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醫療廢物衛生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504
2024-09-03
15頁
44.50KB
1、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醫療廢物、衛生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一、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二、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一)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帶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二)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2、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三)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三、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四、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五、使用紫外線消毒時,不得使紫外線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損傷。七、接觸戊二醛3、等消毒溶液時應戴橡膠手套、防止濺入眼內、吸入體內或皮膚粘膜上,一旦濺上,應及時用清水清洗。醫院感染監測制度 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通知,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規定:。1、藥劑科購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索證管理。2、各臨床科室的治療室、換藥室、每季做一次空氣培養、每天進行紫外線消毒1次并有登記記錄。每半年對紫外線輻射的強度進行監測。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藥劑科統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應保持有效濃度。3、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滅菌與隔離制度。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進行毀形.4、定期對換藥室、注射室的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并4、及時反饋監測結果。5、醫用垃圾用黃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分包裝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極其它危險性廢物。根據國家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包裝物、容器標準和標識等相關文件,結合本院實際情況,修訂本制度。一、醫療廢物分類和暫存 1產生醫療廢物的有關科室應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實施分類管理。 2治療室內廢物筒應加蓋,分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銳器盆等。未被污染的如外包裝、鹽水瓶、青霉素瓶等可作為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棉簽、敷料等置于黃色醫療廢物袋中;玻璃安瓿、破碎玻璃器皿置銳器盒中,5、小心處理以免割傷。放射性廢物置紅色醫療廢物袋中。 3臨床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置于黃色醫療廢物袋中,當容量達到3/4時扎緊袋口后放入黃色醫療廢物暫存容器(轉運箱)中,加蓋后應扣緊環扣。存放醫療廢物的容器應防滲透,外表面粘貼醫療廢物標志。 4注射器、輸液器針頭等應放入銳器盒內,由專人統一收集,減少工作人員針刺傷的發生。 5使用后的針筒及輸液器應放入黃色垃圾桶中,由專人收集、運送、貯存,在院內運送應封閉,避免流失和減少環境污染。 6被血液和體液污染的口罩、帽子、中單、尿布等按醫療廢物處理。 7特殊傳染病(如被朊毒體、氣體壞疽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病人產生的廢物應使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并及時密封6、;感染性疾病科的廢物按專項制度處理。 9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應交由專門機構處置;批量的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應交由專門機構處置。二、醫療廢物的收集和運送 1收集的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貯存間一醫療廢物公司回收。 2醫療廢物收集運送人員對醫療包裝袋稱重、清點銳器盒的數量,在醫療廢物內部交接運送記錄單上記錄并請科室人員確認。 3收集運送人員應將密封的銳器盒和醫療廢物袋放入周轉箱,在轉送醫療廢物時,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轉運中嚴禁扔、摔裝有醫療廢物的垃圾袋或容器,以避免造成包裝破損和廢物的泄露。 4每天運送結束,應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洗和消毒。7、三、醫療廢物的貯存 1總務科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和要求,提供符合標準的醫療廢物貯存設施,委派專人管理。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識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識標識。 2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方便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及運送工具、車輛的出入口易于清潔和消毒。 3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冷凍貯存時間不得超7天。 4室內有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 5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禁止非相關人員進入,平時上鎖。嚴禁私自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6每天對環境進行清洗與消毒(紫外線每天消毒1小時,物體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1次)有污染時8、立即消毒,運送車輛使用后即清潔消毒。四、醫療廢物的外運 1醫療廢物委托給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置,簽訂委托協議書,承擔處置費用。 2醫院與處置單位交接、轉運醫療廢物時,應填寫醫療廢物轉移聯單,記錄醫療廢物容器數量、外運日期等信息,雙方簽字,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專人保管,記錄資料保存3年。記錄內容:來源、種類、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經辦人簽名等。登記資料保存三年。 3工作中被銳器刺傷時,按銳器刺傷處置要求進行處理。 4使用后的防護用品(包括手套、口罩等)不得隨意丟棄。應與醫療廢物一同處置。七、應急處理發生醫療廢物事件,按照醫院制定的應急預案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并在48小時內9、上報樂清市衛生局和環保局;導致一人以上死亡或三人以上健康損害,應在24小時內上報;導致傳染病傳播或可能傳播,應按傳染病防治法及相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管理制度 一、 醫院所用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必須統一采購,臨床科室不 得自行購入和試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二、 醫院感染管理科認真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管 理、臨床應用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三、 醫院所購入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的生產廠家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生產企業產品許可證及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四、 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登記制度10、。采購部門每次購置必須進行質量驗收,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號與生產企業相一致。并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生產日期、產品標識和有效期,內外包裝應完好無損,包裝標識應符合國家標準,進口的一次性導管等無菌醫療用品應有滅菌日期和失效期的中文標識。五、 嚴格保管,醫院設置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庫房,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厘米,距墻壁5厘米。禁止與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將標識不清、包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產品發放至使用部門。六、 在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進行驗收,除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賬號應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相一致,查驗11、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進口產品應有中文標識。七、 臨床科室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應認真檢查,若發現包裝標識不符合標準,包裝有破損、過效期和產品有不潔等不得使用;使用時若發生熱源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必須及時留取標本送檢,按規定登記發生時間、種類、臨床表現、處理結果;所涉及的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的生產單位、產品名稱、生 產日期、批號及供貨單位、供貨日期等,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藥劑科以及該產品采購部門。八、 醫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九、 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按國務院醫療廢物12、管理條例規定處置。嚴禁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務人員上班時應衣帽整潔,不穿工作服進食堂、公共場所或離院外出。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遵守消毒滅菌原則,接觸病人前后應及時洗手,進行無菌操作必須戴口罩、帽子等。二、科室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標志清楚。配備完善的手衛生設施和用品。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三、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體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時,應即時以含氯消毒劑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應先消毒、洗凈、再晾干。辦公室、治療室、廁所等不同的區域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四、無菌物品專室專柜存放;按13、滅菌日期有序擺放,每日檢查物品有效期,過期應重新滅菌,存放柜應定期清潔、消毒。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常用無菌罐應每日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包裝內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五、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并注明開啟時間。六、碘伏、酒精等消毒液應應密閉保存,容器每周更換滅菌二次。持物鉗高壓滅菌后干燥使用,在集中治療前開包,每4小時更換。七、體溫計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做好“二道法”消毒,冷開水沖洗后干燥(75%酒精擦拭)待用。八、掌握常用化學消毒劑名稱、劑量14、使用濃度、方法及注意事項。 使用中的消毒液應每日監測有效濃度。九、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需終末消毒,干燥保存。霧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濕化液應用滅菌水。十、垃圾要區分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分別置黃色、黑色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隔離病人使用的醫療廢物應置于雙層黃色塑料袋內并張貼明確標識。各種廢物統一收集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十一、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隔離措施。病人的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十二、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15、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用后敷料應置于雙層黃色塑料袋內并張貼明確標識,及時無害化處理。十三、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領用、保管、使用、處理、毀形各環節,應嚴格按照浙江省醫療衛生機構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規范執行。十四、傳染病人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無菌操作制度 一、在執行無菌操作時,明確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二、執行無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將手擦干,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三、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四、進行無菌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或超過無菌區取物16、。操作者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污染無菌區。五、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過久。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絕對無菌、應盡快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超過24小時后必須重新滅菌,不得繼續使用。六、無菌包應按消毒日期順序放置在固定柜櫥內、并保持清潔干燥,與非無菌物分開放置,并經常檢查無菌包或容器是否過期,過期物品重新消毒滅菌。七、無菌溶液應根據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八、無菌鹽水及酒精棉球罐每周消毒兩次,容器內敷料,如干棉球、紗布塊等,不可裝得過滿。以免在取物時接觸容器外部而污染。九、消毒物品(要有明顯的標志17、,要寫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為3天(冬季不超過5天),每周消毒兩次。 十、紫外線消毒有照射時間登記。十一、輸液一律使用一次性輸液器,用后作為感染性醫療垃圾由專人負責收集并按規定的路線送至院內指定的暫時貯存地點。十二、各種換藥彎盤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滅菌。器械浸泡時要打開關節,盒蓋上要標有消毒時間以及保存時間。手衛生制度一、手衛生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二、全院必須配備合格的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設置流動水洗手,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提倡用洗手液洗手,盛放皂液的容器為一次性使用,應配備干手物品或設施,避免二次污染,應配備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三、遵循洗手與衛生手18、消毒的原則,嚴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指征。四、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再進行衛生手消毒:a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五、禁止佩戴手部飾物,指甲長度不超過指尖。醫務人員遵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s,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七、配備干手物品,干手巾應一人一用一滅菌,盛裝消毒巾的容器應每次清洗、滅菌。八、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九、嚴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圖進行外科手消毒,在整個手消19、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流向肘部。十、每季度對重點部門工作的醫務人員手進行消毒效果的監測,當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務人員手衛生有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并進行相應致病性微生物的監測。十一、手消毒效果應達到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數應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數應5cfu/cm2。門診清潔衛生制度 一、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窗明幾凈,每天開診前做好相應清潔衛生準備工作,等候病人就診。二、辦公桌及操作臺面應保持干凈整潔,不得堆放與診療無關的物品。三、資料樣品等陳列整齊、合理; 四、藥品包裝應無塵,清潔衛生。拆零藥品的工具、包袋應清潔衛生。 五、應有禁20、煙標志,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 六、每日經常打掃走道及樓梯,發現不衛生的狀況及時清理,并采取適當方法不使灰塵揚起,診所內不得隨地吐痰。七、每天下班對辦公桌椅、操作臺面、診療使用的器械、輸液椅等進行清洗,并定期消毒。八、垃圾集中處理,做到日產日清。九、病人用過的廢紙及果皮等物,應放置紙簍內,不得隨意亂扔。 十、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60分鐘。十一、廁所必須保持潔凈,每天消毒,廁所地面及便池內外,不得有污染痕跡,如有病人排泄物等,應即清除并消毒。打掃廁所的清潔工具,與打掃其他場所的工具應嚴格分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制度 一、 按國家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要求,對本醫院內發生3 例同種同源或5例以21、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或懷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各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必須立即報告上級院感科。二、 經調查證實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時,醫院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 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及疾控部門。三、 臨床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對感染病人進行隔離并采取相應消毒措施,切斷感染途徑。四、 確診為傳染病的病例,按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和報告。五、 必須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證實流行或暴發計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確定傳播途徑,制定、組織、落實控制措施,分析調查資料,寫出調查報告。六、 調查報告及時上報,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積極實施醫療救治,保障醫療安22、全 。安全注射制度 為保護人體健康,防止在預防及治療一種疾病時,造成另一種疾病感染、傳播,特制定本制度:一、所有醫療保健人員,必須樹立安全注射意識,增強工作責任感,在預防接種、醫療注射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發生注射事故;二、 注射接種時嚴格按照無菌技術和操作規范進行。三、 室內環境保持整潔,定期清潔與消毒。四、注射部位皮膚消毒,用無菌棉簽蘸0.5%碘伏,螺旋式的由內向外消毒,涂擦直徑大于5cm,消毒區不可用手觸摸,接種疫苗時,不能用碘伏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時,待干后再接種,接種完不可用乙醇棉球壓針眼;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等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統一采購、供應,采購時要索取三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合格證),到貨后要認真填寫入庫登記、使用后統一回收登記,使用前要認真檢查包裝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照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銷毀的程序進行。嚴禁重復使用和超出有效期使用。六、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安培、棉簽等醫療廢物要分類,由專人收集、運送、貯存,在院內運送應封閉,并做好記錄。七、對一次性注射器購進、使用、銷毀及安全注射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督導檢查,以確保安全注射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