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醫務人員工作中職業衛生防護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286
2024-09-03
7頁
24.35KB
1、中醫院醫務人員工作中職業衛生防護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鄭州xx中醫院醫務人員職業衛生防護制度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制定各類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措施。,并認真落實,各相關科室根據情況為醫務人員提供合格和充足的防護用品備用。此外,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時應有登記、報告和追蹤制度及處理和流程與措施。(一) 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要求1、基本防護:防護對象;在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所有醫、護、技人員。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2、加強防護: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護人員:傳染病流行2、期的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SARS病區的工作人員;轉運疑似或臨床診斷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和司機。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使用以防護用品;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防護鏡:有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噴濺的操作時:外科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手套;操作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或破損皮膚黏膜的操作時: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體液噴濺時:鞋套:進入傳染病區時。3、嚴密防護: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要口給SARS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切開吸痰等操作和做傳染病尸解的醫務人員。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應使用面罩4、銳器損傷防護: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3、。做到安全注射,做到對接受注射者無害;實施注射操作的醫務人員不暴露可避免的危險;注射的廢棄物不對他人造成危害;注射行為對環境無危害。減少不必要的注射、輸液、輸血,保證每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安全處理注射后廢棄物減少對銳利器具的處理意味著減少誤刺機會永遠不要重新帶帽、修整、或從注射器上取下針頭不要重復使用一次性無菌器具5、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措施: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1)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4、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2)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3)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4)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5、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6)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6、消毒工作中的個人防護消毒因子大多對人是有害的,因此,在進行消毒時工作人員一定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采取自我保護的措施,以防止消毒事故的發生和因消毒操作方法不當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1)熱力滅菌:干熱滅菌時應防止燃燒;壓力蒸汽滅菌應防止爆炸事故及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的灼傷事故。(2)紫外線、微波消毒:應避免對人體的直接照射。(3)氣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有毒有害氣體的泄露,經常檢測消毒環境中該類氣體的濃度,確保在國家規定的安6、全范圍之內;對環氧乙烷氣體消毒劑,還應嚴防發生燃燒和爆炸事故。(4)液體化學消毒劑:應防止過敏和可能對皮膚、黏膜的損傷。(5)處理銳利器械和用具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以避免可能的刺傷發生。7、微生物實驗室安全與防護(1)在工作區內禁止飲食,吸煙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妝品。(2)實驗室里應保持整潔,不存放與工作無關的雜物。(3)工作臺每天至少用消毒劑清潔一次,在溢滲傳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4)進入無菌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5)在各種操作進程中均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氣溶膠產生。(6)實驗工作區禁止無關人員出入,尤其要嚴禁兒童進入。(7)工作人員在處理傳染性物質或動物之后,以及在離開實驗室時要洗7、手。(8)凡發生溢漏事故或接觸傳染性物質后,均應立即報告實驗室監督員或實驗室主任,并做好書面記錄及采取相應措施。結核桿菌的培養及標本涂片務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9)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如結核桿菌培養、感染性組織等。(10)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工作區前,應在專用的更衣室(或緩沖間)穿著背開式工作服或其它防護服。工作完畢后必須脫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離開實驗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須先消毒后清洗。(11)工作時必須戴手套(兩副為宜)。一次性手套必須先消毒后丟棄。(12)在實驗室中必須配備有效的消毒劑、眼部清洗劑或生理鹽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備應急藥品。8、職業接觸抗腫瘤藥物8、的防護(1)防護基本原則工作人員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化療藥物的接觸,防止藥物由任何途徑進入人體;盡量減少化療藥物對環境的污染。配制抗腫瘤藥物應在專用房間、專用的層流安全柜內,由專人集中完成藥物配制。(2)安全防護管理作環境安全管理辦公室和化療配置間應有明確的分區,配備淋浴房。配制間為限制區,有單獨的洗手設施。在配置間入口應有醒目的標記,說明只有授權人員才能進入。操作中不要在工作區內外走動,盡量避免頻繁的物流及人員進出,避免將生物安全柜中的藥物帶入周圍環境,在儲存藥物的區域設置適當的警告標簽,提醒操作者應注意的防護措施,在藥物配置區域不允許進食、喝水、吸煙、嚼口香糖、處理隱形眼鏡、化妝和儲存食物。操9、作人員不得將個人防護器材穿戴出配制間。生物安全柜的安全管理附:生物安全柜的管理生物安全柜地選擇:化療配制室宜使用級或級垂直層流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使用檢查:做到定期檢查,1年2年全面檢查1次。以下情況必須檢查:安裝之后、使用之前;凡移動安全柜后;更換高效過濾器后。高效過濾器有如下情況應更換:經檢查,確定高效過濾器泄漏;連續使用時間超過1年。生物安全柜風機應24持續運轉。因危險藥品通常在生物安全柜中大量沉積,而工作區通常為負壓,一旦關掉風機,這些危險藥品便會污染環境。如必須關風機,應先徹底消毒、清洗生物安全柜,然后將其入口及高效濾器的排氣口以塑料覆蓋后再用膠帶封住。定期消毒、清洗生物安全柜:至10、少每周1次,當有噴濺物灑出或移動、檢修生物安全柜后應立即消毒、清洗。消毒采用70%的乙醇。如果污物不溶于水,可用70%異丙醇而不宜用乙醇,因乙醇會在氣流循環型生物安全柜中產生大量蒸汽。選擇對不銹鋼表面無腐蝕性、值與肥皂相近的洗滌劑。不宜選用噴霧式洗滌劑,以免弄濕高效濾器,干擾安全柜內的氣流方向;而引起起火或爆炸。在消毒、清洗生物安全柜時,操作者應著保護性衣帽等。先用洗滌劑從上至下,從污染小到污染大的區域擦洗,再用清水漂洗,漂洗時應經常更換擦布,擦拭用布應是不脫顆粒的軟麻布類。操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強化職業安全意識,實行崗前培訓和加強在職教育。工作人員上崗前培訓內容包括: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化療11、的職業暴露危險、規范操作程序、安全防護指南、相關注意事項等。經過培訓后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掌握安全配藥方法,降低職業暴露危險。如在操作柜內操作時,工作者的手臂重復伸入或移出,在操作柜內放置材料設備不當,或在操作柜正在使用時隨意從旁過去等,都會引起操作柜內氣霧的逸散,增加職業暴露危險。制訂化療操作規程,規范防護操作。所有的數據計算及標簽制備工作在操作開始前完成。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設備,如防護服、手套、目鏡、一次性帽子、口罩及鞋套。防護服宜穿一次性低穿透性隔離衣,有條件可選用正壓連身工作服。戴雙層手套即在聚乙烯手套外加戴一層乳膠手套,注意手套須蓋住袖口。操作臺鋪涂有塑料背膜的吸收襯墊以吸附偶然溢出液。12、在配制時選用一次性注射器,盡量選擇容積比所吸藥品體積稍大的注射器,注射器中的液體不能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吸得太滿使針栓滑脫。打開安瓿前,輕拍瓶頸和瓶身上部,開啟時用無菌紗布包住瓶頸。排氣時在針尖處墊上滅菌紗布。配制好的藥液置于墊有聚氯乙烯薄膜的無菌盤內,加蓋后放入傳遞窗備用。注意在戴上手套之前或脫去手套后應立即洗手,手套和制服若被污染應立即更換。掌握意外事故緊急處理:凡涉及化療的科室應設有化療防溢籃,內裝口罩一個、化學防濺護目鏡一副、手套兩雙、吸水小棉墊兩塊、清掃碎片的小掃一把。一般小劑量(少于5l)溢出可只用吸水小棉墊處理,大量溢出(大于5l)時可用防溢籃內的物品防護與處理。當藥物完13、全被除去后,被污染的區域先用清水沖洗,再用清潔劑反復清洗3遍,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清洗范圍應由污染小到污染大的區域進行。當溢出量大于150L時還應對整個安全柜的內表面進行清潔。如果不慎皮膚接觸化療藥,應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3in,然后用肥皂清洗;若濺入眼內,則用大量生理鹽水或洗眼劑沖洗。操作人員預防保健,工作人員實行輪換制,孕期及哺乳期應調離,定期體檢,包括肝腎功能、白細胞及血小板等指標測定,至少一年一次,并建立體檢檔案。一旦出現化療毒副反應征象,立即進行人員調整。化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配制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如安瓿、密封瓶、一次性注射器(不需分離針頭和毀型)及多余的藥液等及時放入生物安全柜內備有內14、置化療專用厚垃圾袋的防漏防刺容器內,在配制完成后扎緊袋口從安全柜中取出,棄于配制室內的密閉化療專用醫療垃圾箱內,箱上有化療專用警示標志。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具脫卸后直接丟入化療專用醫療垃圾箱。當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垃圾箱的3/4時,及時將廢物連箱一起密閉式運送至醫院定點存放處,再轉運至醫療廢物定點處理單位進行1200的高溫焚化處理,使細胞毒藥物滅活。接觸抗腫瘤藥物的防護措施:在接觸抗腫瘤藥物時,應采取以下措施:護士配藥時應穿長袖防護服,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膠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必要時戴眼罩、目鏡,操作臺面鋪一次性防護墊,操作完畢更換。打開安瓿、抽取藥液時均15、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使藥液排入空氣中;抽取后藥液應放于墊有聚氯乙烯薄膜的無菌盤內。給藥采用密閉式靜脈輸液法,小壺加藥時,用紗布圍住小壺后緩慢加藥,應確保空針與輸液管接頭處銜接緊密以免藥液外漏。使用過的藥瓶、一次性物品應丟放在有“細胞毒性廢棄物”標記、封閉的厚塑料袋中,并及時送焚燒爐焚燒。完成操作后,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內部,操作完畢后防護衣褲高溫處理,用肥皂流動水徹底洗手。抗腫瘤物外濺的處理:立即標明污染的范圍,避免他人接觸;藥液溢到桌面或地面上,應用紗布吸附藥液,再用肥皂水擦洗;配藥后要拖地面;若為藥粉,則用濕紗布輕輕抹擦,以防藥物粉塵飛揚污染空氣;在沖注化療藥物時,如小瓶內壓力高,不慎16、濺到工作服上,要立即更換、沖洗;如不慎使藥液濺到皮膚上或眼睛內,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必要時按化療藥處漏處理。化療病人排泄物的處理:患者的排泄物應及時處理,處理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必要時使用一次性圍裙,尤其是處理患者化療后48小時內的排泄物應實施體內物質隔離法;為防止嘔吐物污染病室,應給病人專用容器與塑料袋,便盆、便壺應專用,用后嚴格消毒處理。排泄物棄入便池時要沖洗2次,病人用過的物品應使用熱水沖洗兩次,然后將物品分裝、標記、集中處理,操作完畢,徹底洗手。同時加強腫瘤病人用藥期間的管理,在用藥過程中及化療后10天內,應盡量集中在同一病區,與非化療用藥及化療10天以上病人隔離;醫護人員必須嚴格采取防護措施后,方可進入化療病區及處理污染物。基礎防護措施: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和體育鍛煉,充分調動人體抵御有害刺激的能力;定期作好科室工作人員健康體檢,每隔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血常規及免疫功能,發現問題及時調離,并進行治療。認真學習和了解抗腫瘤藥物的毒副作用及防護知識。做好健康教育,認真做好對科室工作人員、腫瘤患者及家屬陪伴的宣傳指導工作,普及防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