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及分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1、集團及分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 目的 為配合公司的發展目標,提升員工素質,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提高全員整體素質與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司培訓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二、 適用范圍集團所有員工和分公司的管理人員的培訓管理。各分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本制度制定其他員工的培訓管理辦法,并報集團人力資源部備案。三、 職責1、 人力資源部負責集團及分公司管理人員培訓的管理。負責組織培訓需求評審,培訓計劃(方案)制定,培訓組織實施,培訓效果評估,培訓資料整2、理、歸檔,培訓費用控制。并負責分公司培訓工作的指導與管控等;2、 分公司人事行政負責本公司其他員工培訓的管理,并與集團人力資源部的整體培訓工作相銜接;3、 部門負責人要積極推動本部門的培訓工作。定期對本部門員工進行應知應會、提高工作能力與方法的培訓,完成部門培訓任務。四、 培訓工作基本原則(1)全員性:培訓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司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與工作能力,從管理層到員工層都要積極參加培訓、不斷學習進步。(2)針對性:培訓要有目的,針對實際培訓需求進行。(3)計劃性:培訓工作要根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并按計劃嚴格執行。(4)全程性:培訓工作要貫穿崗前、在崗、轉崗、晉職的全過程。(5)全面性:培訓3、內容上把基礎培訓、素質培訓、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培訓方式講授、討論、參觀、觀摩等多種方式綜合運用。(6)跟蹤性:培訓結束后要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考核要有結果與獎懲,要定期、及時檢驗、評估培訓效果。五、培訓流程1、建立規范的培訓作業流程,使培訓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保證公司培訓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效地進行。2、培訓需求調查。展開員工客觀、準確、細致、全面的培訓需求調查,明確培訓要解決的問題與培訓目的。(附表:培訓需求調查表)4、編制培訓計劃。根據員工的分析以及培訓需求調查結果,由人人資源部制訂詳細具體、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要明確參訓對象、參訓人數、培訓目的、培訓內容。人力資源部要嚴格實施計劃,不4、得隨意更改計劃內容。(附表:培訓計劃表)5、培訓審批。培訓實施前,需要填寫審批表,計劃內的培訓,分公司經理批準;主管級以上的培訓及計劃外的培訓需董事長批準。培訓審批完成后方可實施培訓。(附表:培訓審批表)6、培訓的組織實施。培訓負責人、助教人員提前15分鐘到達培訓地點,檢視人員到場情況、現場布置等做好培訓準備工作,參訓人員提前10分鐘到達培訓地點簽到,講師提前10分鐘達到培訓地點熟悉現場環境,保證培訓準時按計劃按要求進行。大型培訓應提前邀請公司領導或參訓人員上級領導到會致辭典禮,向學員明確培訓目的、意義、紀律要求、考核獎懲等。小型臨時性培訓可以簡化操作,人員分工可以兼任,但不能出現責任缺項,降5、低培訓工作要求。要確定培訓主持人、講師、助教(現場音響師、紀律稽查、道具、聯絡),做到分工明確、保障有力,保證培訓計劃的可執行性與必執行性,做到形式莊重、氣氛活躍、效果達到。7、培訓效果評估。(1)訓中評估:對于時間較長的培訓和外訓項目,在培訓中場休息、第一天結束后,培訓負責人要隨時與關鍵學員交談,了解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學員的期望、有關領導的進一步要求,并與講師及時溝通局部調整,確保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2)講師評估:公司級別的培訓結束后,由參訓人員對講師的講課效果進行打分測評,測評結果錄入講師檔案(附表培訓評估表)。(3)跟蹤調查和回訪:在培訓結束后兩周或一個月后培訓負責人與參訓人員及其上一6、級領導回訪面談,通過跟蹤調查表、談話等方式了解培訓目標達成與否,參訓人員行為改進、技能提高程度、新知識接受領會情況,作為培訓工作考核和改進的依據。對于分公司的調查,請人事專員實施并上報人力資源部。8、培訓考核。培訓結束后要有考核,以強化、檢驗培訓效果。有關部門要保證考核的公平、公正、公開,參訓人員如果對考核過程存在疑義,可隨時到人力資源部反映情況,人力資源部門負責調查落實,并要在一周內將調查結果通知提議人員。9、培訓結果。培訓完畢后要檢驗是否達到了培訓目的。考核結束后要有結果,錄入員工檔案,作為晉升或增薪的依據之一。由培訓負責人對培訓過程所有的原始資料要做匯總與記錄,培訓記錄統一交人力資源部備7、案。(附表培訓記錄表)10、培訓檔案。一次完整的培訓,必須要有培訓計劃、簽到表、培訓記錄等原始記錄,一次完整培訓結束后,要把一切相關的培訓原始資料編號入檔,人力資源部保存培訓計劃、培訓記錄與培訓結果等一切原始資料。11、培訓匯總。每次培訓結束后,培訓人員要作出專項培訓總結。人力資源部負責每月按時間順序整理、匯總公司級的培訓。12月20日前總結全年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制訂年度整體培訓計劃,并上報公司董事長審批后執行。(附表 月份培訓匯總表)六、培訓方式公司對員工的培訓方式分為內訓(內部培訓和外聘培訓)和外訓(外派培訓)兩種。1、 內訓A、員工入職培訓:所有新加入公司的員工,均要接受人力資源部組織的8、崗前培訓,各用人部門和人力資源部要積極配合做好培訓工作(詳情見入職管理制度)B、部門內部培訓:部門內訓由部門領導牽頭,負責制定培訓計劃與落實方案,并要納入到各部門年度整體工作計劃中,保證內訓質量。各部門內訓每月不可少于2小時,每月25日把本部門培訓工作開展情況和下月內部培訓計劃報人力資源部備案,以便督促檢查。C、外聘培訓:對于外聘培訓,人力資源部應先協商確定培訓的內容及培訓目的,然后外聘講師應了解公司情況,經雙方磋商,確認后方可正式進行培訓2、外訓:A、參加外訓員工必須在本公司工作滿一年(含)以上;B、申請人應按正規的程序提出申請,審批后執行;C、外派培訓人員應于返回公司三日內將培訓的學習資料9、交人力行政部,作為培訓素材供公司內訓時使用七、培訓內容1、 新員工入職培訓:見入職管理制度2、 崗前培訓(1) 目的:使員工盡快熟悉本崗位的崗位職責要求、工作流程;(2) 適用范圍:適用于轉崗、輪崗員工;(3) 職責:由部門經理負責培訓組織,人力資源部監督和考評實施情況。(4) 內容:主要涉及各崗位具體工作職責、崗位流程和相關技能培訓等,由人力資源部和部門經理共同探討制定(5) 培訓方式:可采用課堂授課和現場操作學習的方式。(6) 時間:新輪換崗位、轉換崗位員工的試用期間。3、 在職培訓員工在日常工作崗位中,為提高工作技能而進行的文化理念、專業技能、管理發展、晉升、崗位適應性培訓等一系列培訓,10、可分為基礎類培訓、管理類培訓和專業類培訓三種。(1) 基礎類培訓a) 目的:使員工掌握能勝任公司崗位必須具備的態度、技能和知識等;b) 適用范圍:全體員工;c) 職責: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各分公司人事行政部負責;d) 內容:就公司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流程、心態管理等進行培訓;e) 培訓方式:采用分批進行的形式,培訓方式可內部授課、外請專家、分單位分部門組織培訓或送外拓展訓練等。f) 時間:每年每位員工至少培訓4小時。(2) 管理類培訓a) 目的:側重于通過培訓提升不同層級管理人員所需的管理技能。b) 適用范圍:具有管理職能的崗位員工及待儲備的骨干員工;c) 職責:由集團人力力資源部11、負責;d) 內容:對高、中、基層管理人員所需技能進行分析,各層級針對性的培訓;e) 培訓方式:培訓方式可課堂授課、外出交流參觀、現場操作學習、公開課等;f) 時間:每年高層員工至少培訓12小時,基層員工至少培訓6小時。(3) 專業類培訓a) 目的:接受專業領域最新資訊、鞏固和提升業務技能,并掌握崗位基本流程;b) 適用范圍:集團及分公司管理人員;c) 職責:集團人力資源部,各分公司人事行政協助;d) 內容:專業知識和技能,可分崗位細分;e) 方式:部門內部學習為主,輔以外送、二次培訓、外請專家培訓;f) 時間:送外培訓一年1-2次,每位員工專業培訓類培訓每年不少于16小時。八、費用管理1、由人12、力資源部依據培訓計劃對培訓經費做統一預算,報董事長審批。中途可根據實際情況在預算內適當調整,超過預算必須報董事長批準。2、培訓費用由人力資源部統一管理。審核每次培訓的預算和實際發生費用,嚴格控制培訓費用。3、所有培訓費用的報銷均需提供完整的“人員培訓審批表”,作為報銷憑證的附件。九、服務期規定1、員工單次或年累計培訓費超過5000元(含),需與公司簽訂外部培訓協議,并約定服務期限。2、服務期限界定將外部培訓結束時間作為服務期限的起始時間3、乙方服務期未滿離職,未達到協議約定工作年限的,乙方按未履約時間占整個協議服務期的比例分攤承擔學習費用4、服務期期限A、培訓費用單次或年累計5000-10000元,服務期不少于1年B、培訓費用單次或年累計10000-20000元,服務期不少于2年C、培訓費用單或年累計20000元以上,服務期限不少于3年十、出勤管理1、所有培訓一經報名確認,受訓人員須提前做好安排,除特殊原因外,應準時參加。2、在崗培訓,參加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培訓紀律,課前簽到;組織者必須指定專人負責記錄,填寫“培訓簽到表”;考勤記錄作為培訓考核的一個主要內容。3、業余時間參加培訓,不以加班論;工作日參加培訓視同上班。十一、本制度解釋權歸人力資源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