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倉儲危化品經營單位應急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565
2024-08-23
16頁
76.61KB
1、無倉儲危化品經營單位應急預案xxxxxx有限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備案版)xx年11月30日目 錄1總則41.1編制目的41.2 編制依據41.3 適用范圍41.4 應急工作原則42經營單位概況53.應急救援的組成和職責5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聯系方式53.2職責與分工64.應急程序、通訊聯絡64.1 報警與救援程序64.2 社會救援報警電話75 預警和預防機制75.1 信息報送75.2 事故預防86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措施86.1燒堿86.2液氨96.3硫酸96.4鹽酸106.5氫氧化鈉126.6次氯酸鈉127 緊急疏散的原則137.1 建立警戒區域137.2 緊急疏散148 應急救援預案的2、管理和處置148.1 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148.2 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原則148.3 應急救援信號規定159 應急培訓計劃和演練計劃15161總則1.1編制目的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對公司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有效控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保證事故應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運行,最大限度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社會安全、可持續發展。1.2 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行業管理規定、技術規范和標準,結合公司自身經營情況及3、所經營的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制定本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1.4 應急工作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1)以人為本,快速反應。事故發生后,迅速按照預案實施應急工作,處置事故,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努力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確保社會穩定。(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實行統一指揮、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3)分工負責,協同應對。有關部門根據“三定”方案和本預案規定的職責,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4)4、單位自救與社會救援相結合。加強應急救援科學研究和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建設,在事故單位開展自救工作的同時,依靠社會力量,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2經營單位概況主營產品鹽酸、硫酸、液氨、燒堿、氫氧化鈉、次氯酸鈉。3.應急救援的組成和職責3.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聯系方式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如下:xxx:男公司法人 181xxx:男公司經理 18013.2職責與分工不管在任何環節發生事故,公司應急救援組織均有義務協助應急救援工作。組長: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協助社會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組員:負責在現場收集材料,以便對發5、生事故調查;負責搶救工作和協助社會醫療救護單位進行救護工作;并向醫療單位說明是受何種危險化學品的傷害,及危險化學品的危害特性、急救方法;負責協助公安、消防部門救援隊伍疏散事故現場的人員、設立警戒線;負責后勤保障供應。4.應急程序、通訊聯絡4.1 報警與救援程序事故發生事故報警與接警出動應急救援隊員火災撲救泄漏處理緊急疏散現場急救根據公司經營方式,當接到事故報警后,迅速召集應急救援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協助應急救援。在趕赴現場途中,通過電話向在事故現場人員強調盡可能疏散、撤離事故現場的無關人員,根據事故大小首先設立一定范圍的危險區,并進行隔離,禁止其他無關人員、車輛進入。并立即向當地的公安、消防、6、醫療、環保等部門報警。到現場后,根據各人職責和分工,迅速展開救援活動;根據事故的大小,協助當地的公安、消防、醫療、環保等部門檢測、搶險、救援工作開展,向社會救援單位說明提供危險化學品的救援方法、措施及安全技術說明書,共同迅速制定現場搶險、救援及控制方法。應急救援人員協助醫療救援人員在現場視受傷人員情況現場進行治療救護,或迅速安排車輛送往醫院進行救治。4.2 社會救援報警電話消防報警電話:119醫療急救電話:120公安報警電話:110 河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0371-65865839鄭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0371-677100005 預警和預防機制5.1 信息報送發生安全責任事故時,應當7、立即向主要負責人如實報告。主要負責人接到事故或險情報告后,應根據各自職責,在規定時限內及時上報相關信息。5.2 事故預防制定公司所涉及的危險化學品的事故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和修訂;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滿足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員;完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強化日常安全生產檢查。特別是在運輸途中,應加強監管,由供貨方實施監控管理。如有運輸途中發生意外,監管部門應及時采取救援措施,并向上級匯報。如自身能力不能施展救援的,應及時向其他有能力的營救部門求援。6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措施6.1燒堿一、危險特性: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并放熱,遇潮時對鋁、鋅和錫有腐蝕性,并8、放出易燃易爆的氫氣。本產品不會燃燒,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具有很強腐蝕性。二、泄漏處置: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清潔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以少量燒堿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 三、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二氧化碳滅火器。四、人員救援:皮膚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用3%硼酸溶液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9、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應盡快用蛋白質之類的東西清洗干凈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質物品。患者清醒時立即漱口,口服稀釋的醋或檸檬汁,就醫。6.2液氨一、 危險特性:爆炸極限15.7-27.4%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二、泄漏處置:迅速撤離至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區,并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防化服。切斷氣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必要時報警。三、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滅火劑:10、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四、人員救援:皮膚或眼睛接觸:立即脫去衣物或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就醫。若有灼傷,就醫治療。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6.3硫酸一、危險特性:與易燃物(如苯)和有機物(如糖、纖維素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放出氫氣。遇水大量放熱,可發生沸濺。具有強腐蝕性。二、泄漏處置: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面罩,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木材、紙、油等)接觸,在確保安全情11、況下堵漏。噴水霧減慢揮發(或擴散),但不要對泄漏物或泄漏點直接噴水。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然后收集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三、滅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應急處理人員戴好佩帶自給式呼吸器。穿防腐蝕工作服,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戴橡皮手套。四、人員救援: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12、食入:誤服者給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醫。6.4鹽酸一、危險特性:燃爆危險:該品不燃。具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 放出氫氣。遇氰化物能產生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堿發生中和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二.泄漏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清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13、三、滅火方法:用堿性物質如碳酸氫鈉、碳酸鈉、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撲救。四.人員救援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可涂抹弱堿性物質(如堿水、肥皂水等),就醫。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用大量水漱口,吞服大量生雞蛋清或牛奶(禁止服用小蘇打等藥品),就醫。6.5氫氧化鈉一、危險特性:本品不會燃燒,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并放熱。具有強腐蝕性。二、泄漏處置:隔離泄漏污染區,周14、圍設警告標志,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于干燥凈潔有蓋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三、滅火方法:用霧狀水、砂土。滅火。應急處理人員戴好佩帶自給式呼吸器。穿防腐蝕工作服,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戴橡皮手套。四、人員救援:皮膚接觸: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臉,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或用3%硼酸溶液沖洗。就醫。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食入:患者清醒時立15、即漱口,口服稀釋的醋或檸檬汁,就醫。6.6次氯酸鈉一、危險性:次氯酸鈉對皮膚黏膜有腐蝕作用,溶液的腐蝕性與同濃度的氫氧化鈉相似。 經常用手接觸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變薄,毛發脫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次氯酸鈉在胃中與胃酸接觸后,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對胃黏膜有較大刺激性。 大量吸收時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對皮膚、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二、泄露處置: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膠手套。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堿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其他防護: 16、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滅火方法:次氯酸鈉所在的倉庫或使用車間發生火災:次氯酸鈉不燃,但為氧化劑可助燃.,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具有腐蝕性。應疏散火災現場周圍50米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自行滅火時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四、人員救援:吸入:立即轉移至新鮮空氣處,如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刺激癥狀,在監護人的幫助下到公司醫務室進行觀察、治療。情況嚴重時撥打公司醫務室電話或“120”到現場施救。 眼:癥狀較輕時在監護人的幫助下到公司醫務室使用大量清水持續沖洗15分鐘,有持續的疼痛、畏光17、流淚癥狀,就近去專科醫院就診。 皮膚:癥狀較輕時可自行徹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皮膚仍有持續疼痛或刺激癥狀,可去公司醫務室或就近去專科醫院就診。污染的衣服要洗干凈后再穿。 誤服:可口服100200ml的生蛋清、氫氧化鋁凝膠或牛奶。但是出現中毒癥狀者應到醫院就診。7 緊急疏散的原則7.1 建立警戒區域 (1)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2)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及需堅守崗位人員以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7.2 緊急疏散 (1)緊急疏散應向上風向轉移,要指定專人帶領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警戒崗位,負責引導方向,防止有人誤入火災蔓延區。(2)不能在低洼18、處滯留。(3)疏散時注意清查是否有人停留在著火區,如有人未撤出,應采取緊急救援措施。8 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和處置8.1 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 在經營過程中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發布或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和向周圍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請求有關單位支援。8.2 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原則(1)一旦發生事故,不論大小,均要予以高度重視,按事故可能導致的最嚴重的后果及時做出判斷,妥善處置。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以救人為主,同時積極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擴展,并盡快組織人員緊急疏散,撤離至安全區域。(2)應急救援隊伍,19、在重大事故發生時應及時趕赴現場,在指揮領導小組的指揮下,根據事故情況,按照“自救為主”的原則和滅火預案,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除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的各項工作。(3)若事故可能危害到周圍單位、人員(居民)的安全時,應及時和周圍單位及當地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其人員(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4)在自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和向周圍單位通報,盡快請求社會力量援助。社會援助隊伍進入危險區域時,應安排專人聯絡,引導并告知事故概況和安全注意事項。(5)建立事故應急救援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遇到問題及時處理。8.3 應急救援信號規定 統一使用電話報警和聯絡,危險區邊界安排人員設立警戒線。任何閑雜人等禁止越入警戒線。9 應急培訓計劃和演練計劃全體員工都負有事故應急救援的責任,擔負著公司經營各類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及處理工作。應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預案演練和相關知識的理論學習。每次演練參加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實戰的標準進行,整個演練過程做到事前有計劃,事后有總結、講評、記錄。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記錄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記錄時 間地 點組 長參加人員演練內容演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