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職業危害管理制度設施監測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476
2024-09-03
20頁
107.04KB
1、化工公司職業危害管理制度(設施、監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三)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四)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九)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一、管理目的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員工依法享有職業衛生健康保護的2、權利,加強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職業病防治管理,預防、控制,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制定本制度。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二、術語、定義 1、職業?。菏侵钙髽I員工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國家公布的職業病范圍的疾病。2、職業危害:是指對職業活動的企業員工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3、職業禁忌癥:是指企業員工從事特定職業、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及個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狀態。4、有害作業:3、是指在施工生產環境和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等)。三、管理職責1、安全部負責公司職業病預防、統計管理工作。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評價,開展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定期每年與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聯系,對各施工生產公司的粉塵、噪聲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對現場存在的不合格檢測項目,及時通知相關單位落實整改。2、綜合事務部負責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衛生健康檔案,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職工進行體檢。 3、人力資源部負責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資待遇如實告4、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癥患者入公司,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入公司;對在職業健康體檢中發現的職業病患者,應當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職工,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4、各基層單位負責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和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個人衛生防護用品;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從事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建立、健全員工職業衛生健康管理檔案。5、員工在施工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職業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權利。四、一般規定1、安全部5、及各基層單位應對員工進行崗前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每年要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的培訓工作。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員工每年進行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員工本人。2、各基層單位應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有害作業場所,配備醫療急救藥品和急救設施。3、各基層單位要嚴格管理有毒化學品、放射源以及其他對人體有害的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4、各基層單位應當主動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的發生,降低施工生產成本。五、報告程序1、凡發現職業病患者或疑似職業病患者時,應當及時向安全部報告,當確診為職業病的,由安全部及6、時向公司領導匯報,同時向市勞動保障部門報告。2、職業病的診斷鑒定,由市疾病防控中心診斷。3、急性職業中毒和其他急性職業病診治終結,疑有后遺癥或者慢性職業病的,應當由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予以確認。4、當安全部接到市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的結論定為職業病后,填寫職業病登記表,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職業病報告,建立員工職業病健康檔案。5、各部門應當及時通知本單位的疑似職業患者進行診斷;在疑似職業患者診斷或醫學觀察期間的費用,由單位承擔。六、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切實保護公司員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7、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1. 公司所屬各基層單位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2. 公司人力資源部與已進、新進公司的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職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未與在崗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應按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與員工進行補簽。 3. 公司員工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公司人力資源部、安全部應向8、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簽訂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變更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補充合同。 4. 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5、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6. 公司安全部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各二級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確保告知制度的落實。 7. 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每年對9、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考核,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8、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職業危害申報制度為了規范公司職業危害因素的申報工作,加強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公司下屬各基層單位在工藝改造或采用新工藝后,新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申報均應嚴格按照本制度執行。一、各基層單位申報職業危害時,應當提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和下列有關資料:(一)單位基本情況;(二)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施工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情況10、;(三)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二、公司安全部在接到報送資料后,認真組織對所報職業危害因素場所監測,如需監測機構配合,由公司安全部負責協調。通過監測,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情況,并分析危害程度。公司安全部根據監測、分析結果,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規定,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及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向公司行政部匯報,提出相應措施和建議,并按照指示監督落實。三、公司安全部應及時整理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及相關材料,報送市安監局職業安全科備案。四、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11、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組織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衛生知識、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一、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監督管理工作,并指定專業的職業衛生培訓人員,負責本公司的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培訓。二、教育培訓內容: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6、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三、教育培訓的對象與方式:1、新員工進公司結合安全“三級教育”,介紹公司作業現場、崗12、位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安全隱患,可能造成的危害;員工在崗期間通過定期培訓或公告欄宣傳,學習職業健康崗位操作規程、相關制度、法律法規及公司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有關性能、可能產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了解工作環境檢測結果及個人身體檢查結果; 2、員工在調動崗位時,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3、外來臨時工人,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確保其從事勞動時不受到危害。4、各基層單位對其在職員工應進行定期的職業衛生教育學習,基層單位每2個月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輔助單位單位每季度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并有教育學習記錄。5、所有的職業衛生培訓應有記錄,記13、錄內容包括時間、日期、培訓內容、培訓老師、培訓地點,受培訓人簽名等。6、公司定期邀請衛生、疾控等部門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對各基層單位職業衛生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全面的職業衛生培訓,提高職業衛生管理業務能力。7、所有的培訓資料要設立職業衛生培訓臺賬,并有專人保管,各基層單位培訓情況應每年1112月報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備案。8、未進行職業衛生培訓的員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員工不得上崗作業。四、各基層單位應每年制定職業衛生培訓計劃,落實培訓經費。公司年度職業衛生培訓計劃需得到總經理的批準后實施。五、每年按公司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六、有關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14、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七、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為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設備經常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及時消除設備缺陷,保證檢修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節約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特制訂本制度。 1.設備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和事后維修。大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費用由施工生產費用支付;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的費用按項目及檢修分類分別支付。 2.實行科學文明檢修,認真執行檢修技術規程,公司設備管理部門必須嚴格控制大修理基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檢修定額,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設備使用周期。 3.根據檢修間15、隔期及設備檢查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編制出設備大、中、小修計劃,設備檢修計劃與施工生產計劃同時制定,同時下達,同時檢查考核。任何檢修項目都要辦理檢修任務書。 4.設備檢修計劃由車間編制?;鶎訂挝辉O備動力組織平衡,報公司設備管理部批準后下達。檢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計劃。 5.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要做到: (1)由公司設備管理部全面負責大檢修工作。 (2)在大檢修前要成立大檢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搞好檢修項目的落實,物資準備、施工準備,勞動力的準備和開、停車置換方案的擬訂等工作。 (3)組織和指揮大檢修的人員要統一計劃、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要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群眾、面向16、基層、面向施工生產)和“五到現場”(即思想工作到現場、施工生產指揮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設計科研到現場、生活服務到現場)。切實抓好停車、置換、檢修、試壓開車“四個環節”。 (4)大檢修中必須嚴格質量檢查和檢修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檢修任務,達到一次試車成功。檢修完后,應進行總結評比。 (5)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防止發生事故。 6.嚴格認真執行設備檢修計劃,若確實需要調整,必須辦理批準手續。設備中、小修計劃調整由公司設備動力科批準;大修計劃調整,每年六月份由公司設備動力科組織進行,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7.結合設備大、中修實現技術革新的(如改革結構、使用新材料配件)應由17、車間向公司設備動力科提出報告并附圖紙說明,批準后方可執行。重大革新由公司設備動力科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8.設備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復雜工程,需要繪制網絡圖。大修方案包括:檢查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備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試車驗收規程、安全措施等。設備的大修方案確定后,有關部門要做好材料、備品配件的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施工前,設備動力科組織落實,確保大修工作順利完成。 9.設備檢修必須嚴格辦理設備交接手續,嚴守檢修安全技術規程,施工單位在檢修前按規定辦理簽證檢修任務書及動火證等手續。施工生產車間負責對停車的設備進行處理,合格后交施工單位,并派專人幫助施工人員聯系處理有18、關安全事宜。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防護欄桿或標記,以確保安全檢修。 10.設備檢修要嚴格執行檢修方案和檢修規程。若檢修項目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車間或機電設備科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 11.設備檢修要把好質量關,采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并貫徹于施工的始終。主要承壓承載部件要有鑒定合格證。主要設備大修竣工驗收由機電設備科組織;一般設備的大修及所有設備的中修竣工驗收由車間組織;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12.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管理的有關規定。 13.設備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資料,并19、記入設備檔案。 14.施工單位要按計劃節約使用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檢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須按項目退庫,不得轉移使用,盡力節約檢修費用。 15.檢修人員必須做到科學檢修、文明施工、采用專用工具,現場要清潔,擺放要整齊,對工程質量,要一絲不茍。 16.各車間每月必須做好設備檢修執行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 17. 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一、總 則1、為貫徹黨和國家關于保護勞動者在勞動施工生產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和減少職業危害,給企業員工配發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簡勞保用品),特制訂本管理辦法,以規范工作工作標準化。2、勞保用品不是福利待遇,各級領20、導要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意義,除了個人帶頭外,要教育員工在施工生產勞動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并做到合理、正確使用。3、對勞保用品的配發,各基層單位要認真掌握,不得任意擴大范圍和擅自提高發放標準,對貫徹本辦法執行情況納入經濟責任考核內容,由施工生產技術部總調度實施檢查監督。二、 勞動保護用品的管理1、勞動保護用品的配發標準由施工生產技術部根據國家的政策規定,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本著加強防護、節約實用的原則,按照員工崗位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和工作性質的不同編制,總經理批準后實施。2、勞保用品的采購、庫存和發放由材料部組織實施。采購的用品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其數量根據各基層單位的需用計劃、結合資金21、情況和適當庫存嚴格控制。庫存用品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變質。3、勞保用品分長期使用和日常消耗兩大類,日常消耗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毛巾、手套等)每月5日領取、直接發給個人;長期使用的由個人保管,集體使用的上單位確定專人負責和保管,對長期使用的勞保用品要建立登記卡,由領用人或負責人簽字確認。登記卡保存在勞保用品庫,由保管員管理。4、員工在公司內部工作調動,卡物隨崗位轉移,待用品到期時按所在崗位新標準發放;員工調出公司(或離職),勞保用品按領用時間折舊,從結算工資扣除,不再交回,同時注銷登記卡。5、婚、事假或其它原因,停止工作一個月以上的(含一個月),停發季度性用品。三、幾種勞保用品發放的特別規定122、安全帽(1)根據所在崗位的特點,發給本人,但離開崗位,必須交回單位,否則按價扣款。(2)安全帽在使用期限內經耐壓沖擊試驗,合格的方可繼續使用。(3)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員配發柳條帽,其它人員配發塑料帽。(4)非因工私自損壞者、按折舊年限照價賠償,故意損壞的,按原價兩倍處罰。2、雨衣、雨靴屬季節時間性備用品,根據實際需要發給單位、集中保管。(1)雨衣使用期為五年,雨靴三年,在此期間如使用人崗位變動,但雨衣雨鞋不得帶走,留給所在單位。(2)非因工私自損壞者,按折舊年限照價賠償,故意損壞的,按原價兩倍處罰。3、特殊用品,如電焊、耐酸、耐高溫手套等,按材料領取,并實行交舊領新制度,非因工損壞的照折舊價賠23、償,發現與公司外進行交換的按原價三倍處罰。四、其它規定1、保安人員服裝按有關規定配發,日常消耗品按公司機關人員標準發放。2、試驗室人員除了按公司機關人員標準發工作服以外,發給白大褂,只允許在從事化驗作業時穿。3、外線電工配發安全帶,集中保管。五、附 則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一、總則1、為保障職工的安全和職業健康,防止職業危害,依據職業病防治法、安全施工生產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職業健康監督檢查職責調整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2、安全施工生產中涉及職業危害的場所和工作地點必須嚴格執行本制度。3、本規定適用于x24、xxx下屬各基層單位。4、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二、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1、各級領導要將防塵、防噪音、防砼氣中毒,防物理傷害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施工生產工作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職業危害監測工作。2、監測工作依據公司安全部監測管理辦法和上年度統計數據,結合工藝變化,寫申請提交監測部門監測。3、基層單位作業場所的粉塵,每年申請監測一次,呼吸性粉塵建議每季度監測一次,其他職業危害按照公司相關規定執行。4、施工生產監督單位健康監督員要堅持每天檢查粉塵、噪聲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5、基層單位要定期分析粉塵、化學毒品濃度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如果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應25、及時采取有效降溫措施。6、要加強各種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數據及技術檔案管理。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一、目的:為了更好地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維護廣大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保證健康監護檔案和職業病診斷檔案資料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更好地為公司員工服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及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要求特制定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檔案管理制度。二、檔案資料的歸檔范圍: 1. 健康監護檔案內容1.1 健康監護檔案冊。1.2 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報告。1.3健康體檢綜合分析報告。1.4職業健康體檢復查人員名單及復查結果報告。1.5職業病觀察對象和職26、業禁忌癥處理意見書。1.6叢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2. 職業病診斷檔案管理部應建立職業病診斷檔案并永久保存,檔案內容應當包括:2.1職業病診斷證明書;2.2職業病診斷過程記錄2.3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的診斷用所有資料;2.4臨床檢查與實驗室檢驗等結果報告單;2.5現場調查筆錄及分析評價報告。三、借閱:1. 各有關部門、單位到管理部查閱檔案資料者,須持單位介紹信或征得管理部主管領導同意,并履行登記手續,對所查內容、利用目的作詳細登記。 2. 管理部為所需借、27、調資料的單位和個人提供復印材料。3. 檔案原始材料原則上不外借,特殊情況需外借的,須經主管領導批準方可。4. 借閱檔案材料必須履行登記、簽字手續,一般情況下,外借期限不超過一周。5. 對借閱的檔案資料,必須妥善保管,不得轉借,不得在檔案資料上標記、涂改或撕頁、拆卷等。歸還時檔案人員要進行檢查,保證檔案完整無損。 6、勞動者有權查閱、復印其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四、保管:1. 檔案室切實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蟲、防火、防盜、防塵、防鼠、防曬。 2. 檔案室嚴禁吸煙及存放易爆、易燃等易于導28、致火災的危險品。3. 檔案室要保持清潔衛生,檔案資料擺放整齊,便于資料的管理和使用。4. 檔案管理人員要熟悉業務,準確、及時地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務。5. 對所保管的檔案資料,要經常查看,發現破損和字跡不清的,要及時進行修補、復制,發現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 6. 檔案嚴禁無關人員隨意翻閱、借用。7、本制度從年3月1日起實施,解釋權屬公司安全部。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1、總則為了保證職工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安全開展工作,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施工生產發展,制定本操作規程。施工生產工作中存在的職業危害有:粉塵、噪聲、高溫。在施工生產中凡涉及職業危害的場所和工作地29、點必須嚴格執行本規程,本規程適用于公司所屬部門、班組。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調整并公布。2、制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職業病危害因素與目錄;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噪聲作業分級;施工生產性粉塵作業危害程度分級;3、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3.1粉塵產生的原因:粉塵主要是拌合系統在砼的生產、儲存、輸送、破碎過程中30、出現,如在輸砼皮帶層及各運轉點,其影響程度與工藝設計、輸砼設備及通風除塵設施等的條件有關。危害程度:粉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 職業健康衛生標準含有10以上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砼塵衛生標準2mgm3含有10以下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砼塵衛生標準10mgm3 主要涉及崗位:輸砼崗位、鍋爐主控崗位、轉機崗位、除灰崗位。3.2噪聲 產生原因:主要來源于各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于振動、碰撞而產生的機械聲和由風管、氣管中介質的擴容、節流、排汽、漏31、汽而產生的氣體動力噪聲以及磁場交變運動產生的電磁性噪聲。主要有引風機、送風機、汽輪機、發電機、磨砼機、空壓機、給水泵等。 危害程度: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會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病癥。 衛生限值職業接觸8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5dB(A)職業接觸4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8dB(A)職業接觸2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1dB(A)職業接觸1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4dB(A)職業接觸0.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7dB(A)職業接觸0.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0dB(A)職業接觸0.1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32、標準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過115 dB(A) 主要涉及崗位:鍋爐轉機崗位、拌和站、鍋爐、汽機、電氣主控崗位3.3高溫產生原因:施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的部位有:鍋爐、暑期施工現場等。危害程度: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衛生標準.1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規定:當地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工作地點與室外溫差()22及22以下 不得超過102328相應不得超過9、8、7、6、5、42933、32相應不得超過 333及33以下相應不得超過2.2 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分鐘)工作地點溫度()輕度勞動中等勞動重度勞動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4職業病防護措施4.1 防塵措施 粉塵制造設備應有效密封,不得向外泄漏粉塵。 各除塵器應有效備用,在輸料設備、鍋爐機組運行時,其相應配置的除塵設備應投入使用。 砼場、輸料皮帶每隔若干米裝一噴頭,根據砼塵揚起情況噴水防塵。并在砼場周圍增加隔離帶,以減少砼塵污染。 各輸料皮帶運轉站設置緩沖鎖氣器、密閉裝置和除塵系統,皮帶、地面設水34、沖洗設施,及時清洗地面灰塵。在粉塵較多區域佩戴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對長時間在砼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4.2 防噪聲措施 送風機、空壓機的入口設置消音器。 鍋爐各閥門排汽口設置高效消音器。各值班室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進入噪音區域佩戴耳塞。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對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4.3 防暑降溫措施 對高溫設備和管道應進行保溫或加隔熱套,保證其外表溫度小于50。 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并多喝水。 現場配備防高溫燙傷、防中暑藥品。 工作人員佩戴防高溫手套、穿隔熱服。 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35、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5職業病危害應急措施5.1粉塵 粉塵污染較為嚴重時應迅速撤離至通風良好的地方,用清水沖洗口、鼻。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人員出入。 聯系相關崗位調整運行方式,控制砼塵產生。開啟通風換氣設備,降低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必要時采用霧化水進行降塵處理(但必須滿足電氣設備的防潮規定)。參與處置人員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據粉塵的性質,選戴相應的防塵口罩。參與處置人員若發生頭暈、胸悶等不適反應,應及時撤離到空氣清新區域休息,有條件給予吸氧。 處置砼塵飄逸時應做好防止砼塵爆炸的措施。5.2 噪聲發生噪聲危害癥狀者,迅速撤離至安靜的地方休息。造成耳朵聽力下降、身體不適等情況到醫院接36、受治療。5.3 高溫當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時,應將患者迅速離開高熱環境,移至蔭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并給予清涼飲料、濃茶、淡鹽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等解暑藥物。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立即移到蔭涼處,讓其平臥(或抬高下肢),根據不同的病情,分別作如下處理:.1中暑痙攣時,牽伸痙攣肌肉使之緩解,并服用含鹽清涼飲料;.2 中暑衰竭時,服用含糖、鹽飲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3日射病時,頭部用冰袋或冷水濕敷;身體高熱時,應迅速降溫,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膚發紅),或在額、頸、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癥狀重或昏迷患者,可針刺人中、涌泉、中沖等穴,并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搶救。637、配漆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6.1、操作及職業健康工作:(1)工藝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據施工生產命令單的要求準備相應的容器和油漆,按配比要求完成配漆工作;(2)完成每批的配漆工作后,必須搞好所在崗位的清潔工作;(3)配漆開始時,必須打開排風扇以降低有機溶劑的揮發濃度,結束后關閉;(4)配漆結束后不能將有機溶劑直接灑在地面上搞衛生清潔工作。6.2、職業危害防護措施:(1)工程機械防護:無設備;(2)個人防護:在工作時必須戴好工作手套、防護眼鏡和防毒面具,對個人防護用品,應該愛護使用并定期更換;(3)獎罰規定:對于違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的職工,施工生產管理人員有權糾正,并視情節輕重開具違章通知單,并予38、以罰款,以示教育;(4)現場處理:一旦發生衛生事故,如:油漆濺入眼睛等,應該立即用清水沖洗1015分鐘,再送至醫院治療。7、噴漆作業崗位操作規程:7.1、操作及職業健康工作:(1)工藝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據施工生產命令單上的要求將各種油漆用噴槍噴于產品上;(2)完成每批噴漆工作后必須將原材料空桶和廢抹布清理干凈;(3)噴漆開始時,必須先打開送排風裝置,以降低溶劑的揮發濃度,結束后關閉送排風裝置,油漆及甲苯容器必須上蓋;(4)噴漆結束后,在搞衛生清潔工作時,不能將有機溶劑直接灑在地面上;7.2、職業危害防護措施:(1)工程機械防護:送排風裝置必須完好,能正常使用;(2)個人防護:在加料時必須戴好工作手套、防護眼鏡和防毒面具等個人防護用品,愛護使用并蒂奇更換;(3)獎罰規定:對于違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的職工,施工生產管理人員有權糾正,并視情節輕重開具違章通知單,并予以罰款,以示教育;(4)現場處理:一旦發生衛生事故,油漆濺入眼睛等,應該立即用清水沖洗1015分鐘,再送至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