市政設施運行效能和抗風險能力,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 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6.3 安全韌性的市政設施體系電力工程079.1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9.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9.3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重點區域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耕地土壤環境安全上村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重點區域主要用于規劃期內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需求。根據年度下達復耕任務指標,耕地后備資源按照耕地恢復質23、量不低于周邊農田標準,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加強用途管制和綜合利用,防止耕地后備資源被用于植樹造林、建設占用。推進上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減少耕地化肥農藥施用量,從嚴管控重要上村水源地和“六河一江”周邊耕地。到2035年,化肥農藥使用量相比基期年零增長;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上村牛欄江沿岸的石漠化耕地主要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灌溉條件,提升土層厚度,提升土壤肥力。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耕地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耕地應適當調整種植結構,減少農事活動,實施輪作休耕,實現用地養地相結合。7.1 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全面提升城鄉供水24、一體化水平。對村級供水站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全面落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質監測評價制度。建立水質自檢、監測和監督體系。推進野牛河重點流域綜合治理,進行清淤疏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道管護、防污控污、景觀人文等措施,保障江河骨干防洪安全,提升江河骨干生態環境,助力綠美山居打造。河道整治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7.2 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建設用地整治礦山修復7.3 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上村現有20處采礦用地,主要分布于法科、大河、小坡村委會,規劃按照地質與周邊地類對其進行修復,合計用地18.61公頃。新建宅基地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空閑宅基地和未利用地。更新時應25、注重與水系綠化公園相協調,以及對集鎮公共功能和綠化生態功能的修補。085.1 共謀產業定位5.2 重塑產業體系5.3 統籌產業空間布局8.1 共謀產業定位形成以農業為基、山水賦能、育種研發為引領的農旅共融產業體系特色農業育種研發山水休閑重點發展特色農產基地、農事體驗、農事節慶、特色餐飲等業態,逐步形成農旅結合的美麗經濟示范區域。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完善農業布局,助力“上村產”向“上村特產”轉型。以農產展示、旅游伴手禮、電商直播、有機餐飲、農耕體驗等形式推動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聯動發展。持續鞏固好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國家金線鲃種質資源示范場成果,助推云南阿穆爾鱘魚集團鱘魚種業研發、會澤滇澤水26、產虹鱒魚三倍體研發,全力打造精品水產品牌。有機8.2 重塑產業體系特色農業農耕2 2類養殖優品牌創產品3 3類種植農事旅游電商農產生豬、肉牛、山羊水果鱘魚、虹鱒魚、土著魚種露天蔬菜夏季草莓伴手禮餐飲體驗展示直播節慶借助牛欄江流域田園綜合體建設,啟動鱘魚谷田園綜合體建設。做實項目儲備、爭取、建設,啟動滇澤水產魚子醬加工和魚肉加工項目,逐步打造集高原冷水魚科普科研基地、水上樂園、溫泉康養、休閑娛樂、特色美食、農產品銷售、農耕文化及購物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在山區半山區開展半山休閑與高山運動項目,助力鄉村發展。小坡、小麥地、馬龍、李子坪、打營-小箐、坪地、大戶村、播樂、懂德、發科-綠美之鄉IP鱘魚之鄉27、IP8.2 重塑產業體系山水休閑田園綜合高山運動半山休閑自扎、大河、上村、革黑、瓦廠、大松樹、閘塘育種研發充分發揮“一江六河”水資源優勢,由“養好魚出好魚”向全國知名育種基地拓展。持續鞏固好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國家金線鲃種質資源示范場成果,積極扶強扶優,為發展壯大中國種業會澤滇澤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聯合云南省漁業科學院建立虹鱒魚三倍體技術研發基地,馴養珍稀土著魚原種36個,攻克7個品種的人工繁育技術,年可繁育土著魚1000萬尾以上,滿足西南三省養殖需求。8.2 重塑產業體系軟鰭新光唇魚短須裂腹魚圓口銅魚研研“立體產業帶立體產業帶”匯集匯集上村上村山水山水、科研科研、農業特色農業特色8.3 統籌產28、業空間布局冷水魚漁業養殖、育種、草莓種植、田園綜合體建設自扎、大河、上村、革黑、瓦廠、大松樹、閘塘河谷產業帶山區產業帶高寒山區產業帶露天蔬菜種植、水果種植、半山休閑小箐、坪地、大戶村、播樂、懂德、發科高山農林業、林下養殖、高山運動小坡、小麥地、馬龍、李子坪、打營099.1 用地布局規劃9.2 交通設施規劃9.3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集鎮建設9.1 用地布局規劃優化中心鎮區建設用地結構布局,優先保障交通運輸、公用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合理布局居住用地,鼓勵土地混合使用,提高用地集約水平,建設便利高效、宜業有活力、宜居有魅力的城鎮。9.2交通設施規劃構建“一主、多聯”的集鎮區道29、路交通體系,優化路網結構。在關鍵區域如商業和公共服務區設置公共停車場。補齊客運及鄉村公交服務提升鄉集鎮交通可達性。9.3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根據社區生活圈建設需要和相關標準規范,完善集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針對上村鄉人口規模、人口構成和生產生活需要,布局教育、體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福利等相關設施,滿足鄉集鎮15分鐘生活圈需求。1010.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10.2 布局近期行動計劃10.3 建立五大保障措施上村鄉國土空間規劃會澤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主體功能定位上村鄉基本功能為農產品主產區10.1 加強規劃實施傳導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本次規劃向下傳導18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30、規劃重大項目落實縣級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安排底線控制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2731.87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7641.30公頃;耕地保有量5010.53公頃;村莊建設邊界規模677.56公頃鄉鎮職能立足上村“六河一江”山水資源優勢,以生態保育為抓手,以珍稀魚種繁育養殖為引領,全面打造集全省珍稀魚種繁育養殖基地、鄉村旅游、源鄉生活、于一體的“樂水上村”從規劃縱向、橫向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落實會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上村鄉的主體功能定位、底線控制要求、重大項目和鄉鎮職能。在本級規劃中對轄區內18個行政村提出相應的規劃管控要求,保障國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傳導區。基礎設施與市政設施提標升31、級工程綠色出行與城鄉暢通工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提質工程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生活圈”全覆蓋工程生態修復與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野牛河治理工程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品質宜居建設工程 農村居民點建設工程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示范工程 村莊低效用地盤活工程 集鎮空間有機更新整治工程防災減災與安全工程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安全避災應急工程水庫增能保安工程城鎮能級提升工程 集鎮整體風貌提升工程 河谷流域風貌整治工程10.2布局近期行動計劃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落實主體責任。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對已編制規劃的村莊優先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32、治增減掛鉤等項目。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基層管理人員能力提升機制,建立鄉村規劃師、鄉村設計師等專業人才統籌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機制,將規劃實施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制定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整理建設指標留鎮比例、結余指標交易收益與項目所在鎮村的利益分配等要求。建立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推廣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加強耕地保護,保障耕地占補平衡,高標準支持鄉村產業發展。10.3建立五大保障措施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度構建專家團隊提升公眾參與制度健全發展投融資和利益分配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政策體系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評估機制財稅政策產業準入考核評估多方參與獎懲機制樂水上村共美共富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