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3856
2024-08-29
20頁
3.83MB
1、1臨海市中心城區臨海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公眾征求意見稿注:本次成果為征求意見稿,最終成果以審批文件為準。2前言前言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以及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按照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浙江省浙江省工作部署,編工作部署,編制制 臨海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臨海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以下簡稱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臨海臨海2035 2032、5 邀邀您共同見證您共同見證臨海臨海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長三角經濟圈南翼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長三角經濟圈南翼,是臺州市副中心,是臺州市副中心城市城市。規劃是對規劃是對浙江省浙江省國土空間國土空間總體總體規劃(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臺州市臺州市國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和和臨海臨海市國土空間市國土空間總體總體規劃(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的深化和落實,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年)的深化和落實,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空間政策,是市域3、國土空間保護、開發、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空間政策,是市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3目目錄錄1規劃總則2定位目標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基礎設施支撐體系5實施保障4規劃總則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范圍和期限1 151.2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中心城區范圍為古城街道、江南街道、大洋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425.25平方千米。本次規劃期限為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21-20354、2035年年。其中其中,規劃近期為規劃近期為20212021年年-20252025年;規劃遠期為年;規劃遠期為20262026年年-20352035年;遠年;遠景為景為20502050年年。規劃期限規劃期限區位圖1.1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指導思想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五屆二次全會、臺州市六屆二次黨代會和臨海市十五屆二次黨代會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推進“兩個先行”,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底線思維與系統觀念,堅持從臨海實際出發,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海篇章提供有力要素支撐和堅實空間保障。6定位目標定位目標5、2 22.1 規劃定位2.2 發展目標7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產業服務中心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產業服務中心山海文化旅游城市山海文化旅游城市臺州市域副中心城市臺州市域副中心城市2.1規劃定位2.2城市職能臺州府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臺州府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三角城市群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長三角城市群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浙江省重要的外向型產業基地浙江省重要的外向型產業基地浙江省中部特色創新中心、醫藥研發中心浙江省中部特色創新中心、醫藥研發中心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長三角旅游目的地長三角旅游目的地臺州6、市文化展示中心臺州市文化展示中心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臺州市旅游服務中心臺州市教育醫療中心臺州市教育醫療中心8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 33.1 空間格局3.2 三區三線3.3 藍綠體系3.4 產業體系3.5 歷史保護9構建兩帶,四心,七組團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構建兩帶,四心,七組團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空間格局靈湖-開發大道綜合服務中心、佩弦湖-洛河商務休閑副中心、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副中心、江南旅游服務副中心四核四核靈江濱江發展帶、城市綜合發展帶兩帶兩帶古城組團、新城組團、大田組團、佩弦湖組團、賀家組團、兩水組團、醫谷組團七組團七組團中心城區空間結構圖3.110三區三線3.2堅守基本生7、態控制線,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堅守基本生態控制線,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管控,除規定外原則上禁止占用。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嚴格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深入8、梳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現狀和補劃潛力。合理適度確定城鎮開發邊界。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的空間邊界,處理好城鎮開發邊界與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的關系,引導城鎮空間集中布局,促進集約發展,優化城鎮形態,塑造高品質空間,為城鎮發展預留彈性。11靈湖、小兩山、大崗山等山水生態資源組成的綠核。構建“一核兩廊、藍綠縱橫“的藍綠空間體系,構建“一核兩廊、藍綠縱橫“的藍綠空間體系,打造多級均衡的城市生態山水系統打造多級均衡的城市生態山水系統貫穿綠核的十字廊結構,包括靈江水體生態廊道和下沙山-石大人山山體生態廊道,作為藍綠網絡的核心骨架。兩廊兩廊一核一核結合主要山體和水系,形成城市與自然互動的藍綠網絡,發揮生9、態效益、提高人居環境品質。藍綠縱橫藍綠縱橫藍綠體系圖藍綠體系3.312工業兩翼集聚,科創文創中部引領工業兩翼集聚,科創文創中部引領兩翼集聚兩翼集聚0101建設北部休閑產業集聚區(洛河東、大田-東塍)和南部醫藥小鎮高端制劑集聚區。其他地區工業用地進行騰退更新。中部引領中部引領0 02 2中部建設科創文創引領區,通過創新服務平臺、金融貿易平臺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中心城區產業創新轉型。建設靈湖-佩弦湖文化創新中心、醫藥小鎮研發基地和洛河商務創新中心。3.4產業體系133.5歷史保護嚴格控制歷史城區建筑高度。珍視并注重古城整體保護,尤其是赤城路西部城區的傳統風貌。加強古城保護利用加強古城保護利用在歷史10、城區中劃定3片歷史文化街區,包括紫陽街府前街歷史文化街區、西門街歷史文化街區和三井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繼光街中段歷史地段1片歷史地段。保護遺產本體與周邊環境真實性、完整性,生活延續性。保護歷史街區和歷史地段保護歷史街區和歷史地段歷史城區內嚴控新建或拓寬道路。嚴格保護34條街巷的名稱、走向、尺度及沿街建筑界面的傳統風貌不變。保護傳統街巷保護傳統街巷保護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歷史文化環境保護街巷看制高點及街巷看山兩類景觀視廊。嚴格控制景觀視廊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及色彩等,保護景觀視廊的貫通。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更新圖144.1 公共服務體系4.2 交通4.3 市政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礎設施11、支撐體系4 415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市公共服務布局和服務均衡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市公共服務布局和服務均衡化市級市級0101一主一主:開發大道綜合服務中心開發大道綜合服務中心;一一次:次:古城旅游服務中心;技術和服務水平全市領先,具有較好的區域服務能力。組團組團級級0 02 26 6處組團級級公共服務中心:處組團級級公共服務中心:大田組團服務中心;新城組團服務中心;佩弦湖組團服務中心;古城組團服務中心;兩水組團服務中心;賀家組團服務中心。以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為核心,鼓勵根據主導功能需求配置相應的特色服務設施。4.1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圖16建設“高效、便捷、綠色、人文”的城市交通體12、系建設“高效、便捷、綠色、人文”的城市交通體系打通“七橫十二縱”主干路網串聯中心城區各功能組團打通“七橫十二縱”主干路網串聯中心城區各功能組團七橫七橫環城北路(新規劃)-G351-秀野路(打通)-括蒼大道、東方大道-崇和路、臨海大道-伏龍路(新規劃)-靈江大道(打通)、南伏路(新規劃)-環城南路通道(打通)、沿山路(新規劃)-江石路、S204城區段(打通)、觀潮路。十二縱十二縱錢暄路(打通)-花溪路、臺州府路-七一河路、靖江北路-靖江中路-靖江南路、匯豐北路-匯豐南路、江南大道-九州大道、開發大道、雙林路(打通)、河陽路、東渡北路-東渡南路、東城路-鐵路大道、大田南路(新規劃)、S315城區段13、。結合主干路構建“雙圈結合主干路構建“雙圈+放射”準快速網絡放射”準快速網絡雙圈雙圈內圈:G351-秀野路-靖江路-臨海大道-東渡路;外圈:環城北路-G351-G104-江南大道-九州大道-S204。放射放射準快速道路之間通過高架或立交進行銜接;放射線道路為城區對外重要交通方向的連接線。公交線網公交線網1)沿東北-西南軸向布局市郊鐵路/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交走廊,引導沿線城市功能聚合;2)次級走廊布局干線公交接駁;3)采用組團公交模式,通過公交干線和普線分級建設,增加快慢車層次,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加強不同區域的停車設施差異化供應和管理加強不同區域的停車設施差異化供應和管理分區差別化的停車管理。在14、歷史欠賬地區加大停車有效供給;在交通繁忙地段減少停車供給以抑制不合理需求;強化建筑物配建停車指標落實制度;加強路內停車管理。做到“停車有位、有序停車、違停必處”;挖掘停車泊位潛力。在居民區、立交橋下、綠化區、大院里設共享停車設施;建設基于智慧管理平臺的共享停車系統。停車設施停車設施差異化供差異化供應和管理應和管理4.2交通17建設“高效、清潔、生態、安全”的城市市政體系建設“高效、清潔、生態、安全”的城市市政體系新建方溪、胡岙、指巖及阮家洋水庫,置換牛頭山水庫向城區的供水量,阮家洋水庫為備用水源;新建西城水廠,保留東城水廠;建立“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污水處理模式;規劃保留6座垃圾轉運15、站,新建8座。模式模式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設施布局,提高污水和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設施布局,提高污水和垃圾資源化利用效率優化電網結構及電力設施布局,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優化能源結構,完善燃氣輸配網建設,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規劃保留松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現狀餐廚垃圾處理廠規劃保留松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現狀餐廚垃圾處理廠確保重要設施、裝備盡量設置在高樓層,并確定防洪應急預案,在上游洪峰預警時,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降低洪澇風險;在城市建設用地中預留出部分位于風險區域范圍外的用地作為安全備用地;備用地未來可用于建設應急救援機構,如醫院、消防站;重大工程設施等,增強未來臨海市中心城區的防災能16、力。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加強城市防災建設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加強城市防災建設防洪防洪工程工程按照5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靈江堤防。持續推進臨海市城防工程和城區對岸望江片堤防工程,提高中心城區安全水平。藍線藍線保護保護加強河道藍線管控,禁止在城市藍線內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河道河道治理治理實施東大河截止工程和靈湖柳堤封閉工程,形成主城區(西)和主城區(東)兩個獨立排水體系。對主城區的主要排水河道大慶河、東大河、洋頭河、大寨河、大田河等河道進行整治。節制節制閘閘(堰)(堰)工程工程包括夕陽雪堰、邵家渡節制閘、東大河節制閘、雙林南路節制閘等工程。消防消防站站保留現狀3座消防站,規劃新增8座17、一級消防站,每座占地約0.5公頃。位于洪澇災害危險性相對較高的消防站,應通過控制豎向及排水系統的構建降低其洪澇災害風險,保障救援效率。消防消防通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和住宅區道路作為消防通道,寬度不小于4米,凈空不小于4米。消防通道的中心線距離不應大于160米,當建筑物沿街長度超高150米或總長度超過220米時,應在適中位置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通道,寬度不應小于4米。消防消防安全安全布局布局中心城區內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倉庫的選址應符合要求,并完善消防措施。生產、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單位、天然氣門站、液化氣站嚴禁布置在居住區附近,并保持與周圍建設區的防護間距。避難避難場所場所應位于危險區域范圍外,18、綜合考慮地震、洪澇災害和臺風影響,室內室外場所相結合。4.3市政18實施保障實施保障5 519加快建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和實施監督全程留痕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按照“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要求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并提出改進規劃管理意見,適時向社會公開城市體檢評估報告。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內容,加強日常巡查和臺賬檢查,做好批后監管。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在城19、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用途管制制度 深化研究和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深化研究和制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全過程配套法規、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全面納入法制軌道,保障規劃目標、底線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全面納入法制軌道,保障規劃目標、底線保障、空間管控的有序實施。保障、空間管控的有序實施。完善法規政策保障完善法規政策保障保障機制2020232023年年2 2月月*日至日至20232023年年*月月*日日公示公示日期日期網站: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公示公示方式方式聯系電話聯系電話:電子電子郵郵箱:箱:郵寄地址:郵寄地址:郵編:郵編:(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臨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建議”字樣)反饋方式反饋方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臨海市自然資源與規劃請與臨海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聯系。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