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預防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569
2024-09-03
20頁
33.65KB
1、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職業病危害預防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 錄1 目的32 適用范圍33 名詞解釋34 規范性引用文件45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55.1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55.2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75.3 職業危害告知85.4 職業危害檢查和隱患整改95.5 職業危害申報105.6 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115.7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125.8 從業人員個體防護用品管理135.9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135.10 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165.11 職業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175.12 外2、來施工單位及人員職業危害管理185.13 職業危害應急管理196 考核標準21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 目的為了加強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明確職責,提高職業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實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職業健康與人身安全。結合本公司管理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2 適用范圍本公司各處室3 名詞解釋3.1 職業病職業病是指企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2 作業場所作業場所是指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的所有地點,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場所。3.3 職業危害職業危害也稱為職業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及其環境中產生或存在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業能3、力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一切要素或條件的總稱。 職業危害大體上分為四類職業危害大體上分為四大類,具體如下:(1)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2)化學性有害因素,包括毒物和粉塵;(3)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生物源性應變源、細菌、病毒等;(4)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包括人體工程問題、工作過度緊張、職業性心理緊張等。3.4 職業禁忌職業禁忌是指從業人員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于遭受職業危害損傷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的個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狀態。4 規4、范性引用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GBZ158-20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T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GBZ/T229.1-201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1部分:生產性粉塵GBZ/T229.2-201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2部分:化學性GB/T15236-2008職業安全衛生術語5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5.1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 公司安全環保管理部職業危害防治責任監督公司職業健康具體工作,5、查處相應的違法違規違章行為。負責制定公司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并監督檢查公司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公司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監督公司職業危害因素控制、職業防護設施、個體職業防護等工作。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負責監督公司職業健康具體工作,查處相應的違法違規違章行為。依據公司制定的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監督檢查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落實情況。負責監督公司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負責監督公司職業危害因素控制、職業防護設施、個體職業防護等工作。 各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負責本部門建立、健全本單位的職業危害6、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并貫徹執行。負責本部門建立、健全公司的職業衛生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負責本部門有害因素的預防性監測和日常監測工作。負責對本部門作業場所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3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工作。負責本部門接觸有害因素人員按時完成各項健康體檢。負責本部門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負責本部門職業危害因素控制、職業防護設施、個體職業防護等工作。5.1.4 專(兼)職職業危害防治人員責任負責本部門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治理措施辦法。負責本部門制定完善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及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7、監督執行。負責日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培訓和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統計、上報及建檔等工作。5.1.5 從業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參加職業危害防治教育培訓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正確使用、保管各種防護用品、器具和防護設施。不違章作業,并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并及時向單位領導、主管部門報告。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向單位領導、主管部門報告。5.2 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和評價管理 日常監測管理公司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為職業危害日常監測部門,負有以下責任:(1)公司負責安全環8、保工作的部門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工作;(2)配備便攜式溫度、噪聲、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并做好日常監測數據記錄和存檔。 檢測和評價管理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檢測和評價管理,并負有以下責任:(1)按規定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每2年對公司作業場所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進行檢測和評價,并提供真實的資料,對提供的資料負責;(2)將檢測數據在公司設定的職業健康公告欄內公布;(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若超過職業接觸限值,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難度較大的要制定規劃,限期解決;(4)建設項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時和在設備大修后,對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進行檢測和評價。59、.3 職業危害告知 崗前告知 公司負責招聘的部門與新進公司的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前,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生產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從業人員同意簽訂勞動合同后,還要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從業人員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時,由公司安全環保負責人向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所生產的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同意后,要再簽訂補充合同。 作業場所告知 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在公司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并負責維護,公布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監測結果等。 公司生產部門負責在職業10、危害嚴重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生產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每年對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考核、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5.4 職業危害檢查和隱患整改 檢查方式職業危害檢查方式包括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專項檢查:(1)日常檢查各崗位員工負責在交接班進行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如排風扇、噴淋、洗眼器、個人防護用品等)的檢查,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日常性檢查和抽查。各崗位從業人員應嚴格執行日常檢查制度,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報告集團安全環保管理部,并做好記11、錄。(2)定期檢查每月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組織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以及隱患進行排查。(3)專項檢查根據各季節特點開展專項季節性檢查。如夏季防暑、冬季防護設施防凍等檢查。根據職業危害的噪聲、粉塵、高毒等分別進行的專業檢查。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監督檢查。 工作內容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對職業危害管理制度、現場環境、警示標識、防護設施、個體防護用品每月檢查一次,并做好檢查記錄。公司生產部門負責對產生職業危害的工藝、技術、設備每季度進行一次普查,并向本單位負責人匯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在發現問題和隱患整改期限內進行跟蹤復查。隱患整改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復查,驗收,并12、專門記錄。 記錄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制定檢查表和隱患整改臺賬,并做好記錄檔案,至少保存3年。5.5 職業危害申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根據有資質的職業健康中介服務機構檢測后,每3年進行一次申報,申報時提交的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按要求向公司所在地的安全生產監管管理局申請審查,審查通過后,申報材料在綜合部進行備案存檔,存檔時間為5年。公司下列事項發生重大變化時,公司位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向公司所在地的安全生產監管管理局申請變更并完成申報:(1)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2)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13、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3)公司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生產經營活動終止之日起15日內報告并辦理相關手續。5.6 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職業健康知識及職業病防護的培訓教育。 培訓內容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內容具體包括:(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培訓對象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對象具體包括:(1)新入職人員在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14、;(2)員工崗位調動時,進行崗位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 (3)外來施工單位人員必須參照公司的職業安全健康培訓教育規定,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 記錄所有的職業健康培訓應有記錄,由公司專(兼)職職業危害防治人員負責記錄內容包括時間、日期、培訓內容、培訓老師、培訓地點,受培訓人簽名、培訓效果評價、受訓人員掌握情況驗證記錄等。5.7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 工作要求公司負責人負責審批年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購置和維護檢修計劃并監督檢查實施計劃。生產車間負責按計劃布置、設備檢修人員實施檢修。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將巡查發現的設備設施隱患反饋有關部門或車間,并負責跟蹤整改實施情況15、。 工作內容崗位操作工負責每天工作前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全廠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進行檢查,了解運行狀況,監測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根據其性能和使用效果制定保養檢修計劃。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日常例行保養由機修人員負責,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督促并檢查保養情況。 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發生故障時,暫時處理不了的,應報告公司負責人采取臨時防護措施,無臨時防護措施時設備不得投入使用。 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記錄計劃和故障檢修記錄由機修人員填寫后交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保留存檔,至少保存3年。5.8 從業人員個體防護16、用品管理公司生產部門負責統計各工種從業人員的數量,根據國家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編制年度勞動用品購買計劃,報請本單位負責人審批。 所購買勞動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必須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LA安標認證證書和產品合格證,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驗收后方可入庫。選擇有LA安標認證證書的產品類型有:(1)防塵口罩、防毒面具、防毒過濾元件;(2)防護眼鏡、眼罩、焊接面屏;(3)安全鞋;但各類護耳器。公司庫管員根據出庫單發放勞動防護用品,領取時須做必要的質量檢查,一旦使用后出現質量問題不得退庫。使用者嚴格按照規定方法使用,佩戴、維護勞動防護用品。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為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統17、一建立管理臺賬,詳細記錄姓名,工種、品名、發放標準、領用時間等事項,發放標準執行國家或行業標準,不得降低標準或減少勞動防護用品種類。勞動防護用品費用由各單位承擔,統一購買,不得以實物或現金代替勞動用品發放。5.9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建立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和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管。 職業監護檔案內容包括 職業監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內容:(1)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2)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時處理情況;(4)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內容包括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18、護管理檔案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內容:(1)職業健康監護委托書;(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3)職業病報告卡;(4)對職業病患者、患有職業禁忌癥者和已出現職業相關健康損害從業人員的處理和安置記錄。 職業健康檢查 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從事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身體檢查以及特殊作業體檢,不得安排未進行體檢人員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 公司應根據新招聘及調換工種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安排其相應工作。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將體檢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對疑似職業病的19、應當向各單位所在地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報告,并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從業人員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對未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其他事項執行XX職業病預防管理制度的要求)。在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組織職業危害事故中、后可能受到職業危害以及參加應急救援人員的應急職業健康檢查。在發生嚴重職業病危害情況時,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負責報告公司負責人和公司所在地的安全生產監管管理局,準確提供有關情況,并配合做好救援救護及調查工作。5.10 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5.10.1 20、酸堿操作崗位職業安全健康操作規程酸堿操作崗位職業安全健康操作規程具體內容如下: (1)作業人員要掌握本崗位職業安全健康防護知識,經過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2)作業場所必須張貼MSDS;(3)進行酸堿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著裝(穿著防酸堿服、防滑鞋),并使用防護用具(手套、面罩等);(4)在夜間工作時,有酸、堿設備和容器的地方,應設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夜間照明不足的情況下不得進行酸堿作業;(5)在酸堿工作場所附近必須設置沖洗設施(如洗眼器),酸堿區急救防護設施必須保持完好;(6)發現酸堿泄漏,應立即停止作業,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5.10.2 電焊工崗位職業安全健康操作規程電焊工崗位21、職業安全健康操作規程具體內容如下: (1)作業人員要掌握本崗位職業安全健康防護知識,經過職業安全健康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2)施工前清理作業現場清除易燃易爆物,備好滅火器材;切斷或關閉所切割或焊接設備的電源、水源、風源等,并掛好警示牌;(3)將所使用的設備、配件、用具準備齊全 ,并認真檢查確保完好;(4)氧氣瓶與乙炔瓶間距必須大于10m;運輸使用輕拿輕放;氣瓶不能接觸高溫和明火,周圍10m內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5)施工完畢,切斷電焊機電源,碼放好手把線;關掉氧氣瓶、乙炔瓶閥門,碼放好氧氣帶、乙炔帶,分類碼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點工具,打掃好施工現場,檢查無誤后方可離開;(6)作業人員必須22、使用相應的防護眼鏡、面罩、口罩、手套、絕緣鞋,決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5.11 職業危害事故處置與報告 事故匯報執行公司相關信息傳遞及回報要求 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理生產現場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時,發現人應當立即向本車間負責人匯報事故發生地點、性質及遇險人員情況。車間負責人接到電話后,立即向本單位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并根據事故情況實施搶救措施或起動相應的事故預防和處理計劃。在發生重大職業危害事故后,必須立即成立救援小組,救援小組設在本單位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由救援小組組長本單位負責人指揮;處理事故時,應在事故附近選擇安全地點,選派具有救護知識的人員擔任。各部門和主要管理人員要在指揮小組的領23、導下,組織好本部門人員積極參加救援工作。5.12 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職業危害管理外來施工單位的負責人是外來施工單位從業人員職業安全健康培訓教育的第一負責人,負責從業人員安全健康培訓教育的工作。外來施工單位必須參照公司的職業安全健康培訓教育規定,組織從業人員的職業安全健康培訓教育、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等規章制度,從事特種作業的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公司在使用外來施工單位之前,由公司負責安全環保工作的部門審查外來施工單位的資質、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以及各項安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人員培訓教育等情況,本單位負責人與外來施工單位及人員簽訂職業危害協議并負責監督管理。因外來施工單位人員在生產區24、引起職業危害事故而造成的公司各項損失及其后果,全部責任應由來施工單位負責。未按上述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培訓的外來施工單位,公司有權提出批評和改進意見。拒不執行本辦法、可給予罰款停止作業等處理,情節嚴重的,可清退出公司。5.13 職業危害應急管理 職業病危害的目標分布根據本公司各車間崗位存在的噪聲及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種類、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區域為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目標。化學品庫房、配電室、生產車間、機修車間。職業病危害事故級別分為:一般職業病危害事故、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5.13.2 應急救援程序事故報告應急救援現場自救互救封閉現場對外聯絡聯合救25、護事故分析責任落實現場急救互救:各崗位工作人員均應掌握心肺復蘇及外傷急救包扎技術,一旦發生事故,便于現場急救互救,并及時對外聯系,爭取應急救援。 建立應急救援聯絡通訊系統:各崗位人員要熟知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聯絡電話,以便事故發生后及時報告、聯系,取得救援。封閉現場:發生事故時除參與救援人員外,疏導無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封閉現場。5.13.3 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最早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部門及人員,應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報警,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斷職業病危害事故源。 部門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快速查明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地點、范圍,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指令,同時發出警26、報,通知領導小組成員及撥打醫療救護電話迅速趕往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領導小組成員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性質和規模,通知通訊組迅速向上級部門報告職業病危害事故情況。 領導小組成員到達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后,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狀態及危害程度作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如職業病危害事故擴大時,應請求支援。 當職業病危害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小組,調查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成立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5.13.4 有毒有害氣體防護措施加強氣體監測;加強通風管理;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毒面具等個體防護用品;加強職工培訓,掌握自救互救知識。627、 考核標準 本制度考核的責任主體是公司各部門第一負責人。具體考核條款如下:(1)未組織對本部門員工的職業危害防治培訓、教育,發放個人防護用品的,負激勵500元/次;(2)未定期組織本部門范圍的職業危害因素檢查的,未對本部門的設備、防護設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協調解決的,負激勵500元/次;(3)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未迅速上報,并及時組織搶救的,負激勵1000元/次;(4)未建立、健全本部門的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并貫徹執行的,負激勵500元/次;(5)未建立、健全本部門的職業衛生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負激勵200元/次;(7)職業健康防治檢查中發現:采購勞動防護用品無三證的、故意損壞勞動防護用品的、不按規定使用、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弄虛作假騙領勞動防護用品的、個人私自購買不合格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已損壞或失效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負激勵500元/次;(8)未根據“三同時”原則,對企業新、改、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進行評價的,負激勵1000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