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558
2024-08-23
30頁
12.73MB
1、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意見征求稿(2021-2035)公眾意見征求稿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XINBI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XINBI縉云縣人民政府2024年8月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縉云縣人民政府2024年4月縉云縣人民政府2024年4月前言前言新碧街道地處縉云縣北部,東臨東方鎮,東南與仙都街道接壤,南連五云街道2、,西南、西接新建鎮,西北、北界金華市永康市前倉鎮,是麗水市、縉云縣的北大門。境內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距離縉云互通僅200米;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鐵穿越,距縉云西站約10分鐘車程;與杭州、臺州、溫州等港口城市同屬2小時交通圈,商務交往與貨物流通非常便捷。按照國家和浙江省統一部署和要求,縉云縣人民政府新碧街道辦事處組織編制了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恢復做出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以及實施國3、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通過此次規劃,新碧街道將整合既有規劃成果,解決發展核心問題,聚焦產業發展合理訴求,構建產城一體化發展路徑,形成新碧街道轉型高質量發展模式的長期規劃支撐。本成果為公眾意見征求稿,最終規劃成果以批復為準。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目錄目錄0101規劃總則0202目標愿景0303底線約束0404空間格局0505支撐體系0606實施傳導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規劃總則總領規劃方向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4、指導,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底線約束,落實三區三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城鄉統籌,優化布局以人為本、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管控落地、高效治理加強與中心城區、產業平臺、周邊鄉鎮的協調,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統籌優化城鄉空間和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全要素全方位一體化的空間保護開發利用秩序。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產城融合、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質;強化集約節約,轉變空間資源粗放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率,促進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轉變。深入挖掘新碧街道自然環境5、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突出地域特色,優化開發及保護方式,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特色街道。管控落地、高效治理。結合新碧街道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深化落實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要素,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自上而下傳達傳導,確保管控落地。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規劃期限整體近期遠期2021-2035年2021-2025年2026-2035年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兩個層次:新碧街道層次:為新碧街道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全部6、國土空間,包括新康村、黃碧街村、三都村、新南村、福康村、新西村、黃碧村村、姓尚村、上小溪村、下小溪村、黃碧虞村、宅基村、馬渡村13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總面積4546.74公頃。中心城區層次: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包含街道駐地建成區和規劃建設發展區,總面積954.13公頃。新碧街道行政轄區范圍中心城區控制范圍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社會經濟發展國土空間利用現狀2020年,新碧街道戶籍人口12837戶,30140人。常住人口14049戶,37146人。產業方面,新碧街道以工業為主導,以浙江縉云經濟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已形成現代裝備制造、新材料、運動休7、閑文化、智能家居等為主的產業體系,其中現代裝備制造和休閑運動兩大產業集聚規模較大。規劃范圍內國土總面積為4546.74公頃。887.58 公頃3437.19 公頃建設用地農用地221.97 公頃其它用地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戰略引領明確發展目標愿景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功能定位堅定不移走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道路,貫徹落實麗水市“永做挺進師、建設新麗水”新目標,以縉云縣生態工業主平臺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聚力打造:聯金融麗生態工業高地縉北產城融合創新組團城鄉融合共富示范窗口聯金融麗生態工業高地8、縉北產城融合創新組團城鄉融合共富示范窗口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發展目標規模預測用地規模鎮域常住人口:5.79萬人城鎮化率:68.78%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與上位國土空間規劃下發規模保持一致。2025年2035年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平臺整合升級初具成效,城鄉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新碧特色IP初步形成。國土開發保護目標三條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城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全面建成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的生態工業高地,高質量綠9、色發展取得決定性成果,成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兩方面成果和經驗的重要窗口,人民物質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生態富麗,基本實現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打造成為能夠代表浙江大花園核心區共同富裕樣板窗口,為城鄉居民提供高品質美好幸福生活。國土開發保護目標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形成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人口規模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空間管控構建底線管控框架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0、(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落實劃定三條控制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紅線不涉及938.69 公頃564.25 公頃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落實生態環境控制線自然保護地18.35 公頃省級公益林1146.32公頃水環境功能區99.22 公頃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中國傳統村落3個浙江省傳統村落1個黃碧村村、黃碧虞村、宅基村馬渡村18.41公頃核心保護范圍53.30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不含核心保護范圍黃碧虞村黃碧村村宅基村馬渡村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11、意見稿核準落實其它控制線在浙江縉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空間控制線劃定的基礎上,除前述控制線外,對以下5類14種控制線同步進行核準落實、上圖入庫。糧食安全控制線基礎設施控制線災害防治控制線城市重要控制線糧食生產功能區高標準農田高速鐵路保護范圍高速公路保護范圍高壓輸電廊道油氣廊道地質災害易發區洪水淹沒區工業用地控制線城市黃線城市綠線城市橙線城市藍線風景文化控制線風景名勝區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全域統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總體空間格局規劃形成的總體發展格局“一心三區,兩軸四片12、”“一心”:綜合服務核心。“三區”:產城融合區、產業發展區(兩個片區)。“兩軸”:城鎮發展軸、產業聯動發展軸。“四片”:休閑農業片、古韻生態片、中心生態片、生態保育片。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用途分區規劃完善國土空間用途分區管制國土空間用途分區含一級分區6個,分別為生態保護與保留區、永久基本農田集中保護區、古跡遺址保護區,以及城鎮發展區、農業農村發展區、礦產與能源發展區。一級分區可進一步細分為二級分區15個。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用地布局規劃以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提升生態功能、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建13、設為指引,優化規劃期內鎮域用地布局、細化用地地類。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村莊建設邊界根據村莊發展實際確定村莊發展規模,劃示村莊建設邊界。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保護與治理,以鄉村土地綜合整治、森林城鎮建設等為重點,推動生態、農業、城鎮空間的綜合修復,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鎮有機更新產業轉型升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城鄉風貌改造提升新建溪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維護礦山修復農用地綜合整治農村建設用地綜合整治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14、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高效韌性完善服務支撐體系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綜合交通體系三橫:新華路;平黃公路;巖西公路。三縱:高速公路一條,即現狀金麗溫高速;國道一條,即330國道(改建);碧街路。形成“三橫三縱”的總體結構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以分級分層、服務便利、服務均等為原則,按照生活圈理念配置公共服務設施,構建“5-10分鐘鄰里圈15分鐘生活圈30分鐘鎮街生活圈”三級公共服15、務體系。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圈體系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城鄉生活圈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市政基礎設施建立系統完善、城鄉統籌、生態低碳、智慧管理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確保運行安全。供水:提升供給能力,保障飲水安全加強供水管網建設,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適度超前建設供水設施,保障供水能力。統籌城鄉污水處理,完善鎮區配套設施及管網,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能力,保障整體城鄉污水排放。排水:統籌城鄉污水,提升保障能力電力&燃氣:構建綠色低碳能源供應體系增容、新建變電設施,加強區域電網16、高壓燃氣輸配系統聯通,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可持續能源系統。進一步加強區域通信網絡連通,超前布局下一代通信基礎設施。通信:適當超前布局通信基礎設施環衛:完善垃圾收運及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及資源化利用配套設施建設,健全大件垃圾、建筑垃圾收運體系,提高環衛治理水平。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城鄉公共安全提高城市韌性,完善綜合防災體系,構建智慧穩固的安全格局,健全公共安全保障優先的綜合防災體系。消防: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提高救援能力新建消防站一處。全面落實“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從新碧街道的實際出發,結合功能布局,加強火災預防、火災撲救17、和搶險救援“三大體系”建設。抗震:完善防震為主、平震結合抗震體系明確抗震設防標準,充分利用開敞空間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完善避難疏散通道,提升城鎮抗震能力,提高應急響應效率。人防:加強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體系堅持平時與戰時、地上與地下、人民防空與應急管理、人防設施與基礎設施相結合,完善平戰結合人防工程體系。防洪:多樣化手段提高防洪能力城區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新建溪新碧段兩岸區域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村莊及萬畝以上成片農田防洪標準按10年一遇。重點進行“強庫”、“固堤”、“強排”等三類防洪水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流域、區域的防洪減災能力。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保18、障實施健全傳導實施機制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規劃傳導劃分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包括城鎮單元和村莊單元,并明確向下位規劃的傳導內容(包括單元主導功能、規劃人口、建設用地面積、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及基礎設施配建標準或空間布局要求,重要控制線的空間落位與管控要求等)。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鎮單元村莊單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縉云縣新碧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眾征求意見稿實施保障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實施“一張圖”規劃管理落實上位規劃明確的重大項目和工程,對新碧街道近期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及用地做出統籌安排,明確重大項目清單,推進規劃落地實施。制定近期行動計劃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動態維護的規劃監測評估機制,及時發現空間發展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制定調整規劃實施政策措施。建立規劃評估監測機制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的咨詢論證,增強公眾對科學、高效、集約利用國土空間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與監督的主動性。健全公眾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