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市柏社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70
2024-08-06
21頁
7.06MB
1、1柏社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二二四年七月2目錄CONTENTS201 規劃總則1.1 規劃目的1.2 規劃范圍與期限04 支撐體系與安全韌性4.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4.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4.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02 目標定位與底線管控2.1 功能定位與發展目標2.2 發展規模2.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03 總體布局與鎮村體系3.1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3.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3.3 全域用途分區規劃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05 規劃實施5.1 規劃實施傳導31.1 規劃目的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總則41.1 規劃目的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2、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精神要求,體現國家和浙江省對鄉鎮發展的要求和居民的需求,立足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促進柏社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編制柏社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對蘭溪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深化落實,是規劃期內柏社鄉全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編制村莊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等下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和依據。45柏社鄉人民政府大廈口村白鳩村芝園村下陳村嶺口村新宅村新里胡村洪塘里村水閣村北舒村塘邊村青珠山村鐘王村凌塘村橋頭村百聚社村下蔣塢村溪灘徐村屠宅村方樺垅村13、.2 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柏社鄉行政轄區,包括鄉下轄的20個行政村,全域總面積123.84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圖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 2050年。全域面積123.84平方公里62.1 功能定位與發展目標2.2 發展規模2.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底線管控目標定位72.1 功能定位與發展目標生 態 宜 居 山 水 小 鎮蘭 溪 北 鄉 農 旅 融 合 示 范 窗 口功能定位國土生態格局建立,土地集約節約初見成效,特色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漸成規模,農業觀光游、特色村落游、康體養生游為主的旅游業逐漸起步4、,基本建成蘭溪北鄉農旅融合示范城鎮。發展目標以優越的原生態資源和人文積淀為基底,以特色村落、康體養生為特色,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將柏社打造為:近期2025年特色農旅產業體系形成,生態環境優越,成為區域農產品、物流集散重要節點,建成集自然風光秀麗、產業特色鮮明、山水宜居的生態小鎮。遠期2035年金蘭著名的宜居城鎮、農旅名鎮、生態小鎮。展望2050年82.2 發展規模人口規模鄉域戶籍人口規模至2035年達到2.5萬。落實省、市下達各項約束性指標,嚴守糧食安全,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底線思維,存量優先,實現城鎮開發結構優化。城鎮開發邊界面積54公頃。用地規模92.3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55、16公頃,占全域總面積12.24%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46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4.41%城鎮開發邊界面積54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0.44%柏社鄉三區三線分布圖103.1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3.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3.3 全域用途分區規劃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鎮村體系總體布局11構建“一屏一核兩廊四區,一軸一環多園”的總體格局3.1 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集鎮綜合發展區蘭溪現代農業科技園農旅休閑觀光區北舒現代工業園特色楊梅體驗園油茶觀光園嶺口高山蔬菜種植園山林生態保育區特色農業種植區集鎮發展核下陳毛峰茶觀光園一屏柏社綠色生態屏障兩廊梅溪水閣溪生態廊道大溪生態廊道一核集鎮發展核四區集鎮6、綜合發展區農旅休閑觀光區特色農業種植區山林生態保育區一軸馬墩線綜合產業發展軸一環特色產業發展環多園蘭溪現代農業科技園特色楊梅體驗園油茶觀光園下陳毛峰茶觀光園嶺口高山蔬菜種植園柏社鄉國土空間總體開發保護格局規劃圖123.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多點”的農業格局一心:柏社鄉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兩帶:依托馬墩線、水里線構建兩條農業經濟服務帶。三區:著力提升有機茶片區、楊梅產業片區、高山蔬菜片區。多點:下陳毛峰、油茶基地等多個農業支點。柏社鄉農業格局圖133.2 統籌優化三生空間布局構建“一屏兩軸、三片多點”的生態格局一屏:綠色生態屏障,由和尖毛竹尖肇峰山鐵甲山嵩山等山脈構成綠色7、生態屏障。兩軸:由梅溪水閣溪、大溪及其支流形成主要生態脈絡,形成藍色屏障。三片:城鎮開發區、農林水復合區、生態保護區。五區:肇峰山生態功能小區、花嶺尖-鐵甲山生態功能小區、嵩山生態功能小區、毛竹尖-毛坪尖生態功能小區、梅溪生態功能小區。柏社鄉生態格局圖143.3 全域用途分區規劃3.4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構成“1+4+4”的鎮村格局體系規劃鎮村體系分為四個層次:即中心鎮(鎮區)中心村特色村基層村四級體系。中心村X橋頭村、洪塘里村、下陳村、鐘王村、水閣村鎮區村1鎮駐地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居住生活區農田保護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其他保護利用區柏社鄉全域劃分為10個用途分區。綠地休閑區特別用途區鄉村發8、展區特色村Y下蔣塢村、北舒村、大廈口村、新宅村其他村莊百聚社村、芝園村、凌塘村、方華垅村、溪灘徐村、屠宅村、塘邊村、新里胡村、白鳩村、嶺口村、青珠山村154.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4.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4.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安全韌性支撐體系164.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互聯互通、暢通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系統臨金高速,在鄉域內為穿山公路馬墩線完成與其他村鎮聯系通道水里線、里白線、柏設-白鳩線高速公路省道縣道鄉道、村道174.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均衡友好的生活圈體系 城鎮生活圈在城鎮建設區規劃建設15分鐘社區生活圈,重點配置社區服務中心、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綠地和9、開敞空間以及慢行系統。鄉村社區生活圈構建服務半徑適宜的鄉村社區生活圈,輻射帶動周邊鄉村,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構建層級清晰、覆蓋城鄉、布局均衡的城鄉社區生活圈,實現公共服務的全面優化。社會福利設施讓老年人舒心長壽。增建村莊居養照料中心。衛生設施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結合鎮區內現有鄉衛生院,在村莊增設衛生醫療點或衛生所。體育設施引領全民健身熱潮。完善鎮區的體育設施,增建村莊活動場地。教育設施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按照適齡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包括小學、幼兒園在內的基礎教育設施。文化設施打造閑有雅樂的活動場景。完善鎮區的文化設施,增建村莊文化活動室等。10、18184.3 綠色安全的市政設施體系落實區域設施,完善鎮村市政基礎設施配套積極推進以鄉域為整體的城鄉市政設施規劃,統籌布局全域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等設施。給水系統排水系統電力系統提高城鄉一體化保障水平加強互聯互通,推進高質量飲水供應,優化供水設施布局。加快農村環境整治,實施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加快推進現代化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資源配置能力。通信系統提升全域通信基礎設施覆蓋率,加強區域通信網絡連通,提升現有通信基礎設施。保留現狀郵政所、電信營業廳。燃氣系統加快燃氣管網建設,實現城鎮燃氣管道全面覆蓋,確保城鎮供氣安全。環衛系統建設“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11、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理系統。保留現狀垃圾轉運站。195.1 規劃實施傳導規劃實施205.1 規劃實施傳導01健全發展投融資和利益分配機制制定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整理建設指標留鎮比例、結余指標交易收益與項目所在鎮、村的利益分配等要求。明確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和增長的比例,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機制。02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度加強耕地保護,保障耕地占補平衡,高標準支持鄉村產業發展。05提升公眾參與制度搭建全過程、全方位、多渠道的公眾參與平臺,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城鎮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基層管理人員能力提升機制,建立鄉村規劃師、鄉村設計師等專業人才統籌制度。04規劃監督管理機制將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辦事處監管重點,定期對全域進行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的調查評估,制定動態可行的管理機制。03動態評估調整機制根據定期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將體檢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審批、修改規劃的重要參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