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運行評估標準(山東).doc(5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919
2024-08-13
5頁
65.50KB
1、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運行評估標準考核指標考核要點達標標準評分標準考核方法考核記錄扣分基本要求(10分)組織機構(3分)1.雙重預防機制領導機構(小組)由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部門、車間(區段)、班組負責人組成,各自職責分工明確。2.全員安全責任制健全,崗位設置及職責明確。1.未建立機構的扣3分。2.機構不健全,或未明確職責分工的,扣2分。3.崗位設置不明確或崗位職責與實際不符,每崗扣1分。否決項:全員安全責任制中無雙重預防機制的職責。查資料:1.成立機構正式文件,組織架構及部門職責。2.崗位設置和崗位安全職責。詢問:相關人員是否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應履行的職責。全2、員培訓(5分)將風險管控工作納入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利用全體培訓、車間、班組會議等形式,從公司、部門、車間、班組直至操作崗位,層層組織學習討論。1.未制定教育培訓計劃或未按計劃要求實施培訓的,扣3分。2.崗位人員不掌握管控措施的,扣1分/人。查資料:1.討論記錄或視頻。2.培訓計劃和培訓記錄。詢問:抽查10名以上的崗位人員。制度建設(2分)建立健全并下發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運行管理考核制度,明確風險點排查、風險評價、風險等級和確定風險管控措施的程序、方法和標準等。1.未建立并下發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運行考核制度,扣2分。2.制度內容不符合實際,每處扣1分。查資料:制度文件3、記錄表格等。現場驗證:現場人員是否了解相關制度要求。風險分級管控(45分)風險點劃分(5分)按照本企業機構、崗位設置及職責分工實際,劃分出相對獨立、便于管理的風險點,建立風險點信息臺賬。其中,作業活動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作業活動或工藝操作;設備設施類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設備、設施;安全生產管理類風險點應覆蓋所有的管理崗位。1.風險點臺賬內容不符合要求,每項扣1分。2.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安全生產管理類清單有遺漏,或存在管理交叉、責任不明的,每處扣1分。否決項:1.未建立風險點臺賬。2.主要作業活動或設備設施風險點缺失。查資料:1.組織機構圖,各崗位安全職責分4、工。2.風險點臺賬。現場驗證:是否遺漏、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管理責任不清,主要風險信息是否準確。危險源辨識(10分)1. 組織全體員工結合崗位安全職責,對危險源進行全面辨識、分析和記錄。2.針對作業活動清單,結合操作崗位作業步驟,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對每個作業活動或工藝操作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3.針對設備設施類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依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制定符合實際的管理措施。1.崗位職責不符合實際,每出現一個崗位扣2分。2.未按照崗位設置及職責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和記錄的,每有一處扣1分。3.管控措施辨識不全或者無針對性的,一項不符合扣2分,扣滿分為止。4.崗位危險因素及其危害后果不熟悉5、的,扣2分/人。否決項:重要危險源未辨識。查資料:對照企業的崗位設置,查看各崗位辨識分析記錄。詢問:崗位人員是否了解本崗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是否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辨識分析。現場驗證:抽查10個以上崗位的危險源辨識是否充分。風險評價(5分)1.風險評價準則應符合法律法規及企業安全生產實際。2.參與評價人員應熟知企業評價準則,合理評價,評價級別正確。3.較大以上風險涵蓋國家、省有關規定;山東省政府令第331號規定的;根據企業實際直接判定的所有內容。1.未結合法律法規要求及企業安全生產實際制定風險評價準則的,扣2分。2.評價人員不熟悉評價準則或者風險評價取值不合理、評價級別不合理,一項6、不符合扣1分。否決項:應為重大、較大風險但未判定的。查資料:查看風險分析評價記錄表及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現場驗證:核實風險評價的風險等級與實際是否相符。管控措施制定及風險分級管控(15分)1.作業活動:按照作業步驟,細化和優化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管理措施等,制定切實可行、全面有效的管控措施。2.管理崗位:結合安全職責,按照管理活動發生的頻次、順序、程序以及管理標準要求,制定管控措施。3.對設備設施的管控措施,與國家標準、規范相符合,與企業的實際相符合。4.管控層級與企業的實際相符合。1.可操作性較差、缺少國家有關標準強制性條款的、未能識別確定崗位適用的文件的,一項扣2分。2.風險管控層級確定不合理,7、未綜合考慮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的,扣2分。3.崗位人員對管控措施不掌握的,每人次扣2分。否決項:管控措施與崗位實際不符。查資料:抽查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詢問:抽查領導層、部門、車間和操作崗位人員掌握控制措施情況。現場驗證:管控措施是否有效落實。風險告知(5分)1.企業應通過有效方式告知企業主要風險相關內容;在作業崗位設置風險告知卡,人人“知風險、懂防控、會應急”。2.對存在較大以上風險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風險公告欄。3.應組織各層級、各崗位進行風險評價結果的告知培訓。1.較大以上風險現場未設置風險公告欄或崗位風險告知卡的,少一個扣2分。2.隨機抽查崗位人員,1人未熟知8、的,扣1分。查文件:1.查培訓內容是否對風險分級管控的結果進行培訓2.查班組、車間活動會議記錄,對風險評價的結果進行告知。3.查現場是否較大設置風險告知欄。現場驗證:應告知是否告知到位。風險信息更新與特殊情況的管控(5分)1.企業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風險信息更新。2.當發生以下情況時,企業應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與管控:(1)國家、省發布新的標準時;(2)重點設備設施的檢維修;(3)設備設施的變更與作業活動的變更;(4)有承包商作業時;(5)危險作業時。1.每年未進行風險信息的更新,或只更新時間未更新具體內容,扣5分。2.未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與管控的,每處扣2分。查資料:1.對照檢修維修計劃或施工方9、案、危險作業票,檢查風險更新的清單及更新內容。2.抽查變更記錄。現場驗證:管控措施是否有效落實。隱患排查治理(35分)編制隱患排查清單(15)制定領導層、管理人員和操作崗位人員隱患排查清單,將風險管控的措施轉化為隱患排查的內容,明確排查周期。1.未制定崗位隱患排查清單的,每一崗位扣2分。2.排查清單缺少一項管控措施內容的,扣1分。查資料:抽查不低于10個崗位的隱患排查清單。現場驗證:隱患排查記錄中表明的檢查內容和狀態是否與實際相符。確定排查計劃(5分)企業應根據生產運行特點,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明確各類型隱患排查的排查時間、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圍、組織級別及排查人員等,排查計劃要符合應符合10、通則、細則及山東省政府令第347號文件的要求。1.未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扣5分。2.排查計劃內容不全,缺一項扣2分。查資料:隱患排查計劃等資料。隱患排查及治理(15分)1.企業應按照排查計劃,結合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特點,由各組織級別分別按要求組織隱患排查,并及時、準確填寫相關排查記錄。2.建立隱患整改臺賬,臺賬中要有隱患分析原因,重大事故隱患要編制評估報告,及時上報主要負責人及監管部門,明確整改責任人、時限,隱患整改后組織人員對整改情況進行驗收,實施銷號管理。1.未按隱患排查計劃組織隱患排查,扣15分。每存在一項不符合相關要求的扣5分。2.隱患治理不及時、不上報的,每一項扣10分。3.發現的隱患未11、進行原因分析的,每一項扣1分。否決項:現場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查資料、查信息系統:崗位清單、隱患排查表、排查記錄等信息化管理(5分)信息系統應用(5分)1.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實現信息化管理,相關信息系統中企業基本信息、雙重預防機制相關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備設施庫、作業活動庫、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文件等信息填寫完整。2.信息系統中,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和隱患治理臺賬真實有效。3.企業應用自建信息系統應與相關監管部門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1.信息系統中,企業基本信息、雙重預防機制相關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備設施庫、作業活動庫、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文件等信息填寫不完整的,缺一項扣1分,扣滿5分為止。2.系統顯示存12、在無理由超期未排查的或者未整改的,一項扣1分,扣滿5分為止。3.未在信息系統內運行隱患排查的,企業應用自建信息系統,未與相關監管部門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的,該要素不得分。查資料、查信息系統:登錄相關系統(包括企業自建系統)對企業填報系統信息情況進行檢查。持續改進(5分)更新及獎懲(5分)1.每年對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情況至少進行一次評審,找出不足或缺陷,整改完善。2.針對工藝、設備、生產場所、人員等變更,法律法規的變化、新改擴項目等,及時更新崗位管控措施和隱患排查清單并組織相關人員培訓。3.落實雙重預防機制運行考核獎懲制度。1.年度內未評審的,扣3分。2.未及時更新的,每1處扣1分。3.未實施考核獎懲的,扣3分。否決項:年度內未評審或未落實考核獎懲的。查資料:論證記錄、更新記錄、考核獎懲記錄。現場檢查:危險源、管控措施和隱患排查清單及記錄變更情況。備注:1.本評估標準適用于對工貿行業企業雙重預防機制運行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2.總分共計100分,每一考核要點的分值扣完為止,存在否決項的該考核要點不得分。3.高危企業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業得分70分合格。4.評估記錄應根據評估標準逐項描述評估情況,并附帶相關評估記錄,嚴禁僅簡單填寫不符合。5.以抽查形式進行詢問或者檢查的情況,應將總數、抽查數目、不符合情況等描述清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