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贛州石莆村鄉村振興規劃方案.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1695
2024-08-16
101頁
103.91MB
1、PART 01,項 目 概 況,總 體 規 劃,PART 02,PART 03,案 例 分 析,PART 04,綜 合 效 益,PART 01,項目概況,規劃背景,規劃原則,延續風貌 彰顯特色,因地制宜 合理定位,科學布局 適當超前,生態優先 共融共生,從整體上對鄉村的生態、生活、生產問題進行實踐探索,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體現人與自然的融合共生,梳理保護村域內原有景觀格局、聚落風貌,延續村莊肌理與空間形態特征,充分考慮地形地貌,適當兼顧民風民俗,展顯村莊的個性與自身特色,立足村內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深入挖掘與傳承村莊特有資源,引導鄉村旅游業發展,帶動區2、域整體發展,把滿足農民的生活、生產和發展需要作為規劃的出發點,依據村區位、地形、資源、地質等條件,優化村社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105國道入口,5KM,贛州主城區,驅車40分鐘,綜合分析,產業樹品牌,村莊填內容,基礎需提升,發展待規劃,產業少,常住居民缺失嚴重缺乏區域村落整體規劃和增加收入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缺乏整村發展戰略定位、發展方向和思路,農產品初加工、餐飲、民宿、文創產品等旅游產業未形成商業體系;產業生態系統尚未建立,缺乏社會資金及專業人才,村莊生態環境優越,宜居度高,但缺引人駐留的業態內容,怎么到蓮塘?到了蓮塘,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買什么?怎么住?,缺乏完善的旅游服務內3、容和服務設施配套缺少宣傳熱點和文旅主題路線,沒有區域品牌影響力和可規模化消費行為;,PART 02,案例分析,戰旗村發展最重要的一步,是創新土地經營,充分發掘土地價值。2015年成都市郫都區被列為全國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戰旗村抓住了這次機會,將原屬村集體所辦復合肥廠、預制廠和村委會老辦公樓共13.447畝閑置集體土地,以每畝52.5萬元的價格出讓給四川邁高旅游公司,收益超過700萬元。被整理出來的土地除了用于村民集中新居建設,其余土地通過多種方式吸引了榕珍菌業、媽媽農莊等企業和項目落戶,率先開展清產核資、股權量化,成立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敲響四川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錘”。優化生產4、體系,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做強做優綠色產品品牌,建成綠色有機蔬菜種植基地800余畝。優化經營體系,組建2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引入京東云創平臺、“人人耘”智慧農業,培育省市著名商標品牌3個。優化產業體系,引進培育榕珍菌業、滿江紅等16家企業,延伸產加銷鏈條;建成AAA級景區,年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實現農商文旅融合發展。戰旗村2017年集體資產達46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46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6萬元,四川戰旗村 創新土地經營模式,“三集中、三置換”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農村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農村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以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住房所有權置換城鎮公寓5、房、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以農民擁有的集體資產所有權置換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新型社區、工業小區、現代農業示范區、金倉湖公園四大版塊 東林村最大的特點是實現經濟內循環。東林村通過“三置換”騰出的土地,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村級經濟發展。一是成立東林合作農場,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并且機械化回收利用稻麥秸稈;二是成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研發秸稈飼料,秸稈過腹還田,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升農副產品質量;三是規劃農業休閑旅游生態區;四是成立勞務合作社吸納失地農民,對外承接服務;五是建成6萬標準廠房對外出租。六是成立金倉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秸稈飼料廠、屠宰場、食品加工廠,做大養6、羊產業。建成經過多年發展,東林村也逐步形成了從大米種植加工、果園農場,到飼料研發、食品加工、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的村級集體產業,村級總資產近億元,村級可支配收入達2130萬元,江蘇東林村 創新土地經營模式,明月村主打文創主題,引入藝術名人,吸引文藝青年,引進文創項目,通過名人效應、文創項目及成功的宣傳營銷手段,最終帶動整村的鄉村旅游,推動了農業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使明月村從一個普通的川西林盤村轉變為全國知名的文創村,四川明月村 文旅產業帶動模式,崇州道明竹藝村 文旅產業帶動模式,竹里建筑:竹編博物館、竹林書院、竹香酒館、鄉村住宿,綜合分析,從戰旗村、東林村的經驗來看,創新土地經營模式與集體產7、權制度改革同步進行,以土地集中經營,招商引資,構建產業鏈條,帶動旅游發展,實現產業的良性互動。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農民增加資產性收入 植入文旅產業帶動模式,挖掘或植入旅游元素,明月村抓住創客文化,打造國際陶藝村,以此為宣傳主題,引入陶藝體驗、草本染體驗、采茶體驗,引入美食、住宿,配套村內游覽觀光車,打造單車環村游,構建鄉村旅游產業鏈條。竹藝村通過一棟建筑產生的網紅效應,使竹藝村從一個普通的川西林盤村華麗轉身為全國知名的網紅村,同時引入了書院、酒館、鄉村住宿等休閑業態,拓展研學旅游,構建了鄉旅全鏈條,滿足吃、住、行、游、樂、購的需求,帶動了整個鄉村的發展由此來看,植入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結合8、集體土地經營模式,“特色鮮明的主題定位+自然格局的鄉村環境”,逐步配套吃、住、行、游、樂、購項目構建鄉旅全鏈條,通過鄉村旅游帶動整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農民收入以土地/房屋租金、開農家樂、打工、產業收入等為主,PART 03,總體規劃,規劃思路,整合蓮塘的資源優勢,緊抓“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主線,參考國家旅游景區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及江西省鄉村旅游景點評級標準,以“生態發展”為主題,打造省級AAA鄉村旅游點,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塑造“章貢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都市近郊型農村改革樣板,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旅游路線完善、鄉村生態環境修復、村莊綠化美化,將蓮9、塘建成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及生態振興示范村,實現“處處生態,院院有景,家家民宿,人人參與”的美麗愿景,升級助推鄉村振興“章貢模式”,贛州都市近郊“省級AAA鄉村旅游點”,總體目標,形象定位,悠然水西 生態蓮塘,宣傳口號客家鄉愁地 生態蓮塘村都市鄉旅處 魅力蓮塘村,景區打造,構建服務系統,豐富業態產品,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網紅景點,村落打造,文旅產業,文旅活動,景區運營,景村融合,一村一品,改造生態可續,民俗復興,品牌打造,產業引導,人才培養,產業生態可續,主題打造,品牌引入,村民參與,矩陣宣傳,資源優化,有效管理,產業賦能,融合發展,總體定位,空間規劃,規劃結合蓮塘現狀基礎,形成“一園四片區”的空10、間結構,一園:田野樂園四片區:生活體驗區、山地體驗區、水上體驗區、戶外運動區,內容規劃,田野樂園: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網紅農場網紅餐廳萌寵樂園網紅橋,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農場,網紅餐廳,蓮塘荷花宴,萌寵樂園,網紅橋,內容規劃,生活體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耕民俗文化館蓮塘書屋蓮塘有禮村落民宿民俗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包含:村史館、鄉賢館),農耕民俗文化館,農耕民俗文化館,蓮塘書屋(包含:創客空間),蓮塘有禮(文創農特產),蓮塘有禮(手工坊),蓮塘有禮(美食坊),蓮塘有禮(多肉坊),村落民宿,村落民宿,11、村落民宿,村落民宿,民俗廣場,內容規劃,山地體驗區:休閑步道叢林穿越采摘體驗網紅裝置,休閑步道,叢林穿越,采摘體驗,網紅裝置,網紅裝置,內容規劃,水上體驗區:親水涼亭溯溪戲水,親水涼亭,河道溯溪,河道戲水,河道戲水,內容規劃,戶外運動區:拓展基地網紅營地親子樂園昆蟲科普館,戶外拓展,網紅營地,網紅營地,網紅營地,網紅營地,網紅營地,網紅營地,親子樂園,昆蟲科普館,配套基礎提升 旅游公路,配套基礎提升 旅游公廁,配套基礎提升 入口標識,配套基礎提升 形象標識,配套基礎提升 村落建筑風貌提升,配套基礎提升 村落標識標牌,鄉村振興思路梳理,鄉村振興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12、富裕,目標分解,產業興旺田園美,生態宜居鄉村美,文化興盛人文美,人才健全智力美,組織壯大集體美,具體行動,產業升級行動,村莊美化行動,文化傳承行動,人才振興行動,鄉村善治行動,具體工程,文化活動惠民示范工程,“領、引、育、用、留”工程,集體經濟提升工程,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建設工程、亮點項目建設工程、加工增值工程、品牌市場樹立工程,產業振興 發展思路,依托農業種植+自然資源+旅游產業,拓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建設工程、亮點項目建設工程、加工增值工程、品牌市場樹立工程,建設全域導覽體系、全域綠道,倡導生態智慧旅游,構建蓮塘鄉13、村旅游全產業鏈,打造全村全域生態旅游,建成贛州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產業振興 產業結構,【主導產業】,【配套產業】,【增效產業】,鄉村旅游,農業種植,旅游消費業態,農特產二次加工銷售,文創產品銷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建設工程,參考國家旅游景區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及江西省鄉村旅游景點評級標準,以“生態發展”為主題,打造省級AAA鄉村旅游點,塑造“章貢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都市近郊型農村改革樣板,亮點項目建設工程,針對項目區缺乏較為開敞的亮點項目的現狀,結合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革,規劃共享農場、稻田認籌等項目,同時開啟電商直播帶貨,開拓銷售渠道,進一步助推農特產品銷售,帶動農14、戶增產增收,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重點建設工程,人才振興 發展思路,實施鄉村人才“領、引、育、用、留”工程,通過“產業發展引領、政策扶吸引、培訓培育、搭建平臺、關心關懷”五個方面,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人才隊伍,以產業發展引領鄉村人才振興:圍繞蓮塘鄉村旅游、農業種植等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培育、扶持產業振興領頭人,做大做強,樹立特色文化品牌,不斷夯實鄉村人才匯聚的產業基礎政策扶持吸引鄉村人才匯聚:構建人才下鄉激勵機制,堅持以人才政策激勵回引鄉村人才,促進中高級崗位重點向基層一線作出貢獻人員傾斜。落實創業擔保貸款、社保補貼等激勵政策,不斷優化鄉村就業創業環境強化培15、訓培育鄉村人才隊伍:積極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開展鄉村旅游、手工、電商等特色職業工種培訓,為蓮塘鄉村產業發展培育技能人才搭建平臺用好鄉村人才:強化“魅力蓮塘”文旅品牌打造,鼓勵農村創業項目參與創業創新活動,挖掘并扶持農村創業典型。關心關懷留住鄉村人才:營造愛才敬才社會氛圍,完善人才服務機制,落實教育、醫療等配套服務政策。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文化事業發展。,重點建設工程 鄉賢館,空間 打造,聚合 力量,閱讀休閑鄉土文化展示村民活動,鄉土文化扶老助幼鄉村治理經濟發展健康生活,小院院長成長計劃小院志愿者創業賦能計劃人才孵化與培育,蓮塘鄉村理事會,培力 賦能,重點建設工程 創客空間,PART 04,綜合效益,綜合效益評估以最終規劃方案為準,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