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企業安全檢查表.doc(8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735
2024-08-12
8頁
149.50KB
1、v1.0 可編輯可修改涉氯企業安全檢查表序號檢查項目及內容檢查依據結果實際情況一一般要求1使用液氯的設備(容器、反應罐、塔器等)設計制造,應符合壓力容器的有關規定。液氯、氯氣管道的使用、檢驗和維修改造,應符合壓力管道的有關規定。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2液氯使用場所應保持干燥、通風,應設置泄漏檢測報警裝置。液氯使用單位的庫房不應存放易燃物質和與氯氣易發生化學反應的物品。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3氯氣生產、貯存和使用單位應制定氯氣泄漏應急預案,預案的編制應符合導則中的有關內容,并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備案,定期組織應急人員培訓、演練和適時修訂。氯氣安全規程G2、B11984-2008第條4生產、貯存、運輸、使用等氯氣作業場所,都應配備應急搶修器材和防護器材(見表1、表2),并定期維護。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5對于半敞開式氯氣生產、使用、貯存等廠房結構,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條件換氣;不能采用自然通風的場所,應采用機械通風,但不宜使用循環風。對于全封閉式氯氣生產、使用、貯存等廠房結構,應配套吸風和事故氯氣吸收處理裝置。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6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工作場所嚴禁吸煙。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7生產、使用氯氣的車間及貯氯場所應設置氯氣泄漏檢測報警3、儀,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防化學品手套。工作場所濃度超標時,操作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二工藝安全要求8充裝量為50kg和100kg的氣瓶,使用時應直立放置,并有防傾倒措施;充裝量為500kg和1000kg的氣瓶,使用時應臥式放置,并牢靠定位。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9氣瓶裝卸、搬運時,應戴好瓶帽、防震圈,不應撞擊。 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0搬運人員必須注意防護,按規定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搬運時,管理人員必須到現場4、監卸監裝;夜晚或光線不足時、雨天不宜搬運。若遇特殊情況必須搬運時,必須得到部門負責人的同意,還應有遮雨等相關措施;嚴禁在搬運時吸煙。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11液氯氣瓶使用時,應有稱重衡器。氣瓶內氯氣不能用盡,應留有余壓。充裝量為50kg和100kg的氣瓶,應保留2kg以上的余氯;充裝量為500kg和1000kg的氣瓶,應保留5kg以上的余氯。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2液氯氣瓶在使用過程中,應建立使用記錄,重瓶存放期不應超過三個月。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3液氯氣瓶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氣瓶內壓力大于瓶外壓力,液態氯向氣化器中5、輸送時,應高于氣化器的壓力。當氣瓶出現負壓時,應立即關閉控制閥或氣瓶閥,防止物料倒灌;負壓瓶返回充裝單位時應說明,不應向氣瓶內充人其他氣體。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4不應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氣瓶,可采用40以下的溫水加熱。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5為防止工藝系統物料倒灌,不應繞開緩沖器、單向閥(逆止閥),走短路直接使用氯氣,并定期檢查以防失效。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6設備、閥門和管道處的連接墊片應選用高強度耐氯墊片。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7充裝量為100 kg、500kg和1 000 kg的氣6、瓶裝卸時,應采取起重機械,不應使用叉車裝卸。起重機械起重量應大于氣瓶重瓶時總重量的一倍以上,掛鉤牢固,制動可靠。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8稱重衡器量程應大于氣瓶重瓶時總重量的一倍以上,并按規定每三個月校驗一次,確保準確。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19采用盤管式氣化器,熱水側設溫度控制,液氯管道設排放閥;不宜使用釜式氣化器。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20采用自動調節閥的工藝管道,應設手動緊急切斷閥,保障安全。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21壓力表應選用膜片壓力表(如采用一般壓力表,應采取硅油隔離措施),其量程應當為7、正常使用壓力的一倍以上,并應有標定的最大使用壓力安全線及有效期檢驗標志、鉛封。壓力表的校驗期不應超過六個月。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22液氯氣化器、儲罐等壓力容器和設備應設置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并應裝有帶壓力、液位、溫度帶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設置整流裝置與氯壓機、動力電源、管線壓力、通風設施或相應的吸收裝置的聯鎖裝置。氯氣輸入、輸出管線應設置緊急切斷設施。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23采用壓縮空氣充裝液氯時,空氣含水應%。采用液氯氣化器充裝液氯時,只許用溫水加熱氣化器,不準使用蒸汽直接加熱。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8、置原則24液氯氣化器、預冷器及熱交換器等設備,必須裝有排污裝置和污物處理設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員未按規定及時排污,并且操作不當,易發生三氯化氮爆炸、大量氯氣泄漏等危害。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25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三存儲安全要求26氣瓶不應露天存放,也不應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設的棚架存放,應貯存在專用庫房內。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27空瓶和充裝后的重瓶應分開放置,不應與其他氣瓶混放,不應同室存放其他危險物品。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28氣瓶儲存于陰涼、通風倉庫內,庫房溫9、度不宜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防止陽光直射。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29應與易(可)燃物、醇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罐遠離火種、熱源。保持容器密封,儲存區要建在低于自然地面的圍堤內。氣瓶儲存時,空瓶和實瓶應分開放置,并應設置明顯標志。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30應嚴格執行劇毒化學品“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31大貯量液氯貯罐,其液氯出口管道,應裝設柔性連接或者彈簧支吊架,防止因基礎下沉引起安裝應力。 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32地上液氯貯罐10、區地面應低于周圍地面0.3 m0.5 m或在貯存區周邊設0.3 m0.5 m的事故圍堰,防止一旦發生液氯泄漏事故,液氯氣化面積擴大。氯氣安全規程GB11984-2008第條33液氯貯罐基礎應穩固,防止基礎沉降引起管道應力破損。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34貯罐庫區范圍內配備相應的搶修器材,有效防護用具及消防器材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35貯罐的貯存量不應超過貯罐容量的80。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36貯罐輸入和輸出管道,應分別設置兩個截止閥門,定期檢查,確保正常。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條37采用液氯氣化法向儲11、罐壓送液氯時,要嚴格控制氣化器的壓力和溫度,釜式氣化器加熱夾套不得包底,應用溫水加熱,嚴禁用蒸汽加熱,出口水溫不應超過45,氣化壓力不得超過1MPa。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四從業人員要求38液氯用戶作業人員應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氯氣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氯氣作業對心、肺、呼吸道功能要求較嚴格)。液氯使用安全技術要求AQ3014-2008第7條五應急處理要求39根據氣體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穿內置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的全封閉防化服,戴橡膠手套。如果是液體泄漏,還應注意12、防凍傷。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如木材、紙、油等)接觸。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觸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轉容器,使之逸出氣體而非液體。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和限制性空間擴散。構筑圍堤堵截液體泄漏物。噴稀堿液中和、稀釋。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泄漏場所保持通風。不同泄漏情況下的具體措施:瓶閥密封填料處泄漏時,應查壓緊螺帽是否松動或擰緊壓緊螺帽;瓶閥出口泄漏時,應查瓶閥是否關緊或關緊瓶閥,或用銅六角螺帽封閉瓶閥口。瓶體泄漏點為孔洞時,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簽、木塞、止漏器等)處理,并注意對堵漏器材緊固,防止脫落。上述處理均無效時,應迅速將泄漏氣瓶浸沒于備有足夠體積的燒堿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控制吸收液溫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隔離與疏散距離:小量泄漏,初始隔離60m,下風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離600m,下風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