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縉云縣仙都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559
2024-08-23
14頁
5.29MB
1、麗水市縉云縣仙都街道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規劃定位浙中區域人文山水龍頭勝境黃帝文化特色旅游名鎮保障地區生態安全格局的綠色廊道打響縉云文化旅游名片承載縉云主城區文旅服務的功能板塊完善新農村服務配套的重要節點集約發展文化根基山水格局景村聯動中國黃帝文化特色旅游名鎮仙都街道(2035年)核心指標 永久基本農田:274.13公頃 生態保護紅線:1641.60公頃耕地保有量:313.6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6.9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 一、加 強人為活動管控(一)規范管控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二)加強有限人為活動管理;(三)有序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二、規范占用生態2、保護紅線用地用海用島審批 上述允許的有限人為活動之外,確需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的國家重大項目,按照規定辦理用地用海用島審批。三、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一)強化數據共享;(二)加大監管力度;(三)嚴格調整程序。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仙都街道生態保護紅線位于鼎湖村、前湖村、田村、鐵城村等7個村,劃定面積1641.60公頃。“兩個不變”02永久基本農田現狀種植糧食作物的,繼續保持不變。現狀種植棉、油、糖、蔬菜等非糧食作物的,可以維持不變,也可以結合種糧補貼有關政策引導向種植糧食作物調整。0102不得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用地。不得種植造成地類改變的作物。01“兩個不得”“四個禁止”02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3、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01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0304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管控要求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管控仙都街道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274.13公頃。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管控要求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大項目1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基礎上,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原則,在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任務。新增的綠色通道2依法依規建設,確需占用4、永久基本農田的,應履行永久基本農田占用報批手續。農村道路4農村道路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項目3必要的田間道路、灌排設施、農田防護林等配套設施允許少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并在項目區內補足,確實難以在項目區內補足的,在縣域范圍內同步落實補劃任務。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的調整城鎮開發邊界以及特別用途區原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國家重大項目建設、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調整的,按國土空間規劃修改程序進行。城鎮開發邊界的勘誤規劃實施中因地形差異、用地勘界、產權范圍界定、比例尺銜接等情況需要局部勘誤的,由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后,不視為邊界調整。仙都街道城鎮開發邊界位于鎮區南部,5、劃定面積6.96公頃。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分區管控要求城鎮開發邊界內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在不突破規劃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前提下,城鎮建設用地布局可在城鎮彈性發展區范圍內進行調整,同時相應核減城鎮集中建設區用地規模。特別用途區原則上禁止任何城鎮集中建設行為,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原則上不得新增除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必要的配套及游憩設施外的其他城鎮建設用地。城鎮開發邊界外禁止或限制性要求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嚴6、格控制政府投資的城鎮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允許建設的內容交通、水利及其他線性基礎設施工程;軍事及安全保密、宗教、殯葬、綜合防災減災、戰略儲備等特殊建設項目:郊野公園、風景游覽設施的配套服務設施:直接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的建設項目,其它必要的服務設施和城鎮民生保障項目建設。城鎮開發邊界管控要求.好溪文旅發展帶生態涵養保護區仙都地質公園鄉村振興示范區仙源村美食度假村下洋村民宿度假村前湖村旅游服務中心鼎湖村綜合服務中心塘后村鐵城村田村打造以仙都景區為核心,南北兩側以生態林業保護為主,中部以鄉村風情體驗與景區文化旅游為主,形成“一帶兩線五區多點”的整體結構。一帶:好溪文旅發展帶兩軸:沿S219的城鄉統籌發展7、軸、沿X520的村莊協同發展軸四區:南側生態涵養保護區,中部仙都景區、北部鄉村振興示范區,西部仙都地質公園。多點:以鼎湖村為核心建設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結合多個特色鄉村點。規劃結構黃帝縉云 人間仙都旅游發展定位依托山水遺跡勝境和特色人文旅游資源,圍繞黃帝文化主題,以休閑康養為核心,集旅游觀光、文化、娛樂、科普、研學為一體的國際旅游度假區。/生態筑基/文化鑄魂/產業賦能生文業樂養文養山養心養旅游發展格局一軸四養,魅力仙都華夏文化展軸示以黃帝文化為主線,統領景區,因地制宜,在產業體系下打造“樂、山、文、心“四大特色休閑養生組團,以觀光旅游為核心吸引力,帶動加持休閑旅游,拓展培育養生養老旅游,形成集旅8、游、文化、產業、康養等一體的系統化產品體系。仙都旅游發展格局 重要歷史文化資源統計表歷史文化保護1梳理資源明確范圍2管控要求3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梳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劃定各類歷史文化保護線制定特色風貌保護的重點區域及保護措施提出對各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管控要求梳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明確保護范圍,劃定重點保護區域,提出管控要求類別級別名錄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仙都摩崖題記省級仙都石梁橋獨峰書院縣級下洋濟川丁步橋田氏宗祠濟川叮步橋田氏宗祠獨峰書院仙都摩崖題記仙都石梁橋仙都石梁橋仙都石梁橋仙都重要歷史文化資源規劃分期實施近期建設目標 區域空間框架進一步優化,“一帶兩線五區多點”的空間框架9、初步形成;生態農業空間規模化連片發展初步形成;景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功能服務多樣,生活質量提升,景區有機更新穩步推進;道路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景區環境質量更加優化,人居環境更加美好。近期建設原則 全域整治。優先思考籌謀全域整治,為未來區域國土空間發展做好空間準備。提升功能。加快推動城鄉空間功能優化和調整,針對新興功能區域發展、新舊區域之間聯動進行優化,積極引導人口和各類產業的合理分布。完善結構。完善區域國土空間結構,優先發展仙都景區、重點產業平臺,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對區域的生態脆弱地區實施有效保護。強化節點。通過在旅游風景區等重要節點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帶動區域土地10、開發,提升功能能級,樹立區域形象,加快功能極化,凸顯節點功能價值。規劃數據庫建設依據鄉鎮級規劃數據庫建設標準和數據匯交要求,形成鄉鎮級規劃數據庫,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作為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和審批的基礎和依據,維護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性、約束性、權威性。規劃數據庫包括基礎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按照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標準與規劃編制工作同步建設、同步報批,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單元詳細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核心引領本級落實規劃下位銜接搭建“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數11、據準備建立標準空庫坐標系設置矢量數據入庫屬性數據入庫數據檢查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01 財稅政策健全發展投融資和利益分配機制02 產業準入建立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度03 考核評估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評估機制04 獎懲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政策體系05 多方參與構建專家團隊提升公眾參與制度 探索鄉村規劃建設基層管理人員能力提升機制,建立鄉村規劃師、鄉村設計師等專業人才統籌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落實主體責任。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對已編制規劃的村莊優先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減掛鉤等項目。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機制,將規劃實施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建立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推廣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等;加強耕地保護,保障耕地占補平衡,高標準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制定建設用地節余指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整理建設指標留鎮比例、結余指標交易收益與項目所在鎮、村的利益分配等要求。明確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和增長的比例,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