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中壩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1809
2024-08-16
28頁
7.07MB
1、紫金縣紫金縣中壩中壩鎮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壩中壩鎮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20242024年年8 8月月(20212035年)(公示版公示版)為積極響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河源市建設廣東省綠色發展示范區、紫金縣建設綠色發展標桿和山水宜居的綠美城市的建設要求,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壩鎮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中壩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對中壩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2、劃的依據。本公示稿力求以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方式,為公眾充分展示規劃內容、描繪中壩未來美好藍圖。前言PREFA CE2中壩鎮位于紫金縣東北部,東鄰五華縣長布鎮,北與東源縣黃村鎮接壤,南與中壩鎮相連,西與紫城鎮相依,距離紫金縣中心城區22公。中壩鎮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入粵始祖地,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有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入粵始祖孫友松公墓、祖妣駱八十娘墓、孫中山先祖入粵一世祖屋等文化資源。總面積176.56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6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7%基本概況城鄉建設用地面積5.56平方公里規劃范圍鎮域范圍為中壩鎮行政轄區范圍,總3、面積約176.56平方公里。中壩鎮下轄1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鎮區范圍主要為已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包括中心村、樂平村、發昌村村莊部分區域,總面積25.89公頃。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3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中壩鎮區范圍010203040506立足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嚴守底線,優化空間格局系統保護,推進整治修復統籌協調,促進城鄉融合要素支撐,完善設施配套強化實施,健全保障機制目錄CONTENTS立足實際明確發展目標目標愿景人口規模01中山文化基地、生態農旅小鎮完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高鎮區服務功能和空間品4、質,初步建成產業特色明顯、鎮區功能完善、舒適宜居的綠美城鎮。目標愿景6發展愿景打造成紫金縣以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的生態休閑小鎮打造成紫金縣以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的生態休閑小鎮2025年2.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12.5%規模目標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城鎮人口規模:0.25萬人左右人口規模2035年2050年全面建成綠美宜居宜游的現代化特色城鎮,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達到新高度。中壩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全面優化,鎮域綜合實力顯著提高。立足中壩產業、文化、農業資源基礎,打造紫金縣綠美宜居宜游的特色鎮。發展茶葉、南藥、艾草、五指毛桃等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加強孫中山祖屋5、等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打造“孫中山入粵祖籍地”文化旅游品牌。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用地布局嚴守底線優化空間格局02落實三條控制線8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1.84平方公里(1.78萬畝),占全鎮面積約6.71%。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0.26平方公里,占全鎮面積約0.15%。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4.68平方公里(6.70萬畝),占全鎮面積約25.30%。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中壩鎮區核心,依托鎮區綜合服務功能,推進中壩酒店建設,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城鎮景觀風貌,加強鎮區綜合服務能力。兩區構建“一心一軸一帶兩區”的國土總體空6、間格局軸一帶9一心一軸城鎮綜合發展軸,依托國道G355和省道S120,加強鎮區和沿線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文旅產業落地,全力打造獨具中壩特色的品牌。區域協同發展帶,依托國道G355,協同敬梓鎮區發展,加強相鄰村農產品規模化種植,形成種植示范基地,共建區域農產品物流倉儲設施。產業融合發展區生態開發利用區優化用地布局10落實新增宅基地需求落實文旅項目及配套用地需求落實工業產業發展需求按照一戶一宅政策,落實新增宅基地落實回歸自然休閑農莊項目用地需求落實加油站、倉庫、水廠等設施用地需求落實中壩大酒店及市民廣場用地需求落實點心手工作坊、產業園區等用地需求國土開發強度達4.1%統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分區分類引7、導產業發展系統推進國土修復整治系統保護推進整治修復03水資源與濕地資源以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為目標,嚴格保護中壩鎮黃石坑水水源保護區的飲用水源和江河湖泊良好水質,結合河道整治和洋頭河碧道建設,加強中壩河碧道紫金縣段的河湖帶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作為東部林業特色區,中壩鎮將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森林旅游建設。以建設高水平林業產業,把發展茶葉、林藥產業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實現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耕地資源到2035年,全鎮劃定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32平方公里。嚴格耕地用途管制,針對上石村、發昌村、樂平村、廣福村等農用地整治重點區,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礦產資源加強部署位于中壩鎮的“河源市紫金縣敬梓保護一8、區”戰略性資源保護區和市級“紫金中壩銅多金屬礦重點勘查區”,規劃期重點推進中壩鎮鈮鉭鐵礦、中壩鎮高嶺土礦區的合理開發。統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12依托鎮域產業發展基礎,分區分類引導各類產業空間布局。分區分類引導產業發展13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本地具有產量優勢與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持續推動水稻、茶葉、南藥、艾草、五指毛桃等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著力打造本土品牌。結合現有工業企業和光伏發電產業,完善空間布局,通過推進鎮域城鄉建設用地整理,增加對工業用地保障,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第三產業以“中山文化”為載體,結合文天祥愛國主義的歷史底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創建的田園風光,打造旅游線路,9、推進文旅產業發展。推動孫中山紀念館等歷史文化資源整合集群,打造獨具中壩特色的中山文化基地。重點強化中壩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城鎮布局、鄉村空間利用等方面的空間統籌與協同整治修復力度。系統推進國土修復整治14開展山林系統生態修復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強化農村水污染綜合防治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推進水環境水生態修復開展國土綠化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統籌協調促進城鄉融合構建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生態美麗宜居城鎮分類推進村莊發展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04構建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整體建立多層級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圩鎮-中心村-一般村三級城鄉生活圈,全面提升鎮村公10、共服務能力。教育設施保留現狀2所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14所小學(含分校)。引導教育設施合理布局,加大教育用地統籌利用和空間儲備,提升基礎教育品質。醫療設施保留中壩衛生院、富坑村衛生院,推動紫金縣精神衛生中心建設,持續加強村級衛生設施建設,有序增加醫療衛生用地供給。規劃期內新建上石村文體廣場,鼓勵村級體育設施和公共綠地兼容設置,現狀各村都有體育健身活動廣場,完善體育健身器材配置。結合樂平村養老院、北坑村老年人活動中心優化完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功能。優化提升現狀綜合服務設施品質。體育設施福利設施16建設生態美麗宜居城鎮17新增城鎮居住用地結合重點發展功能區域投放。以有效支撐中壩鎮人口城鎮化,滿11、足項目建設實際需要,統籌城鎮居住用地合理布局,充分保障居住用地供給,提高居住環境質量,促進人口合理分布。合理布局城鎮居住用地提高綠地及開敞空間比例提高公共服務用地比例引導工業用地鎮區外布局依托鎮區的公共服務功能和交通服務功能,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城鎮景觀風貌,加強鎮區綜合服務能力。分類推進村莊發展集聚提升類指規模較大、發展條件較優的村莊,是開展鄉村振興的重點。重點依托農業、生態等資源稟賦,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手段,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為方向支撐產業發展,推動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指綜合發展條件較為一般的村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普惠性、基礎性、12、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逐步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支持傳統產業發展,盤活利用村莊資產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18一般發展類分類提出建設管控指引,推進城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挖掘資源特色,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引導鄉村分散土地騰挪集中使用,優先保障產業和民生發展需求打造一批以鄉村旅游等為主題的特色旅游區科學做好農房風貌規劃加強鄉村文化景觀營造完善鄉村公共空間建設推進鄉村道路提質改造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探索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制度積極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建立農村集體13、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體系充分利用增減掛鉤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19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建設美麗鄉村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4處文物保護單位20碧云古洞中壩榖飴樓孫友松墓駱八十娘墓2條歷史文化旅游路線古驛道游線特色愛國游線客家山歌、龍獅舞等4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花朝戲客家山歌獅舞中壩小釀制作技藝構建“文物及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活化文化資源,打造歷史文化旅游路線。要素支撐完善設施配套打造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05打造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22鎮域城鄉交通預留干線公路建設條件,升級鄉道網絡。研究預留廣紫高速及設置出入口的實施條件,落實國道G355和省道S14、120改線工程,形成以國道G355、S120為主廊道,縣道X173、縣道X837為聯絡線的骨架路網結構。鎮區城鎮交通完善鎮區道路網絡系統。打通斷頭路,完善鎮區主、次、支路道路等級體系。推進鎮區道路市政化改造,完善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道路交叉口管控。增加交通設施供給。規劃4處公共停車場,增加鎮區及旅游景點機動車停車位供給。預留中壩公路客運站,增加客運線路班次。規劃新增垃圾轉運站1處,遠期鎮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工業固廢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規劃鎮區建設集中污水處理廠,農村建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站或一體化處理設施,中壩鎮污水處理廠,15、處理規模為0.3萬立方米/天。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提高區域污水處理率,全面改善城鄉水環境。供水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供電工程網絡通信環衛工程健全供水體系,推進鎮域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規模化和水質提升,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規模化。至規劃末期,擴建中壩鎮水廠,其供水規模為0.5萬立方米/天。規劃保留現狀35kV變電站1座,規劃新建110kV變電站1座,依托紫金電網結構,完善鎮域電網架構,構建與鎮域發展相平衡的城鎮電網結構系統,形成科學、經濟、安全可靠并適當超前的電網體系。遠期鎮域行政村、自然村光纖覆蓋率達到100%。加快部署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構建高速率、全覆蓋、廣普及、智能化的16、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城鄉統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23排水工程防洪排澇防洪(潮)按20年一遇標準設防,排澇能力按10 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不成災,排水系統標準按重現期不低于3年設計。將主要河流、防洪水庫、蓄滯洪區等劃入洪澇風險控制線進行管控。防災減災構建預防為主、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法治保障、救援高效的防災減災工作體制機制。至2035年,鎮、村室內外應急避護場所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人均人防面積達到1.6平方米以上,中心區域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達2平方米(含)以上。人防保障人均人防面積達到1.6平方米以上,建成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配套、連片成網、數量充裕的人防工程體系和點、線、面相結合的17、整體格局。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構建堅韌穩固的城市安全體系完善全鎮消防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建設置二級普通消防站1座。消防安全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與防疫措施建設;采儲結合布局重要應急物資,保障重要應急物資儲備。24進一步完善地震斷裂帶探測,完善地震監測預警臺網、震災防御保障系統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抗震設防基本烈度不得低于7 度。教育、醫療等重點設防要求的建筑及生命線工程提高1度設防。抗震避災公共安全強化實施健全保障機制強化規劃傳導落實規劃實施保障06強化規劃傳導明確規劃實施時序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嚴格落實已批國土空間規劃嚴格落實河源市、紫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戰略、城鎮職能、18、指標分解等要求,在規劃中給予落實。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紫金縣各類專項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動重大平臺、重點項目落地,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強化詳細規劃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內在城鎮開發邊界以內,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指導項目建設的法定依據。、城鎮開發邊界外在城鎮開發邊界以外的鄉村區域,按需開展村莊規劃編制的優化提升,對不需編制村莊規劃或無條件暫不編制村莊規劃的村莊,可根據村莊規劃通則管控要求,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26城鎮開發邊界內城鎮開發邊界外落實規劃實施保障落實評估制度按照紫金縣自然資源局主導,各部門協同合作實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評估制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及時發現城鎮空間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和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針對性地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安排,提升城鎮治理水平。完善公眾參與多渠道進行規劃信息的宣傳和普及,建立常態化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提高居民對規劃的理解和認識,營造全社會積極主動實施和監督規劃的良好氛圍。加強組織保障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鎮與縣級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建立重大事項的部門聯席會議和聯合審批機制,共同協作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保障各項目按計劃實施。公眾意見提交途徑公眾意見提交途徑電子郵箱:郵寄地址:紫金縣紫城鎮長安大道西1號紫金縣自然資源局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