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速公路工程坍塌事故專項應急預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765
2024-08-28
22頁
3.15MB
1、目錄1. 總則11.1編制目的11.2適用范圍11.3編制依據11.4工程簡介1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2.1定義22.2坍塌事故類型22.3坍塌事故的危害程度22.4發生坍塌事故的原因2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4組織機構及職責24.1應急組織體系242指揮機構及職責35預防與預警651危險源監控65.2預警行動96信息報告程序106.1報警系統及程序106.2現場報警方式107應急處置117.1響應分級117.2響應程序117.3處置措施127.4應急心理輔導138、信息發布148.1信息發布部門148.2信息發布原則148.3信息發布形式149.后期處理149.1現場后期處理149.2生產恢2、復149.3善后賠償1510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510.1 裝備保障1510.2 應急救援物資1511應急結束1612教育培訓及演練1612.1教育培訓1612.2預案演練1613預案管理1613.1管理與更新1613.2批準與發布1713.3解釋部門17附表一:應急響應流程圖19附圖一、項目到xx縣人民醫院線路圖20附圖二、項目到xx縣第人民醫院線路圖201. 總則 1.1編制目的為加強對坍塌事故的防范,并對可能引起坍塌事故因素進行分析,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及時、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發生后的槍險救災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降低事故損失,編制本事故應急預案。1.2適用3、范圍本預案為發生坍塌事故后采取的應急響應、救援、恢復等措施的程序性文件,結合事故等征編制。各單位、項目要根據具體情況全面考慮編制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本預案適用于所轄施工現場在坍塌事故發生時采取的應急準備與響應的指導性措施。1.3編制依據1.3.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1.3.2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1.3.3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1.3.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1.3.5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011.3.6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3.7國家、行業、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和強制4、性條文、標準;1.3.8 施工圖紙1.4工程簡介 第TJ05標段起點位于xx縣新市鎮水北村興旺工業小區附近,自北向南依次經過 新市鎮、新安鎮、雷甸鎮,跨德新線V級航道,再經王公郎村、新塘村、舍北村,設蓋板涵過天然氣德嘉線,并于下舍村東側設下舍互通,同步建設下舍互通連接線,對現有新安大道拓寬改造1.75km,路線跨過德徐線VII級航道、新安大道后,經舍東村、 舍南村,與練杭高速公路交叉,設新安樞紐,終點樁號K44+925.563 (練杭高速設計樁 號:K34+546)。下舍互通連接線和新安樞紐練杭高速公路交叉在改擴建期間仍保持 正常通行。本標段主要施工內容含本標段范圍內路基、橋涵、交叉工程及K35、0+900- K44+925.563范圍內路面、三改等施工完成及缺陷責任期缺陷修復等。沿線主要城鎮:xx縣新市鎮、新安鎮、雷甸鎮。主要相關高速公路:S13練杭高速公路。主要相關縣鄉道路:德桐公路、新安大道。主要相關航道:德新線V級航道、德徐線VII級航道。主要管線:xx至嘉興天然氣管線、220KV、110KV高壓線等。2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定義坍塌事故指物體在外力和內力的作用下,超過自身極限強度的破壞成因,結構穩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體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擠壓傷害及窒息的事故。2.2坍塌事故類型土方坍塌、腳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坍塌。前四種一般發生在施工作業中,而后一種6、一般發生在使用過程中。2.3坍塌事故的危害程度根據坍塌造成人體的掩埋成都可以分為全身掩埋和局部掩埋,易造成積壓綜合癥,坍塌部位將人的軀干或者四肢肌肉豐滿部位長時間的壓迫,致使肌肉缺血性壞死、肢體腫脹及腎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時正確救治,可造成死亡。2.4發生坍塌事故的原因坍塌事故發生與施工工序、施工方法以及外荷載等情況有密切關系。在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坍塌事故的施工主要包括:涵洞施工、通道施工、路基挖方、雨季高邊坡施工、腳手架搭建、拆除施工、物料集中堆放澆筑施工等。3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按照“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資源共享,應急迅速”的基本方針,實行先近后遠、先重后輕、先搶救后治療基7、本原則。4組織機構及職責4.1應急組織體系為在發生坍塌事故時,能夠及時、快速、有效的進行救援,項目部成立了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組織機構。由項目部、安全生產管理部等部門組成,擔負相應應急職責。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各科室、工區組成應急小組,實行分級協作。總指揮:李晉禹 副總指揮:連月華 羅勇 陳克華 葉斌 成 員:王波東 徐仙明 陶飛 沈國娟 馬順昌 李佐云 肖根云 張定富 葉省 支江偉 魏強 萬祥義 李小平 周萬昆 邵留艷 徐佳42指揮機構及職責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具體負責全局重大風險的監控和應急準備、響應、救援、恢復、演練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工作。項目設置應急救援小組,對現場發生的安全事故實施應8、急救援。4.2.1指揮中心的主要職責1、根據事故發生狀態,具體全面部署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快速有效實施;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搶險救災,救治傷員。并對應急行動中發生的不協調采取緊急處理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損失。2、根據事故災害發展情況,對危及到的周邊單位和人員,及時指揮、組織疏散工作。3、密切注視安全事故控制情況,組織召開事故現場會議,做好信息處理,同時協調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4、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應及時對預案提出調整、修訂和補充,確保應急救援預案不斷得到規范和完善。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安全環保部。4.2.2總指揮的主要職責(一9、)全面負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工作。根據事故情況,決定應急預案的啟動,組織力量,全面指揮、開展應急救援;(二)負責發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時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三)根據事故災害與發展情況,決定停止初始撲救,緊急撤離等措施,依據事態擴展狀況,決定請求外部援助。4.2.3副總指揮的主要職責(一)協助總指揮,具本負責應急響應救援行動。向應急總指揮提出控制事故擴大的應急救援對策和建議;(二)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救援所需的資源,迅速有效的組織現場應急救援行動,努力降低事故損失,減少事故影響;(三)負責與企業外部應急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與溝通,協調救援行動;10、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事故影響區域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4.2.4應急小組職責設置指揮聯絡組、搶險救援組、技術支持組、警戒保衛組、安全疏散組、醫療救治組、后勤保障組、善后恢復組等專業小組,指定組長及成員,設立辦公地點及聯系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做好記錄。(1)應急救援指揮室(負責人:李晉禹)主要職責:負責“預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負責重大事故的報告,通知領導小組全體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在實施應急救援任務時與其他處置組協調工作,按照組長的命令調動搶險隊伍,機械物資及時到位,實施搶險救援工作。(2)安全保衛組(負責人:王波東)主要職責:組織力量對事故現場及周邊11、地區道路進行警戒、控制,組織人員有序疏散。安全保衛組成員:張華明 蔣國良 陸 慶 周 強 方水明;(3)事故救援組(負責人:周忠科)主要職責:發生事故后迅速與指揮聯絡組溝通、報告,了解告知事故發生原因及其他情況。負責危險區域的警戒和現場治安保衛工作。事故救援組成員:徐仙明 馬順昌 楊寶國 馬貴平 ;(4)醫療救護組(負責人:沈國娟)主要職責:組織車輛迅速展開對傷員的急救,送到附近醫院,有必要時應立即與120急救中心聯系,請求增援。醫療救護組成員:徐佳 邵留艷;(5)后勤保障組(負責人:張定富)主要職責:負責組織應急物資源共享和器材、設備的供應,組織協調車輛運送搶險物資和人員,有必要時立即切斷主12、電源,并與醫療救護組協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后勤保障組成員:郭延川 萬祥義;(6)事故調查組(負責人:李佐云)主要職責:負責對事故現場勘察取證,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對事故及責任人的處理意見,配合上級調查組工作。(7)技術組(負責人:連月華)主要職責:根據事故現場特點,提供科學技術支持,有效指導應急行動;防范再次發生災害的技術措施,為搶險救援和事故調查提供技術保障。(8)善后處理組(負責人:徐仙明)主要職責:負責事故善后處理,負責救援結束后現場清理及生產恢復工作。項目應急預案組織機構圖組長:李晉禹組員:王波東各施工隊隊長、技術負責人工長、兼職安全員隊專職安全員13、組員:方水明組員:魏強組員:沈國娟組員:陶飛組員:張定富組員:周忠科副組長:陳克華附件:項目分部安全組織機構設置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框圖副組長:葉斌 曹文亮 王常文 李 棟 黨相成 李松林附件:項目分部安全組織機構設置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框圖副組長:羅勇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框圖副組長:連月華 附件:項目分部安全組織機構設置安全生產保障體系框圖應急指揮中心及相關方聯系電話序號組織機構職 務姓 名聯系電話1指揮中心總指揮李晉禹副總指揮葉斌副總指揮羅勇副總指揮 連月華副總指揮陳克華3安全保衛組組 長王波東4事故救援組組 長周忠科5醫療救護組組 長沈國娟6后勤保障組組 長 張定富7事故調查組組 長 李佐云8技術組14、組 長連月華9善后處理組組長林仙明10急救中心11匪警電話12火警電話13xx縣人民醫院14xx縣第三人民醫院5預防與預警51危險源監控5.1.1通過對生產生活區及其周邊松動危石、特殊季節時的地表裂紋、支架模板體系變形等進行觀察,以及對地表沉降進行觀測,做好重大危險源信息的收集、調查、處理、統計、分析、總結和報告,建立生產安全事故監測、預警等資料信息,依托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平臺及局域網絡,構建安全監控信息網絡,逐步建成集監測、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體的高度信息化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預警體系。發布安全預警信息及相應預防措施,實現資源共享。5.1.2各單位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有關規定,做好本15、單位事故預防工作,防止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重點監控,及時分析重點監控信息并跟蹤整改情況,報局安全生產管理部備案。5.1.3坍塌風險前期控制存在坍塌事故風險的分部分項工程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單獨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分部分項工程方案進行專家評審,堅持先方案驗證后工序施工。5.1.4土方工程安全預防與控制基坑開挖,必須單獨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制定安全防護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鄰建筑物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嚴格做到:(1) 根據土質特性進行放坡,較淺的基坑,應根據土質的特性,進行計算后可采用放坡的措施,控制開挖坡度不得陡于規定值,對較深的基坑,應16、考慮采取護壁樁、錨桿及其它支護等技術措施。(2) 降水處理,對開挖底標高低于地下水位的,必須采取降水措施,周邊有建筑物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同時進行沉降位移的觀測。(3) 嚴格控制基坑周邊棄土的安全距離,嚴禁在基坑周邊堆放建筑材料。(4)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要加強監控,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5.1.5模板支架工程安全預防與控制(1) 模板支架工程作業時,宜采用鋼支撐材料做模板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做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17、板,同時應采取排水措施,斜支撐和立柱連接應牢固,形成整體。(2) 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荷載不得超過設計要求。1) 模板及支撐系統必須具有所需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在安裝時要做到正確無誤;2) 模板支架施工方案必須經過審核;安裝時,必須經過審批的方案,嚴禁任意變動;3) 新使用的模板及支撐材料,應嚴格進行質量檢查,有不合格或有損壞、缺陷的不得使用;4) 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保證支撐、支點牢固,不產生相對移動;5) 模板支撐系統在必要時,應加適當的側向斜撐以抵抗水平推力;6) 鋼、木支撐不夠長時,可以接長使用,但必須采取措施,保證其連接的強度和可靠性;7) 支撐高度采用雙層支撐時,必須采取可靠有效18、的措施,保證其機構的穩定性;8) 支撐桿件除頂緊上下兩端和固定外,還應在縱橫兩個方向適當高度設置水平拉桿和斜撐(剪刀撐),以加強支撐系統的穩定性;9) 模板支撐不得使用嚴重銹蝕的鋼管及腐朽的木材,在安裝支撐時,地面應平整、堅實、垂直安裝,在調整時應用木楔楔緊并釘牢;10) 支模應按工序進行,模板沒有固定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作業,作業中禁止施工人員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上下;11) 支設獨立的梁模,應設臨時工作平臺,不得直接站在橫梁上作業或行走。(3) 模板支架安裝后的安全檢查模板支架安裝完成后,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有缺陷或疏漏之處,要立即進行整改或補救,具體檢查內容有:1) 模板材料有損傷或缺陷;19、2) 模板的安裝尺寸及規格是否符合設計或施工圖的要求;3) 支架(支柱)與地面是否有上浮、下陷或滑動;4) 支架(立柱)與頂部支撐結構、模板是否連接牢固;5) 模板與支撐的斜向和水平支撐是否適當;6) 支架(支柱)接頭是否牢固,鋼管支柱連接件是否扣緊;7) 模板支撐的水平拉桿是否適當;8) 雙層模板的支撐、立柱的結合及斜撐狀況是否良好,內模支撐支撐是否可靠易拆;9) 支撐作業細節是否有疏忽和遺漏。(4) 模板支架拆除的安全要求1) 模板拆除應經過施工負責人的同意后方準進行,并嚴格遵守“拆模作業”的規定執行;2) 高處、復雜結構模板的拆除,應派人專人指揮和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在地面劃定作業20、范圍區設置警戒線,非作業人員嚴禁進入該區域;3) 工作前應事先檢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須用繩鏈系掛在身上,工作時,思想要集中,防止釘子扎腳或從高空墜落造成人員傷害;4) 遇到六級以上大風時,應暫停高處作業,在風雨過后,應先清理施工現場,待工作處不打滑時,再進行作業;5) 拆除模板一般采用長撬桿,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6) 已經拆除的模板、拉桿、支撐應及時運走或妥善堆放,嚴防操作人員扶空、踏空而墜落;7) 在砼梁體、平板上預留洞孔處的模板拆除后,應隨即在梁洞上用木板將洞口蓋嚴,并設圍欄防護;8) 拆模未完暫時停止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等固定好,防止突然掉落21、,倒塌傷人;9) 拆除大型模板時,嚴禁用機械強拉硬拽;10) 拆除模板時,應按順序分段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和拉倒,模板拆除后,不得留有松動懸掛的模板。放落在地上的模板支撐、支柱、拉桿等對象應及時運到指定的地點按要求堆放,保證文明施工。(5) 對模板支架變形進行觀測模板的安裝由測量組精確定位,在砼澆筑過程中,設臨時沉降觀測點和板面變形觀測點,現場人員對模型的變形情況進行觀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管模型的技術人員和各作業隊技術負責人、副經理以及經理部主管模型的總工程師,并采取措施進行糾正。5.2預警行動5.2.1內部信息預警項目檢查過程中發現不符合施工規范和各項安全技術規程、安全操作規22、程等險情后,立即通知現場項目負責人。項目現場負責人迅速采取措施,撤離人員、確定可能波及范圍并設置警戒。同時報告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進行現場指揮和協調以及根據現場情況向上級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和求得援助。如在非工作狀態發現險情,發現者應迅速直接向項目經理報告。5.2.2外部信息預警從外部獲取的有關自然災害、周邊險情信息后,獲取人應立即向項目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報告。信息一經確認為重大及以上事故,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安排救援力量、攜帶救援物資趕赴事故現場。針對生產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突發緊急事件,當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時,以隱患整23、改通知、通報等形式傳遞預警信息,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進行隱患整改,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督促消除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實現事前預防、降低損失目的。6信息報告程序6.1報警系統及程序當發生險情時,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及搶險救援,并迅速報告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迅速評估險情,確定等級判斷是否啟動項目應急預案,同時上報上級應急辦公室及屬地應急指揮機構。6.2現場報警方式(1) 現場報警方式采用警報器、喊話或其它方式來疏散人員,并采用電話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2) 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相關部門取得聯24、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3) 現場應急領導小組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發生死亡、重傷或重大經濟損失事故時,應立即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指揮中心或事故單位負責人應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a、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及工程詳細名稱;b、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c、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d、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e、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25、施;f、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g、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時間。 (4)事故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錄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手證,封存內業資料,為事故調查提供原始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謊報。 (5)當自有應急無法保證控制事態發展時,應尋求外部支援。7應急處置7.1響應分級按安全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級。當達到本預案應急響應條件時,事故單位應啟動本預案,并26、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7.1.1 級應急響應: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上重傷的事故。需要啟動級應急響應的其他事故。7.1.2 級應急響應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3-10人重傷事故。發生與安全生產有關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事件;需要啟動級應急響應的其他安全事故。7.1.3發生級(3人以下重傷、其他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的安全事故,由事故單位按其制訂的應急預案啟動。7.2響應程序7.2.1應急響應流程應急響應流程分為:接警通報、判斷、應急啟動、指揮控制、應急響應、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幾個步驟。(見附表二:應急響應流程圖)7.2.2應急響應行動級響應行動發生級響應事故及險情應由事故單位立27、即上報公司,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相關應急預案,通知指揮中心有關成員,組成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重大應急事項作出決策和部署,并將有關情況向總公司匯報。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當出現救援人員及現場人員有可能受到傷害的緊急情況時,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宣布應急避險命令;當救援困難,事故有進一步擴大等緊急情況出現時,應擴大應急相應程序,請求外部支援。級響應行動級應急響應由各單位負責啟動,并向公司報告。事故單位應急指揮中心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前往事故地點,指揮現場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開展醫療救護,后勤保障、善后處理、信息發布、治安保衛、事故調28、查等應急救援工作。向公司報告有關事故處理進展情況。級響應行動發生級以下應急響應的安全事故,由事故單位按其制訂的應急預案啟動,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社會影響。在救援過程中,要考慮傷者及傷者的朋友和親屬的心理感受,應進行必要的心理撫慰,把事故發生后主要采取的救治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向其做簡單明了的交待,避免情緒過激影響救治人員的正常工作。7.2.3擴大應急若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無法采取措施組織救援和無力控制事態時,擴大應急,并及時向公司和當地政府、社會應急救援機構(如119、120、110等)報告,請求啟動他們的應急救援預案,主要情形有:(1) 坍塌事故現場面積巨大或人員掩埋較多,獨立短時間內無法快速29、完成救援時。(2) 坍塌事故危機臨近建筑物或燃氣、供熱、光纜、自來水等對百姓生活影響較大設施時。7.3處置措施7.3.1 當施工現場發生坍塌事故時,目擊者應高聲呼救,并撥打應急電話通報項目經理,同時通知附近的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應迅速趕到出事地點,對事故情況迅速做出初步判斷,除臨時承但指揮應急搶救工作外,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及相關人員、現場救護員馬上趕到事發地點;電話通知時,應準確的說事故地點、時間、受傷人數和傷害程度;7.3.2項目經理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趕到現場或緊急授權應急小組其他領導負責救援工作,并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救治;應急救援負責人應根據物體打擊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急救援措施:(1) 當施30、工現場的人員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模板支架體系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報告給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通知現場立即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2)當土方、建筑物、模板支架發生坍塌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員上崗,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及時逐級上報事故情況,做好現場保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 (3)當發生部分坍塌時,現場排救護人員應及時挖掘清理坍塌物體,采取措施避免受傷及被埋人員,當發生整體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時,應及時聯系當地政府組織社會救助力量,對被埋人員進行搶救,需要采用吊車、挖掘機進行搶救時,現場要有指揮并監護,防止機械傷害及被埋或被壓人員。各有關部門應在現31、場應急指揮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協調作戰,保證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經現場醫療組緊急處理后,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5)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6)對在坍塌事故中死亡的人員,由善后處理組負責對死亡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撫、傷殘人員安置和財產理賠等工作。(7)人員防護,事故緊急搶險人員應配置相應裝備,防止砸傷、壓傷、灼傷、燙傷、中毒、窒息等危險。事故現場群眾的防護措施根據事故發生的特性和應急救援的需要,由現場指揮部確定事故發生地周圍居民群眾的疏散范圍、方向、通道,下達疏散命令。7.3.3救援注意32、事項(1) 保證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和防止次生事故;(2) 在就近安全地帶緊急搶救受傷人員;(3) 注意加強對周邊環境的監測和觀察;(4) 注意對氣象資料的搜集、分析;(5) 考慮環境保護因素。7.4應急心理輔導1)在救援過程中,要對傷者的朋友和親屬進行心理撫慰,主要把事故發生后主要采取的救治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向其做簡單明了的交待,并征求其還有什么意見和要求,合理的意見給予采納,合理的要求予以滿足,避免情緒激動影響救治人員的正常工作;2)對一時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救援且神志清醒的受傷人員,除了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外,還要由救援負責人或醫生其進行心理安慰,告訴其應急救援小組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救援,勸33、其平靜、不要亂動,也不要大喊大叫或大哭大鬧,避免其不當的動作造成二次由于情緒激動消耗體力加重傷勢。3)發生坍塌事故后,人員往往受傷較重,特別是因傷致殘的時候,受傷人員會覺得很悲觀,應由傷者的朋友或親屬在旁邊對其進行鼓勵;同時項目領導或公司的領導要派專人對其進行安慰,使其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從而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早日恢復,做好善后處理工作。8、信息發布8.1信息發布部門(1) 企業對外信息發布由公司相關部門負責。(2) 現場對外信息發布由項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負責。8.2信息發布原則發布的信息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內容詳實、及時準確。8.3信息發布形式信息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記34、者采訪、舉行信息發布會,向媒體提供信息稿件等形式。9.后期處理9.1現場后期處理現場應急終結后,事發現場要實施保護,為事故調查、善后恢復做好準備,項目部各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單位盡快做好各項后期處置工作。發生事故項目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清理與排查,確定現場無再次發生坍塌事故隱患后方可組織人員、機械恢復生產。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破壞程度,按有關規定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提出結論報各級主管部門備案。需要對發生事故現場環境進行必要檢驗(測)、實驗及鑒定時,由事故調查組確定與事故各方無直接利害關系的單位負責。對瞞報、遲報、漏報、謊報、誤報事故信息,及在事故和事故處置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35、揮、不履行職責或者臨陣逃脫、擅離職守的人員,以及擾亂、妨礙搶險救援工作的部門和人員,由項目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或者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9.2生產恢復對事故情況、再生產能力進行評估,認真制訂事故災難重建和恢復生產規劃,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快恢復生產。9.3善后賠償(1) 在項目部統一組織下,迅速設立事故傷員及親屬安置場所和物資供應站,做好事故安置款物的接收、發放、使用與管理工作,確保事故傷員及家屬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事故傷員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2) 按照國家和浙江省有關賠償的規定,確定賠償標準,按法定程序進行賠償。對因參與應急救援處置工作而受傷害的人員,要給予相應的褒獎36、和撫恤。10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0.1 裝備保障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及型號數量存放位置1發電機70W3項目部2挖掘機R3202施工隊3裝載機ZL502施工隊4汽車吊25T2施工隊5載重汽車25T1施工隊6應急指揮車皮卡2項目部7應急指揮車SUV3項目部10.2 應急救援物資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鍬個100施工隊安全帽個100項目部擔架副2項目部工作服套30項目部應急照明燈個10項目部對講機對10項目部急救箱個2項目部照相機臺2項目部攝像機臺1項目部安全繩根5項目部11應急結束當事故已得到控制,不再擴大發展,傷員已得到相應的救護,現場險情已排除,現場經檢測沒有危險,現場救援工作視為結束,此時可以由指揮37、中心發布指令,解除緊急狀態,并通知相關單位或周邊社區,事故危險已解除。事發單位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取證、事故調查和事故原因分析,寫出事故報告,擬定糾正預防措施并組織實施。12教育培訓及演練12.1教育培訓項目安全環保部負責定期組織或者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專業搶險救援隊伍開展相關人員的應急培訓,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綜合素質。12.2預案演練項目安全環保部負責組織應急救援演練。演練前應當制定包括演練對象、地點、參加人員、操作規范、使用設備等在內的方案。演練結束后,對演練情況進行評估、總結,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應急預案制定及演練情況進行檢查。13預案管理13.138、管理與更新應急預案檢驗的目的是檢驗應急預案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以及響應過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檢驗測試的方法有桌面推演,計算機模擬,功能性演練和現場實際演練。演練應做好記錄。應急預案進行測試后,應根據測試結果對應急準備的充分性和應急響應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審,找出應急準備和響應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問題,以于在搶險過程中發現的不當之處采取予以補充、修復,更新,改進應急準備和響應過程,使之完善。13.2批準與發布本預案經項目內部審核合格后,由項目經理簽字批準后予以發布,自發布之日起執行。13.3解釋部門本專項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實施,由項目部安全環保部門負責解釋。應急準備和響應指揮流程39、圖非工作時間工作時間通報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人報告人外部報警 消防: 1 1 9 匪警: 1 1 0 交通: 1 2 2救護: 1 2 0安全管理部內部報告18113829632安全(85029122)部門指 示分級填寫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書事故現場應急響應確 認結 果管理者代表、主管領導程序文件程序修改維護總 裁附表一:應急響應流程圖擴大 應急請求 增援現場清理善后處理事態 發展有效 控制應急 恢復應急 結束后期 處置相關 聯絡技術 支持人員 疏散環境 保護事故 處理分析 總結接警 通報人員到位信息 反饋指揮到位資源調配信息通報人員 救助應急 啟動指揮 控制判斷決策醫療 救助險情 控制附圖一、項目到xx縣人民醫院線路圖附圖二、項目到xx縣第人民醫院線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