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511
2024-08-12
22頁
21.02MB
1、 鶴壁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21-2035 年)主要內容(批前公示)一、規劃范圍 研究范圍:鶴壁市市域國土總面積 2140.44 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按照鶴壁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報批稿)市轄區范圍,主要包括主城區、老城區,面積約 609.42 平方公里;同時將市級管控的淇河南部分區域納入規劃范圍。二、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 年。近期:2021-2025 年;遠期:2026-2035 年。三、規劃原則 1.綠色發展原則:推廣低碳交通,構建綠色環保的現代交通網絡,讓城市交通充滿“生態氣息”。2.地方特色原則:凸顯城市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系2、統,讓城市交通展現“地方風情”。3.安全舒適原則:重視交通安全,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交通環境,讓城市交通洋溢“人文關懷”。4.切實可行原則:結合城市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交通發展策略,讓城市交通呈現“多樣精彩”。四、規劃目標 以人民為中心,緊扣交通強國戰略,圍繞豫北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和鶴壁市城鎮空間格局,打造豫北交通樞紐、暢達之城、幸福之城、治理典范之城,提升公交品質,構建高效、綠色、智慧、安全的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推動交通高質量發展,支撐鶴壁市發展,為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開路先鋒,提供堅強交通服務保障。1.外暢內優:骨干交通優化,區域互聯加強,路網織密加速,高速環線構建。2.高效便捷:提3、升運輸效率,優化出行體驗,整合內外資源,做強運輸產業。3.綠色經濟:優化公交服務,構建換電網絡,推廣清潔能源,確保經濟可行。4.品質優越:智慧交通建設,需求智能管理,優化停車設施,公交優先發展。5.智慧先進:數據開放應用,智慧信息共享,智能道路建設,數字智慧監管。6.安全韌性:應急能力提升,交通網絡抗險,設施設備安全,應急保障強化。五、規劃結構 強化與周邊省市的對外銜接與快速聯系,努力實現與鄭州大都市區對接,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豫北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鶴壁市“三縱三橫”綜合運輸通道。在既有“方格加放射”路網的基礎上,將國道結合城市主要道路形成城市一環、二環及局部三環的城市4、環線交通圈,由快速通道、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構成功能級配合理的方格網狀、開放式城市道路網絡。六、對外交通系統規劃 對外交通系統規劃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是對外公路發展規劃、鐵路發展規劃、航空發展規劃、城際軌道交通、市域交通銜接規劃和旅游交通規劃。鶴壁市對外交通規劃應綜合考慮城市發展需求、周邊區域交通網絡布局以及國家交通發展戰略。規劃依托現狀公路、鐵路、水運等交通設施,串聯城市與周邊地區、重要城市及區域交通節點,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規劃將打造一個 高效便捷、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鶴壁市對外交通系統。6.1 對外公路發展規劃 以促進城市與區域的產業發展,加強城鎮間聯系公路建設為重點,同時加快鶴壁公5、路主樞紐的建設,建立綜合的公路運輸場站服務系統。規劃總體涉及到 4 條國道(放射線 G107,縱線 G230、橫線 G342 和聯絡線 G515)和 8 條省道(放射線 S101,縱線 S224、S225,橫線 S302、S304、S305,聯絡線 S503、S542)。其中國道 G107 為東移改線,其余國道均為原省道升級。省道中多數為原有省道重新編號,剩余部分為新增或原省道升級為國道后新增省道。經調查研究,對鶴壁市對外公路網規劃建設列舉如下:(1 1)國道)國道 G107(北京香港)目前仍為老線,穿越鶴壁市淇濱區和淇縣城區。G107 東移改建項目目前尚在技術方案研究中,將采取鶴壁段 G106、7 線整體東移以國家和河南省公路網規劃為基礎,通過對公路網絡功能的梳理,形成以國家與區域干線為主軸、市域干線為骨架、市域普通公路加密編織的棋盤式路網結構。改線新建方案,路線位于鶴壁市淇濱區和浚縣之間,屬于重點研究項目。G230(通化武漢)自內黃南部進入鶴壁市境,穿越浚縣進入滑縣,鶴壁境以原省道升級改造為主,原編號為 S215。G342(日照鳳縣)為新增國道加密線,鶴壁市境主要為原省道升級,原省道編號為 S305。G515(定州浚縣)鶴壁市境主要為原省道升級,原省道編號為 S219。(2 2)省道省道 S101(鄭州臺前公路)現狀路,需要升級改造,省道編號不變。S224(內黃羅山公路)自內黃縣五7、陵鎮南進入浚縣,浚縣以北為利用鄉道改為新建道路,浚縣以南為原省道升級,浚縣以南原省道編號 S219。S225(安陽平輿公路)自安陽善應鎮進入鶴壁市鶴山區,向南進入鶴壁市淇濱區。鶴壁市淇濱區以北為原省道改線新建建和利用新老城區快速通道,原省道編號為 S221,淇濱區以南為新建。S302(范縣林州公路)自湯陰韓莊西進入鶴壁市石林鎮,向西由大河澗進入林州。需要升級改造,原省道編號為 S302 不變。S304(濮陽鶴壁公路)自內黃梁莊鎮進入鶴壁善堂鎮、王莊、屯子鎮、淇濱區、姫家山,由縣道 007 升級改造和淇濱區以北由 S221 并入組成。S305(濮陽淇濱區公路)自滑縣進入鶴壁小河鎮,向西經衛賢鎮、8、經淇縣南后向北延伸到大河澗。由原省道升級改造而成,原省道編號為 S222。S503(安陽林州公路)自安陽馬投澗西進入鶴壁市鶴壁集,向西進入林州東姚鎮,鶴壁境需升級改造,原省道編號為 S303。S542(安陽鶴壁公路)從安陽進入鶴壁,縱向上使橫向的 S304 與 G342 之間形成了有效連接。(3 3)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方案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方案 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方案 高速公路 銜接節點 銜接主要道路 建議銜接形式 備注 京港澳高速 鶴壁北收費站 淇濱大道 立交 現狀 京港澳高速 鶴壁收費站 南海路 立交 現狀 京港澳高速 鶴壁南收費站 云夢大道 立交 現狀 京港澳高速 朝歌收費站9、 國道 G107 立交 現狀 京港澳高速 渤海路收費站 省道 S304 立交 規劃 臺輝高速 浚縣西收費站 國道 G515 立交 現狀 臺輝高速 浚縣東收費站 國道 G230 立交 現狀 鶴壁南環高速 機場收費站 國道 G107 新 立交 規劃 鶴壁南環高速 浚縣南收費站 國道 G515 立交 規劃 安羅高速 規劃收費站 國道 G342 立交 規劃 安新高速 鶴山收費站 省道 S225 立交 規劃 安新高速 山城收費站 省道 S305 立交 規劃 安新高速 高村收費站 省道 S305 立交 規劃 安新高速 北陽收費站 省道 S225-3 立交 規劃 6.2 鐵路發展規劃(1 1)鐵路網整體布局10、鐵路網整體布局 在現有鶴壁市鶴壁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鶴壁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時豐站貨運樞紐基礎上,統籌鄭濟高鐵用地安排;建設新鄉鶴壁安陽城際鐵路,在淇濱區南海路京港澳高速東北角設置城際站;鶴壁濮陽城際鐵路,在浚縣設置城際站。(2 2)鐵路場站)鐵路場站 合理協調高鐵站與鶴壁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系統的銜接關系,將鶴壁高鐵站建設成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鶴壁東站位于朝歌路與泰山路交匯處,京港澳高速公路西側,車站性質為中間站。高鐵鶴壁東站距京廣鐵路鶴壁車站約 7 公里。湯鶴鐵路支線在石林鄉北側的西寺望臺和黑塔村之間設有時豐站,車站設置于鐵路線南側,屬于既有湯鶴線上新開站。時豐站為 5000 噸列車作業站,車11、站為客貨混運車站。6.3 航空發展規劃 河南省通用航空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2-2035 年)提出依托安陽、濮陽、鶴壁、焦作、新鄉豫北通用機場群,建設時尚運動的特色通用航空產業組團。支持鶴壁中部地區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鶴壁浚縣通用航空應急產業園,依托規劃建設的鶴壁市通用機場,銜接中部地區(鶴壁)綜合應急救援基地,發展航空應急救援教學、技能訓練、應急物資儲備運送等產業,同步開展航空物流、空鐵聯運、短途運輸、農林作業等業務。做好與安陽紅旗渠機場的通勤連接工作,規劃通達紅旗渠機場的 6 條線路:線路 1:泰山路(雙向 4 車道)湯陰中華路(雙向 6 車道)湯陰鄉道 030伏宜路安陽機場,該12、線路距離 25 公里,時間 40 分鐘。線路 2:泰山路湯陰中華路湯陰南環新建省道 302(下穿京深高鐵、上跨京港澳高速)安陽機場,該線路距離 25.6 公里,時間 30 分鐘。線路 3:鶴濮高速(8.5 公里)新建國道 107(10.4 公里)國道 515(6.8公里)安陽機場,該線路距離 25.7 公里,時間 24 分鐘。線路 4:新建省道 304新建國道 107國道 515安陽機場,該線路距離 23.3 公里,時間 27 分鐘。線路 5:泰山路湯陰中華路向東下穿高鐵、京港澳高速后經田辛莊村鄉道 007(李曹線)鄉道 003(裴三線)國道 515安陽機場 線路 6:京港澳高速內黃至鶴壁高速13、(高速北環線)安陽機場收費站,該線路距離 23.8 公里,時間 15 分鐘。6.4 城際軌道交通(1)城際軌道走廊布局 規劃期內,在現狀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湯鶴鐵路和晉豫魯鐵路的基礎上,建設新鄉鶴壁安陽城際軌道線、鶴壁-濮陽城際鐵路線以及白寺產業園鐵路專用線,連接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線網,實現與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系統的一體化銜接。(2)城際軌道車站布局 新鄉鶴壁安陽城際軌道交通在鶴壁市域范圍內設置 2 個車站,分別為淇縣城際客運站、鶴壁城際站;鶴壁-濮陽城際軌道交通設置浚縣城際客運站。考慮鶴壁市新老城區銜接,將貫穿新城區山城鶴山的鐵路專用線改造為中心城區快速軌道交通,并與鶴壁新鄉城際軌道14、相銜接。6.5 市域交通銜接規劃 規劃年,鶴壁市域內建成十字加放射的國道和高速公路網絡,形成以國家與區域干線為主軸、市域干線為骨架、市域普通公路加密編織的棋盤式路網結構。鶴壁市與周邊縣市交通聯系便捷。鶴壁市域城鎮體系交通銜接一覽表 名稱 通道 類型 林州 范輝高速 高速公路 S302 省道 S305 省道 湯陰 京港澳高速 高速公路 內黃至鶴壁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G107 國道 S302 省道 G515 國道 S542 省道 S224 省道 泰山路 城市主干路 滑縣 安羅高速 高速公路 G230 國道 G342 國道 S305 省道 S222 省道 S101 省道 輝縣 范輝高速 高速公路 衛15、輝 京港澳高速 高速公路 安新高速 高速公路 G107 國道 S306 省道 延津 淇縣至延津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S224 省道 S306 省道 S101 省道 七、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7.1 道路系統總體規劃 規劃基本保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道路網方格網整體格局,對規劃所確定的主次干路系統存在的不足進行調整優化。調整要點有:(1)規劃落實聯系新老城區快速通道北延段走線,強化與用地和地形的結合;(2)結合產業集聚區控規,局部調整寶山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組團北側路網;(3)增加老城區各組團之間聯系道路。鶴山街、龍宮街西延,與西側快速通道聯系;羑河街北側增加竹林路、東環路之間聯系道路;增加大白線和蜀大線的聯16、絡道路;南山路向北、向南延伸;東環路向北延伸;泗濱街東延,聯系老城區中心城區與石林陶瓷產業發展組團。7.2 東區與主城區銜接通道規劃 為促進東區與主城區全面融合發展、打破高速/高鐵的斜向切割效應,在現狀預留高速公路涵洞及東區與主城區道路網規劃方案的基礎上,結合 8.5 道路設施規劃及用地控制交通需求分析,提出構建“10 橫 3 縱”的雙區銜接通道布局方案。(1)10 橫:強化東區北部 2 條通道,打造橫向“5 主 5 次”通道格局。強化打造“黃河路擊鼓路、湘江路-湘江東路”2 條北部主通道,重點改造拓寬穿越高速/高鐵的節點,打破瓶頸制約。形成兩區之間 10 條橫向銜接通道。(2)3 縱:打造 17、3 條北跨鶴濮高速通道,組建北部格網骨架。南北方向上,現狀已建成東楊路通道,上跨鶴濮高速形式。根據交通需求分析,進一步增加天賚大街、學而大街 2 條上跨鶴濮高速的通道。八、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 規劃遵循公交優先政策,以人為本,確保安全、便捷、舒適。以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優化交通結構,實現交通與用地布局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公交可達性和運輸效率,最終達到城鄉公交一體化的目標。1.公交優先:倡導公共交通優先發展,落實公交優先政策,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運體系中的主導地位;2.布局協調:與城市布局相協調,在規劃區范圍內逐步形成大公交格局的公交系統;3.線路優化:合理規劃布局公交線路,科學調配公交車輛運行,滿18、足公交乘客需求、提高公交服務水平;5.場站合理:把公交場站建設作為公共交通發展的基礎工作,解決公交車輛的維修保養、夜間停放問題;6.換乘高效:通過公交與其它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提高公共交通使用效率,發揮公共交通大運量優勢,促進客運交通一體化建設。九、慢行交通系統規劃 根據總體發展目標,明確不同分區的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發展政策,根據分區內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出行特征的不同,提出差異化的規劃設計要求。構建“兩網多線”的慢行交通體系。以“增加慢行資源、優化慢行系統、提升慢行品質”為規劃策略,以城市道路為依托,以街巷小路為補充,以專用路建設為特色,構建步行、非機動車交通網絡。整體形成“兩網多線”慢行體系19、“兩網”為步行交通網和非機動車交通網。“多線”為以依托湯河、淇河水系,打造特色文化游線的文化濱水步道;依托華夏南路,結合櫻花文化節,打造特色風貌的多彩慢行大道等。十、客貨運樞紐規劃施 1.客運樞紐規劃 客運樞紐規劃分為鐵路樞紐和公路樞紐兩部分。鐵路樞紐:規劃形成鶴壁市鶴壁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鶴壁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時豐站貨運樞紐的“鐵三角”布局。公路樞紐:按照“樞紐+分區”的思路,在淇濱區設置客運樞紐站、一級客運站各一個,在山城區、淇縣和浚縣合理設置二級、三級客運站,逐步依托中心鎮 以及一般鄉鎮設置三至四級客運站,在各中心村設置客運點。2.貨運樞紐規劃 貨運樞紐規劃分為物流節點布局和貨運通道規20、劃兩部分。綜合考慮物流節點分類、物流園區、貨運場站以及配送中心的布局方案。貨運通道規劃形成由區域(含城鎮群)物流主通道、城鎮密集區物流主通道、中心城區物流集散主要道路共同構成的鶴壁道路貨運分級集散系統。十一、城市停車系統規劃 分為規劃目標、指標控制和停車策略三部分。1.規劃目標:建立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實現停車系統運行管理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提高停車資源管理和利用效率。2.指標控制:停車泊位總數:達到城市汽車擁有量的 115%-130%;停車泊位結構:配建泊位、路外公共泊位、路內停車泊位分別占總泊位數的 65-75%、20-25%、5-15%。3.停車策略:實行城市停車供應分類策略21、和停車設施供應分區策略。十二、智慧交通規劃 智慧交通規劃策略:建設智慧公路,提升道路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樞紐,提高交通樞紐的運營效率;建設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為智慧交通提供數據支持等。通過以上等策略形成“互聯網+監管”的鶴壁模式,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交通監管的現代化,建成鶴壁市綜合交通運輸調度指揮中心,以加強交通運輸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并持續推進智慧停車項目,解決城市停車難題,進一步完善智慧交通運輸體系。十三、近期建設規劃 近期圍繞以下重點區域進行建設。1、加強新老城區快速通道改造提升建設 2、新建淇濱區與安陽紅旗渠機場連接通道 3、加快周邊高速公路及重要國道改線工程建設。附圖 1、市域對外交通體系規劃圖 2、市轄區對外道路銜接圖 3、市轄區道路網規劃圖 4、市轄區道路網規劃圖(新城區)5、市轄區道路網規劃圖(老城區)6、市轄區步行系統規劃圖 7、市轄區自行車系統規劃圖 8、公共交通走廊布局分擔情況圖 9、公交系統線路圖 10、公交場站布局規劃圖 11、市轄區停車策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