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978603
2024-09-03
6頁
23KB
1、工廠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了使某些無法在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通過加強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促進作業場所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以保護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某工廠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過程。3.工作職責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指導各本部門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3.2某工廠安委會按照管理要求,指導各部門具體實施對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2、,其中重點實施部門為生產部、技術部、設備部、酸奶部。4.工作內容4.1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組織管理措施:4.1.1某工廠安委會應按事業部要求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基礎檔案,內容包括本單位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圖、車間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圖、職業病危害因素動態監測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況。4.1.2按照專業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定期組織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完善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4.1.3建立健全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統的技術保障,對氨氣泄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通訊聯絡信息系統。4.1.4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及場所,要求在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3、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中應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修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4.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4.2.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管理措施4.2.1.1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4.2.1.2定期檢測定期檢測作業點的含塵濃度,檢查防塵設施及除塵設備的運行情況,為制定和改進防塵措施,正確選用除塵設備提供科學依據。4.2.1.3個體防護作業現場防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規定職業接觸限值以下時,可采用個人防塵用具作為輔助防護措施,如配戴防塵口罩。4.2.2控制作業場所有毒物質的管理措施44、.2.2.1本單位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間和化驗室,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4.2.2.2對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4.2.2.3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灼傷危險的作業場所應設置洗眼器裝置,例如CIP間,灌裝間,化驗室等。4.2.2.4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健康防護設施,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4.2.2.5為接觸有毒物質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防護急救器具專用柜,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同時做5、好定期檢查和記錄,按照不同的危害因素發放不同的防護用品,車間內各作業場所張貼緊急疏散逃生路線圖。4.2.2.6在制冷崗位、有毒化驗藥品庫、CIP間等危害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闡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4.2.3控制高溫的管理措施4.2.3.1本單位高溫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前處理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4.2.3.2建立防暑降溫和健康保健管理制度,相關部門(生產部、酸奶部)制定防暑降溫和保健管理制度。4.2.3.3暑天高溫期間控制加班加點,合理調整作息時間;4.2.3.4供應清涼飲料或提供充6、足的開水,保證現場作業人員身體水鹽代謝;4.2.3.5高溫作業禁忌癥患者應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妥善安置。4.2.4控制噪聲的管理措施4.2.4.1本單位噪聲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崗位、前處理崗位和灌裝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4.2.4.1噪聲檢測,通過環境噪聲檢測,準確提供危害警示數據;4.2.4.2個體防護,處于噪聲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配戴防噪聲耳塞;4.2.4.3減少接觸時間,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4.3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技術措施4.3.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技術措施4.3.1.1 技術改造,對于能實施技術改造的工藝或設備,應當通過技術改造消除粉塵危害;4.3.1.2濕式作業,利用某些粉塵有較好的親水性這一特性,可以降低粉塵濃度,濕式作業是一種簡單實用、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