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省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技術導則(試行)(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312
2024-08-20
21頁
302.78KB
1、浙江省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技術導則(試行)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浙江省商務廳2024 年 5 月目錄1 1總總 則則.-1 1-2 2術術 語語.-2 2-3 3基基本本規規定定.-4 4-4 4選選址址與與總總平平面面.-6 6-4.1選址.-6-4.2總平面.-6-5 5土土建建.-7 7-5.1建筑.-7-5.2結構.-8-6 6設設備備.-1 10 0-6.1給水排水.-10-6.2通風與空調.-11-6.3電氣.-12-6.4智能化.-13-7 7施施工工.-1 16 6-8 8平平急急轉轉換換.-1 17 7-引引用用標標準準名名錄錄.2、-1 18 8-1-1總 則1.0.1為提升浙江省大城市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指導大城市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建設,制定本導則。1.0.2本導則適用于浙江省大城市及以上的設區市、縣城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建設。1.0.3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建設應“平時”滿足城市生活物資中轉分撥需求,“急時”可快速改造為應急物資和生活物資中轉調運站、接駁點或分撥場地。1.0.4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建設除應符合本導則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浙江省現行標準的規定。-2-2術 語2.0.1城郊大倉基地 Suburban warehouse base建造于城市郊區,集倉儲、分揀、加工、3、包裝、交易、調度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城市的生活生產物資基地。2.0.2平急兩用 Buildings for both peacetime and emergency time use具有平時服務城市生活生產物資中轉分撥,急時可快速改造為應急生活生產物資中轉調運站、接駁點或分撥場地的功能設施。2.0.3大城市 Big city2014 年 11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以上 500 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2.0.4三區三通道 Three area and three channels指為滿足急時城郊大倉基地應急物資接駁、調配和人員隔離的功能布4、局。三區指外區、內區、緩沖區;三通道指外來人員通道、本地人員通道、貨物通道。2.0.5外區 Outer area外來人員休息和臨時隔離的區域。包括車輛消殺、垃圾收集、污水處理、外地司機休息及配套用房、外來人員和貨物臨時隔離等區域。-3-2.0.6內區 Inner area本地人員工作和休息的區域。包括貨車停放、物資裝卸、存儲、分揀配送的物流作業、辦公管理、后勤服務、本地司機休息及配套用房等區域。2.0.7緩沖區(衛生通過區)Buffer area(Sanitary passage area)設于內區與外區之間的場所。供人員(物資)由內區進入外區、或由外區返回內區時進行衛生處置的區域。包括貨車甩5、掛、司機交換場地、檢驗檢疫和人員衛生通過等區域。2.0.8包絡設計 Envelope design指對工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分別計算,取最不利值設計。-4-3基本規定3.0.1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宜依托城郊的物流園區、分撥配送中心、批發市場等存量設施改建、擴建。3.0.2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按規模劃分為三類,規模分類應符合下列規定:表 3.0.2 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分類類別類類類農副產品儲存量 t(萬噸)2t55t10t10快遞日處理量 j(萬件/日)2j2020j50j503.0.3城郊大倉基地急時應符合“三區三通道”要求。3.0.4城郊大倉基地物流倉儲場地宜按標準化、模塊化、立6、體化原則建設。類、類城郊大倉基地物流倉儲場地宜設多個倉儲單元,便于分級響應。3.0.5有氣密性要求的房間、區域邊界隔墻應砌筑到梁底或樓板底。3.0.6穿越有氣密性要求隔墻的管線周邊縫隙及槽口、管口應采用氣密性材料封堵。3.0.7隔離房間、隔離區的空調系統應采用各室獨立空調形式。3.0.8主要機房、設備檢修場所不宜設置在隔離區。3.0.9城郊大倉基地宜設置貨運直升機(無人機)停機坪。-5-3.0.10城郊大倉基地“平急兩用”項目應在項目綜合驗收之前進行專項驗收。-6-4選址與總平面4.14.1選選址址4.1.1城郊大倉基地選址應符合浙江省、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平急兩用”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及相關7、專項規劃要求。4.1.2城郊大倉基地選址宜位于大城市城郊與航空、鐵路、港口碼頭、高速路口出入口交通便捷的區域。4.1.3城郊大倉基地選址應位于地址條件良好、市政配套設施較齊備、交通便利、常年洪水位以上的地段。4.24.2總平面總平面4.2.1城郊大倉基地急時總平面應符合“三區三通道”的要求,各區之間的邊界應有明顯標識和隔斷。4.2.2城郊大倉基地應劃分內區和外區。城區以內為內區,城區以外為外區。4.2.3外區人員和內區人員出入口完全分開,避免交叉。4.2.4急時貨物流線應經過車輛消殺、檢驗檢疫、貨車甩掛、司機交換后進入內區儲存場地。4.2.5內區應靠城市主城區一側,并不宜設置在場地主導風的下風8、向。4.2.6垃圾暫存間、污水處理等設施應設置在外區的臨時隔離點,不宜設置在場地常年主導風的上風向。4.2.7“平急兩用”各功能區宜預留擴展場地。-7-5土建5.15.1建建筑筑5.1.1城郊大倉基地的外區應自成一區,并設獨立出入口。5.1.2外區應設置外來人員休息區、外來人員和貨物臨時隔離點及生活配套設施。5.1.3外區的臨時隔離點應明確標識限制邊界,并有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實體隔離措施。外來人員或貨物臨時隔離時不宜過夜。5.1.4臨時隔離點應設置臨時隔離房間以及垃圾暫存間、污水處理等配套用房。5.1.5隔離房間應以單人間為主,并配置衛生間。5.1.6隔離房間應設可自然通風外窗。5.1.7隔離房9、間室內裝修面層材料應滿足耐擦洗、防腐蝕和易于維護的要求。隔離房間地面不宜采用不易清洗的毛織、地毯。5.1.8城郊大倉基地的內區應自成一區,并設獨立出入口。5.1.9內區應設置貨車停放、物資裝卸、存儲、分揀配送的物流場地及內區人員工作、休息區及生活配套設施。5.1.10內區倉儲設計應按標準化、模塊化設計,貨物應分批次分區堆放并保持適當防護距離。5.1.11應急生活生產物資場所應自成一區,并與其他貨物-8-保持一定的防護距離。5.1.12應急物資裝卸、存儲、分揀配送宜采用“智能化無人操作”技術措施。5.1.13緩沖區應設置貨車甩掛、司機交換場地、檢驗檢疫和衛生通過區。5.1.14衛生通過區應符合下10、列規定:(1)工作人員進入和返回衛生通過區的通道應嚴格分開;(2)工作人員進入臨時隔離點、檢驗檢疫場地,應經過更衣、穿戴防護裝備、緩沖等房間;(3)工作人員經由臨時隔離點、檢驗檢疫場地返回工作準備區,應經過一脫、二脫、緩沖等房間,設立單向作業流程;(4)物品運送車輛由臨時隔離點、檢驗檢疫場地返回工作準備區時,應經過洗消、緩沖等區域;(5)二脫區域宜增加設置 1 個應急職業暴露處置間。5.1.15緩沖區的通道門應有可視氣密觀察窗,并具有開啟互鎖功能或為斜角對開門設計。5.25.2結結構構5.2.1城郊大倉基地的既有建筑改造前應按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GB55021 和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通用規11、范GB55022 的規定進行房屋安全性鑒定和抗震鑒定。5.2.2平急兩用建筑設計應根據平急轉換前后功能的要求進-9-行包絡設計。5.2.3急時新增結構宜采用裝配式結構,結構布置宜標準化、模塊化。5.2.4加建臨時設施宜與原結構脫開,新增基礎應減少對原建筑結構受力、變形及穩定性等方面的不利影響。臨時設施宜建在硬化地坪上。-10-6設備6.16.1給水排水給水排水6.1.1給水排水系統宜按外區、內區和緩沖區分區設置。6.1.2接入外區、緩沖區的生活給水系統應采取防止回流污染措施。6.1.3防止交叉感染場所的衛生器具應采用非手動開關,并應采取防止污水外濺的措施。6.1.4外區、緩沖區的污廢水在預消毒12、前不宜與內區的污廢水合并排放。6.1.5排水系統應采取防止水封破壞的技術措施,并符合下列規定:(1)排水立管的最大設計排水能力取值不應大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規定值的 0.7 倍;(2)地漏宜采用無水封地漏加 P 型存水彎,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給地漏水封補水的措施;不經常排水地方的排水管道及附件,應采取防止水封干涸的措施;(3)存水彎水封高度不得小于 50mm,且不得大于 75mm。6.1.6外區、緩沖區排水系統的通氣管出口應預留安裝消毒設施的條件。6.1.7接入預消毒池前的室外排水檢查井應采用密封井蓋,且該排水管段設通氣管,間距不應大于 50m。-11-6.1.8外13、區、緩沖區的空調冷凝水、消殺廢水應統一收集,設置水封排入室外污水管網。6.1.9污水處理應滿足疫情期間不同病原體的處理要求,并應采用二級強化消毒處理。6.26.2通風與空調通風與空調6.2.1外區、內區和緩沖區的機械送、排風系統應按照各區域獨立設置。6.2.2緩沖區的一脫、二脫、淋浴等房間應設置機械送排風,并應控制周邊相通房間空氣流向一脫房間;各脫衣室房間排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20 次h,室內氣流組織應上送下排,室外排風出口在屋面高空排放。6.2.3工作準備區宜設計新風系統,新風量宜不小于 2 次/h;隔離房間設置新風系統的,新風量宜按 50 m/(h人)計算;宜在空調系統循環回風側設置消毒系14、統。6.2.4急時使用的排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1)各排風系統應通過排風立管至屋面高空排放,衛生通過和隔離區的排風機應設置在室外并設置于排風管末端;(2)系統排風機宜按變頻控制,根據平疫運行需要調節排風量;(3)排風機入口宜設置高效過濾裝置或預留增設高效過濾裝置的條件;-12-(4)垃圾暫存間及污水處理等設施應設機械排風系統;排風系統的排風出口不應鄰近人員活動區,排風宜經凈化消毒后出屋面高空排放。(5)室外排風口與新風進風口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20 m 或垂直距離不應小于 6 m,且排風出口不應低于進風口。6.2.5隔離房間的排風量和應滿足以下要求:(1)隔離房間配套的衛生間應設置機械排風15、,排風量不低于 12 次/時且排風立管不應與送風立管共用豎井;各衛生間接至水平干管的支風管上應設置止回閥,各層水平排風干管接入豎井時應采用單獨立管高空排放;(2)隔離房間排風量應大于房間新風量 150 m/h;(3)改建隔離房間利用原有空調和排風系統時,獨立衛生間排風量不應小于 120 m/h 且排風量應大于新風量。6.2.6隔離房間走廊宜滿足自然通風要求。6.2.7隔離房間的送、排風支管上宜安裝手動或電動密閉閥;密閉閥的開關應方便操作并有明顯標識。6.2.8非危險品物流倉應采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不小于 2次/h;危險品物流倉執行物流建筑設計規范GB51157 中相關要求。6.36.3電電氣氣16、6.3.1低壓配電系統設計宜按外區、內區和緩沖區分區設置。-13-6.3.2電氣系統應按“平急兩用”要求進行設計,同時滿足平時狀態和應急狀態對負荷分級和供電電源的相關要求,結合急時的用電要求預留所需的設備容量。6.3.3備用電源采用柴油發電機組時,應設置自動和手動的啟動模式,在市電停電 15s 內應自動啟動并能保證 30S 內供電,容量應滿足所有一級負荷和二級負荷用電要求,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 24h。6.3.4配電箱(柜)、控制箱(柜)宜設置在隔離區外專用配電間或設備機房內。6.3.5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設計應兼顧急時情況,方便進行轉換。6.3.6照明的控制宜考慮以平時為主,兼顧急時,照17、明的照度要求應兼顧平時和應急時兩種狀態方便轉換。6.3.7急時所需的等電位聯結端子箱、配電線路的橋架及保護管等宜先期預留、預埋到位,但不應影響平時狀態使用功能和建筑效果。6.46.4智能化智能化6.4.1城郊大倉基地信息接入系統應滿足不少于兩家運營商從不同路由提供進線,保證應急狀態下網絡環境的正常運行。應預留與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疾控中心、應急指揮中心、相關醫療機構等的專用通信接口。-14-6.4.2城郊大倉基地應設置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和無線 AP 系統,實現 4G 或 5G、WiFi 無線網絡全覆蓋,提供設備無線接入網絡的條件。6.4.3信息網絡系統應按照區域化、模塊化的架構設計,不同區18、域應設置獨立匯聚點,每個區域設置網絡匯聚交換機、單獨敷設光纖,在應急狀態下,具備按照可能的劃分區域新建組網。6.4.4公共廣播系統宜按照內區、外區、緩沖區(含衛生通過區)功能分區劃分廣播回路。宜在內區設置公共廣播系統音量調節裝置及本地音源。6.4.5城郊大倉基地應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在內區(貨車停放、物資裝卸、存儲、分揀配送的物流作業)、外區(車輛洗消、垃圾收集、污水處理、人貨隔離)、緩沖區(甩掛或司機交換場地、檢驗檢疫與衛生通過)、三區人員出入口、車輛出入口、室外出入口、主干道、周界、重要機房等區域均應無死角設置監控攝像機,外區及緩沖區入口處宜預留人臉識別系統接口,人臉識別前端設備宜具有體溫監19、測功能。6.4.6出入口控制系統應根據管理流線和隔離區域設置,采用非接觸式控制方式。宜與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等聯動。衛生通過區應設置互鎖功能的門禁控制系統。6.4.7衛生通過區有穿戴和脫卸功能的房間內應設置雙向對講系統,可實現穿戴和脫卸間內與本地控制室實時雙向對講-15-功能。對講功能宜通過非接觸式方式開啟。6.4.8城郊大倉基地宜設置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于作業人員密集及污染廢氣較多的貨物處理區,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宜采用集中和聯動控制及工作狀態遠程監測的方式。6.4.9人貨隔離區應預留雙向對講系統管線,宜在隔離區的值班室預留對講主機使用的網絡通信點位和電源插座。-16-7施工7.0.120、施工前應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對“平急兩用”專項設計文件進行交底和會審。7.0.2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同時核對“平時”設計施工圖和“急時”設計施工圖的技術資料。7.0.3“平急兩用”改造項目在施工前應對既有建筑現場進行檢查評定并做好書面資料記錄。7.0.4施工單位應編制項目“平急兩用”專項施工方案。7.0.5“平急兩用”項目的“急時”設施宜采用裝配式綠色施工。7.0.6衛生通過區可采用一次建成或預留場地一體化集成品安裝。7.0.7施工單位應按設計圖紙施工或訂購“急時”增設的設施并做好現場堆放場地保護措施。-17-8平急轉換8.0.1“平急兩用”設計應編制平急功能轉換設計專篇,包括平時21、運營設計圖紙、急時隔離設計圖紙及平急轉換、急平恢復的工程量、設備清單等。8.0.2急時應明確“三區三通道”的邊界,邊界應有物理隔斷或明顯標識。8.0.3平急轉換后的消防設計應滿足消防規范要求。8.0.4平急轉換后的無障礙設計應滿足無障礙規范要求。8.0.5平急轉換后的室內外導視牌標識應符合平急使用場地導視牌標識要求,涉及相關道路的還應符合道路交通標志要求。8.0.6當“急時”設施影響“平時”使用時,可以采用集中放置或臨時購置安裝方式;在“急時”轉換時限內完成安裝。8.0.7項目運營管理部門應對“平急兩用”的設備、系統進行定期的檢查、維護,保證各設備系統處于正常有效狀態。8.0.8項目運營管理部22、門應定期開展“平急兩用”的演習,使其能夠熟練正確的進行設備與流程切換。-18-引用標準名錄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 50352民用建筑通用規范GB 55031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 55037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工程結構通用規范GB 55001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GB 55021既有建筑維護與改造通用規范 GB55022物流建筑設計規范GB 51157物流園區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 21334物流園區統計指標體系GB/T 30337通用倉庫及庫區規劃設計參數GB/T 28581立體倉庫貨架系統設計規范GB/T 39681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GB/T 31080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 28842物流中心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GB/T 24358物流術語GB/T 18354智慧物流中心規劃和運營規范DB31/T 1397物流園區服務規范及評估指標GB/T 30334冷藏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 GB/T 24616糧食物流園區總平面設計規范LS/T 8009自動化立體倉庫 設計規范JB/T 9018-19-庫區、庫房防火防爆管理要求WB/T 1028關于印發大型隔離場所建設管理衛生防疫導則(實行)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2021132 號)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