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預防處理措施及費用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509
2024-09-03
5頁
33KB
1、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預防處理措施及費用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及安全防護制度制訂日期:xx-7-25執行日期:版次:第二版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體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況。一、預防1、 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2、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2、對于擇期進行手術、介入治療、內鏡檢查、及其他侵入診療(包括胸穿、骨穿等)的病人,手術前要進行手術免疫全套(HIV抗體、HBsAg、HCV抗體、梅毒血清學試驗)檢測,麻醉科醫師在術前查房時要檢查患者是否檢查手術免疫全套,如為HIV、HBV、HCV或梅毒陽性患者要及時告之參與手術的醫師和護士;對于急診手術,主管醫師要檢測手術免疫全套 (快速檢驗HIV、HBV、HCV、Trust)。檢驗科對于要求快速檢驗手術免疫全套應在2小時及2天內主動向臨床報告檢驗結果。3、 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采取以下防護措施3、:(1)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帶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2) 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3)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的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4)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5) 使用后的銳器應當4、直接放入專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二、 發生職業暴露的處理措施(一)局部緊急處理1、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3、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沖洗時間大概為5分鐘),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5、鹽水沖洗干凈;眼睛受到血液或其它體液噴濺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嚴禁揉搓眼睛和應用眼藥水滴眼(以上操作會擴張血管,增加進入血液的病毒量)。(二)報告1、報告部門負責人(醫生向科主任報告,護士向護長報告,清潔工向物業公司報告)。2、部門負責人報告電話院感科,認真詳細填寫“職業暴露登記表”,待院感科科長、護理部/醫務科科長簽名后,復印一式三份,原版留院感科,復印件科室和護理部/醫務科各留一份。(三)評估與預防院感科接到報告后應盡快(4小時內)評估職業暴露情況,并盡可能在24小時內采取預防措施。1、立即給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開具HbsAg、抗-HBs、抗-HCV、抗-HIV、Trust檢驗單。2、在征6、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給患者檢驗HbsAg、抗-HBs、抗-HIV、抗-HIV、Trust。3、患者HbsAg(+):如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醫務人員需在職業暴露登記表上簽字“本人已了解輸用血液制品的相關事宜,同意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簽名作證。簽名同意后,由主治以上(含主治)職稱醫生開具處方單及注射單(診斷處注明“職業暴露預防用藥”),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個人繳費后到中心藥房取藥,并注射。(1)醫務人員抗-HBs10iu/ml或抗-HBs水平不祥,應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u,并接種乙肝疫苗全套(由誰開單?)。(2)醫務人員抗-HBs在10-20iu/ml者,應應24小時內7、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并強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3)醫務人員抗-HBs20iu/ml者,可不進行進一步處理。(4)暴露后半年內每個月應檢查HbsAg、抗-HBs、4、患者抗-HCV(+):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抗-HCV(),暴露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應檢查抗-HCV,并根據復查結果進行相應抗病毒治療。5、患者抗-HIV(+):應馬上通知院感科和分管院長,院感科通知三水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由院感科工作人員帶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評估與預防指導,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決定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藥方案。暴露后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傳染源陽性時8、隨訪時間應增加至一年)檢查抗-HIV。6、患者Trust(+):(1)推薦方案:芐星青霉素,120-240萬U/次,每周1次,連續2-3周。(2)青霉素過敏:多西環素(強力霉素)100mg,2次/d,連用14天;或四環素500mg,4次/d,口服,連用14天;頭孢曲松最佳劑量和療程尚未確定,推薦1g/d,肌注,連用810天;或阿奇霉素2g,單次口服,但已有耐藥報道。四、職業暴露后抽血項目僅限于: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和抗體、丙肝抗體、梅毒抗體、HIV抗體。首次驗單臨床任何一個有處方權的醫生都可以開,正常上班時間由當事科室報告院感科,非正常上班時間發生的職業暴露,由當事科室直接通知檢驗科檢測,第二9、天或待正常上班時間再報告院感科。隨診統一由院感科負責,驗單必須院感科蓋章確認,才能免費復檢。五、職業暴露的費用:醫務人員在工作期間嚴格遵守職業暴露基本預防控制措施后發生的職業暴露,其中需要注射的預防疫苗或治療所需的藥物、檢查費用,均由醫院支付。支付方法是治療療程完成后,由當事人出具相關的(疫苗、治療藥物)發票,經科主任或護長簽名后,再由院感科科長確認簽名并登記后交主管院長簽名,最后報主管財務院長審批,到財務科報銷。檢驗費用由檢驗科設“職業暴露”專項記賬,醫務人員不需要交費,檢驗科按照相關規定計算工作量和檢測費用,年終報院感科科長確認簽名后交主管院長簽名,在相關經費中報銷。六、隨訪和咨詢:1、醫院感染科負責督促職業暴露當事人按時進行化驗和預防用藥,并負責追蹤確認化驗結果,定期監測隨訪。2、在處理過程中,醫院感染科應為職業暴露當事人提供咨詢,必要時請心理醫生幫助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穩定情緒。3、醫院和有關知情人應為職業暴露當事人嚴格保密,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職業暴露當事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