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縣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510
2024-08-12
10頁
1.32MB
1、和政縣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公開征求意見版和政縣自然資源局和政縣城鄉規劃發展服務中心2024年8月 規劃范圍本次控規范圍為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和政縣工業園區組團,位于和政縣中心城區東南方向至買家集鎮,北至和政縣城關鎮南關村、西至海螺水泥運輸專線、南至海螺水泥廠二期、東至杜家崖村,總面積約為345.89公頃,其中開發邊界面積214.97公頃。1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期限與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持一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 劃 期 限 為2021至2035年。近期:2021-2025 年。遠 期:2026-2035年。功能定位立足區域比較優勢,把握機遇,主動作為,搶抓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黃2、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機遇,推進生態綠色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深化區域開放合作,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將和政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甘肅省特色生態產業示范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充分發揮和政縣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赤松茸、雙孢菇等綠色食品加工、中醫藥產業與綠色建材等經濟,著力培育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綠色高端產業集聚、生態融合的全省特色生態產業示范區。臨夏州東西部產業協作發展示范區,產城融合創新發展先行區。借助東西扶貧協作的橋梁,創新合作模式、引入龍頭企業、培育建材、文創、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配套發展服裝生產、飼料加工、倉儲物流以及銷售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園區。全3、面加快園區與城區產城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政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高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擎。著力提升園區支柱產業的支撐力、龍頭企業的帶動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牽引力,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完善管理運行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集聚,發揮好園區在縣域經濟發展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的作用。產業發展 發展思路堅持“比較優勢”、“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和“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做大優勢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發展新型綠色建材、文創產品、工藝美術品、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構建循環產業鏈。二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方向,促進工業4、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產業吸附和集聚能力、產業轉移承接能力,實現園區產業集中化、規模化。三是做優中醫藥產業,做強復興厚中藏醫藥產業園,推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規范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積極構建醫療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四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化,智能產業化,促進園區產業經濟向智慧經濟邁進。體系構建按照“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打造特色產業鏈條、融入區域分工協作體系”的原則,構建由主導產業和配套產業構成的和政循環經濟園區產業體系。其中:主導產業是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配套產業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長效引擎。主導產業:新型綠色建材產業:重點發展資源循環5、利用、水泥及水泥制品加工、新型墻體材料、裝配式建筑材料、新型裝飾裝修材料、保溫隔熱材料;文化創意產業:重點發展以河硯、雕刻等特色工藝品加工,河州花兒等文化產業;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重點發展食用菌、啤特果、雙低菜籽油、農副產品加工、乳制品和牛羊肉的精深加工。配套產業:中醫藥產業:發展集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生產、中藥提取物生產、保健食品生產、中醫醫養服務、醫藥文化旅游觀光為一體的中醫藥全產業鏈;輕工制造產業:大力發展服務型輕工制造和賦能輕工產業集群化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運輸、倉儲、信息和貨運代理于一體,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發展集花卉的種苗繁育、生產種植、冷鏈物流、加工銷售、休閑觀光、科6、普展示、文創體驗、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現代花卉全產業鏈。空間結構 構建“一帶引領、多組團發展”的空間格局總體規模與用地規劃規劃園區范圍為345.89公頃,遠景建設用地為296.0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14.97公頃),約占85.6%,非建設用地為49.8公頃,約占規劃14.4%。道路交通系統園區道路系統規劃:規劃城市道路分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個等級。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環衛規劃區供水由市政管網引入,水源主要為飲馬泉水源及和政縣城區供水擴建工程。污水經截污干管收集后輸送至規劃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近期園區南部片區電源引自110KV變電站,北部片區電源引自城東變35kv電站7、,遠期隨著該地區用電負荷的迅速增長,本著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統籌規劃、經濟性的原則,將現狀水電站用地規劃為供電設施用地,改善原有變電站老舊設備、優化電網結構,增加合理等級的變電站來滿足該地區的電力需求。建立暢通的地下信息通信網絡,逐步實現電信網絡IP化、無線化、分組化、寬帶化;實現光纖到路邊、光纖到大樓。規劃區主要以天然氣為主要氣源,以液化石油氣為輔。天然氣氣源來和政三合鎮天然氣門站。結合本次規劃的垃圾量預測,根據生活與工業分類別設置,規劃設置1處垃圾轉運站位于規劃區北側,垃圾經統一收集后運往處理設施統一處理。建設時序1)近期近期以現有入園項目為基礎,立足于本地資源條件、城市建設需求和本地區核8、心的產業優勢,積極引進若干大型的具有龍頭作用的企業,使園區有一定的啟動項目,進一步完善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工業園區形象。其次完成規劃區道路網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營河防洪堤建設。2)遠期強化項目支撐,高水平謀劃項目,高質量招引項目,高效率推進項目落地,增強園區發展后勁。分期建設根據和政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近期到2025年,結合和政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待建項目情況,開發土地建設時序分為2個階段:1)近期階段(20212025年)2)遠期階段(20262035年)規劃實施1.規劃法制根據城鄉規劃法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法規、甘肅省城鄉規劃條例以及甘肅省城鎮規劃管理技術規程(試行)確定的內容9、,結合和政縣的規劃管理和建設實際,細化配套管理規定。2.分期建設依據規劃確定的分期建設時序,逐步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依托片區道路、重點項目的建設推動園區發展;根據動態發展的特點,確定階段性目標,避免建設“遍地開花”。3.部門協作加強部門協調,建立規劃建設、發展改革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強化國土空間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強化與城市公共社會管理、市政公用設施管理部門的協調;規范城市管理的制度、標準與程序,依法行政。4.開發體制進一步強化領導決策和工作協調機制,高度重視園區建設發展工作,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推行“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功能,實現10、“政府+市場”共治,由管委會承擔園區發展規劃、政策制定和社會事務管理,由管委會和公司共同承擔建設開發、招商引資、園區運營服務等功能,其中管委會負責建設開發管理、產業研究、業務監督、行政審批等職能,公司承擔融資開發、園區設施建設、招商項目落地、入園企業服務等職能。建立園區協調發展機制,加強園區與行政區、園區與州域其他園區統籌協調發展;建立多部門聯動的管理和服務機制,健全跨部門工作聯動和協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5.公眾參與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各基層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監督作用;建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建立重大建設項目公示與聽證制度;增強規劃公開透明的力度和公信力;設立監督機制,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管理的各個階段。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