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連縣勐馬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562
2024-08-23
40頁
20.75MB
1、前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據國家、省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按照普洱市、孟連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統一部署,落實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普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孟連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勐馬鎮人民政府會同普洱市孟連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孟連縣勐馬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孟連縣勐馬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及修復作出的具體安排,是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的2、基礎,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規劃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注:本次成果為征求意見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目錄01 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02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06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07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03 保障糧食安全,打造邊境熱區農業04 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05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08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1.1規劃范圍與期限1.2規劃原則1.3定位與目標2.1強化底線約束2.2優化空間格局2.3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1構建農業空間格局3.2嚴保耕地資3、源與糧食安全3.3推動邊境熱區優勢特色農業建設4.1維育山環水繞的生態空間格局4.2優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3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5.1強化鎮村體系結構5.2引導村莊發展分類5.3產業空間布局5.4特色風貌塑造6.1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6.2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6.3綠色低碳的市政設施體系6.4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7.1中心鎮區空間結構7.2中心鎮區藍綠空間體系7.3中心鎮區基礎設施體系8.1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8.2制定近期實施計劃8.3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1.1 規劃范圍與期限1.2 規劃原則1.3 定位與目標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014規劃范圍圖1.1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基期4、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規劃范圍規劃期限n縣域范圍:包括8個行政村和國營農場,面積518.53平方公里。n中心鎮區范圍:包括勐馬鎮區及周邊區域,面積161公頃。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1.2 規劃原則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資源環境和生態安全約束下,探索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塑造高品質人居環境,保障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供給,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社區生活圈,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5、幸福感和安全感。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尊重地區差異,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嚴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土安全底線。尊重規律,堅守底線聚焦城鄉統籌,全力優化高質量發展布局。不斷完善功能、加強管理,切實提升城鄉建設水平。打造精品鎮區,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打造孟連(勐阿)邊境經濟合作區,凸顯勐馬口岸資源優勢;打造美麗鄉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城鄉統籌,優化布局充分尊重本土資源與特色,切實保護自然山水格局,深入挖掘口岸及民族文化資源,突出地域自然特點和文化特色,體現鎮6、的舒適、村的恬淡,因地制宜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1.3 定位與目標規劃定位力爭到2035年,將勐馬鎮建設成為:守土固邊示范區邊貿產業聚集區對緬邊境口岸城鎮活力生態宜居城鎮 落實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20252035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基本奠定。口岸經濟基礎持續鞏固,生態空間實現有效保護,鎮村空間進一步統籌優化,鎮區集聚效應明顯,城鎮綜合服務功能更加完善,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鎮村空間治理體系基本建立。全面建設成為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民族團結繁榮、可持續發展、富裕開放美麗和諧的口岸示范鎮。階段目標2.1 強化底線約束2.2 優化空間格局27、.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022.1 強化底線約束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鎮域“三線”劃定圖落實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守住生態安全,確保生態保護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勐馬鎮劃定生態紅線保護面積為19453.48公頃。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勐馬鎮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3086.54公頃。劃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引導城鎮開發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勐馬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210.09公頃。低山特色種植區中山特色種植區2.2優化空間格局鎮域國土空間總體結構示意圖“一屏”指大黑山風景名勝區8、,是全鎮中部熱帶森林生態屏障;“兩廊”指南馬河生態廊道和南卡江生態廊道,加強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防治。構建“一屏兩廊 一軸兩心 三片多點”的總體格局。一屏兩廊一軸兩心三片多點“一軸”指瀾阿高速發展軸;“兩心”指中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勐阿產業核心,發揮經濟輻射作用,拉動軸線發展。“三片”指低山特色種植區、中山特色種植區、壩區產業綜合發展區;“多點”指東乃村、帕亮村、臘福村等村委會形成綜合服務區。壩區產業綜合發展區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生態廊道主要發展軸發展核心產業片區生態屏障行政村2.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鎮域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示意圖基于自然地理格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落實區域發展戰略9、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強化底線管控,劃分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制定管控規則。生態保護區:以嚴格保護、禁止開發區域進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原國土用途。生態控制區:以保護為主,僅允許在不降低生態功能、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前提下依法依規進行適度開發利用。農田保護區:按照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禁止違規占用從事非農建設,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城鎮發展區:所有建設行為應按照詳細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對各類城鎮建設土地用途和建設行為提出準入要求,城鎮發展區外原則上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鄉村發展區:按照“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10、+分區準入”的方式根據具體土地用途類型進行管理。礦產能源發展區:合理開采,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保護區域內生態環境。強化底線約束明確分區管控1203保障糧食安全打造邊境熱區農業3.1 構建農業空間格局 3.2 嚴保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 3.3 推動邊境熱區優勢特色農業建設3.1 構建農業空間格局保障糧食安全打造邊境熱區農業一軸沿瀾滄至勐阿高速公路、規劃G677線(二級路)沿線河谷形成的熱區農業發展軸線,著力發展高質量的高原特色農業,重點培育橡膠、咖啡、茶葉等產業,形成主要的熱區農業發展區。三片重點打造三個農業片區,分別為低山特色種植區、中山特色種植區、壩區產業綜合發展區。鎮域農業空間格局示意圖向11、優勢區域聚集,優化農業生產格局,構建“一軸三片”的農業發展格局。低山特色種植區中山特色種植區壩區產業綜合發展區產業片區熱區農業發展軸3.2 嚴保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定耕地面積,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強化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科學劃定和保護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加強耕地保護與利用嚴守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和蔬菜安全創新耕地保護監督管理機制保障糧食安全打造邊境熱區農業3.3 推動邊境熱區優勢特色農業建設打造一流茶產業u發揮勐馬鎮生態環境優越、民族茶文化資源豐富等疊加優勢,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茶文旅12、深度融合為主線,強化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快建設綠色有機秀美茶園。建設咖啡現代農業示范園區u優化咖啡農業區域布局,按照“綠色、有機、生態”的消費趨勢,運用現代工業經營管理理念,推進“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做大做強現有橡膠知名品牌u推廣農墾橡膠等品牌,推動企業產品升級。推進天然橡膠產業從原料供應轉向原料與產品開發并重的全產業鏈建設,建成集種植、加工、流通、倉儲、中轉、信息處理等功能為一體天然橡膠全產業鏈基地。發展特色經作,擴展農民收入渠道u發揮熱區資源優勢,以建設牛油果等優勢果種規模化綠色產業基地為基礎,推進熱帶特色水果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保障糧食安全打造邊境熱區農業16013、4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4.1 維育山環水繞的生態空間格局4.2 優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4.3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4.1 維育山環水繞的生態空間格局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遵循生態保護連續性原則,注重生態要素的銜接連通,構建“一屏兩廊多節點”的生態保護格局一屏指孟連大黑山省級森林自然公園,構建全鎮中部熱帶森林生態屏障。兩廊指南馬河生態廊道和南卡江生態廊道,加強水生態修復和水污染防治。多節點以臘福水庫、南彌水庫等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為支點,形成勐馬鎮生態網絡節點。鎮域生態空間格局示意圖臘福水庫南彌水庫南馬河生態廊道南卡江生態廊道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生態節點自然保護地孟連大黑山省級森林自然公14、園4.2 優化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地體系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建設分類科學、布局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1個省級森林公園為主的自然保護地系統。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嚴守水環境質量底線,嚴格控制水資源利用上限,優化水資源空間布局,對縣域內水源保護地、南盤江等重要河流、水庫劃定管理范圍,明確管控要求。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孟連縣下達的林地保有量指標,完善林地用途管制,明確林地分級保護、分區管理措施,提高森林資源質量。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落實孟連縣下達的耕地保有量指標,明確耕地保護、質量提升和布局優化措施,明確耕地利用優先順序,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濕地資15、源保護與利用構建濕地保護修復體系,以南卡江、南馬河等重要河湖濕地、水源保護地等為重點,強化濕地分類管控措施,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協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對優勢礦種進行總量控制開采,明確限制和禁止開采礦種,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積極引導廢棄礦山有序退出。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4.3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系統推進勐馬鎮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提升生物多樣性與物種豐富度,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過度干擾,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湖山有序推進廢棄礦山環境治理,分類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水嚴格控制污水排放,16、加大水體綜合治理力度,推動水生態修復林調整林種結構和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建立完備的生態林業體系田防治重金屬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強化南卡江、南馬河、水源地等重要濕地河湖生態保護修復草提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林草濕地保護,提升陸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筑牢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底色05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5.1強化鎮村體系結構5.2引導村莊發展分類5.3產業空間布局5.4特色風貌塑造鎮村體系布局規劃圖5.1 強化鎮村體系結構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中心鎮區(政府駐地、勐阿口岸)中心村(村委會駐地)一般村(基層居民點)p 鎮村規模結構規劃鎮村等級鎮村名稱數量(個)規模(人)中心鎮17、區政府駐地勐阿口岸25000中心村勐馬村、賀安村、芒海村、帕亮村、雙相村、臘福村、東乃村7300-800一般村全鎮分布132100人以上p 鎮村等級體系規劃村莊布局規劃圖5.2 引導村莊分類發展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自然村村莊分類村莊分類數量城郊融合類村莊13集聚發展類村莊54特色保護類村莊48整治提升類村莊17合計132行政村村莊分類村莊分類名稱城郊融合類村莊勐馬村集聚發展類村莊賀安村、芒海村、帕亮村特色保護類村莊雙相村、臘福村、東乃村、勐阿村合計8城郊融合類:加快推動與鄉鎮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承接鄉鎮人口和功能外溢。集聚發展類: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18、進一步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整治提升類:結合村莊自身發展條件,鼓勵村民利用宅基地,實現村莊更新;因地制宜優化用地布局,用好各類存量并嚴控增量,統籌協調村民建房需求。特色保護類:嚴格保護抵邊村寨,深入挖掘村莊歷史文化與特色要素,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保障一定規模鄉村產業發展需求。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5.3 產業空間布局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結合勐馬已有資源、產業和特色,做大做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依托農業產業優勢,在保護生態紅線的原則上,鼓勵發展一批精品農業深加工廠,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邊貿產業和對緬公共服務業。勐馬田園綜合體孟連邊境經濟19、合作區勐阿片區抵邊特色村寨體驗山地休閑度假體驗莊園經濟發展區鎮域特色規劃圖5.4 特色風貌塑造統籌鎮村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打造云南沿邊獨具原生態自然山水特征、傣族、拉祜族、佤族民族特色、茶祖文化特色以及獨特邊境風情的知名特色小鎮。構建“兩核、兩廊、三區、多點”特色風貌結構。兩核:鎮區特色核心、勐阿口岸特色核心。兩廊:民族文化走廊、茶祖文化風情走廊。三區:傣族民族聚落(雙相)、拉祜族民族聚落(帕亮村、臘福村、東乃村、賀安村)、佤族民族聚落(雙相)多點:風景旅游資源、民族特色村寨。6.1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6.2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6.3綠色低碳的市政設施體系6.4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 完善基礎20、設施 增強安全韌性066.1 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規劃示意圖p 區域交通包括勐阿鐵路、瀾滄至勐阿高速公路、規劃G677線(二級路)、規劃勐馬至公信二級公路。p 內部交通提升現有主要聯系道路等級至三級公路,提升自然村聯系道路質量。p 交通設施在中心鎮區、勐阿片區布局客運站、物流樞紐等交通設施。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加強全民健身場地建設,打造田園步道及環山步道,帶動基層群眾參與健身。鎮區保留現有健身場地。各行政村充分利用閑置公共服務設施,設置健身廣場,自然村有條件可選擇性配置。形成鎮中心衛生院、鄉村衛生室功能完善多層次、全覆蓋的醫療服務體系。優化整合鄉村衛生室,相21、鄰村莊可聯合設置,距離鎮區較近的村莊可與鎮區設施共享。合理優化鄉鎮及鄉村學校資源配置,鄉鎮至少配置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1所鄉鎮中心完全小學;提升幼兒園保教服務水平。規劃鎮區配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各行政村配置文化活動室,集聚發展類村莊可選擇性配置農家書屋等品質提升型設施。提升改造鎮區農貿市場,各行政村配置便民農家店,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鎮區配置1處養老院,各行政村配置老年活動室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完善鎮域教育、體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社會福利、農貿服務等公共設施建設,構建鄉村社區生活圈。分為中心鎮區與行政村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體系。公小金健敬文+初幼超農+小+超幼文 健公公小金健敬文+初幼22、超農+小+超幼文 健公小+超幼文 健公小+超幼文 健公小+超幼文 健公小+超幼文 健公6.2 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6.3 綠色低碳的市政設施體系根據發展規模,配套建設給水、排水、供電、通信、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通信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建”理念,統籌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包括5G)、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建設。供電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鄉鎮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鄉鎮發展需求。環衛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排水堅持集中和分散相結23、合、截污和治污相協調,完善污水、污泥處理,提升再生水品質擴大應用;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積水點、易澇區。鎮區及勐阿片區各規劃一座污水處理廠。給水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鄉鎮。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鎮區及勐阿片區各規劃一座給水廠。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6.4 安全韌性的綜合防災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全韌性p 消防工程規劃 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重點針對建設區和山林區進行消防工作。消防車能在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邊緣,消防站服務面積4-7km2,中心鎮區及勐阿口岸片區各規劃一座消防站。消防通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米,消防通道的24、坡度不宜大于8%,與建筑外墻的距離宜大于5米。p 防洪工程規劃 鎮區及勐阿片區防洪標準近期按5年一遇、遠期提升為20年一遇設防;一般中心村、自然村防洪標準按照10年一遇設防。規劃采用工程性設施、河道疏浚及生物保護等綜合性治理措施。p 抗震工程規劃 鎮區的抗震設防標準為8度。p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 規劃以高速公路、二級路作為一級疏散通道,縣鄉道、三級路作為二級疏散通道;依托鎮政府作為防災指揮中心;規劃公園綠地、廣場、學校等空曠地作為應急避難所。+避防避防 消消+綜合防災體系規劃圖077.1 中心鎮區空間結構7.2 中心鎮區用地布局7.3 中心鎮區道路交通規劃7.4 中心鎮區藍綠空間體系7.5 公共25、服務設施布局7.6 中心鎮區基礎設施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p 構建“一核兩心、一軸兩帶五片區”的中心鎮區空間結構 一核:鎮區生活核心在臨近居住、市場、商業、公共服務的鎮區中心區域打造復合型生活核心。兩心:公共服務中心政府辦公區域較為集中區域打造為公共服務中心。旅游服務中心利用潑水廣場,結合周邊村莊、景點提供旅游服務。一軸:鎮區發展主軸勐孟線沿線形成勐馬鎮區的主要發展軸。兩帶:勐公線發展帶勐公線沿線形成了勐馬鎮區的南北向發展帶。風景旅游帶勐馬瀑布-鎮區特色村落形成風景旅游帶。五區:綜合生活區、特色村落區、教育服務區、綠色休閑區、生態旅游區。7.1 中心鎮區空間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中26、心鎮區城鎮空間結構示意圖7.2 中心鎮區用地布局p 優化勐馬鎮中心鎮區建設用地布局結構,充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強低效用地再開發、鼓勵建設用地混合使用,統籌安排居住、商業、公共服務設施、工業、市政基礎設施、道路交通、綠地廣場等各類用地規模和布局。中心鎮區城鎮開發邊界規模75.98公頃。中心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圖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7.3 中心鎮區道路交通規劃p 道路網結構和布局優化中心鎮區路網布局,規劃形成過境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多層次路網體系。建設用地范圍內部采用“窄路密網”模式,增加內部次支路網密度。建設用地外部規劃道路為現有建設用地服務并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p 停車設施布局配置與勐馬27、鎮中心鎮區相協調、集約節約用地的社會公共停車場,并預留充電設施建設條件。中心鎮區道路系統規劃示意圖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至勐馬溫泉至勐阿口岸至孟連縣城規劃過境道路P客7.4 中心鎮區藍綠空間體系p 形成“兩帶四點”的藍綠空間格局。兩帶:以穿過鎮區內兩條河道為主要景觀帶,沿河打造濱河綠化。四點:規劃濱邊公園,濱河景觀融入城市綠地;強化潑水廣場等現有景觀,打造景觀節點;利用勐馬瀑布等景點強化綠地景觀結構;利用客運站周邊空地打造公共綠地。中心鎮區藍綠空間格局示意圖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7.5 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中心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p 社區生活圈建設鎮區綜合服務中心,促28、進設施服務向基層延伸,劃定5-10分鐘、15分鐘社區生活圈。p 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福利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p 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中心鎮區安全防災體系。抗震:一般建筑物按照7度抗震標準設防,生命線工程及重要工程應按照抗震安全性評估結果和要求進行抗震設防。防洪:鎮區防洪標準近期按5年一遇、遠期提升為20年一遇設防。消防:推進一二級消防站建設,消防救援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100%。疾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7.6中心鎮區基礎設施體系p 健全綠色智能、城鄉共享的中心鎮區市政設施體系。010203海綿城市l 城市水體水質達標率100%;l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60%給排29、水工程l 城市自來水普及率100%;l 城市污水處理率100%。電力電信工程l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率及5G通信覆蓋率達到100%;l 保障配電網安全可靠、經濟供電。0405l 加快智慧管網建設;l 構建市政管線一張圖,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l 規劃燃氣氣化率100%;l 安全、穩定、可靠供氣。燃氣工程智慧管線市政設施體系優化空間布局建設品質鎮區88.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8.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8.3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8.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8.2 制定近期實施計劃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落實上位規劃傳導鄉鎮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指導專項規劃明確強制內容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30、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8.3 完善規劃監督實施保障機制推進公眾參與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系統,完善規劃督察員制度,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內容,明確各級執法職責,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建設,綜合運用衛片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執法督查。推進公眾參與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的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加強對規劃的宣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及實施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規劃意識,提高維護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推進規劃的實31、施。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提出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保護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重要性的認識;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和定期評估。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政策,完善財政、投資、產業、環境、生態、人口、土地等規劃實施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增減掛鉤、增存掛鉤、點狀供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完善政策配套實施監督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切實落實,公眾參與統籌規劃管理保障傳導實施孟連縣勐馬鎮孟連縣勐馬鎮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示時間:公示時間:2024年8月26日至2024年9月24日(共30天)公示公示平臺平臺:孟連縣人民政府官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