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縣東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意見征求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638
2024-08-26
25頁
11.27MB
1、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Preliminary results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縉云縣東方鎮公眾意見征求稿前言preface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及浙江省相關要求,特組織編制縉云縣東方鎮國土空間總若干意見及浙江省相關要求,特組織編制縉云縣東方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體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指導東方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規劃是指導東方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2、復和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東方鎮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設的行動綱領,是編制東方鎮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為更好地落實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國土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為更好地落實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要求,切實解決地區現實發展問題,明確發展目標,空間總體規劃相關要求,切實解決地區現實發展問題,明確發展目標,優化空間布局,充分發揮東方生態人文價值,建設“耕耘之鄉,陌上東方”。優化空間布局,充分發揮東方生態人文價值,建設“耕耘之鄉,陌上東方”。0 10 20 30 40 50 60 80 7規劃總則規劃總則發展概況發展概況空間格局空3、間格局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實施保障實施保障發展定位發展定位鎮村體系鎮村體系品質提升品質提升目錄Content101規劃總則1.1指導思想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上級系列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1.2規劃原則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確保管控落地。深化用途與地類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深化布局。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4、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落實上位規劃管控要求明確各類用地功能布局明確規劃管控實施路徑21.3規劃范圍1.4規劃期限本次規劃范圍為東方鎮鎮域范圍,包含 12 個行政村,總面積約 8140.98 平方千米,鎮區位于臚膛村與東方村。本規劃以 2020 年為規劃基期年,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其中近期為 2021年2025 年,共 5 年。遠期為 2026 年2035 年。01規劃總則遼山村遼山村前金村前金村長蘭村長蘭村新深度村新深度村岱石村岱石村臚膛村臚膛村四方村四方村馬石橋村馬石橋村東方村東方村周升塘村周升塘村橫塘岸村橫塘岸村靖岳村靖岳村302發展概況 行政區劃東方鎮包括下轄 5、12 個行政村,分別為馬石橋村、周升塘村、岱石村、東方村、遼山村、長蘭村、新深渡村、四方村、臚膛村、靖岳村、橫塘岸村、前金村。2.1發展基礎 人口規模 產業發展現狀2020 年東方鎮戶籍人口數 2.51 萬人,常住人口 2.02 萬人。自 2015 年以來,東方鎮總人口基本維持在 2.5 萬人左右,平均綜合增長率為 0.98,人口增長趨于穩定。東方鎮是農業重鎮,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缺乏產業吸引力,近五年來,外來流動人口逐年減少,且主要集中在長蘭、巖腰工業園區。外出務工人的人較多,外流人口約占鎮域總人口的 19%。4文化歷史悠久,種類多樣,底蘊深厚,但是保護力度不夠,挖掘開發程文化歷史悠久6、,種類多樣,底蘊深厚,但是保護力度不夠,挖掘開發程度不夠度不夠東方鎮歷史悠久,因其境內有地片名“東方大畈”而得名。鎮域范圍內古樹名木、宗氏祠堂、古橋古堰等歷史遺存豐富;胡公廟會等傳統民俗廟會、集市文化由來已久;木刻活字印刷術為第一批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田氏傳統接骨術”被命名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建立田氏傷科醫療服務;書畫氛圍濃厚,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臚膛小學前身“崇實學堂”是所百年老校,田氏“三世四進士,一朝五神童”至今成為美談。2.2特色價值02發展概況胡公廟會臚膛舞龍湯畈紅軍標語文化類型代表內容農耕文化東方鎮因其境內有地片名“東方大畈”而得名民俗文化八月初九”迎案民俗表演、臚膛7、舞龍等進士文化田氏“三世四進士,一朝五神童”學堂文化臚膛小學前身“崇實學堂”是所百年老校集市文化臚膛集市紅色文化湯畈紅軍標語采石文化前金巖宕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田氏傳統接骨術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靖岳木刻活字印刷術503發展定位3.1人口規模3.2目標定位至 2035 年東方鎮常住人口規模 1.93 萬人;城鎮人口規模 1.16 萬人;城鎮化率 60%。規劃東方鎮從以下三個維度:融入浙中城市群;發揮自身優勢和價值,助推縉云全域景區化建設;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要求。明確東方鎮發展定位為:縉云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縉云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仙都風景區的休閑旅居腹地仙都風景區的休閑旅居8、腹地田園宜居型小鎮的活力中心田園宜居型小鎮的活力中心604空間格局4.1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總面積 5.880 平方公里。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范圍,總面積 9.470 平方公里。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 0.835 平方公里。74.2落實城市重點控制線04空間格局重點城市藍線重點城市綠線重點城市黃線重點城市橙線重點城市紫線村莊建設邊界東方重點藍線主要為縣級河道:好溪;小(二)型及以上水庫 5 個,包括嶺頭方水庫、楊田弄水庫、靖岳先鋒水庫、臚二坑弄水庫、前金西塘水庫。重點城市綠線包括重要城市9、公園、重要的濱水綠地以及規劃認為需要進行重點控制的其他綠地。主要為鎮區內的公園和主要綠地。重點城市黃線包括對城市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用地控制界線。主要為 220kV 仙都變、規劃 110kV 蘇宅變。重點城市橙線包括重要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和社會福利設施以及規劃認為需要重點保障的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控制界線。主要為鄉鎮衛生院及其他重要設施。重點紫線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縣級及以上文保單位、省級及以上歷史文化街區以及規劃認為需要進行重點控制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控制線。主要為 1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仙都摩崖題記-鐵城;1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湯畈紅軍標語。規劃根據村莊分類劃定各村10、村莊建設邊界。8綜合服務核心美麗鄉村休閑區獅子巖景區、傳統村落、紅色文化山水品茗區黃茶基地、巖宕石群核心品牌服務區菜干產業園、蠶桑品牌產業集聚區裝備制造、高精產業4.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東方鎮鎮區形成“一心一軸兩驅四片一心一軸兩驅四片”的空間結構。一心:集合現代化農事服務、醫療康養服務、便民行政服務、商貿休閑服務等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一軸:以好溪流域為載體,聯動麗縉產業園和仙都風景區,將兩大發展極的驅動力傳遞給東方。兩驅:東方鎮北接壺鎮、南靠仙都,是5A風景區和麗縉產業高新區的構成部分,強大的驅動力支撐東方鎮未來發展。四片: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發揮高新制造產業優勢,借勢仙都 5A 級景區,推動11、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創建山水品茗區、產業集聚區、核心品牌服務區、美麗鄉村休閑區四大功能片區。04空間格局904空間格局4.4落實國土空間用途分區生態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保護利用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重點完善城鎮功能的區域。以農民生產生活為主導用途的國土空間,應避讓不宜建設區域,嚴控大規模建設。重點包括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和特殊用地集中區。以生態保護為主,原則上應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1004空間格局4.5優12、化國土空間用地布局通過開展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高耕地集中連片度,優化耕地空間布局。有序引導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合理確定園地規模和位置。合理推進林地結構調整及布局。基本保留對生態敏感脆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廊道等重要生態區域的現狀林地。保護濕地、河流、水庫、坑塘等,嚴格落實濕地保護政策,規劃期內濕地規模不減少。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和布局。完善城鎮保障性住房格局,促進農村居住用地集約節約。優化公共設施布局。構建鄉鎮、村兩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優化產業用地布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完善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優化交通用地布局。形成對外便利,內部暢通的交通體系。優化公用設施用13、地布局。完善給排水、雨污水、供電、通信、燃氣、環衛工程規劃。農業用地布局生態用地布局建設用地布局1105鎮村體系5.1構建鎮村體系規劃形成“鎮區中心村一般村”兩級鎮村體系。鎮區:臚膛村;中心村:東方村、臚膛村一般村:鎮域內其他村莊。圖例:鎮區中心村一般村12根據“綜合研判+村莊發展潛力綜合評價”的村莊分類方法,結合現場調研以及座談會的調研,對東方鎮的自然村進行村莊分類,分為集聚建設村、整治提升村、特色保護村、搬遷撤并村四大類。5.2引導村莊分類發展05鎮村體系類型特性發展指引管控要求集聚建設村經濟水平較高,產業類型多樣,存在一定規模的優勢產業,配套設施齊全承接城鎮發展要求,加強與周邊村莊的關聯14、性,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服務能力;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增強對周邊村莊的輻射與帶動作用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發展需求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保障落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相關用地供給整治提升村以農業生產方式為主,生產規模不大,產業類型單一,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重點以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完善為主,推動優勢種植業發展,提高村民收入建設用地需求以內部置換為主,確保基礎服務設施的用地需求特色保護村具有一定歷史價值或具有特色產業,品牌效應仍需加強;有一定畬族特色文化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可進行觀光旅游的開發,開展相應的民俗節慶活動;特色農業可追求更高品質,依托政策扶持、品牌效應互聯網等繼續做大做強建設15、用地需求以內部置換為主,確保旅游服務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的用地需求搬遷撤并村傳統農業為主,人口流失嚴重,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或處于生態保護區、自然災害多發區等區域內重點以恢復生態功能、農業功能為主,配套設施能夠基本滿足正常生活需求嚴格空間建設用地,實施宅基地、建設用地逐漸退出機制1306產業發展6.1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東方鎮的地理和資源優勢,以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精密儀器制造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組團壺鎮提升產業空間,構成國家級高新區重要組成。同時兼顧本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多元產業快速發展,突出產業經濟效益。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精三產加快農業合作社體系建設,形成16、規模化農業、機械化農業。大力培育桑葉和梅干菜兩大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農副產品初加工產業,形成產業合力。依托麗縉五金科技產業園,聯動壺鎮鎮工業小鎮,擇優引進與已有產業相關聯的上下游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新工業發展格局。以田氏傷科為基礎發展醫養、醫療服務等醫療類延伸產業,打造生態醫養新產業模式。同時探索研究廢棄礦山形成的巖宕資源再利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形成特色礦地景區。146.2發展布局-四片06產業發展結合東方鎮現有的產業基礎與總體產業發展目標,圍繞四大產業結合東方鎮現有的產業基礎與總體產業發展目標,圍繞四大產業片區形成四大功能主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多元屬性的陌片17、區形成四大功能主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多元屬性的陌上田園。上田園。園 之 游山水品茗區、美麗鄉村休閑區山水品茗區、美麗鄉村休閑區(滿足全齡段的山水森林樂園)(滿足全齡段的山水森林樂園)園 之 學核心品牌服務區、美麗鄉村休閑區核心品牌服務區、美麗鄉村休閑區(沉浸式的親子體驗,學習與成長、體驗與提升、團結與友愛沉浸式的親子體驗,學習與成長、體驗與提升、團結與友愛)園 之 養核心品牌服務區核心品牌服務區(生態療養與醫療養老相結合,形成規模化醫養服務)(生態療養與醫療養老相結合,形成規模化醫養服務)園 之 產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適應多元化、產業化與老齡化的多功能生活園區)(適應多元化、產業化18、與老齡化的多功能生活園區)156.2發展布局-四片06產業發展依托東方鎮中部平整田園與梅干菜加工基地、農產品粗加工基地,打造具有研學屬性的農旅項目集合地。以田氏傷科為依托,借助生態環境資源,圍繞田氏傷科建設康養居住服務區,打造生態醫養先行區,建設成為區域級醫養服務中心。田園體驗康養居住北部長蘭工業園結合壺鎮鎮工業產業特色,發展高端制造業,為壺鎮鎮工業小鎮建設提供保障。東方山地旅游資源豐富,將區域內的文化、民俗、非遺、奇山、異石等資源進行歸納梳理,積極探索鄭弄巖宕成為兩山轉換試點,發展為礦地景區。產業制造全域旅游1607品質提升有較高價值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應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重要19、文物保護單位編制專門保護規劃,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格保護;歷史建筑按城市紫線管理辦法進行保護與管理。保護古村所處的山地地形地貌及與之相關的街巷排水溝、坎墻等傳統景觀要素,保護村落內歷史街巷和建筑形成的空間肌理關系,保護建筑群體的空間組織特色,保護各種不同時期歷史建筑形式發展變化的過程。古村外圍農田景觀秀麗,應保持其現有的田園景觀狀態,避免隨意更換作物或拋荒。對有傳統風貌和歷史格局的古村臚膛村和橫塘岸村,及時編制保護規劃,提出保護管理要求,并積極申報相應級別的古村。保護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相關民俗習慣;在發展中保護,實現農業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有機農業、生態旅游和展示利用良性互動,共同促進。保護鎮域內的20、古樹名木、古道等歷史環境要素;保護鎮內蘊含的地域、名人、宗族、民俗等文化內涵,保護鎮內內商業老店鋪、手工作坊的店名、工藝,保護反映村落傳統生活狀態的民風,保護傳統生活的延續性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文獻、事件、詩詞、故事、民間傳說、風俗活動等。深入挖掘東方鎮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保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等文物古跡保護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自然山水環境、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古樹名木保護傳統手工業文化景觀和農業文化景觀保護歷史環境要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價值的古村7.1保護歷史文化資源1707品質提升7.1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東方鎮內歷史文化資源有 2 處省級傳統村落臚膛村、橫塘岸村。1 處21、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湯畈紅軍標語。1 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田氏傳統接骨術。1 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靖岳木刻活字印刷術,臚膛村臚膛村湯畈紅軍標語橫塘岸村橫塘岸村田氏傳統接骨術靖岳木刻活字印刷術187.2完善綜合交通系統07品質提升銜接交通專項規劃,從區域連通、內部優化、農村道路設施完善等方面,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軌道交通:遠期預留五云至壺鎮段新建軌道,同時在東方鎮域內預留場站。高速公路:規劃預留臺金高速互通,遠期建設東方互通。干線路網:改造提升鎮域范圍內省道、縣道。村鄉道提升:加快農村“四好公路”的建設,加強對通往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村莊的村鄉道改造。慢行系統規劃:規劃沿好溪兩岸,設置相應22、的騎行道和游步道。過境道路 主要道路過境道路主要道路村道鐵路圖例:圖例:197.3提供均衡公共服務規劃構建“5-15-30”分鐘生活圈體系,完善基礎保障型服務,增加品質提升型服務內容,充分滿足日益精細化的服務需求。設施布局上倡導不同人群的差異化步行可達,并鼓勵將幼兒園、菜場等老人和兒童使用率較高的設施優先布局在 5 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07品質提升207.4提升基礎設施規劃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實施混合型供水,采用“分散為主、適度集中”的污水處理模式,補齊東方鎮市政基礎短板,合理預留重要市政廊道。規劃東方鎮設置 3 座壓縮式中轉站。新建岱石壓縮式中轉站、靖岳壓縮式中轉站,滿足23、東方鎮遠期轉運需求。保留臚膛壓縮式中轉站。規劃要求按照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要求,統籌考慮東方鎮地理環境狀況、災害發生規律、人口分布特點、公共資源條件等因素,按照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推進鎮村避災安置場所規范化建設。同時加強避災安置中心、應急避難場所、防洪堤、微型消防站的建設,加快建設平安縉云。給排水規劃環衛設施健全綜合防災減災與安全保障體系07品質提升21農用地整治生態修復村莊整治通過“旱改水”,改善耕地排水條件,增加耕作層厚度,提高土地平整度,完善配套設施,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未耕作的耕地,需在近期復耕復種。按條件有計劃實施廢棄村、散小村撤并,按24、設計高標準實施撤并區建設用地整理,合理調控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將村莊建設邊界外散、亂、閑置等建設用地復墾復林,有效增加耕地、林地面積。礦山綜合整治:按照保護優先、防治結合,景觀再現、功能恢復,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以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為目標,通過村莊環境整治、農民安置住房,改善基礎設施等村莊整治內容,全面改善村莊人居環境。7.5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7品質提升228.1規劃空間傳導落實上位規劃,包括規劃目標、規劃指標、規劃坐標的落實。指引詳細規劃,將上級規劃約束性指標細化落位到空間。落實國家、省、市、區重大戰略,為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推進重大項目分層分類保障,對納入實際項目庫的建設項目予以國土空間資源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整合全鎮域各類國土空間現狀、規劃、管理數據,形成坐標一致、邊界吻合、上下貫通的一張底圖。接入和共享區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動態管控國土空間規劃全過程。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落實重大項目保障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8.2實施機制保障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建立實施監督考核體現完善政策機制體系強化公眾參與體制08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