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方案(2024-2035年)(草案)(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533
2024-08-12
34頁
263.93MB
1、公眾讀本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2024-2035)草案 SHENZHEN WETLAND PROTECTION PLANA W O R L D-C L A S S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I T YA W O R L D-C L A S S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I T Y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海洋發展局二二四年八月濱海濕地城市 濱海濕地城市 國際一流的國際一流的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福祉和濕地的健康緊密相連。濕地,與森林、海洋并肩,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之源,是凈2、化水質的地球之腎,是防災減災的海岸衛士,是最高效的碳儲庫,是最豐富的物種基因庫,也是最受歡迎的都市樂園。深圳位于南海之濱,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資源。260 公里海岸線勾勒出壯麗的城市輪廓,一道道由紅樹林組成的綠色長城宛如忠誠的守衛者,300 余條蜿蜒的河流穿城而過,一座座水庫點綴其中。深圳擁有南亞熱帶河口海灣、濱海灘涂、紅樹林、珊瑚礁等典型濕地生態系統,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每年吸引數萬只候鳥在此停歇。在 40 年快速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深圳始終堅持保護濕地,從濱海大道為避讓紅樹林北移 200米,到福3、田紅樹林周邊的建筑限高,深圳不僅保留了全國唯一位于城市腹地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創立了全國首家由民間發起的環保公募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成立了全國第一所自然學校華僑城濕地自然學校。2023 年 9 月,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這不僅是對深圳濕地保護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深圳未來的期許。本規劃立足深圳人口高密度、城市建設高強度、經濟發展高速度的發展實際,謀劃構建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格局,建設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深圳將不負使命,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統籌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全球濕地保護修復事業貢獻深圳智慧和力量。前言|PREFACE010402050306現狀概況加強濕地保護修4、復目標策略提高濕地治理水平構建協同保護格局實施保障1155211027目 錄 CONTENTS現狀濕地分布濕地動植物資源濕地保護修復情況234161718672224251112守護物種美好家園促進城市濕地再野化創新濕地城市融合發展規劃目標發展策略強化保護頂層設計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助力紅樹林全球保護構建區域協同格局創新濕地保護體系11現狀概況現狀濕地分布濕地動植物資源濕地保護修復情況012深圳市濕地總面積 347.88 平方公里,濕地率 15.67%。全市濕地資源共有 4 類 20 型,以濱海濕地為主,占比 76.96%。現狀濕地分布濱海濕地267.75 平方公里河流濕地16.35 平方公里沼澤5、濕地0.65 平方公里人工濕地63.14 平方公里圖例濕地資源現狀分布圖濱海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濕地沼澤濕地3濕地動植物資源深圳市濕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48 種,每年有大量候鳥遷飛停歇。濕地內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記錄有各類野生動物 401 種。鳥類 156 種魚類 157 種兩棲類 20 種爬行類 35 種哺乳類 33 種調查記錄有維管植物 123 科 323 屬 480 種,約占深圳市維管植物種類數的 23%。15 種31 種2 種27 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紅樹植物黑臉琵鷺白琵鷺水蕨中華結縷草秋茄白骨壤海漆老鼠簕欖李桐花樹白肩雕大濱鷸中6、華白海豚香港瘰螈濕地內野生植物資源4濕地保護修復情況深圳擁有 1 處國際重要濕地、1 處國家重要濕地、1 處省級重要濕地,劃定 26 個飲用水源保護區,并建有14 個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地、10 個其他濕地公園。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濕地修復項目榮獲多項國家級、省級典型示范案例。大沙河生態修復榮獲“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深圳灣濱海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榮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實踐典型案例”華僑城濕地修復榮獲“國家級濱海濕地修復示范項目”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地其他濕地公園燕羅市級濕地公園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洪湖市級濕地公園前海石桂灣河水廊區級濕地公園福7、田紅樹林濕地華僑城濕地國際、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51目標策略規劃目標發展策略026規劃目標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濕地生態功能和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濕地保護管理水平全球領先203020502035濕地保護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建設國際濕地城市。濕地保護管理高質量發展格局全面形成,成為國際一流的濱海濕地城市。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建立,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濕地城市。7發展策略全球濱海濕地治理典范踐行者1 1健全管理機構、工作機制、管理制度、技術標準規范,奠定堅實管理基礎。構建區域協同保護格局,創新可實施的多方協同保護形式。建設重大科研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研究8、,構建濕地生態監測網絡。立法先行,強化保護頂層設計體系創新,完善多方協同格局科技賦能,提升智慧管理能力8發展策略全球紅樹林命運共同體構建者2 2促進知識共享與技術交流合作,推進紅樹林保護全球進程。探索可推廣的紅樹林科學保護修復技術范式,打造示范項目。豐富紅樹林生態體驗,增加多元生態福祉。對標一流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范式轉型貢獻中國保護方案積極探索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9發展策略全球濕地與城市共生共榮引領者3 3加強人類活動管控,保護典型濕地生態系統與野生動植物資源。實施濕地生態系統修復,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以高品質濕地資源助力可持續發展,打造濱水游憩體系。萬物共生守護物種美好家園系統聯動促9、進城市濕地再野化濕城共榮創新融合協調發展101構建協同保護格局構建區域協同格局創新濕地保護體系0311構建區域協同格局濕地保護總體格局圖深圳灣、珠江口、大亞灣、鐵崗石巖 4 大濕地保護核心,是深圳集中連片成規模、珍稀瀕危物種分布最集中、具有核心保護價值的濕地資源。珠江口深圳灣、大亞灣大鵬灣 2 條陸海協同生態保育帶,對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和沿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茅洲河、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大沙河 6 條河流濕地生態廊道,對維持內陸水循環、生物多樣性以及城市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立足區域協同保護,構建“四核、兩帶、六廊、多點”的濕地保護空間格局。多個濕地保護節點,包括具有一定典型10、性、代表性或稀有性的濱海濕地及重要飲用水源供給和雨洪調蓄服務功能的人工濕地。圖例濱海濕地保護帶關鍵生態廊道濕地保護核心濱海濕地保護節點內陸濕地保護節點四核兩帶六廊多點12創新濕地保護體系探索建立以自然保護地為主體、以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有效提升濕地保護率。13創新濕地保護體系在生態區位重要、生態功能明顯的紅樹林濕地、國家重點保護水鳥及其他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區域布局建設,如內伶仃島北濱海濕地、深圳灣濱海濕地等。在面積較小但生態功能明顯、可達性較高的濕地區域布局建設,社會多元主體以公益方式長期理性地參與濕地保護管理,如壩光紅樹林濕地等。位于建成區內,具備一定生態功能及保護提升11、意義的濕地區域,結合校園、產業園、居住區等布局建設,由當地社區、單位直接管理或協同參與保護建設。大力推進濕地保護小區建設,創新保護主體及參與方式,充分發揮公眾力量,探索社會公益濕地保護園、社區共建濕地建設,提升市民保護意識及參與感、體驗感。到 2035 年,建設濕地保護小區不少于 20 個,建設社會公益濕地保護園不少于 5 個、社區共建濕地不少于 20 個。濕地保護小區社會公益濕地保護園社區共建濕地14創新濕地保護體系將具有支持珍稀瀕危水鳥或中華白海豚群落的濕地區域申報創建國家重要濕地,如內伶仃島北濱海濕地等區域。申報國家重要濕地將支持珍稀瀕危水鳥群落或位于重要經濟魚類產卵場、育幼場、覓食場所12、的紅樹林濕地等申報創建省級重要濕地,如壩光紅樹林濕地等。申報省級重要濕地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要生態學或水文學作用的濕地劃定為市級重要濕地,如福田紅樹林濕地公園、洪湖公園等。劃定市級重要濕地深化濕地分級管理,積極申報國家和省級重要濕地,分批劃定市級重要濕地并發布名錄。15104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守護物種美好家園促進城市濕地再野化創新濕地城市融合發展16守護物種美好家園加強紅樹林、珊瑚礁、入海河口等典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嚴控人類活動強度。以濱海自然岸線、河流生態岸線等水鳥適宜生境空間為廊道,以自然保護地、濕地公園或濕地保護小區等為節點,建立“兩主、四次、多支”水鳥生態廊道網絡。保護黑臉琵鷺、中華13、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物及其棲息地,加強魚類和重要水生生物產卵場、繁育場、索餌場、洄游通道和自然山溪保護。加強水鳥生境周邊區域協同保護,實施建筑外立面、燈光、綠化設計等鳥類友好設計。加強古銀葉樹、水蕨等珍稀瀕危植物及其原生地保護。構建水鳥生態廊道保護重要物種及其生境深圳泰華梧桐島深圳泰華梧桐島17促進城市濕地再野化濱海濕地生態修復重點區域規劃指引圖圖例明確 5 個內陸重點流域片區,統籌開展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生態系統修復。明確 9 個濱海濕地陸海聯動重點修復片區,加強生物多樣性提升、海岸生態減災、水污染凈化,推進片區陸域污染治理、入海河流及河口、紅樹林濕地、海灣等生態系統修復。流域統籌修14、復內陸濕地陸海聯動修復濱海濕地18創新濕城融合發展 建設多元復合小微濕地建設 50 處以上小而美的高品質小微濕地,提高濕地自我維持能力,豐富生物多樣性,營造野趣景觀,提供便捷可達的濕地生態福祉。景觀游憩型凈化水質型滯蓄雨洪型生境營造型提升景觀游憩功能,讓市民近距離開展濕地自然景觀體驗。建設具有高效、環保和節能的水質生態凈化系統。發揮小微濕地滯洪和消減洪峰等作用,降低城市內澇風險。營造多樣化自然生境,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節點。19創新濕城融合發展 創新濕地產業融合發展以“濕地+”發展模式高品質營建濕地空間,推動濕地生態價值高效轉化,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結合濕地景觀品質提升,建設濕地科創示范走15、廊、示范園區等,提升科創產業空間品質與活力。結合沙井蠔等漁業、客家、海防文化等資源分布,豐富濕地文化體驗。結合旅游資源景點分布,建設景觀特色突出、活動形式豐富的高品質濕地生態旅游服務空間?!皾竦?科創”“濕地+文化”“濕地+旅游”深圳泰華梧桐島深圳泰華梧桐島觀瀾版畫村觀瀾版畫村西涌沙灘西涌沙灘20創新濕城融合發展建設科普宣教網絡,提供多樣化體驗式自然教育。濕地可持續利用規劃布局圖圖例 提升濱水游憩功能完善濕地游憩格局,讓市民共享保護成果。游憩活力中心游憩活力節點親水活力帶建設 9 處濕地游憩活力中心,提高濕地及周邊空間品質。規劃 1 條濱海濕地活力帶及 10 條濱河濕地活力帶,完善游憩設施。依16、托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加強濕地游憩場所及設施建設。打造全市濕地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多元主題濕地自然教育場所。完善濕地科普宣教設施和路徑;編寫濕地科普宣教材料。開展資源觀察、認種認養等自然教育活動,打造特色活動品牌。宣教場所網絡自然教育活動品牌宣教設施與服務濱海濕地游憩活力中心內陸濕地游憩活力中心水庫游憩功能提升公園濕地游憩活力節點濱海濕地活力帶濱河濕地活力帶21105提高濕地治理水平強化保護頂層設計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助力紅樹林全球保護22強化保護頂層設計推進濕地保護立法,健全配套管理制度,推動保護管理工作規范化法制化。嚴格實施濕地用途管制,加強濕地利用活動管控引導。深化完善統籌管理、分部門實施相17、結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完善各層級濕地保護機構設置,打造高水平的專業管理人員隊伍。建立全鏈條協同、專家咨詢決策、灣區協同等工作機制。推動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科學高效開展。制定“調查監測規劃計劃建設修復日常管理評估考核”全鏈條技術標準規范。推進濕地保護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加強法治保障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全鏈條技術標準從四大方面著手健全濕地保護體制機制,夯實濕地保護管理基石。23強化保護頂層設計探索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濕地公益治理機制,拓展資金和管理隊伍來源。建立完善濕地保護志愿者制度,提高市民參與感、體驗感。創新當地社區參與濕地治理方式,提升保護效果和在地社區生態福祉。系統建立全民、全過程社會18、參與機制,壯大濕地保護力量。全民參與全過程參與調查監測保護救護自然教育資金保障規劃計劃生態修復公眾監督24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設由監測平臺監測站監測點構成的濕地監測網絡,及時掌握濕地生態環境變化,為保護管理提供依據。濕地智慧監測平臺濕地監測站濕地監測點濕地監測網絡規劃指引圖圖例市濕地監測平臺濕地調查監測點國家及省級重要濕地監測站點國家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遺傳育種中心國際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科研平臺國家級濕地野外定位觀測研究站以紅樹林及濱海濕地為依托,建立重大科研平臺,開展紅樹林及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監測和基礎研究、保護修復關鍵技術攻關、種質資源保護與育苗等技術研究,為濕地保護管理提供科技支撐?;I建重大科研19、平臺建設智慧監測網絡國際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研究平臺野外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家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遺傳育種中心國家級濕地野外定位觀測研究站25助力紅樹林全球保護 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建立開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國際合作機制。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的國際合作和聯合行動。依托國際紅樹林中心,實施紅樹林及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國際合作。以黑臉琵鷺、黑尾塍鷸全球候鳥遷飛保護為重點,開展候鳥遷飛通道保護合作。系統保護紅樹林地、河口水域或潮溝、林外灘涂及部分淺海水域等要素。維持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連續性。探索生態系統尺度的精細化保護管理,形成技術指南并向全球推廣。高標準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探20、索紅樹林濕地整體保護范式開展技術交流合作26助力紅樹林全球保護 引導紅樹林修復與科學合理利用探索開展下灘觀測野生動植物、體驗采收等紅樹林深度體驗活動,建立市民參與紅樹林營造、修復、科學考察等保護修復活動體驗機制,豐富紅樹林自然教育活動形式。豐富紅樹林生態體驗探索與紅樹林種養、休閑游憩、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相結合的多元可持續利用方式,打造紅樹林濕地可持續利用高質量發展典范。探索紅樹林可持續利用探索生物多樣性提升與候鳥遷飛保護、海岸生態防護、旅游、科普宣教多目標協同修復,打造紅樹林濕地修復國際范例。引領紅樹林濕地多目標協同修復27106實施保障28實施保障市相關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21、;各區政府對轄區內濕地保護負總責,負責編制轄區保護規劃,落實規劃目標指標和任務;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做好管理范圍內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強化組織實施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引導和鼓勵公益組織、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濕地保護和修復,促進濕地保護修復事業可持續發展。拓寬資金保障建立縱向橫向規劃實施傳導機制,保障規劃實施效果。健全規劃傳導加強保護監督與執法,將濕地保護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等,暢通公眾監督渠道,依法查處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完善實施監管29公示渠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 8007 號房地產交易大廈 316 室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 郵編:518040(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深圳市濕地保護規劃意見建議”字樣)30編制單位: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 (本讀本部分圖片來源于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組織的攝影大賽,個別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系。)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