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品經營從業人員健康及培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1、公司食品經營從業人員健康及培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食品經營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1、凡從事食品經營工作的人員必須經崗前衛生知識培訓合格,持有效健康證明方可上崗,且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定期進行食品衛生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的培訓并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2、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3、上崗時必須穿戴統一整潔的淡色工作服,不能佩帶首飾、假發、假睫毛、假指2、甲、戒指,噴灑香水、化妝、涂抹指甲油;離開工作崗位時,要換下工作服,不得將工作服穿離工作崗;工作服及工作帽應經常換洗,保持清潔、干凈。4、必須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常洗澡、換衣、修剪指甲、洗發,做到個人儀表整潔。5、上班時不能在工作崗位上嚼中香糖、進食、吸煙,私人物品、食品必須存放在指定的區域或更衣室內,不可放置在工作區內。6、凡是參與食品經營的從業人員都應先取得工種為食品的健康證明,包括直接接觸食品的從業人員和可能接觸食品的從業人員。7、食品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應當組織單位參與食品經營的員工開展食品安全的培訓活動,做到培訓有計劃(培訓計劃書),召開3、有記錄(簽到表、影像資料),每年培訓不得少于40個小時。8、食品安全培訓應當重點圍繞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日常經營的各種規范制度開展。9、從業人員健康證在有效期止30日前辦理新的健康證明。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1、認真制定、落實、檢查本單位的各項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到位,協助本單位法人、負責人做好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實工作,。2、依法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認真查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產品合格證明、產品標識和商品質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嚴把商品進貨關。3、建立健全商品進貨記錄制度,如實記錄、保存進貨商品的各種信息和數據,保證進貨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銷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實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風險。4、4、負責組織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培訓,并做好建立培訓檔案工作;5、負責組織從業人員年度健康檢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檔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6、積極配合有關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規范經營行為,完善售后服務,妥善解決消費投訴和糾紛;7、食品安全管理員應當至少配備兩人,確保一人在崗。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1、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證落實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2、適用于本單位內,對質量安全有關的管理層及各職能部門和有關人員。3、公司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協調、管理工作,批準5、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報告。負責向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或食品安全管理單位報告食品安全自查結果。4、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向本單位管理層提交自查小組名單,并全面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實施活動,食品安全自查審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報告。5、本單位起草的食品安全自查審核方案應當含有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組名單,食品安全自查計劃實施方案,對不合格項目的整改、實施效果進行確認。6、食品安全自查審核應當在適當的范圍內予以公開,并保留相關的自查報告備查。7、自查頻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質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個年度內所進行的安全自查,并覆蓋所有的相關部門。8、當有下列情況時,需追加6、食品安全自查。 a)發生了嚴重產品質量問題或外界有重大投訴; b)組織的內部機構、質量方針和目標等有重大改變;C)其他應該追加的情況。9、定代表人、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單位食品從業人員都可以向本單位相關管理層提出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的建議,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負責批準實施。10、食品安全自查的準備應當有本單位內負責自查組長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實施計劃,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批準,經批準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實施計劃表中的自查組長和自查小組成員即被指定為該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組長和自查小組成員。11、食品安全自查的實施前,應當召開一次簡短的會議,組長介紹7、自查的目的、范圍、準則、方式、計劃和自查人員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計劃中不明確的問題,確定末次會議的時間、地點。在受檢部門人員陪同下,由自查組長主持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員采用現場觀察、查閱資料、提問等方法進行抽樣調查。要對照自查表中記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的事實。若發現不符合要求時,將不符合事實與受檢部門交換意見。12、自查結束后自查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分析,確定不符合事實。在編寫“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項報告”時,須事實描述清楚,證據確鑿。13、幫助受檢核部門制定并評價糾正措施。并對自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確定不合格項,取得受檢部門簽字認可。 14、召開末次會議,由自查組長報告自查情況和自查8、結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檢查結論,并對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議,確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15、提交自查報告。16、食品安全自查的記錄由本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保存。17、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需要檢查時,應當及時予以提供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制度和維護保養制度、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食品貯存管理制度1.食品經營衛生管理要求1231.1食品經營者應保證經營環境、設施設備、人員滿足食品經營衛生要求。1.2 食品經營者應對所經營食品安全進行承諾。1.3 經營單位應設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食品經營衛生管理。1.4 食品經營者應當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訓。1.9、5 經營單位應建立與食品經營相關的衛生管理制度。2.食品經營過程衛生要求12342.1 采購2.1.1應建立食品采購制度。包括供貨商的選擇和評價、采購流程、食品驗收標準等內容。2.1.2應設立食品采購質量控制部門,對供應商的合法資質、生產能力、加工條件、衛生狀況、質量管理水平、信用資質等進行評價,并建立合格供方檔案。2.1.3應查驗供貨者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等相關證明文件,并存檔備案。2.1.4采購實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食品應具有食品生產許可證 QS 標志。2.1.5不得采購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3. 運輸1.11.23.1 應建立食品運輸制度。明確送貨人員在食10、品運輸過程中對于車輛衛生、食品衛生的質量安全職責。3.2食品運輸應采用符合衛生標準的運輸工具,應保持清潔和定期消毒。車廂內無不良氣味、異味。3.3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3.4運輸包裝材料或容器應完整、清潔、無污染、無異味、無有毒有害物質,達到相關食品衛生標準要求,且應具有一定的保護性,在裝卸、運輸和儲存過程中能夠避免內部食品受到機械或其他損傷。4.散裝的食品應該具備符合安全衛生和運輸要求的獨立外包裝。4.1冷藏食品的運輸可采用冷藏車、保溫車、冷藏列車、冷藏船、冷藏集裝箱等運輸工具。一般情況下,允許冷藏溫度接近的多種食品拼箱裝運,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不得進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11、染: a)不同加工狀態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 不同種類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強烈氣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異味的食品; d) 產生較多乙烯氣體的食品和對乙烯敏感的食品。 4.2冷藏食品運輸包裝應使用GB/T 191規定的“溫度極限”標志或用文字直接標明食品應保持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 4.3冷藏食品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應符合GB 6388的規定。 4.4冷藏食品的運輸包裝尺寸應符合GB/T 15233和GB/T 16471的規定,采用托盤包裝時還應符合GB/T 16470的規定。 4.5食品運輸有冷藏、冷凍溫度要求的,應符合GB/T 246112、6的相關規定。5.驗收1.11.21.35.1應建立食品進貨查驗制度。5.2經營單位應設立驗收機構。食品應根據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相關法律、 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或雙方制定的合同(協議)進行驗收。5.3應查驗索取供應商提供的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合格證明及認證證書,并備案。5.4建立進貨和驗收記錄,應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信息。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5.5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5.6貨證不符的應拒收或單獨存放并做好標識; 應檢13、查標識是否清楚、正確,標識不清楚的單獨應存放。6 貯存1.11.21.31.46.1應建立食品貯存制度。貯存管理人員應熟悉制度要求和各類食品貯存的基本要求。6.2貯存場所應建在地勢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區,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6.3貯存食品的場所應保持清潔,定期清刷,無積塵、無食品殘渣,無霉斑、鼠跡、蒼蠅、蟑螂,不應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殺鼠劑、殺蟲劑、洗滌劑、消毒劑等)及個人生活用品。應有充足的自然光線或人工照明,亮度應能滿足工作需要。6.4食品常溫貯存的場所應有良好的通風、排氣裝置、空氣清新。6.5食品貯存倉庫和貨架的設計應滿足食品衛生要求,在食品貯存區域,14、不同類別食品應進行適當的物理隔離。食品距離墻壁、地面均應在10cm以上。6.6具有強烈揮發性氣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溫度的食品,需經特殊處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應專庫儲存,不應混放。 6.7上架食品應分類貯存。6.8貯存的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6.9貯存有溫度要求食品的場所應有降溫或調節溫度的設施。貯存冷卻物和凍結物的冷藏間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應符合GB 50072的規定6.10應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定期檢查庫存食品的質量和數量,及時清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7、銷售1.11.21.31.415、1.57.1應建立食品安全銷售管理制度。明確銷售人員在食品銷售過程中的質量安全責任。7.2應有與經營食品品種、規模相適應的銷售場所。營業場所應布局合理,與生活等區域分開。7.3應有與經營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銷售設施設備。食品銷售有溫度要求的應配備銷售冷凍食品必備的冷藏庫(柜)、冷凍(庫)柜等設施設備。7.4銷售場所應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和消毒的設施設備。照明設備安裝在食品的正上方應使用防爆型照明設備。7.5與食品表面接觸的設備與用具,應無毒、無害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復清洗和消毒的材質制造。7.6銷售場所應進行定期衛生檢查和清潔,冷藏、冷凍庫(柜16、)應當定期維護保養、清洗、清除異味,溫度指示裝置應當定期校驗。7.7銷售冷藏、冷凍食品應按食品標簽明示的溫度進行控制,超出溫度、濕度規定應及時采取措施。7.8應當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7.9銷售的食品應分類上架擺放或墊離,不應落地碼放。7.10上架銷售的食品必須嚴格控制在保質期內,做到先進先出,并為消費者預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7.11銷售預包裝食品不應延長原有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限,不應拆封后重新包裝或散裝銷售。7.22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應以破壞性方式處理銷毀,并記錄。7.23應建立食品銷售臺賬,記錄銷售食品的基本情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17、方案一、食品經營者應當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經營單位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二、食品經營者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應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處置,對病人進行救治,防止事故擴大。三、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眾健康損害的情況,要在2小時內向轄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并對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設備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四、食品經營者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應當積極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和樣品,不得拒絕、阻撓、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1、在經營場所設立相應機構或專門人員負責處理消費者18、對食品的投訴,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食品銷售憑證(發票、信譽卡),作出特殊承諾的提供書面憑證。 2、確定受理后,對消費者的具體投訴內容和要求進行登記,包括投訴人姓名、住址、郵政編碼、聯系方式、購買食品的日期、品名、牌號、規格、數量、計量、價格、受損害情況、消費者的要求等相關內容。并由投訴人簽字蓋章,將投訴人提供的憑證和有關材料復印存檔。 3、受理消費者食品投訴后,指定具體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處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調查人員首先應將消費者投訴情況調查清楚,結合投訴人意見分清責任。應當給消費者退貨、換貨、賠償的及時給消費者解決;經營者沒有責任的,耐心向消費者解釋清楚。 4、對于投訴事件,工作人員19、能自行處理的,要及時處理并予以答復,不能處理的,要及時向負責人請示,待負責人做出決定后再作處理。5、消費者直接投訴到消費者協會的,負責人應積極配合消協妥善處理,不留后患。五、食品經營者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上述所有文件我已全部閱讀知悉并嚴格遵守 法定代表人簽字(蓋章): 年 月 日食品經營場所周圍環境圖單位名稱: 單位地址:申請人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注:1、本示意圖由企業自行繪制,應包括四周的主要道路及相鄰建筑用途及距離,有北向標記;2、應當標記出前后左右至少25米距離內的鄰居。食品經營場所平面布局圖單位名稱: 單位地址:申請人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注:本示意圖由企業自行繪制,應標明室內各功能區域面積、用途、設施名稱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