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工貿行業企業有限空間通用檢查表(山東).docx(6頁)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0920
2024-08-13
6頁
34.97KB
1、附件1工貿行業企業有限空間通用檢查表單位名稱: 序號項目內容依據方法標準問題整改措施1主要負責人職責主要負責人依法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職責【法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一)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二)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四)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五)組織建立并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六)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2、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七)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1.查閱資料:(1)查閱是否將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納入教育和培訓計劃。(2)查閱是否保證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投入。(3)查閱是否督促、檢查有限空間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隱患。2.溝通交流:(1)與主要負責人溝通,了解其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重視程度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職責落實情況。(2)與企業相關人員溝通,了解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法定職責的情況。1)主要負責人熟悉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相關要求。2)將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納入教育和培訓計劃。3)保證有限空間安全生產投入。4)主要負責人督促、檢查有限空間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3、除有限空間生產安全事故隱患。2制度建設企業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五條 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工貿企業應當建立下列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一)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三)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四)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五)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4、作規程。1.查閱資料:(1)是否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2)是否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是否具備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2.溝通交流:與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溝通,了解其是否知曉自身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是否掌握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5)建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應當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職責。7)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具備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8)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知曉自身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9)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掌握有限空間作業5、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3安全培訓企業對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六條 工貿企業應當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專項安全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二)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操作規程;(三)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四)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安全培訓應當有專門記錄,并由參加培訓的人員簽字確認。1.查閱資料:(1)是否如實記錄有限空間專項培訓。(2)有限空間專項培訓內容是否符合要求。(3)抽查有6、限空間作業審批表等記錄,相關作業人員是否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2.溝通交流:與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等相關人員溝通,了解其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作業程序和防范措施掌握情況。10)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安全培訓記錄,培訓內容應針對性強,覆蓋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參加培訓人員應經考核合格。11)培訓內容應包括本單位有限空間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規程、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及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12)相關人員應了解有限空間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作業程序、現場安全要求、檢測報警儀器和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應急處置措施7、。4管理臺賬企業開展有限空間辨識和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七條 工貿企業應當對本企業的有限空間進行辨識,確定有限空間的數量、位置以及危險有害因素等基本情況,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并及時更新。1.查閱資料:(1)是否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2)有限空間臺賬要素是否完備、規范。2.現場查看:現場抽查有限空間,核驗臺賬是否存在錯誤或遺漏。13)應當對本企業的有限空間進行辨識,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14)有限空間臺賬中有限空間名稱、編號、位置、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的事故后果、防護要求、責任人和作業主體等要素齊全、規范。15)有8、限空間臺賬完整、準確,符合現場實際情況。5作業方案企業嚴格落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和監護要求【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八條 工貿企業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并經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負責人批準。第九條工貿企業應當按照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查閱資料:(1)查閱是否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2)查閱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核查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辨識是否準確,安全防護措施是否齊全。(3)查閱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是9、否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16)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并經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負責人批準。17)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應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辨識危險有害因素應準確,制定消除、控制危害措施應完善。18)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應明確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6技術交底企業應該落實技術交底要求【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條工貿企業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將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和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業人員。作業現場負責人應當監督作業人員按照方案進行作業準備。110、.查閱資料:(1)查閱有限空間作業相關記錄,是否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查閱作業審批表,作業現場負責人是否在審批表上對風險管控措施逐項進行簽字確認。2.現場查看:(1)抽查有限空間作業現場,提問作業人員。19)查閱相關記錄,應將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0)作業現場負責人應對風險管控措施逐項簽字確認。21)作業人員應掌握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并了解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7隔離置換企業應落實有限空間作業落實隔離置換措施【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一條工貿企業應當采取可靠的隔斷(隔離)措施,將可能危及作業安全的11、設施設備、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空間與作業地點隔開。第十四條有限空間內盛裝或者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作業人員應當在作業前對物料進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換。1.查閱資料:(1)查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等記錄,是否辨識有毒有害物質,并采取有效物理隔離措施。(2)查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等記錄,是否將可能危及作業安全的設施設備、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空間與作業地點隔開。(3)查看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等記錄,是否在作業前采取有效的清除或置換措施。2.現場查看:(1)在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出入口處是否采取上鎖、設置隔離欄等物理隔離措施。(2)有限空間內部或相連通的設備設施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是否采取有效的清12、除、置換或隔斷措施。22)應在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出入口處上鎖、設置隔離欄或其他物理隔離。23)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設備設施、物料及能源時,應采取封閉、封堵、切斷能源等可靠的隔離(隔斷)措施,并上鎖掛牌或設專人看管,防止無關人員意外開啟或移除隔離設施。24)有限空間內盛裝或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應在作業前對物料進行清洗、清空或置換。8條件確認企業確認有限空間作業條件符合要求【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二條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13、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檢測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分鐘。第十三條檢測人員進行檢測時,應當記錄檢測的時間、地點、氣體種類、濃度等信息。檢測記錄經檢測人員簽字后存檔。檢測人員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發生。1.查閱資料:(1)查閱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明確“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程序。(2)查閱作業審批表等記錄,檢測結果記錄情況。2.現場查看:(1)檢測人員是否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發生。25)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先通風、再檢14、測、后作業”程序,并在有限空間作業中嚴格執行。26)有限空間作業檢測指標應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27)應如實記錄檢測的時間、地點、氣體種類、濃度等信息,并確保合格,由檢測人簽字確認。28)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分鐘。29)檢測人員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發生。9過程管控企業嚴格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程序【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五條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采取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禁止采用純氧通風換氣。第十六條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對作15、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1.查閱資料:(1)查閱作業審批表,是否進行通風和檢測。2.現場查看:(1)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是否配備在線或便攜式氣體濃度檢測儀和機械通風裝置。30)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應配備固定式或移動式機械通風設備,存在爆炸危險的應使用防爆型通風設備,禁止使用純氧通風。有限空間有2個或2個以上進出口、通風口時,應遠離有限空間進出口,防止有害氣體循環進入有限空間。31)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對作業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10防護裝備企業向作業人員提供符合標準的防護用品【法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六條安全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16、,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八條 工貿企業應當根據有限空間存在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危害程度,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17、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教育監督作業人員正確佩戴與使用。【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二十一條 配備相關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訊設備、安全繩索等應急裝備和器材。1.查閱資料: (1)查閱企業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和發放記錄,配備標準是否符合相關標準,是否按照標準要求發放勞動防護用品。(2)查閱企業定期開展維護、保養、檢測應急救援裝備記錄。2.現場查看:(1)現場配備的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型號、數量等是否與器材清單一致。(2)防護用品和裝備是否滿足現場作業防護要求。(3)防護用品和裝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氣瓶、氣體檢測報警儀是否定期檢驗、檢定或校準等18、。(4)抽查作業人員是否能正確佩戴和使用防護用品和裝備。32)根據有限空間存在危險有害因素的特點,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33)根據有限空間存在危險有害因素的特點和應急救援要求,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器、機械通風設備、配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者送風式長管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索、通訊設備、照明工具等應急救援裝備和器材。34)建立防護裝備臺賬,并安排人員負責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查、檢驗、檢定和校準等工作,確保處于完好狀態,發現設備設施影響安全使用時,應及時修復或更換。35)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等人員能夠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等。19、11警示標志企業在有限空間作業場所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法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十九條 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二)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和警示說明。現場查看: (1)有限空間入口處等醒目位置是否設置安全警示標志。(2)存在有限空間的場所醒目位置是否設置安全風險告知牌。36)有限空間入口處等醒目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37)存在有限空間的場所醒目位置設置安全風險告知牌。12全程監護企業應嚴格落實有限空間全20、程監護程序【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吊裝、動火、臨時用電以及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其他危險作業,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 第十九條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四)作業人員與外部有可靠的通訊聯絡;(五)監護人員不得離開作業現場,并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查閱資料:(1)查閱有限空間作業責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明確全程監護要求。現場查看:(1)有限空間作業現場監護人是否全程在崗監護。(2)是否根據有限空間作業實際情況,21、配置必要的聯絡設備,并與作業人員保持實時聯絡。38)有限空間作業責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應明確“作業過程中,監護人員應當全程進行監護,并與作業人員保持實時聯絡,不得離開作業現場或進入有限空間參與作業。當發現異常情況時, 監護人員應當及時向作業人員和有關負責人報警;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后,應當協助開展救援,禁止未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盲目施救”等要求。39)作業過程中,監護人員應當全程進行監護并與作業人員保持實時聯絡,不得離開作業現場,不得進入有限空間參與作業。13作業結束作業結束企業應恢復現場管控措施【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 第二十條有限空間作業結22、束后,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應當對作業現場進行清理,撤離作業人員。查閱資料:(1)查閱作業審批表,作業結束后是否清理現場并關閉作業票。40)作業結束后應清理現場,對有限空間入口進行物理隔離,清點人數、工具無誤,關閉作業票。14應急管理企業應健全完善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并定期組織演練。【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二十一條 工貿企業應當根據本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應急23、預案。有限空間作業的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應當掌握相關應急預案內容,定期進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第二十三條有限空間作業中發生事故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警,禁止盲目施救。應急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1.查閱資料:(1)是否制定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2)是否定期開展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2.現場查看:(1)抽查有限空間相關人員是否掌握應急預案。(2)提問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是否清楚應急響應程序。41)制定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42)定期開展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并24、如實記錄演練情況。43)相關人員具備應急處置和救援知識和技能。44)相關人員應知曉當發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向作業人員和有關負責人報警,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后,應當協助開展救援,禁止未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盲目施救。15承包方管理企業對承包單位的有限空間作業統一協調、管理,對承包單位作業實行審批和監督【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九條 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25、規章】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9號)第二十二條工貿企業將有限空間作業發包給其他單位實施的,應當發包給具備國家規定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承包方,并與承包方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存在多個承包方時,工貿企業應當對承包方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工貿企業對其發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主體責任。承包方對其承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直接責任。查閱資料:(1)企業是否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條件及資質進行審核確認,對承包單位的作業方案和實施的作業是否進行審批。(2)企業是否與有限空間作業承包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26、議或承包合同,協議或合同中明確各方安全生產管理職責。45)對承包單位安全生產條件及資質進行確認審核,承包單位應具備相應的資質及安全生產條件,即應滿足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所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裝備、人員資質和應急處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46)與有限空間作業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各方安全生產管理職責。47)對承包單位的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和實施的作業進行審批。16隱患排查企業有效開展有限空間隱患排查治理【法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并落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術、管理措施,及時發現并消除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如實記錄,并通過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信息公示欄等方式向從業人員通報。其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應當及時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1.查閱資料:(1)查閱隱患排查記錄中是否包含有限空間相關內容。(2)企業對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是否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并將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48)企業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相關隱患排查,并進行閉環管理。49)企業發現重大隱患,及時制定整改方案,并將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