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及銳器傷防范措施.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503
2024-09-03
4頁
23KB
1、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及銳器傷防范措施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一)標準預防 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2、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3、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二)標準預防的措施l、洗手: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2、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時,不論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須洗手。遇有下述情況必須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觸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環境或傳染其他人時。2、戴手套:接觸病人的上述物質及其污染物品時,接觸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膚前均應戴手套;對病人既接觸清潔部位,又接觸污染部位時應更換手套。3、上述物質有可能發生噴濺時,應戴眼口罩,并穿防護衣,以防止醫護人員皮膚、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質污染的醫療用品和儀器設備應及時處理,重復使用的醫療儀器設備應進行清潔和消毒。5、污染的床單及時處理,防止接觸病人的皮膚與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傳播。6、銳利器具和針頭應小心處理,以防刺傷。7、醫護人員進行各項醫療操作3、清潔及環境表面消毒時,應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8、污染環境或不能保持環境衛生的病人應隔離。(三)醫護人員的防護要求1、基本防護:防護對象;在醫療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所有醫、護、技人員。 著裝要求:工作服、工作帽、醫用口罩、工作鞋。2.加強防護:防護對象:進行體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醫護人員,傳染病流行期的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轉運疑似或臨床診斷傳染病的醫護人員和司機。 著裝要求:在基本防護的基礎上,可按危險程度使用以下防護用品: 隔離衣:進入傳染病區時; 防護鏡:有體液或其他污染物噴濺的操作時; 外科口罩:進入傳染病區時;手套:操作人員皮膚破損或接觸體液或破損皮膚黏膜的操作時;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4、體液噴濺時;鞋套:進入傳染病區時。3.嚴密防護:防護對象:進行有創操作;對傳染病尸體進行解剖的醫務人員。要求:在加強防護的基礎上,應使用面罩 銳器傷的防范措施及處理銳器傷是醫務人員常見的一種職業性損傷,對醫務人員身體健康造成直接威脅。 1、常見的銳器 在醫療活動中,常見的銳器包括:手術刀片、注射針頭、醫用縫合針、安瓿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鋒利的醫療器械。 2、防范措施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手持針頭和銳器時,不要讓銳利面對著他人,以防不慎刺傷。操作完畢,處理針頭時不要太匆忙,禁止雙手回套針帽,防止刺傷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彎或弄直針頭;在為不合作患者做治療時,應取得他人的協助。培養良好的工5、作習慣。將用過的針頭、刀片、縫針等及時處理,丟入合適的銳器盒內,不要將針頭、刀片、縫針等丟在一般的垃圾桶內,以免刺傷保潔員。嚴格操作規程。醫務人員必須熟悉掌握各項操作規程,手術科室醫護人員與銳器接觸機會多,操作者要嚴格操作規程,準確、無誤,做到忙而不亂,從而避免銳器刺傷自己或他人。當手要接觸血液、體液或污染物品時,要戴手套進行操作,特別是醫務人員手上有傷口時必須戴手套操作,雖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銳器傷,但可以減少血液進入人體的量而減少感染的機會。操作中,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處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時均應戴手套進行,脫手套后仍需立即徹底洗手。完善防護措施,不要時接種乙肝疫苗,定期體檢,并進行有效的預防接種6、。3、銳器傷后處理 醫務人員工作中不慎被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時,應立即擠出傷口的血液,肥皂液清洗,流水沖洗傷口至少5分鐘,再用碘酒、酒精消毒,粘膜損傷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污染的粘膜,直至沖洗干凈。遇特殊感染手術中醫務人員不慎刺傷,應立即進行臨床處理和消毒。并在手傷后48小時內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并填寫報表,在傷后72h內作HIV、HBV等基礎水平檢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體液時,應盡早注射乙肝疫苗(最遲不超過7天),1個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體液時,盡快于暴露后作HCV抗體檢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體液時,即刻抽血檢測HIV,3、6個月后復查,根據暴露級別必要時72小時(越早越好)內采用二聯或三聯藥物治療28天,并隨訪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