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涌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854
2024-08-29
34頁
23MB
1、臨海市涌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二二四年八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并監督實施的意見相關要求,以及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臺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臨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合理保護與利用國土空間資源,實現涌泉鎮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規劃。前 言01規劃總則GENERAL PROVISIONSn指導思想n規劃原則n規劃范圍與期限 1.1 指導思想 1.2 規劃2、原則 深化布局注重實操管控落地生態優先堅守底線集約節約高效發展因地制宜特色凸顯公眾參與開放共享上下結合強化實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涌泉鎮“甜美涌泉繡彩橘鄉”建設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底線思維與系統觀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保護與發展,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國土空間綜合效益最優化,奮力譜寫涌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規劃期限: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范圍:涌泉鎮行政轄區范圍,東臨杜橋鎮,東南與椒江區章安街道、黃巖區江口街道毗鄰,南、西瀕靈江與沿江鎮隔江相望,北與邵家渡街3、道相接,東北接壤小芝鎮。規劃范圍總面積124.1平方千米。1.3 規劃期限與范圍n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n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n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結構n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02聚焦戰略引領,優化鎮村統籌的總體格局URBAN AND RURAL SPATIAL PATTERN 2.1 發展定位與目標愿景 主體功能定位:生態經濟地區主要職能分工:市域一般鎮,工業型城鎮目標三目標二目標一推進鄉村共富加快產業升級強化區域聯動結合甬臺溫高速公路、涌泉客運站等區域交通,推進區域聯動發展;作為三江口節點與沿江鎮銜接臺州市黃巖區,形成區域城市協同建設節點。深化農業“雙強”,推進農旅融合,謀劃“臨海蜜谷”,做強橘鄉農4、旅品牌;鍛強醫藥化工、機械制造、船舶制造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招引優質項目;培育繡衣旗袍特色產業。加速共富示范項目落地、建設全域和美鄉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助推共同富裕,全面打造百姓幸福、生活興旺、社會穩定的鄉村新圖景。發展規模要素保障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3.5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49%要素保障摸清底數夯實規劃基礎劃定底線落實管控要求底數底蘊底線做靚底色優化生態格局底色底盤優化底盤重塑空間結構彰顯底蘊做亮涌泉特色 2.2 發展規模與要素保障 一帶引領沿靈江發展帶涌泉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結構圖 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結構一心兩核鎮區公共中心管岙、玉峴發展核兩區聯動沿靈江組團5、發展區生態綠林保育區構建“一帶引領、一心兩核、兩區聯動”的總體空間格局 2.4 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910.37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280.38公頃城鎮開發邊界247.20 公頃n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n生態要素修復03守護兩帶三區多點的生態空間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SPACE OF ONE RIVER,ONE STREAM,AND TWO CORRIDORS識別重要生態空間,錨固生態整體格局,優化生態空間布局。規劃構建涌泉鎮“兩帶、三區、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兩帶沿南部靈江水域形成濕地生態帶依托牛頭山山脈形成水源涵養帶多點包括東林水庫、梅峴水庫、張岙水6、庫和陳士華水庫在內的重要濕地生態斑塊。三區西北生態保護協調區中部農田生態修復區東部生態綠林防護區西北生態保護協調區中部農田生態修復區東部生態綠林防護區陳士華水庫梅峴水庫東林水庫張岙水庫 3.1 筑牢生態安全空間格局修 復 區 域修 復 內 容修 復 措 施林相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棲息地保護與修復自然岸線修復工程生態農田改造工程農業基礎生態化設施改造土壤可持續管理水生態清淤修復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復全域要素系統,筑牢鄉鎮生態空間根基山地地區平原地區 3.2 生態要素修復n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n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n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04嚴守底線,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農業7、空間 ENSURE CONTIGUOUS,CHARACTERISTIC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SPACE形成“一心、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空間布局。北部生態農業示范區中部沿山特色農業區南部現代果蔬示范區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4.1 構建現代化農業空間格局 即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臨海市柑橘科技園)為核心。即依托臨前線形成農業產業對外發展聯動軸。持續提升耕地質量推進跨鄉鎮土地綜合整治踐行耕地保護系統治理理念01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保障糧食和蔬菜自給空間嚴保永久基本農田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完善耕地保護監督管理體系促進耕地集中連片0305020406保護農田資源提8、高農業生產能力01耕地布局集中連片03農田配套設施完備02規模化機械化生產04田園美麗生態和諧耕地質量提升工程耕地功能恢復工程耕地墾造工程耕地生態建設工程整 治 內 容 4.2 耕地保護與糧食安全 4.3 推進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 n構建城鎮發展結構n劃定用途分區與功能布局05構建產居聯動、集聚高效的城鎮空間 BUILDING A CORE DRIVEN AND INTEGRATED URBAN SPACE 5.1 構建“T字軸帶、產居聯動、多點服務、水綠環繞”的發展結構產居組團居住組團公服節點公服節點公服節點鎮區綜合服務片區產業組團居住組團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 5.2 劃定用途9、分區與功能布局 06建設品質友好、幸福宜居的人居環境BUILD A QUALITY,FRIENDLY,BEAUTIFUL AND LIVABLE LIVING AREAn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n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推動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以文惠民學有優教病有良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推動各級醫療資源增量提升完善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全民康體老有所依推進養老服務區域全覆蓋完善體育健身設施體系弱有所扶完善殘疾人服務設施體系 6.1 推進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 6.2 構建城鄉健康宜居生活圈 n 鎮區層級設施布局示意圖n 行政村基礎宜居生活10、圈示意圖n分類引導鄉村發展n謀劃美麗鄉村發展策略n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07聚焦鄉村振興,全域共同富裕的美麗鄉村BUILD TOGETHER RICH SUNSHINE,POETIC LIVING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明確鄉村分類,落實村莊分類指引 7.1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 9三村村、涇東村、前坊村、涇西村、西翁村、橫山前村、店頭村、后涇村、管岙村2石中村、上保村4延恩村、長樂村、西管岙村、東林村17新前塘村、巖園村、梅峴村、爐頭村、新花街村、塘頭村、西柯岙村、蘭田村、東岙村、巷弄村、沙渚村、西戎旗村、東戎旗村、新屋村、蘭田張村、西莊村、上周村推進農業興旺培育11、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業態,抓住柑桔采摘游、寒暑假研學游等窗口期,分類分階段推出“橘花節”“無核蜜橘節”“蘭田星空音樂節”等休閑農文旅項目,激活周邊居民旅游需求,把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推進農文旅融合推進和美共富 7.2 謀劃美麗鄉村發展策略 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和整體風貌。有序開展五水共治工作,完成梅峴、巖園、新前塘、塘頭等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助推共同富裕,全面打造百姓幸福、生活興旺、社會穩定的鄉村新圖景。深化農業“雙強”行動,科學布局柑桔產業發展;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支持龍頭農業企業、合作社加大對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研12、究與開發力度,將單一化、同質化的柑桔產業轉變為多元化、差異化的精深加工業。控制建設用地邊界,盤活存量用地結合村民建房需求,合理確定發展規模 完善村莊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設施配套 推動村莊產業發展,預留產業發展空間 7.3 加強鄉村土地資源管控 n形成滿足多層次交通需求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n形成綠色高效的道路網絡體系08構筑多層次、綠色高效的綜合交通BUILD MULTI-COOPERATION,INTERNAL AND EXTERNAL SMOOTH INTEGRATED TRAFFIC 8.1 形成滿足多層次交通需求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融入區域交通體系p鐵路:杭紹臺高鐵、頭門港鐵路支線、甬臺13、溫鐵路p高速:臺金高速、甬臺溫高速p縣道:臨前線規劃形成“四橫七縱”主要道路系統:四橫:龍鳳路、雙閘路、向陽路、涇河路;七縱:涇河路、工業路、西浦路、豐收路、靈泉路、東浦路、南屏路;規劃主干道紅線寬度控制15-30米。完善城鄉公交站點布局,提升建設用地的常規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強化城鄉一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形成“四橫七縱”的交通體系綠色交通主導推進綠色高效的鄉鎮路網通達,完善便民的慢行系統提升交通品質在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交通出行需求基礎上,提供更高品質交通服務促進交通轉型建設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 8.2 形成綠色高效的道路網絡體系 n落實區域設施,完善鎮村市政基礎設施配套n14、建立健全堅韌穩固的綜合防災體系09營造綠色高效、韌性安全的市政設施CREATE A GREEN,EFFICIENT,RESILIENT AND SAFE FACILITY SYSTEM給水構建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供水體系,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排水新建地區采用雨、污完全分流的排水體制;遠期鎮村生活污水處理率95%。能源加快推進現代化電網建設,全面提升電網資源配置能力;加快燃氣管網建設,實現城鄉燃氣管道基本覆蓋,確保供氣安全。通信加快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網絡建設總體水平;人口集中區基本實現5G全覆蓋。環衛建設“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理系15、統;遠期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9.1 落實區域設施,完善鎮村市政基礎設施配套 防洪規劃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村莊防洪標準為10-20年一遇;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10-20年一遇。消防規劃鄉鎮消防站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建設,夯實鄉鎮消防安全保障力量,設置消防水池,儲備消防水源,合理布置消防給水管道。抗震規劃抗震設防烈度為度,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建設工程應當按規范要求提高抗震設防等級。地災防治規劃重點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嚴格控制地質災害風險防治區內及周邊影響區域工程活動。人防規劃貫徹“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原則,基本建成種類齊全、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的人防防護工程體系。9.2 建立健全堅韌穩固的綜合防災體系 10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PLANNING CON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AFEGUARD強化規劃傳導實行用途管制制定近期建設計劃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完善規劃政策保障 10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感謝百度圖片、視覺中國、涌泉鎮微信公眾號、720云圖提供圖片感謝微軟字體提供字體臨海市涌泉鎮人民政府甜美涌泉繡彩橘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