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河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849
2024-08-29
39頁
5.77MB
1、臨海市河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年(公示稿)目 錄 01 規劃總則 02 空間:要素統籌,謀劃美麗格局 03 生態: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 04 農業: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05 城鎮:集聚高效,建設宜居家園 06 產業:農業為本,形成產業鏈條化發展 07 配套:補充提質,促進城鄉一體 08 鄉村:特色彰顯,描繪美麗畫卷 09 交通:內優外聯,完善城鄉網絡 10 市政:安全韌性,健全市政設施 11 傳導與實施保障 01 規劃總則 GENERAL PROVISIONS 1.1 鄉鎮國空定位 1.2 規劃原則 1.3 規劃期限與范圍 1.1 鄉鎮國空定位 深化布局,完善功能2、 1.2 規劃原則 細化邊界,管控落地 注重實操,突出近期 在上位規劃確定的國土空間格局與規劃用途分區基礎上,側重用途與地類的深化布局。以人為本,完善功能,尤其突出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益類設施的深化布局。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加強對上位規劃管控內容的深化、細化,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對規劃指標、空間布局、控制線等進行深化落實,保障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自上而下傳導。加強規劃的實施性與操作性,明確對詳細規劃的指導要求,強化規劃實施引導。突出規劃的分期實施,制定近期實施規劃,對近期的國土開發、保護、修復、整治項目做出統籌安排。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國土空間的保護3、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是對省級、市級、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深化落實,是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1.3 規劃期限與范圍 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范圍:河頭鎮域行政管轄范圍,面積約98.03平方公里,包含30個行政村。河頭鎮行政村劃分圖 2.1 規劃定位與發展目標 2.2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 2.3 構建“一核引領,兩軸串聯,四區融合,群山環繞”的空間格局 2.4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02 空間 要素統籌,謀劃美麗格局 BUILD A NEW URBAN-RURAL SPATIAL4、 PATTERN OF HIGHER QUALITY AND LEVEL 發展目標 2.1 規劃定位與發展目標 清雅河頭、福源茶鄉 以優越的山水生態資源為依托,打造以打造以生態保育、農旅休閑為主的為主的生態休閑小城鎮 規劃定位 城鎮為群山城鎮為群山所懷抱,始豐溪和十三羅溪貫穿全境,風光旖旎,鎮域內污染少,空氣質量好,有所懷抱,始豐溪和十三羅溪貫穿全境,風光旖旎,鎮域內污染少,空氣質量好,有打造“天然氧吧”的優勢條件。打造“天然氧吧”的優勢條件。生態優勢 農業資源非常豐富,農業產業化步伐較快,已初步形成了以羊巖茶葉、嶺景葡萄和高山蔬菜農業資源非常豐富,農業產業化步伐較快,已初步形成了以羊巖茶葉、5、嶺景葡萄和高山蔬菜為主,油茶、生豬養殖等特色農業為輔的高效生態農業格局。為主,油茶、生豬養殖等特色農業為輔的高效生態農業格局。資源優勢 作為東海作為東海文化明珠城鎮、民間藝術之鄉,河頭具有文化明珠城鎮、民間藝術之鄉,河頭具有800800多年歷史沉淀的“大石車燈”煥發出多年歷史沉淀的“大石車燈”煥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文藝界一朵耀眼的奇葩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文藝界一朵耀眼的奇葩。同時。同時,河頭是革命老區,紅色足跡遍布全鎮。,河頭是革命老區,紅色足跡遍布全鎮。文化優勢 2.2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 發展規模 要素保障 規劃鎮區人口規模 1.6萬人左右 規劃鎮域人口規模 3.9萬人左右 至20356、年 守底線優化 生態格局 優鄉村 打造 全域景區 提品質補齊 配套短板 育產業深化 城鄉融合 西部生態保育區 東部農業發展區 南部休閑旅游服務區 中部城鄉生活區 城鎮服務 核心 羊巖山 赤峰山 2.3 構建“一核引領,兩軸串聯,四區融合,群山環繞”的山水城融合空間格局 河頭鎮國土空間規劃格局圖+一核引領 城鎮服務核心+兩軸串聯 始豐溪的濱水養生文旅發展軸 十三羅溪濱水景觀休閑發展軸+四區融合 西部生態保育區 中部城鄉生活區 東部農業發展區 南部休閑旅游服務區+群山環繞 周邊羊巖山、赤峰山等眾多山脈環繞。2.4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優化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河頭鎮不涉及 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107、.86平方公里 集約劃定城鎮開發邊界 0.57平方公里“三條控制線”3.1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 3.2 生態要素修復 生態 生態優先,保護青山綠水藍天 03 3.1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 識別重要生態空間,錨固生態整體格局,圍繞骨干道路與河道,以生態綠林為主體,建設多層次的生態網絡體系。規劃構建河頭鎮“一廊、兩帶、四區、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多點 包括橫山、羊巖山、鸛溪公園、后鄭橋水庫和大羅丘水庫等4個水庫在內的重要生態斑塊。四區 西部生態水土涵養區 中部林地生態保護區 東部生態水土涵養區 中部農田生態修復區 一廊 依托104國道,形成貫穿西部生態區域的綠色廊道。沿西部始豐溪水域形成濕地生態8、帶 沿中部十三羅溪水域形成濕地生態帶 兩帶 中部林地生態保護區 西部生態水土涵養區 中部農田生態修復區 東部生態水土涵養區 橫山 鸛溪公園 羊巖山 大羅丘水庫 后鄭橋水庫 后嶺水庫 巖下坑水庫 3.2 生態要素修復 森林保護與恢復 水土保持治理 棲息地保護與修復 水系保護與修復 農業面源污染修復 農業基礎設施改善 土壤保護和改良 水質保護和修復 修 復 區 域 修 復 內 容 修 復 措 施 林相改造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 棲息地保護與修復 自然岸線修復工程 生態農田改造工程 農業基礎生態化設施改造 土壤可持續管理 水生態清淤修復工程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管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統籌山水9、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構建綠水青山美麗格局 山地地區 平原地區 4.1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 4.2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 4.3 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 農業 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04 4.1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 形成“一心、兩軸、四區、多點”的農業空間布局。即以羊巖山茶葉產業示范園區為核心。即104國道和洋蘭線道兩條農業產業對外發展聯動軸。西部林田共融示范區 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 東部特色果蔬發展區 南部休閑農業觀光區 即特色農業基地,包括五景岙村、玉峰村大石葡萄種植基地、百步村道岙灣紅心獼猴桃采摘基地、蘭橋村精品藍莓生產基地、山上葉村番薯密植高產栽培區、宜塘二村優質稻綠色10、栽培區以及眾多優質茶葉種植基地等。一 心 兩 軸 四 區 多 點 農業 核心 西部林田共融示范區 中部現代農業發展區 南部休閑農業觀光區 東部特色果蔬發展區 大石葡萄 種植基地 精品藍莓 生產基地 紅心獼猴桃 采摘基地 優質稻綠色栽培區 優質茶葉 種植基地 番薯密植高產栽培區 優質茶葉 種植基地 優質茶葉 種植基地 4.2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 持續提升耕地質量 4.3 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 推進跨鄉鎮 土地綜合整治 踐行耕地保護系統治理理念 01 加強宜耕后備資源 開發 保障糧食和蔬菜 自給空間 嚴保永久基本農田 持續提升耕地質量 完善耕地保護監督 管理體系 促進耕地集中連片 03 011、5 02 04 06 保護農田資源 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01 耕地布局集中連片 03 農田配套設施完備 02 規模化機械化生產 04 田園美麗生態和諧 耕地質量提升工程 耕地功能恢復工程 耕地墾造工程 耕地生態建設工程 整 治 內 容 5.1 優化鎮區空間格局 5.2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 05 城鎮 集聚高效,建設宜居家園 BUILD AN URBAN SPACE OF TWO BANKS OF A RIVER,THREE CITIES AND THREE BELTS 河頭居住組團 中羅居住組團 殿前居住組團 溪口門戶景觀核心 城鎮公共服務核心 農 田 景 觀 滲 透 農 田 景 觀 滲 透12、 殿前古韻文化中心 構建“一軸串三心、一帶聯三片”的城鎮空間結構 一軸:人民路城鎮功能發展軸 三心:城鎮公共服務核心、溪口門戶景觀核心、殿前古韻文化中心 一帶:始豐溪-十三羅溪濱水生態景觀帶 三片:三大居住功能片區,即河頭居住片區、中羅居住片區、殿前居住片區 5.1優化鎮區空間格局 河頭鎮鎮區空間結構圖 5.2 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 生態保護區 農田保護區 城鎮發展區 包括核心保護紅線區、陸域保護紅線區。包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永久基本農田一般區。以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鄉村發展區 其他保護利用區 將生態保護重要性較高的區域,集中連片納入生態控制區。包括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13、區、農田整備區和林業發展區,以及相關農業發展、農居生活和生產配套。包括礦產能源發展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區域基礎設施集中區、特殊用地集中區。生態控制區 6.1 推進農業特色化發展 6.2 打造鄉村旅游產業鏈條化發展 6.3 促進一二三產聯合發展 06 產業 農業為本,形成產業鏈條化發展 CULTIVATE A DIGITAL ENABLING AND DUAL-WHEEL DRIVE INDUSTRIAL PLATFORM 6.1 推進農業特色化發展 推進農業特色化發展,拓展農業發展路徑 依托始豐溪和十三羅溪兩岸平地布局特色農業基地,形成嶺景葡萄產業基地、柑橘基地,重點培育藍莓種植;充分利用山坡14、地發展農業產業,在重點建設羊巖茶場的基礎上,發展百羅、赤峰茶廠形成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積極開拓鎮域北部高山梯田,結合山區村莊,重點打造高山蔬菜基地;積極引導農業與休閑產業的聯動發展,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有效方式。6.2 打造鄉村旅游產業鏈條化發展 順應鄉村旅游發展興起的潮流,打造旅游產業鏈,充分發揮旅游對相關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始豐溪、羊巖山等良好的生態基底,以“清雅河頭 福源茶鄉 田園體驗 養生福地”為核心競爭力,以鄉土民俗文化為特色,以茶文化、道文化為底蘊,以生態文化為時尚,鄉村風情體驗為亮點,把河頭鎮打造成為具備農業觀光、康體養生、商務休閑、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浙中南鄉村休閑旅游度15、假區。浙中南鄉村休閑旅游度假區 6.3 促進一二三產聯合發展 立足農業資源優勢、抓住旅游發展機遇、串聯產業發展鏈條,促進一二三產聯合發展 一產:規模種植與IP效應 打造茶葉、葡萄、柑桔等重點農產品,以龍頭企業帶動生態種植業,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二產:農旅賦能,引導轉型升級 以促進增效、企業增利為核心,引導發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無污染工業。同時規劃保留現有中心村(如百步村)的產業用地,并引導現有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三產:挖潛資源完善配套 依托羊巖山茶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特色,挖掘文化內涵,打造有特色、有品質、有內涵的旅游景點。同步完善旅游配套設施。鄉村旅游 以鄉村生態自然型和多樣的旅游產品16、和度假產品的組合,以此作為產業的根本。賦能工業 以促進增效、企業增利為核心,引導發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無污染工業。同時規劃保留現有中心村(如百步村)的產業用地,并引導現有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 把農業進行集中化、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商業化,打造企業化服務型的農業平臺。現代農業 7.1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 7.2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 07 配套 補充提質,促進城鄉一體 BUILD A QUALITY,FRIENDLY,BEAUTIFUL AND LIVABLE LIVING AREA 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7.1 推進優質公17、共服務設施均等化 7.2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 建設“5分鐘”便捷生活圈和“10-15分鐘”宜居生活圈 10-15分鐘宜居生活圈示意圖 以文惠民 完善 文化服務 設施體系 學有優教 擴大 優質教育資源 有效供給 病有良醫 推動 各級醫療資源 增量提升 全民康體 完善體育 健身設施體系 老有所依 推進 養老服務 區域全覆蓋 弱有所扶 完善殘疾人 服務 設施體系 300-500 5分鐘便捷生活圈示意圖 7.2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 增加品質商場、休閑餐飲等特色商業業態 商 增加品質住宅,同時滿足城鄉居民居住需求 住 完善交通配套,增加公共停車場,優化公交線路、增加公交首末站 行 醫養結合,增加18、城鄉醫療衛生設施配置及養老服務提升 醫 結合學前教育和中小學專項規劃落實幼兒園、小學、中學 學 增加文化、體育、休閑公園等設施,滿足多元人群需求 游 1 2 3 4 5 6 為提升河頭鎮服務品質、避免后續出現公服資源不足等問題,規劃增加商業、教育、文化體育等配套功能,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8.1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8.2 保護地方文化特色 8.3 謀劃美麗鄉村發展 8.4 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 08 鄉村 特色彰顯,描繪美麗畫卷 BUILD A QUALITY,FRIENDLY,BEAUTIFUL AND LIVABLE LIVING AREA 8.1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落實5種鄉村類型 集19、聚建設村 整治提升村 特色保護村 搬遷撤并村 城郊融合村 推動產業發展 完善設施配套 人居環境整治 協調用地布局 保護地方特色 保護形態肌理 騰出開發空間 嚴格限制建設 城鄉一體發展 設施共建共享 8.2 保護地方文化特色 茶葉之鄉 河頭鎮素有“浙江省茶葉之鄉”之美稱,其中“羊巖勾青”茶入選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榜百強。人文歷史 河頭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和紅色革命歷史,紅色足跡遍布全鎮。河頭鎮內現有6處市縣級文保單位。民間藝術之鄉 河頭鎮被評為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城鎮、民間藝術之鄉,其中大石車燈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具有800多年歷史沉淀。大石車燈 大石饅頭 大石垂面 推進人居20、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環境 積極創建生態公廁,全面落實垃圾分類和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增加開敞空間,完善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展現美麗河頭。8.3 謀劃美麗鄉村發展 打造村莊品牌,激活鄉村經濟 歷史文化保護村落 民宿經濟、田園風光、采摘露營 樹立美麗鄉村建設典型 8.4 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 收緊建設用地邊界,盤活存量用地 落實村民建房需求,合理確定發展規模 完善村莊公共服務與交通設施配套 推動村莊產業發展,留足產業用地 9.1 形成“三高速、一鐵路、一國道、兩縣道”的區域交通格局 09 交通 內優外聯,完善城鄉網絡 BUILD MULTI-COOPERATION,INTERNAL A21、ND EXTERNAL SMOOTH INTEGRATED TRAFFIC 9.1 形成“三高速、一鐵路、一國道、兩縣道”的區域交通格局 落實上位規劃,實現對外與臨海市區及周邊鄉鎮的聯系。三條高速:臨海與天臺高速公路、天臺臨海高速至臨海三門高速連接線、G104國道與上三高速公路臨海河頭至天臺洋頭段連接線 一條鐵路:杭紹臺高速鐵路 一條國道:104國道及104國道復線 兩條縣道:大青線、洋蘭線 10.1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踐行生態文明 10.2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10 市政 安全韌性,健全市政設施 CREATE A GREEN,EFFICIENT,RESILIENT AND SAFE 22、FACILITY SYSTEM 10.1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踐行生態文明 01 多措并舉 節能減排 02 提高生態 碳匯能力 03 應對極端 天氣變化 04 推進海綿 城市建設 10.2 構建一體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10.3 健全堅韌穩固的城市安全體系 保證區域防洪安全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完善雨污處理能力 建立低碳能源體系 打造資源循環體系 1 2 3 4 加強城市防災減災,提高韌性城市建設水平 健全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建設綜合應急體系,提高城市應急救災水平 構建智慧服務體系,提高城市智能運行能力 11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PLANNING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規劃分期實施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規劃傳導 加強規劃動態評估 加強規劃實施監督 完善規劃政策保障 感謝百度圖片提供圖片、感謝微軟字體提供字體 臨海市河頭鎮人民政府 清雅河頭清雅河頭 福源茶鄉福源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