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4932
2024-09-03
9頁
21.32KB
1、學校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資金支出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 76號)及國家相關財務規章制度,結合單位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預算支出績效考評(以下簡稱績效考評)是在一定時限內根據設定的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考評方法、指標體系和考評標準,對預算支出進行客觀的考核和評價。 第三條 單位成立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考評小組)。針對考評對象,擬定考評工作具體方案,選定考2、評指標,確定考評標準和考評方法實施績效考評和監督等職能。 第四條 績效考評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規范原則。績效考評應當注重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嚴格規定程序,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合理、準確反映資金使用的績效。 (二)公正公開原則。績效考評應當客觀、公正,標準統一,資料可靠,接受監督。 (三)分級分類原則。績效考評應根據考評對象的特點分類組織實施。 (四)績效相關原則。績效考評應當針對具體支出及其產出績效進行,考評結果應準確反映支出和產出績效之間的緊密對應關系。 第五條 績效考評的主要根據 (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二)單位發展規劃和方針政策。 (三)單位制定的3、績效考評管理制度及工作規范。 (四)各單位職能職責及年度工作計劃。 (五)相關行業政策、行業標準及專業技術規范。 (六)各單位預算中申報的相關材料及單位下達的年度預算通知。 (七)專項評估報告。 (八)其他相關資料。第二章 績效考評對象和內容 第六條 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對象和范圍包括單位內部各部門所有的預算經費。 第七條 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分為基本支出績效考評和專項支出績效考評。 (一)基本支出包括辦公及差旅費、水電費等日常性經費支出。 (二)專項支出包括教學質量工程經費、學科建設經費、科研平臺建設經費、人才引進費、圖書及設備購置費、基礎實驗室建設費、基本建設及維修改造經費等單獨立項的非日常性支4、出。專項支出包括重大專項和一般專項,其中重大專項是指資金額度較大,對單位影響較廣,具有明顯綜合效益的項目。 第八條 績效考評的具體內容: (一)預算資金使用情況,包括是否按照預算的申報計劃使用資金; (二)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包括是否達到預定產出和效果等; (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況; (四)為加強管理所指定的相關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五)需要考評的其他內容。 第九條 績效考評一般以預算年度為周期,對跨年度的重大(重點)專項可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實施階段性考評。第三章 績效目標 第十條 績效目標是指被考評對象使用預算資金計劃在一定期限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 第十一條 績效目標的5、設定原則 (一)相關性原則。績效目標應符合單位發展規劃及單位職能要求,并與相應的預算支出范圍、方向、效果一致。 (二)層次性原則。績效目標應當從數量、質量、成本和時效等方面進行細化,原則上采用定量表述,對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情形,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級分檔形式表述。 (三)客觀性原則。制定績效目標須通過調查研究做出科學預測,目標要符合客觀實際。 第十二條 績效目標的主要內容 (一)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產品和服務的數量目標、質量目標、時效指標、成本目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目標。 (二)達到預期目標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所必需的資源。 (三)支出的預期效果,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可持6、續影響等。 (四)衡量或評估每一項目活動的相關產出、服務水平和結果的考核指標。 第十三條 各單位申報年度預算時,應制定預算支出績效目標及達到該目標所需經費投入,報考評小組審核。第四章 績效考評指標、標準和方法 第十四條 績效考評指標是指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工具。 第十五條 績效考評指標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 (一)定量指標包括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包括基本情況指標、資金使用情況指標、項目完成情況指標等考評預算支出必須反映和應用的績效量化指標;個性指標是確定具體考評對象后,通過了解、收集相關資料信息,結合考評對象的行業特點和具體情況而設置的特定指標。 (二)定性指標是描述和分析規劃7、與立項情況、項目執行情況、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組織管理情況和社會經濟效益等非量化指標,是對項目進行定性因素分析和判斷,對量化指標考評結果的補充和完善。 第十六條 績效考評標準是指衡量預算支出績效目標完成程度的尺度。績效考評具體包括: (一)計劃標準。計劃標準是指以預先制定的目標、計劃、預算、定額等數據作為考評標準。 (二)行業標準。行業標準是指參照國家公布的行業指標數據制定的考評標準。 (三)歷史標準。歷史標準是指參照同類指標的歷史數據制定的考評標準。 (四)其他標準。 第十七條績效考評方法的選用應當堅持定量優先、簡便有效的原則。根據考評的具體情況,可采用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績效考評。績效考評方法8、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它是指將一定時期內的支出與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以考評績效指標實現程度。適用于成本、效益都能準確計量的項目績效考評。 (二)比較法。它是指通過對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歷史與當期情況、不同部門等的比較,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它是指通過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考評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它是指對效益確定卻不易計量的多個同類對象的實施成本進行比較考評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五)公眾評判法。它是指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對財政支出效果進行評判,考評績9、效目標實現程度。 (六)其他考評方法。第五章 績效考評工作程序 第十八條 單位自評。在預算年度末或跨年度重大專項實施一定階段時,各單位依據設定的績效目標,分析績效目標完成情況,撰寫績效報告,并根據績效報告進行自評,形成績效自評報告后報考評小組備案。 第十九條 單位組織考評。考評小組確定考評對象,審核單位績效自評報告,確定考評指標、標準和方法。根據各方面材料和基礎數據,考評小組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斷,綜合專家意見,對預算支出的經濟、社會、綜合績效進行全面評價,撰寫績效考評報告。 (一)預算支出項目中按定員定額標準計算的基本支出和單項核定的基本支出,由考評小組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績效考評。 (二)重10、點項目績效考評。在每個預算年度,篩選部分有影響和有代表性的重點項目,特別是重大專項和對單位影響較大的專項,由考評小組組織績效考評必要時可委托專業機構考評。第六章 績效報告和績效考評報告 第二十條 績效報告和績效考評報告應當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寫,做到依據充分、內容完整、數據準確、分析透徹、邏輯清晰、用詞準確。 第二十一條 績效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概況,包括單位職能、項目立項依據、預算執行情況等。 (二)績效目標及其設立依據和調整情況。 (三)對預算年度內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 (四)對照績效目標,對所取得的業績進行評價。 (五)分析說明未完成績效目標的原因。 (六)下一步改進工作的意見11、及建議。 第二十二條 績效考評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績效考評指標、標準和方法。 (二)為實現績效目標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五)考評結論及建議。第七章 績效考評結果及應用 第二十三條 績效考評結果應當采取評分與評級相結合的形式,具體分值和等級可根據不同考評內容設定。 第二十四條 考評小組應當及時將考評結果反饋被考評單位,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綜合考評結果還可以判斷預算支出資金配置的合理性,準確把握預算支出決策和政策效應,控制資金風險。考評結果優秀的,可采取適當方式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表揚,并對下年度同類項目優先安排經費;考評結果不合格的,可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其限期整改,同時減少或不再安排同類項目的以后年度經費。 第二十五條 根據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結果,分析診斷單位內部的管理問題,評估相關負責人的工作業績,實施績效問責和獎懲機制,加強資金的監控,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十六條 績效考評結果報單位領導審查同意后,將在一定范圍內公布,體現和增加預算支出公正性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