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494
2024-08-22
16頁
3.59MB
1、南通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2021-2035年)2024年8月(公示稿)01指導思想規劃原則期限范圍規劃總則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精神、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構建從陸域到海域、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格局,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為美麗南通建設提供高品質的生態資源本底,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保護、系統2、修復問題導向、突出重點統籌協調、創新驅動規劃原則期限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南通市行政轄區全部區域,總面積18329.19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93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949.1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 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圖1 規劃范圍示意圖02生態本底特征生態修復成效評估區域現狀 總結修復成效生態本底特征 南通市依江傍海,境內河網縱橫,水系發達,岸線、濕地資源豐富。境內有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江蘇海門蠣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江蘇小洋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生態系統自然資源豐富 南通市生態系統總體穩定,水土流失敏感區零星分布在如東縣3、啟東市沿海區域;海岸侵蝕敏感性整體較低。生態系統整體趨于穩定 南通市生態保護重要區域集中分布在長江沿線的飲用水源地、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通呂運河、通啟運河河口等區域。生態保護重要區域也是生態保護修復的重點區域。重要生態保護區域集中分布生態修復成效長江大保護戰略深入實施國土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地質環境治理穩步開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03規劃目標主要任務明確規劃目標 安排主要任務規劃目標 圍繞建設“江海風韻、現代都市江海風韻、現代都市”新新南通南通的目標,優化大江大海生態格局,不斷筑牢沿江、沿海生態屏障,打響“江海聯動”的生態建設特色名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全力服務4、生態文明建設、保障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美麗美麗江蘇南通樣板江蘇南通樣板作出新貢獻。主要任務1、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恢復與提升江河、森林、濕地等重點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重要流域水安全保障;重點圍繞沿江、沿海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提升森林生態質量,強化森林資源保護與修復。2、提升城鎮生態環境質量統籌城內城外生態網絡建設,修復城區山水環境,構建內外連通、藍綠交織的城市生態網絡,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加強濱水地區生態治理,營造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濱水空間。3、提升農田生態功能價值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綜合整治。科學選擇適宜樹種,加強農田林網建設,注重溝渠生態5、建設和水土保持。4、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力度進一步強化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空間管控制度,確保全市重要生態空間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5、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連通性,促進物種遷徙、覓食、繁殖,維持生態系統功能。加強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和監測評估。6、加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統籌推進山水工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穩固提升現有森林、濕地、土壤等生態碳匯能力。04 生態安全格局 保護修復分區 重大工程項目謀劃總體布局 安排重大工程生態安全格局長江生態帶海洋生態帶兩帶里下河濕地生態片農林水網6、生態片海洋生態片焦港河廊道九圩港廊道通呂運河廊道通啟運河廊道四廊一區長江口生態協同區 基于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一段三片四廊一區”生態保護格局,增加海洋生態帶,規劃形成“兩帶三片四廊一區”生態安全格局。三片圖2 生態安全格局示意圖保護修復分區 基于生態安全格局,綜合考慮南通市濱江臨海的區位特點,落實省級生態保護和修復總體格局,形成“三區兩帶”的生態修復總體布局。三區兩帶圖3 生態和保護修復總體布局示意圖重大工程項目長江防護生態屏障建設區沿江生態帶建設工程 沿江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沿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工程 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和美海島建設工程水網生態修復區重點流域山水示范工程 河7、道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濱海濕地修復區海岸帶山水示范工程 海岸帶生態功能提升工程 濱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沿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藍色海灣建設區沿海生態帶建設工程 生態岸線修復工程國土綜合整治區全域綜合整治 土地綜合整治 高標準農田建設 鹽堿地綜合利用全域、全要素、全過程整體推進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修復。規劃確定5大生態修復重點區域,18個重大工程。圖4 生態和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分布示意圖05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規劃管理落實資金保障探索實現路徑加強科技支撐鼓勵公眾參與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嚴格按照南通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及其他相關規定,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8、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嚴格規劃管理 加強規劃橫向指導銜接,落實規劃縱向傳導,強化規劃實施評估。落實資金保障 保障政府資金投入,繼續保障生態空間保護和修復財政投入力度。拓展多元化資金籌措途徑,形成資金投入合力。探索實現路徑 探索“兩山”理論轉換路徑,打造“兩山”理論實踐高地。提升生態產品品牌效應,鑄就南通知名生態品牌。構建南通“城市GEP”核算體系。加強科技支撐 基于自然資源“一張圖”信息平臺,構建市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數據庫,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精細化管理。鼓勵公眾參與 開展自然教育普及生態修復知識,增強公眾生態保護修復意識。引導鼓勵公眾參與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實施和監督,營造全民共保、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