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市片馬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46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86
2024-08-06
46頁
22.03MB
1、瀘水市片馬鎮人民政府2024年7月,注:本次成果為草案公示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瀘水市片馬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前言,片馬鎮地處東經9838,北緯2610,位于怒江州瀘水市西部,高黎貢山西坡,恩梅開江支流小江(中緬界河)以東。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8公里,東與魯掌鎮毗鄰,西、南、北三面與緬甸接壤,是中緬邊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業往來的重要通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怒江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2、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相關要求,瀘水市自然資源局會同片馬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瀘水市片馬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片馬鎮未來十五年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實施空間治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本次規劃包括鎮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鎮域范圍:片馬鎮全部行政轄區范圍,全鎮轄片馬、古浪、崗房、片四河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景朗社區居委會,總面積為157.36平方公里。中心鎮區范圍:中心鎮區包括鄉鎮政府所在地集中建設區以及片馬口岸區域,面積為2.27平方3、公里。規劃期限本輪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示意圖,鎮域范圍,中心鎮區范圍,目錄,MULU,規劃定位與目標,1.1.發展定位1.2.規劃目標,01,1.1 發展定位,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云南省沿邊開放的岸鎮一體化發展特色城鎮彰顯邊境人文魅力的跨境旅游目的地,推動片馬口岸與片馬鎮區、邊境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增強口岸城鎮和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完善口岸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多元化發展,促進岸城融合發展。,依托優越的自然、人文、紅色資源稟賦,結合大滇西旅游環線融合發展邊境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打造跨境旅游目的地。4、,堅守生態保護紅線,注重生態空間營造,開展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積極推進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建設,打造廊道生態景觀。,1.2規劃目標,到2025年,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實實施,國土空間底線得到嚴格管控,全鎮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鞏固;森林生態功能得到大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區域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城鎮格局逐步優化,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逐步健全,產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5年近期目標,2035年遠期目標,到2035年,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更加協調,土地資源配置5、精準集約,全面形成綠色低碳、安全韌性、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新格局。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形象展現新魅力,鄉村振興躍上新臺階;對外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新支點。,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2.1資源環境底線約束2.3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02,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片馬鎮現狀耕地面積181.46公頃,上級下達片馬鎮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為184.56公頃,片馬鎮實際劃定耕地保護目標184.56公頃,上級下達片馬鎮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78.01公頃,片馬鎮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8.01公頃6、,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占現狀耕地的42.99%。,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土資規20181號文等要求進行管理,區內從嚴管 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為實施國家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及軍事用地,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程序進行論證、補劃和報批。,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生態保護紅線,片馬鎮上級下達生態保護紅線任務10149.45公頃,片馬鎮實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0149.45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64.50%,紅線名稱為滇西北高山峽谷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類型均為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根據自7、然資2022142 號文件要求進行管控,整個區域應以嚴格保護、禁止開發區域進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以下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城鎮開發邊界,瀘水市分解下達片馬鎮城鎮開發邊界規模34.72公頃。結合片馬鎮發展實際情況,全鎮實際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規模34.72公頃,重點保障片馬口岸保稅倉庫、查驗貨場、產業園等重點建設項目發展建設區域以及集鎮發展區域。,城鎮集中建設區內編制詳細規劃,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的總體和單項指標嚴格8、管控,實施規劃用途管制與開發許可制度。同時,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城市綠線、藍線、紫線、黃線)的協同管控。,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村莊建設邊界,瀘水市分解下達片馬鎮村莊建設邊界規模145.40公頃。本次規劃結合村莊發展實際需求,在不突破上位規劃分解規模的情況下,落實片馬村、崗房村、古浪村、片四河村4個行政村的村莊建設邊界,至2035年片馬鎮村莊建設邊界規模不突破127公頃。,嚴格控制在村莊建設邊界外的耕地上布局新增建設用地。村莊建設邊界是村莊規劃中的剛性管控線,除上位規劃明確的產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以及零星機動指標落地之外,不得在村莊建設邊界外9、新增建設用地。位于村莊建設邊界外的現狀零星建設用地,后續通過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換等方式逐漸向村莊建設邊界內集中。村莊建設邊界外規劃保留的建設用地圖斑,允許依法辦理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翻建,但不可擴建。,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工業用地紅線,瀘水市分解下達片馬鎮工業用地紅線規模36.73公頃。片馬鎮實際劃定工業用地紅線規模為36.73公頃,其中:工業用地保障線2.88公頃,工業用地拓展線33.85公頃。重點障片馬有色礦產進口貿易、稀土分離加工、木材加工等產業。,工業用地紅線內原則上僅允許工業建設活動。已供應工業用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或調出紅線范圍,禁止在工業用地紅線范圍內建設商品房、娛樂康體、文10、化旅游、社會福利等與工業配套無關的設施。新建工業項目不得在工業用地紅線外選址,近期重點工業項目應在工業用地保障線內選址。嚴控工業用地紅線外的現狀工業項目原址重建或改擴建,逐步引導向工業用地紅線內集聚。,2.2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工業用地紅線原則上僅許工業建設活動,已供應工業用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或調出紅線范圍,,根據云南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片馬鎮落實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分區,進一步細化至二級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工業拓展區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林業發展區一般農業區礦產能源發展區,2.2 11、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國土空間用途結構調整與優化,工業用地紅線原則上僅許工業建設活動,已供應工業用地不得改變土地用途或調出紅線范圍,,片馬鎮國土空間用地布局落實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指標,統籌考慮各類用地需求,挖掘存量、嚴控增量,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和耕地保護制度,優先布局生態用地和農業用地,合理布局建設用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1耕地資源3.2林草濕資源3.3水資源3.4礦產資源3.5歷史文化資源,03,3.1耕地資源,耕地資源現狀,片馬鎮現狀耕面積為181.46公頃,其中水田28.58公頃,占全鎮耕地面積的15.75%;旱地152.88公頃,占全鎮耕地面積的12、84.25%;無水澆地。,嚴格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耕地占用結合耕地后備資源進行補足,保證耕地數量不減少,全鎮現狀耕地資源181.46公頃;通過國士綜合整治項目安排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提質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治理,實現耕地質量不降低。,保護與利用,3.2林草濕資源,正文(思源黑體18號)。,林地資源,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森林天然林,保護與利用,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做好考核評價工作,啟動林長制工作試點,聘用各類護林員,實現片馬鎮、村、組的三級管理模式。,草地資源,片馬鎮現狀草地類型全部為其他草地,面積統計為190.86公頃,占國土13、面積的1.21%。,保護與利用,任何單位或個人申請使用草地,須向當地林草部門申請草地使用許可,獲得許可后方可使用。申請者必須提供草地使用計劃書,并承諾對草地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片馬鎮現狀濕地全部為內陸灘涂,面積統計為6.87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04%。,保護與利用,開展濕地分級認定工作,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完善濕地資源保護管理體制,推進濕地依法執政,使濕地資源保護管理工作進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3.3水資源,水資源現狀,加快流域岸線劃定及保護工作,規劃建設片馬鎮灌區引水工程、瀘水市水土保持監測體系及站點建設、瀘水市基層水利服務站建設項目,謀劃建設謀劃建設片馬鎮片馬村抗14、早應急引水工程。加快河(湖、庫)長制管理系統和水土保持監測站建設,有序推動智慧水利建設。,片馬鎮境內主要河流有坡西河、牛郎河、吳中河、賴勒郎、固尤郎、片馬河、娘木河、金索郎、楚衣大河等10條,并有融雪積聚而成的聽命湖。,保護與利用,3.4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現狀,片馬鎮地下礦藏有金、鉛、鋅、銅等金屬礦和大理石、硅石、水晶石、煤、閃鋅等非金屬礦。境內礦產資源現狀總量為2.6公頃。已設立采礦權范圍1個,面積為488.95公頃。,嚴格遵循可持續利用、科學規劃和法制化管理的原則,采取資源調查和評價、推進礦業行業轉型升級、強化環境保護和安全管理、加強監督執法和懲治違法行為等措施,保障2.6公頃現狀采礦用地15、和1個已設立采礦權范圍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護與利用,3.5歷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已核定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片馬人民抗英斗爭遺址、棟掃昌墓、英軍日軍侵華營地遺址、怒江駝峰航線C-53號運輸機墜機遺址。,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棟允才墓、英軍摩托路、片馬侵華日軍屠殺遺址、中緬友誼便橋、二道丫口抗日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習俗等。,鎮村統籌發展,4.1.鎮村體系結構4.2.村莊分類引導4.3.公共服務體系4.4.產業空間16、布局4.5.城鄉風貌引導,04,4.1鎮村體系結構,落實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協調基礎設施、人口經濟、產業布局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規劃形成“重點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等級結構,包含1個片馬重點鎮、4個中心村和14個一般村。,重點鎮,片馬鎮鎮政府駐地,具有政治、經濟、教育等功能,主要職能是邊貿旅游型城鎮,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進出口加工、跨境旅游和現代服務等產業。,中心村,4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片馬村、崗房村、古浪村、片四河村),各行政村的村委會駐地,村莊的公共服務、文化、經濟中心,以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片區特色產業發展為主要職能。,一般村,14個自然村,農村居民點聚集地,以營造良好的17、鄉村生活環境為主要職能。,4.2村莊分類引導,片馬鎮共4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村莊位于邊境地區,具有守邊固邊功能,同時少數民族人口相對聚居,具有顯著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村莊均為特色保護類村莊。,應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努力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在既有村莊特色基礎上,著力做好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建筑風貌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和展示,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保護歷史文化遺存、民族文化和傳統風貌、協調村莊和自然山水融合關系、塑造建筑和空間形態特色等,并針對性地補充完善相關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此外,守邊固邊型村莊應重點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18、,筑牢沿邊生態安全屏障。,4.3公共服務體系,結合片馬鎮空間結構、人口分布情況和公共交通條件,規劃構建“鄉鎮級公共服務中心社區生活圈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城鄉一體、分級高效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4.產業空間布局,鎮區綜合服務核心。以片馬鎮區為中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撐。,落實“口岸經濟綜合體、跨境旅游目的地”產業定位,以口岸貿易為基礎,大力發展口岸配套的加工及服務產業,并促進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特色農業,明確自身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為:一心兩軸五片區,一心,以六片公路縱向串聯四個行政村的產業融合發展軸;以崗房-片馬-片四河公路形成橫向連接緬甸的對外開放發展軸。,兩19、軸,五片區,片馬集鎮-口岸綜合片區崗房村片區古浪村片區片馬村片區片四河村片區,4.5.城鄉風貌引導,片馬鎮為邊境旅游型重點鎮,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特色的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及周圍的山形水勢等自然條件,形成邊境文化特色風貌區,展現山水城景相融的魅力景觀,彰顯神秘交融的民族風采,形成自身獨特的城鎮空間格局,塑造“邊陲重鎮、景頗之鄉、活力片馬”的城鎮形象。,風貌定位,分區引導,城鎮集中建設風貌區,鄉村風貌區,山地林地風貌區,主要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域,包括片馬中心鎮區。以原有集鎮為核心,城市網格狀組團式可持續發展城鎮風貌區以多層建筑為主,建筑風貌通過邊境文化符號和片馬紅色文化基因等要素的提取,融合片馬20、民族元素,彰顯邊境文化和片馬紅色文化。,片馬鎮位于高黎貢山西坡,鎮域東部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生態保護、水土保持林和涵養林的建設。對于主要車行道和步行道沿線兩側的視域范圍要重點培育景觀植物。,片馬鎮村莊均分布在山區,要體現自然的山林風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協調好村落與山體的關系。在村落建設中結合房屋使用年限和維修周期改造影響整體風貌的危舊房;保護傳統建筑,新建民居保持片馬特有民居的基本元素;結合村落景觀特質適當裝飾外墻。,基礎設施支撐體系,5.1.道路交通設施體系5.2.市政基礎設施體系5.3.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5,5.1道路交通設施體系,高速公路,規劃G5613六庫至片馬高速公路,至21、瀘水中心城區只需30min。提升口岸大宗商品運輸能力。,干線公路,農村公路,規劃形成“一橫一縱一聯”公路骨架路網,一橫:S327,一縱:片崗公路,一聯:從片崗公路連接到S327。,增加農村公路路網提升改造,由單車道改為雙車道,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客運樞紐,片馬鎮客運樞紐沿用老客運站,兼公交首末站功能,滿足城際公交及鎮區內公共交通服務需求。,口岸,規劃形成“一口岸兩通道”的口岸模式:一口岸:片馬口岸兩通道:崗房通道和金索朗通道。,5.2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供水,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構建一體化供水格局。新建片馬水廠,保障鄉鎮供水安全,加大投入補齊鄉鎮供水安全短板。,排水,加強排水設施建設,構建生態、22、安全環境。新建片馬污水處理廠,完善污水、污泥處理,加強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資源化利用。,電力,保障區域電力供給,規劃110KV片馬變電站,新增一臺主變,擴容后容量為240MVA。,燃氣,構建供需平衡天然氣系統,近期建設LNG氣化站場,遠期從六庫街道延伸天然氣管網到片馬鎮供氣。,通信,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構建智慧網絡平臺,做好5G站點建設,規劃一座通信局站。,環衛,建立和完善資源回收系統,推動垃圾無害化處置,保留現狀垃圾焚燒廠。,5.3綜合防災減災體系,防震抗震,地質災害,防洪排澇,消防安全,人防,嚴格管控重大危險源,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抗震設防烈度均為8度,城市重要建筑物、生命線工程應提高23、1度設防,構建分布式的應急避難場所體系和網絡化的應急救援疏散通道系統。,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絡,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形成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時自動化檢測預警網絡,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加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通過源頭控制、管網梳理、內河治理、推行生態治水理念等舉措,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設城鎮消防安全布局,建立統一的消防安全應急指揮系統,構建森林防火系統;加強消防通信、消防供水等相關配套建設完善。,考慮總體防空抗毀功能,并兼容平時的防災功能,綜合協調規劃道路系統、避難隔離場地布局、預警系統、城市基礎設施以及人防工程建設。,構建城鄉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源頭治理,提高應急防護與處置24、能力,降低危險源事故風險。,完善應急信息系統,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完善應急預案系統,提高服務實戰能力完善實戰演練系統,提高駕馭局勢能力 完善應急保障系統,提高處置保障能力整合救災應急指揮功能 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機制,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6.1.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6.2.國土綜合整治6.3礦山生態修復,06,6.1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西部高黎貢山生態功能區,包括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滇西北高原生物多性保護的重要區域。,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重點區,片馬村委會水土流失極脆弱區面積為65.43公頃,是片馬鎮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域。,根據片馬鎮實際情況,結合最近水質監測數據25、結果,片馬河作為片馬鎮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系統治理江河湖庫水系,修復水生態環境;精準提升森林質量,重點對怒江沿線、公路兩側、城鎮周邊、邊境屏障等區域進行綠化美化、生態景觀修復;加快推進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實施重要濕地修復與綜合治理;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功能提,加快對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6.2國土綜合整治,片馬鎮農用地適宜整治規模為204.68公頃,主要分布在古浪村委會、崗房村委會。農用地整治重點區域:古浪村、崗房村,整理規模50.58公頃。農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3.88公頃。,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理論潛力:理論潛26、力為117.19公頃現實潛力:現實潛力為0.97公頃,6.2國土綜合整治,礦山修復重點治理區,片馬鎮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重點治理區有2個,共計2.3公頃。,礦山修修復方向,整治前,整治后,土地占用破壞治理、地形地貌破壞治理、土地復墾及其他治理。,采取削坡、錨固、擋墻、護坡、排水、加固、綠化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修復內容及原則,開展防治工程,1,2,中心鎮區規劃,7.1中心鎮區規模與規劃分區7.2中心鎮區用地布局7.3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7.4公共服務設施,07,7.5綜合交通7.6風貌管控7.7開發強度與四線管控,7.1中心鎮區規模與規劃分區,中心鎮區范圍,中心鎮區呈狹長帶狀分布,范圍北至片馬口岸27、邊境貿易綜合服務中心口岸保稅倉庫,南至片馬河、固尤郎河,西以躍中段、省道S327以及國門為界,東以片崗公路、東側城鎮開發邊界、工業用地紅線邊界為界。中心鎮區范圍主要包括片馬鎮政府所在集中建設片區、國門片區、飛機場村小組以及下片馬村小組,規模為227.05公頃。,中心鎮區規劃分區,片馬中心鎮區規劃分區劃分為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三個一級類。其中城鎮發展區分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和工業拓展區,根據不同功能將城鎮集中建設區劃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鄉村發展區分為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和林業發展區。,7.2中心鎮區用地布局,用地布局,遵循總體布局原則和空間28、布局結構,確保居住、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業、工業、物流倉儲、綠地與開敞空間形成布局協調和結構合理的用地布局規劃。,中心鎮區范圍,227.05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117.29平方米,城鎮常住人口/服務人口,3216人/9316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34.72公頃,7.3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片馬鎮多面環山,具有非常好的森林植被,加之蜿蜒的河流水系穿越鎮區,為片馬鎮園林綠地系統的形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礎條件。根據鎮區自然生態環境和發展目標,規劃形成“一帶一心多點”的開敞空間結構。,一帶,一心,多節點,規劃依托集鎮區內東西向河流打造沿河帶狀公園,作為主要景觀軸線,依托現狀生態林地,在片29、馬人民抗英斗爭遺址形成鎮區核心景觀,散布于中心鎮區內的多處小游園,鎮區核心景觀,7.4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鄉鎮級公共服務中心:位于片馬集鎮中心,結合現狀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并完善瀘水市總體規劃中鄉鎮級公共服務設施。生活圈級公共服務中心:規劃布局2個城鎮社區生活圈服務中心,2個鄉村社區生活圈服務中心。,公共服務設施布局,7.5綜合交通,道路系統規劃,規劃形成干道和支路兩個等級的路網結構體系。干道:規劃形成“一環七射”的主干道路網格局,干道規劃紅線寬度為6-10米。支路:支路主要是片區內部聯系干路系統,紅線寬度4-10米。,公共交通規劃,規劃設有公交首末站,與客運站合建。合理設30、置公交站點。,靜態交通規劃,在符合公共停車場設置條件的綠地與廣場、公共交通場站、鎮區道路等用地內可采用立體復合的方式設置公共停車場。,7.6風貌管控,規劃以當地的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城鎮建設為引導,城鎮不同區域實行不同建設發展策略與風格,形成國門形象展示風貌區、鄉村民族風情風貌區、城鎮公共建筑風貌區、現代口岸綜合產業風貌區、現代居住風貌區5個不同城鎮特色風貌。,國門形象展示風貌區:中國和緬甸疆域的分界線,國家形象的集中展示。,鄉村民族風情風貌區:位于下片馬村,打造茶山人村,整體建筑體現景頗族特色,集中體現片馬邊境、民族等風情的特色風貌展示。,城鎮公共建筑風貌區:以老集鎮為核心,完善行政辦公以及31、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商務、金融、教育、醫療等功能,提高片馬口岸服務功能和接待能力。,現代口岸綜合產業風貌區:結合片馬實際自然地形地貌、民族歷史文化元素,打造獨具特色的片馬口岸產業園區,并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觀光園區。,現代居住風貌區:重點展示現代建筑與民族特色相融合的城鎮風貌,注重片區布局與自然生態的有機融合。,7.7開發強度與四線管控,開發強度分區,級強度區:主要包括濱水區域和臨山區域,以及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平均容積率應控制在1.0以內,特殊用地建筑高度上限為24米,其余區域建筑高度上限為12米。級強度區:主要分布于中心鎮區范圍內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建設的區域、端獎安置點,以單層或多層建筑布32、局為主。平均容積率應控制在1.5以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高度上限為15米,村莊集中建設區域建筑高度上限為12米,端獎安置點建筑高度上限為24米。級強度區:主要分布于北側、西側物流倉儲區以及東側工業加工區,鼓勵建設多層廠房。平均容積率應控制在2.0以內,建筑高度上限為18米。級強度區:主要分布于主要商業街、商貿中心片區,以多層建筑布局為主。平均容積率應控制在3.0以內,建筑高度上限為24米。,四線管控,未劃定綠線和紫線;黃線嚴格按照城市黃線管理辦法管理;藍線嚴格按照城市藍線管理辦法管理;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管理。,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1.規劃實施傳導8.2.實施保障措施,08,8.133、 規劃實施傳導,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怒江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瀘水市片馬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協調,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特定行業、區域專項規劃周邊縣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8.2實施保障措施,強化規劃實施的管理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國土空間實施機制,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相關戰略和剛性任務要求。,利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統籌多個部門及鎮村協調工作,彌補鄉鎮與上級政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將國土空間信息平臺作為構建國土空間數字化生態的基礎和抓手,促進規劃的實施監督預警管理。,實施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制度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定期評估制度,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規劃定期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完善規劃實施監管和考核機制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數據在督查工作中的應用,完善分級管控的責任制和監督考核機制,探索實施督察員按圈層的督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