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蜀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64031
2024-09-03
21頁
10.55MB
1、蜀河鎮M a s t e r p l a n f o r 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e o f S h u h e t o w n蜀河鎮人民政府蜀河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八月二二四年八月(公示稿)(公示稿)蜀一、規劃總則一、規劃總則二、規劃定位與目標二、規劃定位與目標三、重要控制線劃定三、重要控制線劃定四、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四、國土空間布局優化五、五、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六、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六、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七、七、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八、八、鎮區規劃鎮區規劃九、規劃實施保障九、規劃實施保障01 規劃總則p 規劃范圍2、鎮域:蜀河鎮行政區劃范圍,轄18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全鎮域面積180.30平方公里。鎮區:鎮區范圍為鎮政府駐地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規模為91.58公頃。p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其中近期規劃為2021年2025年,遠期規劃至2035年。02 規劃定位與目標p 總體定位銜接旬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相關要求,立足蜀河鎮資源稟賦,緊抓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及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產業提質,高起點謀劃片區發展定位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陜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陜西省文旅融合發展示范鎮安康市現代農業示范區p 規劃3、目標確定近、遠期規劃目標,從管控、效率、品質等方面提出國土空間規劃目標,以及相應的規劃策略。2025年促進蜀河古鎮、產業園區、鎮區協調發展,實現三者之間互相支撐,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基本形成與功能定位相符合的城鄉空間格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人均環境得到明顯提升,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本構建,綠色創新產業體系已初步構建,注重古鎮整體保護,構建古鎮修復保護體系,加強建設旅游服務配套,文化旅游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已初現規模,并促進城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35年全面實現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綜合配套設施服務完善的新市鎮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帶頭作用,輻射帶動和服務旬陽東部地區發展。規模適度、特色4、鮮明、功能完善、綜合帶動能力強的城鎮基本建成;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古鎮風貌保存良好,成為5A景區并成為安康市旅游示范區,產業綠色創新產業體系基本構建。03 重要控制線劃定p 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2325.84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12.90%,主要分布在渡口村、施家溝村等村(社區)。p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914.58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5.07%,為漢江兩岸丘陵盆地水土流失防控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龍池村、渡口村等村(社區)。p 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91.58公頃,占全鎮土地總面積的0.51%,主要分布在蜀河社區、三官社區、蘭灘社區等村(社區)。國土空5、間控制線規劃圖04 國土空間布局優化p 總體格局規劃構建“一心三廊三片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鎮域綜合服務中心在現今鎮區發展基礎上,通過強化教育、醫療、交通和休閑等功能,形成鎮域綜合服務中心。三廊:漢江生態廊道、蜀河生態廊道、小水河生態廊道以鎮域內的三條主要河流作為生態廊道,形成自然生態格局,確定整個鎮域一江兩岸兩河三片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三片區:北部現代農業發展區、中部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區、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北部現代農業發展區:依托蜀河兩側優質的土地資源,發展果蔬種植等現代農業。中部生態文化旅游發展區:以蜀河古鎮及漢江兩側生態資源,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南部森林質量好、植被豐6、富,打造綠色生態無公害農業發展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圖04 國土空間布局優化p 規劃分區落實旬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將蜀河鎮空間劃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 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 區6個一級分區;將城鎮發展區細化為城鎮集中建設區和城鎮彈性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細化為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村莊建設區 共5個二級規劃分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04 國土空間布局優化p 鎮村體系格局村莊分級根據蜀河鎮鎮區及各個行政村的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在規劃期內,按鎮村規模將鎮村體系等級確定為“鎮村中心中心村基層村”的三級等級。鎮村中心:即蜀河鎮鎮區,以現狀政府所在地7、區為核心,包括三官社區、渡口村、蜀河社區、高橋社區、龍頭嘴社區等5個村。在規劃期內,加快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城市化水平。中心村:共4個,包括郅家灣村、蘭灘社區、沙溝村、施家溝村,在規劃期內,中心村基礎設施建設更為完善,具有更大的人口吸引力,較基層村規模增長明顯。基層村:共14個,包括龍潭村、小山岔村、龍池村、大東溝村、祝家村、文家山村、黃場村、寨坡村、觀堂溝村、七家洼村、羅家坡村、曼灣村、傅家灣村、呂關村,這些村人口規模相對比較小,在未來的發展中,人口規模增長速度相對較慢。村莊分類:特色保護類:蜀河社區、傅家灣村、呂關村。其余村莊均為集聚提升類村莊。鎮村體系規劃圖05 歷史文化與8、景觀風貌p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堅持應保盡保原則,確保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點線面”全要 素覆蓋,劃定歷史文化保護控制線,明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 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歷史文化遺產空間信息平臺。歷史文化資源規劃圖序號序號名稱名稱級別級別類別類別所在地區所在地區備注備注1黃州會館省級古建筑 旬陽市蜀河鎮后街清代2楊泗廟省級古建筑 旬陽市蜀河鎮后坡清代3蜀河城墻省級古遺址旬陽市蜀河鎮蜀河社區南宋明清4蜀河清真寺省級古建筑 旬陽市蜀河鎮后街明民國5蜀河電報局舊址省級古建筑蜀河鎮蜀河社區后街清代6文家寨遺址縣級古遺址蜀河鎮文家寨村二組明代7太陽包墓群縣級古墓葬蜀河鎮渡口村南北朝8郭家坪墓群縣級古墓葬蜀河鎮高橋9、村南北朝9蜀王冢縣級古墓葬蜀河鎮呂關村徐家嶺后蜀10華家坪墓群縣級古墓葬蜀河鎮蘭灘村華家坪兩晉11蜀河古街區縣級古建筑蜀河鎮后街清代12花院子譚氏民宅縣級古建筑 蜀河鎮龍潭村四組清代13三義廟前殿縣級古建筑蜀河中學院內清代14蜀河漢江水文題刻縣級石刻蜀河鎮蜀河社區明代p 蜀河古鎮歷史文化保護分為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和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分布在蜀河古鎮的眾多傳統建筑中有四處被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省保單位黃州會館、楊泗廟、清真寺、原電報局舊址。序號文物保護單位名稱具體地址時代類別級別1黃州會館旬陽市蜀河鎮后街清代古建筑省級2楊泗廟旬陽市蜀河鎮后街清代古建筑省級3蜀河清真寺旬陽市蜀河鎮后10、街明民國古建筑省級4蜀河電報局舊址蜀河鎮蜀河社區后街清代古建筑省級歷史建筑:將古鎮內100多座傳統歷史建筑作為重點保護建筑,這些建筑能夠體現古鎮的建筑風采。遺址:主要為原江西館、原火神廟、原雷公館、同善社、武昌館和古碼頭遺址。保護策略1、注重古建筑保護人才培養,對蜀河古鎮古建筑定期進行修繕維護;2、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應保持傳統街巷的尺度,控制區域內的建筑高度、體量、色彩與風貌,保護整體歷史風貌。、3、結合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的修繕和環境整治,適當增加綠、廣場等開敞空間。05 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歷史保護控制圖p歷史文化保護范圍核心保護區:東至河堤路東側;南至古鎮南門外擴10米處;西至紅巖碥11、239米等高線處;北至清真寺北院墻外擴100米處,四個方向界限連成一個閉合的區域,面積為9.86公頃。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蜀河西岸;南至保護范圍南擴65米處;西至保護范圍西擴40米處;北至保護范圍北擴80米處,面積為8.41公頃。環境協調區:整個鎮區范圍。05 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本著保護生態,充分展示蜀河特色資源,打造具有蜀河山水秀麗、人文氣息濃厚的景觀風貌,形成“三帶三區”的景觀風貌格局。鎮區生活景觀風貌區:建設居住、商貿為主要功能、符合現代生活需要、具有良好生態環境與服務設施的新型城鎮。秦嶺景觀風貌區和大巴山景觀風貌區:凸顯山地村莊特色,營造環境舒適優美、市政設施完善的山地12、建設區。漢江景觀風貌帶:從漢江自然環境出發,實現生態保護與風貌打造相結合,打造漢水文化景觀風貌。小水河景觀風貌帶和蜀河景觀風貌帶:挖掘蜀河地域文化內涵,營造山水交融的鄉村形象,形成極具特色的景觀風貌。05 歷史文化與景觀風貌景觀風貌規劃圖在渡口村、施家溝村、寨坡村等區域,重點實施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升耕地質量。規劃期間,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或耕地提質改造項目1個,建成高標準農田2065.54公頃。在小河鎮鎮域范圍內,重點對農村散亂、廢棄、閑置及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進行調整改造,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原則,整合村域,盤活農村存量土地,13、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在七家洼村、觀堂溝村區域,結合流域水土治理、農村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河流岸線資源保護等,合理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的規模及范圍,通過土地平整與改造、修筑梯田、配套完善農田水利設施、修建田間道路、營造防護林等工程技術和生物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規劃期間,安排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項目1個,新增耕地3.64公頃。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在蜀河鎮施家溝村,通過梯田、小型蓄引工程、田間道路、水土保持林草、疏溪固堤等水土保持重點骨干工程,治理區植被覆蓋率提高,植被生態系統得到有效完善。規劃期間,安排水土流失治理項目1個,14、共1459.43公頃。水土流失治理在蜀河鎮鎮域,規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通過農用地綜合整治,低效利用建設用地整治,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達到土地資源合理利用。06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6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礦區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污染治理、礦山生態林建設;采礦遺跡周邊植被覆蓋率提升,植物郁閉度及植物多樣性提升。汞重金屬礦區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及風險評估。規劃期間,蜀河鎮開展鉛鋅礦區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2559.41公頃,主要分布在寨坡村、呂關村、觀堂溝村。地質災害點治理蜀河鎮鎮域內有28處地質災害點,其中24處災害類型均為滑坡,4處災害類型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呂關村、沙溝村、15、渡口村等村。對穩定性差、危險性大、直接威脅鎮及學校等人口密集區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工程治理,對威脅村莊人口較少的一般地質災害點進行簡易治理或搬遷避讓,減少地質災害危害。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07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綜合交通對外提升周邊聯系,對內完善交通組織對外交通:由于受地形和區位因素的影響,蜀河鎮現狀僅通過國道與市區連接,積極促進安康至商洛高速蜀河鎮下線口建設,提高對外交通效率。加快公共交通換乘樞紐、首末站和蜀河港建設,實現蜀河鎮與旬陽市區、其他鎮區的聯系,提高鄉鎮間的公共交通網絡覆蓋。加快旅游交通建設,優化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旅游大巴、旅游船等配套設施建設,促進蜀河鎮旅游發展。對內16、交通:完善內部交通路網,增加村道和集中游客線,減少游客與居民的相互干擾的同時,提高內部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可達性。加強鎮村公交建設,完善農村公交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鎮區及各村入口增設停車場,滿足居民和游客的停車需求。綜合交通規劃圖p 公共服務設施根據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B/T 1062-2021),構建三級鎮村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鎮村中心中心村基層村”,構建覆蓋鎮村、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現鎮村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布置。村名村名基礎教育設施基礎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文化體育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商業服務設施商業服務設施高中初中 小學幼兒園衛生院村衛生室敬老院老年17、活動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場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綜合活動廣場電商物流服務中心便民商店超市鎮村中心三官社區蜀河社區高橋社區龍頭嘴社區渡口村中心村郅家灣村蘭灘社區沙溝村施家溝村基層村龍潭村小山岔村龍池村大東溝村祝家村文家山村黃場村寨坡村觀堂溝村七家洼村羅家坡村曼灣村傅家灣村呂關村注:應設立、可設立、不設07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基礎設施給水工程:結合實際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為水源,保留現有飲用水水源地,增設水處理設施及供水管道,實現小區域范圍內供水設施共享,對于無法鋪設管道的村組采用集中供水點,以山泉水和地下水為主。污水工程:鎮區采用雨污分流制,完善鎮區其他片區排水管網。各村建設一體18、化生活污水處理站,聚居點污水經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排入水體或用于灌溉,保證污水處理設施100%覆蓋。電力電信工程:鎮區及各個村電力電信已全部覆蓋,部分村莊電線設施已損壞,電壓器保護措施不夠,對各個電力電信設施進行改造升級,保障用電安全。07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基礎設施環衛設施公共廁所:按照“合理布局、改建并舉、衛生適用、方便群眾、有利排運”原則,對片區所有村莊公廁進行升級新建或改建,補齊農村公共廁所短板,實現村域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以上。垃圾處理:生活垃圾收集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集中處理”的原則,設置村莊垃圾堆放處理站,并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建筑垃圾、19、農業垃圾,可回收垃圾進行統一收集并處理,最終運送到垃圾填埋場。07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p 綜合防災減災預防為主,多措并舉,構筑生命安全防線,提高災害防治能力地質災害防治片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災害類型以滑坡為主,其次為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通過工程防治、生物防治及群測群防等措施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對蜀河、漢江已損毀堤壩應進行及時修復加固。抗震規劃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區內抗震設防動峰值加速度取0.05g,設防烈度為VI度,避難疏散場地結合城區綠地、廣場、體育場、停車場、學校操場等規劃用地布局。消防規劃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規劃在蜀河鎮設置消防站,各村莊20、設置一體化消防設施。鎮區及聚居點建設應考慮消防給水、消防通道、消防通訊及消防供電等消防設施建設,加強森林防火,建立森林火險監測系統、林火阻隔系統等。防洪規劃規劃蜀河鎮按20年一遇洪水位設防。綜合防災減災規劃規劃省道318、國道316作為一級疏散通道;縣道、鄉道作為二級疏散通道;依托蜀河鎮消防站為防災指揮中心,負責片區的防災工作,各村莊建立群眾自防自救組織,以村委會為指揮中心;規劃結合綠地、廣場、學校等空曠地作為應急避難場所。07 國土空間支撐保障體系綜合防災規劃圖08 鎮區規劃p 用地布局規劃圖鎮區規劃范圍內城鎮建設用地90.32公頃。鎮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用地名稱用地名稱用地面積(公頃)占比21、城鎮村道路用地城鎮村道路用地10.63 11.77%二類城鎮住宅用地二類城鎮住宅用地45.80 50.71%二類工業用地二類工業用地8.09 8.95%公共交通場站用地公共交通場站用地0.27 0.30%公共衛生用地公共衛生用地0.69 0.76%公園綠地公園綠地3.16 3.50%供水用地供水用地0.34 0.38%廣場用地廣場用地1.14 1.26%機關團體用地機關團體用地0.98 1.08%老年人社會福利用地老年人社會福利用地1.92 2.13%零售商業用地零售商業用地1.69 1.87%留白用地留白用地0.32 0.35%排水用地排水用地0.58 0.64%其他公用設施用地其他公用設施22、用地0.35 0.38%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0.24 0.27%商務金融用地商務金融用地0.16 0.18%商業用地商業用地1.97 2.18%社會停車場用地社會停車場用地1.89 2.09%文化活動用地文化活動用地0.15 0.17%文物古跡用地文物古跡用地0.25 0.28%一類城鎮住宅用地一類城鎮住宅用地0.99 1.10%中小學用地中小學用地8.71 9.64%總計總計90.32 100.00%p 近期安排近期建設按基礎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等類別提出項目的規模和時序安排。鎮區近期建設按照基礎先行,配套建設,生產生活同步發展;統籌23、合理安排建設項目,為總體規劃創造實施的條件;依托現有基礎,集中緊湊,合理發展;結合城鎮建設現狀解決當前城鎮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拓展城鎮發展空間,完善鎮區功能,提高城鎮品位。近期重點項目包括S316蜀河至雙河二級公路改建工程、蜀河至呂家坪(白河界)公路改建工程、蜀河古鎮濱河景觀廊道項目、蜀河鎮紅二十五軍戰斗遺址開發項目、蜀河鎮物流園、蜀河鎮農產品加工等項目。09 規劃實施保障p 規劃傳導與指引對詳細規劃的傳導:要對詳細規劃提出要求,劃定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明確傳導內容。明確不同單元類型、不同層級深度詳細規劃的編 制和管控方法。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對村莊發展方向進行引導,明確村莊類別和級別,將耕地保護24、目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生態保護紅線等指標 的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鄉村單元,劃定村莊建設邊界。p 保障措施加強組織保障: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規劃的實施措施、年度工作安排和監督檢查辦法;完善規劃決策體制和制度,建立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機制和專家論證制度,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的公示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健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制度,按照先規劃、后許可、再建設的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簡化管理措施、強化規劃權威,確保建設符合規劃。健全監督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將規劃數據庫成果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考核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查內容;建立規劃實施考核制度,實行規劃實施考核結果與實施主體責任、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