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評估報告.doc(8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692
2024-08-12
8頁
114.40KB
1、現場設備設施風險管控評估報告公司年 月 日現場設備設施風險管控評估報告編寫負責人:主管審核負責人:副組長評估負責人:組長評估報告完成日期 年 月 日評估人員姓名職務職責分工簽字雙控建設領導小組雙控建設小組成員作業活動風險評估報告1導言1.1評估目的為貫徹落實國家安全觀和安全發展理念,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全面落實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對作業活動中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特開展作業活動中的風險評估。1.2依據1.2.1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2、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1號。1.2.2河北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規定2018年7月1日起施行。1.2.3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DB37-T-2882-2016。1.2.4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 GB6441-86。1.2.5風險管理 原則與實施指南GBT24353-2009。1.2.6風險管理 術語GBT 23694-2013。1.2.7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GBT 27921-2011。1.2.8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1.2.9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風險評估規范DB11/T 147820171.3原則作業活動風險評估堅持“關口前移、源頭管3、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1.4內容(范圍、對象)作業行為類,包括常規作業、危險(特殊)作業活動,如點檢作業、高溫熔融金屬吊運、易燃易爆區域動火作業、有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等。1.5過程1.5.1準備階段;1.5.2制定判定準則;1.5.3風險點確定;1.5.4危險源辨識;1.5.5風險評價1.5.6制定風險控制措施;1.5.7實施風險分級管控;1.5.8風險公告;1.5.9持續改進;1.5.10規范文件管理;1.6方法作業活動風險評估采用風險矩陣圖,又稱風險矩陣法(Risk Matrix),是一種能夠把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傷害的嚴重程度綜合評估風險大小的定性的風險評估分析方法。它是一種風4、險可視化的工具,主要用于風險評估領域。風險矩陣法常用一個二維的表格對風險進行半定性的分析,其優點是操作簡便快捷,因此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風險矩陣圖使用方法1. 危害識別:列出需要評估的危險狀態;2. 危害判定:根據規定的定義為每個危險狀態選擇一個危險等級;3. 傷害估計:對應每個識別的危險狀態,估計其發生的可能性;4. 風險評估:根據步驟2和3的結果,在矩陣圖上找到對應的交點,得出風險結論。風險矩陣圖危險等級判定1. 重大風險:導致災難性的傷害。該類傷害可導致死亡、身體殘疾等。20-25分2.較大風險:會導致不可逆轉的傷害(如疤痕等),這種傷害需要在急診室治療或住院治療。該類傷害對人體將造成較5、嚴重的負面影響。15-16分3. 一般風險:在門診對傷害進行處理即可。該類傷害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一般。9-12分4. 較低風險:可在家里對傷害自行處理,不需就醫治療,但對人體造成某種程度的不舒適感。該類傷害對人體的影響較輕。1-8分安全風險等級判定準則(R)及控制措施風險值評價級別風險等級應采取的行動/控制措施20-251級重大風險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15-162級較大風險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 ,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9-123級一般風險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4-84級低風險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1-36、5級無需采用控制措施2風險識別設備設施清單序號設備名稱類別 (生產設備/安全設施/重大危險源)部位是否特種設備數量3風險可能性分析3.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析(L)等級說明發生頻率標準5極有可能發生每次作業或每月發生在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控制措施,或危害的發生不能被發現(沒有監測系統),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4很可能發生每季度都有發生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現場沒有檢測系統,也未發生過任何監測,或在現場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執行或控制措施不當,或危害發生或預期情況下發生。3可能發生每年都有發生沒有保護措施(如沒有保護裝置、沒有個人防護用品等),或未嚴格按操作程序執行,或危7、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現場有監測系統),或曾經作過監測,或過去曾經發生類似事故或事件。2較不可能發生每年都有發生或曾經發生過危害一旦發生能及時發現,并定期進行監測,或現場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執行,或過去偶爾發生事故或事件。1基本不可能發生從未發生過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監測、保護措施,或員工安全衛生意識相當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3.2事故發生的后果嚴重性分析(S)等級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人員直接經濟損失停工企業形象5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死亡 100萬元以上部分車間(2 個 )重大國際影響4潛在違反法規和標準喪失勞動能力50萬元以上2個車間停工、或設備停工行業內、省內8、影響3不符合上級公司或行業的安全方針、制度 、規定等截肢、骨折 、聽力喪失、慢性病1萬元以上1 個車間停工或設備地區影響2不符合企業的安全操作程序、規定輕微受傷、間歇不舒服1萬元以下受影響不大,幾乎不停工公司及周邊范圍1完全符合無傷亡無損失沒有停工形象沒有受損4風險后果分析風險分級(風險矩陣)風險等級(R)后果(S)影響特別重大5影響重大4影響較大3影響一般2影響很小1可能性(L)極有可能發生5252015105很可能發生420161284可能發生31512963較不可能發生2108642基本不可能發生154321圖例重大風險(1級) 較大風險(2級)一般風險(3級) 低風險(4級、5級) 59、風險等級確定根據風險危險程度,按照從高到低的原則劃分為重大、較大、一般、低四個風險級別,分別以“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注(紅色最高)。5.1重大風險,意指現場的作業條件或作業環境非常危險,現場的危險源多且難以控制,如繼續作業,極易引發群死群傷事故,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5.1.1違反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條款的;5.1.2發生過死亡、重傷、職業病、重大財產損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輕傷、一般財產損失事故,且現在發生事故的條件依然存在的;5.1.3涉及重大危險源的;5.1.4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的場所,作業人員在10人以上的;5.1.5經風險評價確定為最高級別風險的。5.2較大風險,意10、指現場的作業條件或作業環境處于一種不安全狀態,現場的危險源較多且管控難度較大,如繼續作業,極易引發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或造成較大經濟損失。5.3一般風險,意指現場的風險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著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誘因,如繼續作業,可能會引發人員傷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5.4低風險,意指現場所存在的風險基本可控,如繼續施工,可能會導致人員傷害,或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對于現場所存在的低風險,雖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進。6評估結論6.1設備設施風險等級統計表風險級別風險數量占總數(%)合計重大較大一般低可忽略6.2設備設施分類統計表類別風險數量占總數(%)合計管理缺陷環11、境缺陷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7 措施與建議7.1每一輪風險辨識和評價后,應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進,或者通過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7.2較大及以上等級風險場所、部位的警示標識得到保持和改善;7.3涉及重大風險部位的作業、屬于重大風險的作業應建立專人監護制度;7.4員工對所從事崗位的風險有更充分的認識,安全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7.5保證風險控制措施持續有效的制度得到改進和完善,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加強;7.6根據改進的風險控制措施,完善隱患排查項目清單,使隱患排查工作更有針對性。8評審與發布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風險評估過程及報告進行評審。風險評估報告評審合格后,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其授權的分管負責人)簽發。9附件包括具體的風險等級列表和必要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