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硫酸、液堿、次氯酸鈉的應急預案.docx(9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867
2024-08-13
9頁
19.10KB
1、鹽酸、硫酸、液堿、次氯酸鈉的應急預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鹽酸、硫酸、液堿、次氯酸鈉)一、目的為了更加有效地處置工作過程中酸堿泄漏事件。防止由此引發的爆炸、中毒、燙傷、化學品灼傷、環境污染等種類事故的發生,保證生產和員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預案。二、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部門內工作環節中一旦發生泄漏,即可能對生產、員工人身安全和環境安全構成威脅的 酸、堿 。三、事故處置程序 1 、四、 化學品種類及特性1 、硫酸硫 酸分子量 98.08 ,相對密度 1.83(95.0 98.0%) ,純品無色。是一種強酸。在空氣中白色的霧,產生許多液體水合物。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對皮膚、粘膜2、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對眼睛可引起結膜炎、水腫、角膜混濁,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癥狀,重者發生呼吸困難和肺水腫;高濃度引起喉痙攣或聲門水腫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燒傷以至潰瘍形成。嚴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痙攣和聲門水腫、腎損害、休克等。慢性影響有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硬化。毒性:屬中等毒性。危險特性:與易燃物 ( 如苯 ) 和有機物 ( 如糖、纖維素等 ) 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具有強腐蝕性。 燃燒 ( 分解 ) 產物:氧化硫。2 、鹽酸鹽酸分子量 36.46 ,相對密度 1.19(33、7 38%) 、 1.15(30%) 、 1.13(25%) ,氯化氫的水溶液,純品無色,因含雜質而呈黃色。商品濃鹽酸含氯化氫 37 38% ,是一種強酸。除金、銀、鉑、鈮和某些金屬外,鹽酸能溶解大多數金屬。強氧化劑 能氧化鹽酸生成氯。工業鹽酸中含有砷雜質。在空氣中白色的霧,產生許多液體水合物。與氯化物接觸立即產生劇毒氣體氰化氫。空氣最高容許濃度 15mg/m3中毒表現:患者可感到頭痛、頭昏、惡心、眼部刺痛、羞明流淚、咽喉灼痛、聲音嘶啞、咳嗽 ( 有時痰中帶血 ) 、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檢查可見眼結膜、鼻、咽部粘膜紅腫,角膜混濁,兩肺可有散在干羅音,嚴重者可有肺水腫表現。慢性影晌:長期接觸高4、濃度鹽酸蒸氣和霧,可有胃腸功能紊亂、厭食、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齒齦出血及牙齒酸蝕癥等。皮膚損害:可見皮膚搔癢、潮紅,裸露部位及多汗處可見紅斑、丘疹、水泡。經常接觸鹽酸液可致皮膚粗糙、增厚。濃鹽酸灼傷可引起紅班、水泡、潰瘍。3. 、氫氧化鈉氫氧化鈉 NaOH ,分子量 40.00 ,相對密度 2.13 ,純品為無色透明的晶體,工業品含有少量氯化鈉和碳酸鈉,為白色不透明固體,有塊狀、片狀、粒狀和棒狀。易容于水,同時強烈放熱。溶于乙醇和甘油。露放空氣中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水溶液顯強堿性,對皮膚、織物、紙張有強腐蝕性。吸收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鈉。 氫氧化鈉為強堿性物質,具有腐蝕和刺激作用。氫氧化鈉5、使體內脂肪皂化,使組織膠凝化變為可溶性化合物,破壞細胞結構,使病變向縱深發展。皮膚接觸高濃度氫氧化鈉,特別是濕皮膚,能引起比酸更深而廣泛的灼傷。經常接觸的工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膚病。在前臂和手部患有深淺不一的“鳥眼狀”潰瘍,常易感染。即使和稀的氫氧化鈉溶液接觸也能使指甲變薄、變脆,甚至毀損。要特別警惕氫氧化鈉對眼的損害,即使很少量進入眼中也很危險,會破壞角膜、結膜、甚至虹膜,造成灼傷。若不及時徹底處理,往往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因此應特別重視。角膜上皮受損可出現白斑,邊緣有廣泛的出血和水腫。如堿液很稀,初診時眼損害輕微,數天后可出現遲發性損害,不可疏忽。濃度較高( 5%NaOH) 時,使角6、膜上皮大片脫落,廣泛壞死,白斑形成,潰瘍穿孔,角膜及眶內組織損壞,很快導致視力喪失。4 、 次氯酸鈉 , 化學式 NaOCl, 是鈉的次氯酸鹽 . 次氯酸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劑的有效成分 .次氯酸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 . 具有腐蝕性 .次氯酸鈉泄漏的應急處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 , 并進行隔離 , 嚴格限制出入 .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 , 穿防酸堿工作服 . 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 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 小量泄漏 :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 大量泄漏 : 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 . 用泡沫覆蓋 , 降低蒸氣災害 . 用泵轉移至槽7、車或專用收集器內 , 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四、化學品泄露漏的處置。五、人員受傷的處理方法1 、硫酸受傷處理( 1 )、泄漏應急處理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面罩,穿化學防護服。合理通風,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 ( 木材、紙、油等 ) 接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噴水霧減慢揮發 ( 或擴散 ) ,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 2 )、防護措施呼吸系統防護8、:可能接觸其蒸氣或煙霧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氣式頭盔。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 ( 防腐材料制作 ) 。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 3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或用 2% 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 2-4% 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 食入:誤服者給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醫。( 4 )、滅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2 、鹽酸受傷處理9、急性吸入中毒者應立即脫離現場,給予鎮靜止痛藥物。呼吸道腦筋刺激癥狀嚴重時,可用 5% 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和吸氧。注意防治肺水腫,并給予祛痰、解痙、消炎等對癥處理。局部灼傷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并脫下污染衣服,然后以 2 5% 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沖洗后再以清水沖洗。眼部灼傷應先于其他部位處理,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至少 15 分鐘以上,再以 2% 碳酸氫鈉溶液沖洗,而后進行止痛、抗感染和其他眼科處理。3 、堿受傷處理對皮膚及眼灼傷的急救,強調現場自救、互救,及時用流水充分沖洗。皮膚洗滌至皂樣物質消失為止,再按燒傷處理。眼灼傷先用流水沖洗,再選擇適當的中和藥物如硼酸水大量沖洗,特別要注意穹窿部要10、沖洗徹底。早期應用抗菌素防止感染。眼劇痛選用 20% 潘妥卡因或 5% 狄卡因粘膜麻醉劑滴眼。主張在 4 8 小時內及早手術。輕微的病例,在初步處理后,用熒光素檢查確定角膜損傷程度,以便進一步采取措施。4 、磷酸受傷處理( 1 )、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 15 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2 )、 消防措施危險特性: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熱分解產生劇毒的氧化磷煙氣。具有腐蝕性。有害燃燒產物:氧化磷。滅火方法:用霧狀水保持火場中容器冷卻。用大量水滅火。 ( 3 )、醫療保障根據受傷情況進行現場急救,并撥打醫院急救電話 120 ,直至醫務救援人員趕到,視實際情況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