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余杭區未來鄉村示范帶創建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1686
2024-08-16
8頁
41.04KB
1、余杭區未來鄉村示范帶創建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區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求,全面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未來鄉村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杭州市未來鄉村建設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關于印發杭州市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千萬工程”,爭當建設“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區排頭兵,特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刻把握全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重要機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2、要求,全面實施未來鄉村“1066”行動,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二)工作目標。以未來鄉村“1066”行動為抓手,圍繞打造全域富美的全國“未來鄉村實驗區”總體目標,以“數智賦能、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民生改善、文化興盛”為重點,全面開展未來鄉村系列創建競賽活動,通過“一統三化九場景”建設,實現對余杭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的全方位、系統性重塑,建設引領時代潮流、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未來鄉村樣板。到2025年,建成未來鄉村示范帶10條、未來鄉村示范村60個、數字鄉村樣板鎮村60個。(三)工作原則1.數智賦能、引領未來。牢牢把握數字化的新機遇,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3、數字化認知,融合應用數字創新技術,賦能未來鄉村建設,推動余杭鄉村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破除制約鄉村振興的瓶頸難題。2.統籌謀劃、突出重點。把未來鄉村建設擺到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全局中謀劃,整合部門資源,統籌基礎設施、環境提升、民生改善、公共配套、產業發展等方面建設,集中力量,形成合力,系統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未來鄉村建設共同體。3.科學定位、彰顯特色。以“三大文化”為核心,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和特色風貌,由表及里、內外兼修,重塑田園風光,彰顯鄉土特色,傳承傳統文化,形成一村一品、一帶一韻,實現從“風景美”向“風尚美”轉型。4.自主申報、競爭創建。建立全過程競爭性建設機制,激發鎮街和村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創先爭優氛圍,切實走出各具特色的未來鄉村建設之路。二、建設要求(一)未來鄉村示范帶。按照全域景區化目標,以“整體規劃、分塊實施、產業為重、彰顯特色”的原則,以交通路網、產業帶、山水帶、民俗人文帶等為軸線,圍繞“數智賦能、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民生改善、文化興盛”及特色場景打造,實施沿線綜合整治,提升景觀風貌,完善配套設施,培育鄉村產業,優化民生服務,并順藤結瓜,串點成線,沿線所有村均打造為特色鮮明、產業融合的未來鄉村示范村,形成各具特色的未來鄉村示范帶。未來鄉村示范帶長度不少于10公里。(二)未來鄉村示范村。在村莊干凈整潔有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5、完善的基礎上,圍繞“三化九場景”要求,實施未來產業、風貌、文化、鄰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及特色場景建設。區級未來鄉村示范村可同步申報省市未來鄉村試點村。(三)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加快完善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擴大鄉村各領域數字技術應用,促進數字賦能鄉村建設、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提高鄉村產業發展、行業監管服務和農民生產生活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聚力打造鄰里、文化、健康、生態、創業、建筑、交通、數字、服務和治理等應用場景,率先實現對未來生產生活生態的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打造全國領先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各具特色的余杭模式。未來鄉村示范帶、示范村和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具體建設要求另行制定6、。三、資金政策(一)獎勵標準1.未來鄉村示范帶。對通過區級考核的未來鄉村示范帶(含未來鄉村示范村和沿線項目建設),由鎮(街道)下達建設計劃的項目,區財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費(含設計、監理、代建等費用)上限1億元給予獎勵;未通過的,取消區級獎勵。2.未來鄉村示范村。示范帶范圍外的示范村,通過區級考核且被評定為優秀的,由鎮(街道)下達建設計劃的項目,區財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費(含設計、監理、代建等費用)上限1000萬元給予獎勵;被評定為合格的,由鎮(街道)下達建設計劃的項目,區財政按核定直接工程費(含建安費、勘察設計費、監理費、代建費)上限800萬元給予獎勵;被評定為不合格的,取消區級獎勵。納入示范帶建設7、范圍內的示范村,在示范帶獎勵資金中統一安排,不再單獨獎勵。3.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創建主體自評后,由屬地鎮街組織初驗,并出具初審意見書報區級部門。市級及以上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創建主體的建設內容和投資,需有第三方單位審計、審價報告;區級數字鄉村樣板鎮村,需有相應審計報告。在完成審計、審價后由區級部門統一組織專家考核驗收,建設要求按照杭州市數字鄉村樣板村評價指標執行,總分500分(不含創新分),市級得分不低于400分,區級得分不低于320分,并出具驗收報告。項目通過“以獎代補”形式給予創建主體獎勵,市級樣板鎮村按投資額上限300萬元,區級樣板鎮村按投資額上限100萬元;考核驗收不通過的,取消市、區級獎8、勵。(二)資金撥付。未來鄉村示范帶和示范村按照項目實施情況,項目正式開工后預撥不超過40%獎勵資金;項目完工后,根據各鎮街提供的竣工驗收意見,預撥不超過30%獎勵資金;通過區級考核后,根據鎮街出具的審計報告,再撥付剩余獎勵資金。各級數字鄉村樣板鎮村按照項目實施情況,正式開工后預撥不超過50%獎勵資金,項目區級驗收通過后,再撥付剩余獎勵資金。(三)資金管理。未來鄉村建設項目各項獎勵補助資金下撥到鎮街,由鎮街負責落實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嚴禁挪作它用,具體項目工程款的撥付由鎮街嚴格按照招標文件及合同約定執行。市級及以上數字鄉村樣板鎮村資金收到獎補資金(包括預撥資金)后下撥至屬地鎮街專款專用,鎮街負責9、全程監管。各實施主體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未來鄉村建設資金的規范使用與管理。四、項目管理(一)管理方式未來鄉村示范帶、示范村和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創建的責任主體為屬地鎮街,負責做好規劃設計、項目立項、施工管理、資金監管、工程驗收、項目審計等工作,各村負責做好前期工作和非工程類項目創建工作。區美麗鄉村辦下達的項目清單作為項目考核依據,納入政府投資計劃的項目參照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管理要求執行;納入創建類計劃的項目,各鎮街應在區級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和完善創建項目具體實施辦法,實施過程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確保成效。加強項目規范化管理,各類建設項目必須合法合規,鼓勵鎮街采取國企項目代建10、方式實施項目建設,提高項目管理專業化水平。項目管理細則另行制定。(二)項目比拼。建立未來鄉村建設全過程大比拼機制,比拼結果納入項目考核。區美麗鄉村辦負責建立并組織開展競爭性創建、項目立項和開工比拼、“雙月”現場比武、月度進度比拼、建成成效比拼等機制;各鎮街負責建立并組織開展規劃方案比選、各村項目推進比拼、項目完工比拼等機制。通過全過程大比拼,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全力推進未來鄉村示范帶和村建設。(三)實施步驟未來鄉村示范帶、示范村實施期限均為2年,項目確立后的第二年11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項目正式列入政府投資計劃后1個月內完成初設方案報批,3個月內完成項目招投標并進場施工;竣工驗收11、后6個月內完成項目審計。2022年啟動3個示范帶和10個示范村建設;2023年啟動4個示范帶和10個示范村建設;2024年啟動3個示范帶和10個示范村建設。數字鄉村樣板鎮村具體進度按照市級部門創建要求安排。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未來鄉村相關創建工作,區美麗鄉村辦牽頭做好綜合協調、政策制定、方案評審、比學趕超、督查考評等工作,統籌整合各類項目建設,集中各方力量打造未來鄉村精品示范。各鎮街要落實屬地主體責任,健全黨政主要負責人領銜的未來鄉村建設指揮部機制,扎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區直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為未來鄉村創建提供保障,相關項目要向未來鄉村創建傾12、斜,并做好業務指導服務。各村要切實肩負起未來鄉村創建的主要責任,因地制宜,系統謀劃,全力推進,確保各項任務有效落地。未來鄉村創建納入區政府對鎮(街道)的年度綜合考評。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未來鄉村建設專項行動工作經費,用于全區規劃編制、項目評審、業務培訓、宣傳活動、委托業務等工作。(二)加強統籌協調。各鎮(街道)和區直有關單位要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強化塊抓條保,統籌推進“三化九場景”落地,合理安排建設時序,發揮財政資金最大績效。鼓勵與新時代美麗鄉村、數字鄉村及其他鄉村建設工作一體推進,實現政策效應疊加。各鎮(街道)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立足各鎮資源優勢,圍繞“美麗普惠、數字賦能、未來引領”,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強化工作機制,清單化、體系化推進工作任務落實落細。(三)加強機制創新。注重規劃的系統創新,加強規劃控制,實行多規合一,在“三化九場景”架構下,因地制宜,找準創新性、精準性的未來鄉村定位、載體、內容、感知、保障等解決方案。注重建設的協同創新,注重創建方式創新,引入競爭和開放機制,采用“揭榜掛帥”等方式,鼓勵各鎮村比學趕超。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激發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把全過程民主體現在未來鄉村建設的全時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