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培訓考核及考勤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1、公司員工培訓考核及考勤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的為配合公司的發展目標,提升人力績效,提升員工素質,增強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能力與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并有計劃地充實其知識技能,發揮其潛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發揚本公司的企業精神,特制定培訓管理制度(以下簡稱本制度),作為各級人員培訓實施與管理的依據。2適用范圍凡本公司所有員工的各項培訓計劃、實施、督導、考評以及改善建議等,均依本制度辦理。3權責劃分3.1 人事部門權責1. 制定、修改全公司培訓制度;2. 擬定、呈報全公司年度、季度培訓計劃;3. 收2、集整理各種培訓信息并及時發布;4. 聯系、組織或協助完成全公司各項培訓課程的實施;5. 檢查、評估培訓的實施情況;6. 管理、控制培訓費用;7. 管理公司內部講師隊伍;8. 負責對各項培訓進行記錄和相關資料存檔;9. 追蹤考查培訓效果;10. 研擬其他人才開發方案。3.2 各部門權責1. 呈報部門培訓計劃;2. 制定部門專業課程的培訓大綱;3. 收集并提供相關專業培訓信息;4. 配合部門培訓的實施和效果反饋、交流的工作;5. 確定部門內部講師人選,并配合、支持內部培訓工作;4培訓管理4.1 總論1. 培訓安排應根據員工崗位職責,并結合個人興趣,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盡量做到合理公平。2. 凡本公司3、員工,均有接受相關培訓的權利與義務。3. 全公司培訓規劃、制度的訂立與修改,所有培訓費用的預算、審查與匯總呈報,以及培訓記錄的登記與資料存檔等相關培訓事宜,以人事部門為主要權責單位,各相關部門負有提出改善意見和配合執行的權利與義務。4. 全公司的培訓實施、效果反饋及評價考核等工作以人事部門為主要權責單位,并對全公司的培訓執行情況負督導呈報的責任。各部門應給予必要的協助。4.2 培訓體系培訓體系包含四個模塊。 新員工入職培訓1)培訓對象:所有新進人員。2)培訓目的:協助新進人員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順利進入工作狀況。3)培訓形式:以周期性的內部授課方式進行。4)培訓內容:分常規類和專業技術類兩項4、科目,兩項科目的具體內容可根據任職崗位的不同進行選擇。a) 常規類科目: 公司簡介(包括公司發展史及企業文化,各部職能等) 公司制度介紹 產品/業務介紹與市場分析 技術研發體系現狀與開發方向 其他b) 專業技術類科目: 技術線、市場線的崗位設計與工作流程 適合公司習慣的標準作業技巧 項目管理流程與化訓練 其他4.2.2 實習生導師制的崗位培訓1)培訓對象:公司招收錄用的應屆畢業生。2)培訓目的:使新員工按照任職崗位的要求,盡快熟悉業務內容及工作流程。3)培訓形式:“一帶一”或“一帶二”的固定導師責任制形式。4)培訓內容:包括思想素質、企業文化的教育;專業知識技能的訓練;及工作疑難的解決和指導等5、。 4.2.3 內部培訓1)培訓對象:全員。2)培訓目的:依靠公司內部講師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公司內部資源,加強內部的溝通與交流,在公司內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并豐富員工的業余學習生活。3)培訓形式:在公司內部以講座或研討會、流會的形式進行。4)培訓內容:涉及公司技術類、市場類、管理類的多個方面,及員工感興趣的業余知識、信息等。4.2.4 外部培訓1)培訓對象:全員。2)培訓目的:依靠外部專家力量,提升從業人員在本職工作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技巧,以增進各項工作的完成質量,提高工作效率。3)培訓形式:參加外部公開課、交流研討會,或請外部講師在公司內部授課。4)培訓內容:可分為三類。a) 6、常規實用性培訓涉及專業技術知識、銷售技巧、管理方法、領導技能、經營理念等;b) 適合高層領導的培訓含企業戰略性、發展性等內容;c) 個人進修方面的培訓如mba、專業技術認證等。4.3 培訓計劃的擬訂1. 結合公司整體戰略目標及發展計劃,由人事部門依據對內部員工培訓需求調的結果,以及公司相關培訓的政策、財務預算等,統籌各部門的需求,于每年年初擬訂年度培訓計劃,并呈報審核。2. 各部門應根據各自業務發展的需要,確定部門培訓需求計劃,并反應給人事部門統籌規劃。3. 人事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分解年度培訓計劃,擬訂季度計劃,編制培訓課程清單,并呈報。4.4 培訓實施4.4.1 新員工入職培訓1 社招人員的7、培訓一般為每半個月進行一次,每次24學時,盡量安排在業余時間。2 應屆畢業生的新員工培訓在上崗前進行,課程則較為全面和深入,培訓時間安排在工作日內,一般為一周左右。3 每一位新入職的員工,在上崗前或上崗后最長不超過十個工作日之內,除特殊情況外,都必須接受新員工培訓。4 各培訓科目由相應部門的內部講師資格人或負責人擔綱主講,根據需要還應負責考察試卷的編寫和審閱。5 學員必須按時參加培訓,嚴格遵守培訓規范,并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見附錄二的附表1),客觀公正的考評授課情況及講師。6 如有必要,可以筆試的形式考核培訓效果,成績合格者方可順利上崗;不合格者依具體情況進行補修或重試(一般應用于對應屆畢8、業生的培訓)。4.4.2 實習生導師制的崗位培訓1 此培訓應自新員工培訓結束并通過考核之日起開始。2 畢業生實習任務及其導師由部門經理或項目負責人分配指定,并提前確認。3 實習生導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 必須是技術和業務骨干,有較豐富的本崗位工作經驗;(2) 具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 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或業務能力;(3) 熟悉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程序文件及工作指引;(4) 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4 導師和實習生應共同參與訂立試用期的工作目標、任務、結束時間及考核辦法,整理成文并交人事部門相關人員歸檔。5 實習生導師必須履行以下職責:(1) 思想素質、企業文化的教育;(2) 專業知識9、和技能的訓練;(3) 工作疑難的解決和指導;(4) 實習項目的指導;(5) 對崗位培訓效果的評價。6 對于培訓效果進行雙向考核,實習畢業生對導師的反饋意見,由人事部門負責收集、測評和存檔;對畢業生的考核評價可采用口試、筆試或實際操作考試等形式,結合日常工作報告的情況,由導師及部門經理負責,考核結果在人事部門備案。7 對導師的考核與其績效考核掛鉤,據考核結果給予適當的獎勵、懲罰或取消其資格等。8 對畢業生的考核與轉正定級掛鉤,作為轉正考評的主要參考因素,若考核不合格,則由部門負責安排延長崗位培訓時間或調換崗位。4.4.3 內部培訓1 充分挖掘公司內部可用資源,組建內部講師團隊。2 制訂內部講師管10、理辦法(見附錄一)。3 不斷充實和完善內部培訓課程,形成重點課程的逐漸固定和循環開設。4 培訓參與人員應嚴格遵守培訓規范。5 學員課后需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交人事部門存檔。6 根據課程需要對學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納入員工績效考核范圍之內。4.4.4 外部培訓1 培訓課程的選擇應結合公司的內部需求和外部資源,并嚴格審批權限。2 參加培訓人員的選擇應突出目的性、自愿性,結合各人的職業發展規劃。br / 3 培訓相關資料(包括教材、講義(ppt)、證書等)必須在人事部門備份存檔。4 受訓學員須配合培訓負責人填寫外部培訓實施記錄(見附錄二的附表2),并在人事部門存檔。5 參加公司內部集訓的學員課11、后需填寫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交人事部門存檔;外出受訓學員則必須以適當的方式提出培訓效果的反饋意見,包括對培訓課程、講師、及培訓機構的整體水平的評價等,并交人事部門存檔;6 各部門相關人員應以適當的方式考察學員接受培訓的效果,必要時可做長期追蹤,人事部門負責督促、跟進和記錄的工作。4.5 培訓管理4.5.1 費用管理l 由人事部門依據培訓計劃對培訓經費做統一預算,并根據實際實施情況定期調整。l 培訓費用的審批權限限制在部門經理及以上。l 所有培訓費用的報銷均需提供完整的人員培訓審批表(見附錄二的附表3),作為報銷憑證的附件。l 人事部門負責對培訓費用發生前進行審核,統一控制公司所有的培訓開支;人12、員培訓審批表上需有審核確認的簽字,否則視此表為不完整。l 人事部門應每半年做一次培訓投資分析并呈報。4.5.2 出勤管理l 所有培訓一經報名確認,受訓人員須提前做好安排,除特殊原因外,應準時參加。l 凡在公司內部舉辦的培訓課(包括外部講師的內部集訓、內部培訓講座及各種內部研討會、交流會等),參加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培訓規范,課前簽到;由專人負責紀錄,填寫內部培訓考勤表(見附錄二的附表4);考勤狀況將作為培訓考核的一個參考因素。l 業余時間參加培訓,不以加班論。4.5.3 培訓評估l 對授課的評估,包括對外部培訓機構的課程內容、講師、效果等的評估,及對內部講師的課程內容、準備情況、講授技巧等的評估。13、l 對學員的評估,主要通過課后考核的方式檢查學員的接受程度和效果。4.5.4 培訓記錄及總結報告l 建立相關外部培訓資源的詳細信息紀錄,以便尋找更優惠的高質量課程。l 建立全員培訓檔案,并定期呈報。5其他本制度由人事部門制定、修改并解釋。6附件附錄一:內部講師管理辦法附錄二:相關表格1內部培訓反饋意見表2外部培訓實施記錄3人員培訓審批表4內部培訓考勤表考勤管理制度為維護良好的科研生產經營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以使職工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旺盛的精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根據院有關規定,結合本所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考勤管理1、所內各部室的考勤管理統一接受綜合辦勞資員管理,14、各部室設置兼職考勤員進行監督、檢查;各部室考勤員由部室主任兼職(除兩個工程部可設其他人員為考勤員外)。2、各部室應于當月25日前遞交本月考勤記錄,由勞資員進行匯總,勞資員有權對其中的記錄進行抽查,發現虛假的考勤,及時向領導匯報。3、所內標準考勤時間為:夏季:上午:7:3011:30 下午:14:0018:00冬季:上午:7:3011:30 下午:13:3017:30注:乘院內班車上下班的職工下班時間可寬限15分鐘。4、考勤文檔包括考勤記錄和考勤報表。考勤記錄為各部室考勤員逐日登記的職工考勤情況以及相關的證明文件;考勤報表為各部室考勤員月末編寫的統計表,其中包括:部室名稱、職工姓名、應出勤日、實15、出勤日、請假天數、遲到、早退、礦工小時(天數)等。5、職工應嚴守作息時間,不得遲到早退,不得隨意離崗,更不得礦工。6、各部室考勤員應嚴格考勤制度,據實記錄職工出勤情況,不得虛報、漏報。7、超過規定上班時間15分鐘未到崗者,記為遲到一次;早于規定的下班時間15分鐘離崗者,記為早退一次。8、職工臨時離崗,需向直接主管部室主任請假,在安排其他職工暫管其職責后方可離崗,且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否則,按擅自離崗處理。9、有以下行為之一者,記為礦工:1) 當日未到崗,且無正當理由的;2) 未到崗而提供的證明材料經核查為虛假的;3) 到崗后擅自離崗時間累計超過兩小時的;10、有關考勤管理的規定:1)遲到、早退16、按一次記,每人次罰款10元;當月超過三人次后,每人次罰20元;2)當月遲到、早退累計次數達6次,或累計時間超過1.5小時的,記作礦工一日;3)擅自離崗在1小時1.5小時以內的,每次扣除當月獎金的5; 1.5小時2小時的,每次扣除當月獎金的10;4) 礦工半日,扣除當月獎金的20,礦工一日,扣除當月獎金的40;5) 當月礦工累計3日,全年礦工累計10日的,全所通報警告一次;6) 當月累計曠工5日,全年礦工累計15日的,予以待崗;7) 職工全年滿勤,無遲到、早退、病假、事假、脫崗者,經本人申請,勞資員核查,所領導研究批準,可嘉獎一次;8) 考勤員虛報、漏報的,每次扣除當月獎金的10;當月超過4次,17、所通報警告一次;9) 職工刁難考勤人員,視情節給與部室批評或全所通報批評;10) 私自涂改、毀損考勤記錄的,給與所內通報批評。11、脫產學習的有關規定:1) 上級指派的中短期培訓學習和因本單位工作需要,有針對性的業務學習,按出勤管理。2) 其它的如成人學歷教育學習(包括函授、自學考試的短期的脫產學習等)及經單位同意的個人外出培訓等,不享受所里的獎金,按實際學習天數扣除當月獎金。請假管理1、 所內規定休假包括兩大類:福利假和非福利假。福利假包括:每周公休日、每年法定節假日、探親假、婚假、喪假、產假等。非福利假包括:病假、事假等。2、各類休假均含公休假日,如遇法定節假日順延。3、病假系職工因患病或18、非因公負傷停止工作,進行治病休息所申請的時間。除急診外,病假須事先(不晚于當日工作時間開始后的15分鐘)申請,且需持有正規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4、病假的批準權限為:1)病假半日以內,由部室主任批準,報所勞資員備案;2)病假5日以內,經部室主任簽字同意后,由所勞資負責人批準;3)病假超過5日,經部室主任簽字同意后,由所負責人集體討論審批。5、事假須事前書面申請,經批準后,進行臨時性工作交接,而后方可享假。6、事假的批準權限:1)事假半日內,由部室主任批準,報所勞資員備案;2)事假5日內,經部室主任同意簽字后,由所勞資負責人批準;3)事假超過5日,由所負責人集體討論審批。7、所負責人請假、外出19、開會、出差等的批準權限,一律隔級上報批準。副職由正職批準;書記由所長批準;所長由書記批準。所正職請假、外出、開會、出差等離開油田超過3日的需報院領導批準。8、除公休假、法定節假日、急診請假外,職工休假必須提前填寫“請假條”,按程序申請,經批準后休假。確有急事不能提前請假者,可電話請假或委托他人請假,事后補辦請假手續。未辦妥請假手續者,不得先行離崗,否則以曠工論。9、職工請假后由直接上級安排他人暫代其工作;所負責人請假、外出、開會、出差時須將行程和時間安排通知綜合辦公室勞資員備案。急辦的工作事項要相應的交接。10、請假條由所勞資員存查,請假人所在部室考勤員需據實記錄。請假人應按期到崗,到崗后注20、明銷假。11、職工請假期滿如不提前一天辦理續假或辦理續假未獲批準,必須歸崗。不按時到崗者,除確因不可抗力事件外,均以曠工處理。12、 職工請假事由被證實為偽造的,其已享假期按照曠工處理。13、 在每周生產會上,所勞資員講評考勤、請假、外出、開會、出差等情況。14、 住井返回的職工,經部室主任同意,次日可休息一天。休假待遇:1、本條款所涉及的有關標準如下:日工作時間: 8小時;月實際工作日:22日。2、當月病假多于2日少于5日的,當月獎金按照病休天數的比例扣除。3、當月病假超過5日的,病假條上報院勞資部門備案,并按照院有關規定執行。4、當月婚假少于5日的,獎金實發,當月婚假超過5日的,其獎金按超過天數的比例扣除。5、當月發生喪假少于5日的,獎金實發,當月喪假超過5日的,其獎金按超過天數的比例扣除。勞動紀律管理:1、各部室根據本制度的相關規定,結合工作管理需要,可制定各自的勞動紀律管理規定或實施細則,但必須報所勞資員審核,經所負責人集體研究,所長批準后統一下發執行。2、職工違反上述勞動紀律管理規定的處罰標準,由所勞資員征求部室負責人意見后,報所負責人集體研究。附則:1、本制度經所內職工征求意見后,所負責人集體研究,所長批準后施行,修改時亦同。本制度的解釋由所勞資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