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考勤請假及加班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7865
2024-09-03
17頁
32.06KB
1、科技公司考勤請假及加班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則一、目的: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并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為規范公司員工假期管理、工作考勤、嚴肅工作紀律,維護良好的工作秩序、有效提升員工的敬業精神,并使員工的工資核算做到有法可依,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二、適用范圍1、員工考勤管理包括對員工上下班、休假情況等進行考核,休假類型包括事假、病假、工傷假、公休假、法定節假日、婚嫁、產假、喪假:涉及的違紀缺勤管理范圍包括遲到、早退、曠工等;2、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所有員工。1) 公司總監級及以下2、員工為考勤對象,均使用內部OA記錄考勤;2) 每天簽到次數為二次(上午上班、下午下班各一次);3) 市場業務人員在公司上班應照常簽到簽退,外出拜訪客戶應開啟移動辦公GPS定位,出差人員以申請出差時間為準記錄考勤,考勤單位為小時。第二章 考勤管理一、 程序1、 工作時間:公司實行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時工作制。公司標準考勤時間為:9:0018:00,另有半小時可自由支配。午間休息時間:正常工作日的12:00至13:30之間為午休時間。2、所有員工必須依據工作所在地的考勤時間執行。各分機構或部門工作時間如與本制度考勤時間有差異時,以報備職能管理事業部的考勤時間為準,如各分機構或部門報備的考勤時間發生變3、動時必須及時向職能管理事業部進行申請和報備,否則因此而造成的薪資計算錯誤等后果由相關分機構或部門負責人承擔。3、公司實行OA系統簽到考勤管理,員工應嚴格按工作時間的規定準時進行簽到簽退,所有簽到簽退行為必須在員工本機上進行,在非員工本機IP上的簽到簽退行為,無特殊情況說明,均視為無效。4、因公需要外出的員工,所有人員須先到公司(分機構)簽到后,方能外出辦理各項業務,若預計會影響正常打卡者,須填寫因公出差申報單,經規定的審批人完成審批。如因特急事而無法預先填單者,可事先電話知會相關負責人,待出差返回后及時補因公出差申報單交職能管理事業部備案,無上級主管批準的,按遲到或曠工處理。5、員工上下班漏打4、卡,1個工作日內以OA郵件(需抄送本部門主管)發送至向職能管理事業部情況說明,直屬上級主管有義務核實確認,職能管理事業部人員備案,否則缺卡2次按曠工半日計算,以此累計。每月規定矯正不得超過3次,超過3次補卡無效(特殊情況除外),根據情況按遲到或曠工計算;5、 因私需要晚到或早走的員工,應提前告知其直接上級并在1個工作日內走oa完成請假審批流程,職能管理事業部將月底匯總。6、 因oa考勤系統異常原因,無法及時留下考勤記錄的,必須1日內通知考勤員,考勤員將會重新予以未打卡時間記錄備案及對于考勤時間在系統中予以更正,否則按照遲到、早退或曠工處理。在公司簽到遇考勤系統故障,請在考勤員處考勤表上手工填寫5、上下班時間。7、無故不刷卡、又不辦理有關請假手續者,按曠工計,曠工時間按考勤系統的記錄為準。8、員工離職將于離職當日取消該員工考勤登記信息記錄。以實際離開公司時間為準。9、出差1) 出差申請:出差人員在出差前24小時內OA填寫并完成公出申請審批流程,詳細注明出差地點、目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及計劃差旅費用項目等,出差申請單由相關管理人員批準;因臨時緊急公務無法履行此手續的,需在返回后1個工作日內補辦;2) 分機構職能管理事業部責任人及相關領導對出差人員的考勤執行情況負責。出差人員回工作地后,無特殊情況應按公司作息時間按時上班,如需補休或休假,應提前向直屬上級申請走完OA審批流程,同意后由部門經6、理告之職能管理事業部,并和部門經理核對出差人員的出勤情況,如發現有未經審批沒來者,按曠工及扣分處理,部門經理有責任知曉本部門人員的出勤及工作情況,如部門經理沒有執行審核或監察工作,一經發現,部門經理另處扣同等分值10分/次;3) *現場服務SOSS的出差行為,需同時提交由驗收方蓋章簽字的貨品驗收合格單、實施交接報告、實施日志(驗收方簽字即可)及系統驗收合格報告,否則不予以報銷相關差旅費用及享受相應的差旅補貼。10、職能管理事業部負責考勤制度的執行與考勤的管理工作,所有OA與考勤關聯的流程匯總職能管理事業部,結果直接與工資掛鉤。二、 考勤管理1、考勤工作由職能管理事業部統一監督管理,職能管理事業7、部的考勤管理由績效經理負責,分機構設專人負責考勤。2、考勤的時間單位1) “一年”為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 “一個月”為當月的1日至月末最后一天;3) 遲到、早退、缺打卡以“次”為單位計算;4) 請假、休假、曠工均以“天”為單位計算,最小單位為0.5天,3小時至8小時(含)記為“1天”,1小時至3小時(含)記為“0.5天”。3、 所有員工考勤均在工作所在地管理。4、 分支機構考勤負責人對本地所有員工請假及加班等手續均需要提交至分支機構負責人,每月3日前分支機構考勤負責人將統一核實確認后的考勤情況保管并以郵件形式發至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處,如員工未按照公司規定提交或走相關手續、流程至分機8、構職能管理事業部者視具體情況按扣分或曠工處理。5、 分支機構考勤負責人員有權對員工出勤狀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和審核。6、 分支機構考勤負責人員按自然月進行考勤匯總,考勤凍結日一般為每月第三個工作日,若遇節假日需調整的,以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考勤員通知為準。分機構考勤負責人員在考勤期結束的三個工作日內,將考勤匯總表分部門匯總并由員工及部門負責人確認后提交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7、 對于有早退、曠工、事假、病假和無刷卡記錄的缺勤員工,根據公司有關規定從當月工資中扣除相關款項。8、 員工在工作時間未經允許不得擅離崗位,經直接上級批準,上班期間外出辦事人員需走公出審批流程。9、 員工不得偽造考勤記錄,部門負責9、人不得協助員工偽造虛假考勤記錄,否則視為違紀,一經查實,偽造期間按照曠工處理。11、 遲到1、遲到的相關處理:1) 遲到在1小時內者,第一、二、三次,每次處績效扣分:1分,第四次及以上,每次處績效扣分:2分; 2) 無故晚到1小時以上者,視為曠工處理,每次處績效扣分:3分;3) 曠工一天以上三天以下(含三天)者,每天處績效扣分:5分,造成公司損失的還應賠償相關損失;4) 無故曠工三天以上者,視為自動離職,作自動離職處理,將予以解除勞動合同,根據相關制度處罰,不做任何經濟補償,公司保留對其追索公司財產、資料及相關損失的權利。(3)早退的相關處理:5) 工作時間終了前下班者為早退,早退1小時以內,10、視為早退,每次績效扣:1分;6) 無故提前1小時以上者,視為曠工處理,每次績效扣:3分;7) 無故提前3小時以上,視為曠工一天,每天處績效扣分:5分,造成公司損失的還應賠償相關損失;12、 早退1) 在公司規定的下班時間內未辦理任何請假或外出手續或未得到直接上級許可,擅自提前1小內簽退離開工作單位者為早退,早退按曠工進行處理。2) 早退時間以員工當日最后一次刷卡記錄為準。3) 無故提前1-3小時,視為曠工半日;無故提前3小時以上,視為曠工一天;無故曠工二天以上者,作自動離職處理,將予以解除勞動合同,不做任何經濟補償,公司保留對其追繳公司財產及資料的權利;13、 曠工1) 未按規定辦理請假手續的11、請假未獲批準的、續假未獲批準的、以虛假理由請假的、不服從工作調整分配逾期不到崗的、以及規定的其他情形等,視為曠工。2) 曠工一天將被予以扣除當天全額工資,如因曠工造成公司損失的,公司將保留追究其責任及相關賠償的權利。3) 年度內累計曠工達3天,公司將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且無需給予任何補償。另:績效考核行為指標考核部分由有全勤5分,包括遲到、早退、曠工、事假、病假五項。當月發生一項扣一分,另外按上述五項實際發生情況扣分。第三章 請 假 1、員工請假必須提前OA申請填寫請假流程,注明工作交接情況,由上級主管審核,并在批準后交職能管理事業部備案,未在職能管理事業部備案的請假無效,強行請假作曠工處12、理;如因突發事件或急病來不及提前請假的,應利用電話或委托人及時向上級主管報告,由上級主管或代理人按規定代辦請假手續,并在請假完成后于2個工作日內走完OA審批流程,否則視為曠工處理;如發現以虛假理由請有薪假的,除按曠工處理外,并依情節輕重處罰;2、請假審批權限病、事假扣除當天工資,都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oa審批流程后請假方可有效,病假需員工銷假后出示市級以上醫院證明,事假需提前一天向更高級別人員申請,主管可批審壹天以內的請假,部門經理可批審兩天以內的請假,總監可批審叁天以內的請假,叁天以上需由部門報總經理審批,職能管理部門審批,無審批自行休假者,視為曠工。3、請假休假管理員工請假休假,原則上應提13、前提出申請,并走完審批流程。若因臨時生病不能來上班,須于當天上班后半個小時內由本人或親友電話向直接上級請假,并應在到崗后的三個工作日內及時補辦流程手續,否則以曠工視同。1) 事假: 全年累計不得超過30天,事假一次不得超過7天,所有事假均為無薪假期,事假手續齊備,請事假扣發當日工資;2) 病假:全年累計不得超過60天,2日以上者須正規醫院證明,休病假需提供如下的證明材料:市級以上醫院開具的且蓋有醫院印鑒的診斷證明書、并提供醫治病癥的病歷、收費票據以及相應的處方、治療明細、檢查報告書等;3) 工傷假:期間以年為限,其假期延至時應合并計算,假期中支付基本工資,需提供如下證明材料:社保指定治療工傷的14、醫院或醫療機構出具證明。4、請假逾期處理: 凡請假員工,假期未滿上班或超假必須到職能管理部辦理銷假或續假手續。未辦理銷假手續者假期內上班不計工資,期滿沒有續假的或續假尚未核準而不到崗的,除確因病或臨時發生意外等不可抗力事情外,均按曠工論,對工作造成嚴重影響的另外加罰; 5、全年累計給假日期的計算均自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中途到職者,按比例扣。6、溫馨提示 1)客戶服務人員及技術服務人員連休前,應把QQ簽名改成: 日至 日我休假了,有事可以電話聯系: ,或聯系QQ: ;第四章 加班和調休一 加班1、為了保障員工正常的工作休息,確保公司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各部門應合理安排工作內容,提15、高效率,嚴格控制加班。如確實需要加班的,各部門應盡可能安排調休,原則上不發放加班費。加班人員需按加班具體發生的起止時間進行OA系統考勤,否則加班無效。1) 公司提倡高效運作,員工的本職工作應于正常上班時間內完成,不得故意拖延;2) 實際加班時間應與考勤紀錄相符,加班工資計算以考勤紀錄為準。如有加班考勤紀錄而實際并未加班的,視情節輕重對相關責任人扣5分;3) 員工加班需提前半天提出申請,在OA上詳細填寫加班申請單,經部門經理、總經理審核批準后交職能管理事業部備案,未經批準而擅自加班的,公司不予計算加班費。如加班時間與所填報時間不符的,部門經理需在次日上午補填加班申請單,經相關負責人審批后交職能管16、理事業部備案;4) 如確因工作需要,符合以下條件并經過相關領導審批的,可計為加班:a) 在休息日或法定節假日內,公司因為生產、業務等原因要求員工加班的;b) 必須利用休息日、法定節假日進行物資盤點、對帳或不影響日常工作而在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召開會議的;c) 由于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或其他災害,為避免公司財物遭受損失而進行搶救的;d) 突發性、不屬于正常工作范圍內的工作而必須通過延時工作或利用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完成工作的。5) 下列情況不屬于加班: a) 管理層在星期日、法定節假日以外的延時工作時間;b) 公司銷售人員在正常上班時間以外的延時工作時間;c) 凡屬正常工作范圍之內,但因個人工作效率問題17、須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繼續上班的;d) 因工作需要出席社交場合的;e) 因公差旅期間;f) 加班時的就餐時間;g) 市場銷售人員的業務時間。h) 公司在工作日下班后、周末休息日、法定節假日組織的旅游、娛樂活動以及學習觀摩、技能競賽與交流和帶有使員工技能得到提升內容的會議。i) 正常上班時間工作效率低,工作明顯失誤,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而加班的,不計加班。j) 沒有按規定辦理加班審批手續,或手續不全的加班,均不予以計算。2、加班實施原則1) 加班必須經過申請、批準。2) 加班需要根據工作安排的具體情況提出加班申請,預計加班時間。3) 部門的部門負責人和職能管理事業部有責任監督加班實施過程。二、 調18、休1、 員工的加班時間可以累積計算調休。調休至少以半天計算,一次調休不得超過3天。調休可以沖抵事假、病假,但早退、曠工不可以用調休沖抵。2、 員工的累計調休原則上應在加班后的三個月內休完,否則將予以作廢。3、 申請調休的員工應提前一天在OA上申請填寫休假申請表,由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根據加班記錄進行復核,經該員工直接上級批準后方可調休,休假申請表交至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4、 調休期間工資按照正常考勤計算工資。5、 分機構職能管理事業部負責匯總員工的加班和調休記錄。第五章 帶薪休假一、 節假日1、 國家法定節假日: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19、1)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2) 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 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4) 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5) 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6) 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7)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二、 帶薪年假(以下簡稱年假)1、 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年假計算周期,原則上年假不給予預支。2、 年假的范圍界定:1) 員工的年假從入職之日起計算,但轉正以后方可享受,試用期不享受年假。2) 入職之日的有效界定為*軟件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具體時間為準。3) 非正式員工不享受年假。4) 如員工離職20、時已經提前休完年假,那多休的年假將按照日工資扣除。3、 年假的計算:1) 員工工作不滿1年的沒有年假。2) 員工累計工作工齡已滿1 年不滿10 年的,年假5 天;已滿10 年不滿20 年的,年假10天;已滿20 年的,年假15 天。3) 年假均指工作日,法定節假日和休息日不計。4) 當年年假在次年2 月28 日前有效,沒有休完的不進行累計。5) 年假休當年度的。4、 年假的申請手續:1) 員工休年假原則上須提前兩周申請。員工申請休年假在3日以內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直接上級審批后提交本級人力資源部審核;4日(含)以上6日(含)以下的年休假,除直接上級審批外還須隔級上級審批,并報本級職能管理事業21、部審核;7日(含)以上的年休假除須直接上級審批、隔級上級審批、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核外還須呈報總經理批準方可生效。2) 若因工作需要,公司有權要求員工調整其休假安排。員工申請年休假,可一次性休完,也可多次分休,但每次至少以半個工作日為準。3) 超過假期不能上班者,應向直接上級電話請假,走請假流程。上班當天還須填寫休假申請表報直接上級、部門負責人審批,交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核及備案。4) 超期按事假視同。5、 年假的管理:1) 年假為帶薪假期,工資照常發放,但須扣除相應天數的津貼。2) 凡不按規定辦理休假手續的員工,一律按曠工計。3) 部門負責人有義務協調本部門的員工合理安排休假,避免因部門員工集中22、休假造成的工作安排不暢。4) 年假以自然年度為休假周期,不得跨年度累計連休。5) 年假應該于次年的2月28日前休完,除非有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必須經總經理批準,延期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否則年假作廢。6) 離司后又復聘人員的司齡不累計,其年假待遇等同新入職員工。7) 每個部門負責人有責任關注并適當安排所屬員工合理安排休年假,分機構職能管理_事業部每隔半年度發布一次員工年假休息情況,用于提醒員工合理安排工作與休假。三、 婚假1、 已經通過試用期的正式員工在本司工作期間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周歲,男22周歲)結婚的,可享受3 天帶薪婚假,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男25周歲)初婚23、的,可享受晚婚假10天(含3天法定婚假和休息日)帶薪婚假,再婚的可享受3天法定帶薪婚假,休婚假需提供如下證明:結婚證復印件一份; 2、 婚假的申請手續:1) 員工休婚假,須提前一周填寫在OA上申請填寫休假申請表。2) 員工申請婚假,由本人提出申請、附結婚證復印件,經部門負責人、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批及備案。3) 因工作需要,公司有權要求員工調整其休假安排。4) 婚假為一次性自然日假期,不能分休或補休。5) 超過假期不能上班者,應向直接上級電話請假,得到批準后于上班后三個工作日內補辦請假手續,否則以曠工視同。3、 婚假的管理:1) 婚假自領取結婚證之日起,一年之內休完,過期作廢。2) 已經轉正的24、正式員工在公司工作期間辦理的結婚登記手續的可以享受婚假。3) 婚假按照自然日計算且為帶薪假期,工資照發,但須扣除相應的津貼。4) 凡不按規定辦理休假手續的員工,一律按曠工計。5) 如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未休婚假不予補償。四、 產假1、 女員工產假依照國家、各地區政府規定的計劃生育有關政策執行。2、 正常生育產假98 天,其中產前休假15 天,產后休假83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 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 天。晚育者(24 周歲后生育第一胎)增加產假15 天。領取獨生子女優待證者增加產假35 天。3、 男員工在配偶產假期間,憑其妻的準生證,計劃生育證明,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享受125、0天(自然日)產期護理假。4、 員工申請休產假需出具醫院證明。產假需提供如下的證明材料:醫院開具的且蓋有醫院印鑒的診斷證明書原件,產假為一次性假期,不能分休或補休,按自然日計算。5、 產假的申請手續:1) 員工休產假須持相關證件(準生證、計劃生育證明等)在預產期前一個月填寫休假申請表,經直接上級審批、隔級上級審批、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核后報總經理審批。2) 員工休假期滿,恢復上班當天,須到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辦理銷假手續。3) 超過假期不能上班者,應向直接上級電話請假,上班當天須填寫休假申請表報部門負責人及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批并備案。4) 超假期按事假處理。6、企業按國家要求發放生育津貼。7、26、哺乳期女員工(嬰兒不滿1周歲)每天有1小時哺乳時間,哺乳時間只能為一天工作時間中的第一個或最后一個小時;哺乳期女員工在確定哺乳時間后必須在工作所在地考勤員處報備且此時間一經確定不能修改。8、 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女職工,不能享受產假期間的包括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藥費以及工資等在內的產假待遇和其他相關生育保險待遇,并依據獎懲條例進行處理。五、 喪假1、 員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去世,員工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領導批準,給予一至三天帶薪喪假;2、 喪假為帶薪假期,工資照發,但須扣除相應的津貼。3、 喪假的申請手續:1) 員工休喪假須及時提出申請,填寫休假申請表,經部門負責人及本級職27、能管理事業部批準后方可休假,否則按事假處理。2) 超過假期不能上班的,應向直接上級電話請假,上班后的2個工作日內填寫休假申請表報部門負責人及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審批及備案。3) 凡不按規定辦理超假期延期手續的員工,一律按曠工計。第六章 申訴通道一、 員工如對考勤記錄有疑問,或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可與本級職能管理事業部進行核對。二、 員工如對于考勤統計結果或計算方法存有異議可在當地考勤員處進行申訴。三、 員工如對處理結果仍有異議,可向部門負責人進行申訴,由部門負責人及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協同處理。第七章 附 則一、 本制度下發之日起,凡與本制度內容相悖的,以本制度規定為準。二、 本制度由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制訂,報總經理簽批后執行,修改時亦同。三、 本制度解釋權歸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四、 總部職能管理事業部負責本辦法的實施、監督與管理。五、 以上相關事項的郵件,報送至職能管理事業部績效經理工作郵箱。六、 本制度自年2月7日起執行,原有類似制度自行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